【视点聚焦】快看!四川各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将呈现这些国际化工作生活场景
日前,由商务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经济合作局、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7部门(单位)联合制定的《关于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推进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差异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未来我省各合作园区将围绕差异化发展要求,形成“一园一风格”的国际化工作生活场景。
“从全国情况来看,四川的国际(地区)合作园区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随着我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战略部署的深入贯彻实施,这些合作园区正努力建设成为推动四川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商务厅国际合作产业推进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该《意见》从强化合作园区顶层设计、提升合作园区对外开放能级、打造宜产宜人园区新样本、构建合作园区发展新生态、加强服务保障五个方面提出17条举措,指导全省合作园区建设发展。
《意见》明确:
应结合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以国际经贸合作为主线,同步深化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康养、生态环保等多领域合作,同时突出发展实体经济,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强化外贸外资和国际合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对外开放形象。
中法成都生态园
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
以智能制造、精密机械、食品饮料、职业教育等为重点,打造中德创新合作“升级版”。
中韩创新创业园
新川创新科技园
重点围绕5G、人工智能、新医学,打造5G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际合作示范园区。
中意文化创新产业园
链接意大利文化创意、时尚艺术、工业设计等资源,打造“一带一路”交往新平台和国际文创产业新中心。
川港合作示范园
以国际贸易、金融创新、智慧科创、教育培训、医疗服务为重点,打造川港全面合作示范园。
中法农业科技园
围绕生态农业、旅游、康养和文创产业,打造法国现代农业“样板区”和产城融合综合体。
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
以文创产业为主,同时围绕先进制造、信息技术和高端服务等领域,打造中日双向开放发展引领区。
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
将充分发挥成都、德阳、眉山产业园各自优势,加强与台湾产业合作、与东部沿海地区台资企业对接,引导台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
乐山电子信息半导体产业园、
遂宁欧美产业园
将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配件、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打造高端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地。
中欧(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园区
以临港智造、供应链管理服务为重点,打造“两头在外”适铁适欧临港产业聚集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合作园区建设走深走实,《意见》还鼓励探索机制模式创新,包括支持探索“两国双园”“多国多园”建设模式,逐步走出特定国家(地区)合作框架的限制,促进形成“一国(地区)为主、多元共生”融合发展新格局;鼓励引入外资、民营企业参与园区建设运营,依法依规在准入、投融资、服务便利化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采用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模式、引入境外园区管理机构等方式推进合作园区建设发展;促进四川自贸试验区与合作园区开展联动改革试验,全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商事制度、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等经验。
四川17个国际(地区)合作园区2021年排名出炉
近日,四川省商务厅牵头组织开展了2021年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本次评价重点围绕园区管理、园区建设、开放型经济、对外交流合作4大类和24个分项指标,对全省17个合作园区2020年数据所反映出来的综合发展水平展开。
据介绍,全省17个合作园区中,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中欧(成都)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部分园区因处于2年培育期,只参评不排名。
从总体评价结果看,参加排名的12个合作园区与2020年综合评价结果对比,中法(成都)生态园、中韩(成都)创新创业园、新川创新科技园(成都)继续保持前3名;海峡两岸(德阳)产业合作区、中意(成都)文化创新产业园、中韩(资阳)创新创业园、中德(绵阳)创新产业合作平台排名上升。
从发展水平看,2020年合作园区货物贸易进出口金额34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3%,金额占全省比重4.2%,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进出口金额5.5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89%,金额占全省比重0.5%。其中,中意(成都)文化创新产业园实现服务贸易2.6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倍;15个园区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FDI)较上年均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