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川企“新”力量】创新驱动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这6家企业干出成效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创新驱动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和信息化厅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今年,经济和信息化厅在全省认定了28家企业为2022年四川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旨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通过点上突破实现以点带面,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加快把四川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日前,我们走进其中6家企业,从创新产品、技术成果转化,研发投入情况等,看企业如何凭借自主技术创新,不断发挥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在区域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一起感受我省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喜人成果。
东方风电
“海、陆”双向突破创新
引领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加快发展
世界最高海拔的风电场——西藏措美县哲古分散式风电项目的现场
作为我省绿色低碳优势企业,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风电”)通过技术创新不断迭代更新优质产品,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做出良好示范引领,打破国外对海上风电技术领域和超高海拔风电技术领域的垄断,填补诸多国内空白。
“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推出5.5SMW系列陆上、10MW、13MW等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组全维度赋能的iPACOM风电智慧系统,为人类提供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东方风电风电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刘平说。
“近三年公司按照每年4亿的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刘平介绍,目前东方风电申请专利共计340件,其中发明186件、实用新型147件。今年截至目前,已新增申请专利共计78件。同时,东方风电参与制定国家3项设计要求,主持修订行业标准1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6项,立项实施团体标准制定1项。在科研投入方面为行业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在自主产品研发方面,东方风电为用户提供性能卓越,智能化水平高的风力发电机组,制定实施“陆上赶超”“高端产品领跑”两大工程,一大批创新产品涌现。
2018年,东方风电在行业内率先推出4兆瓦等级陆上风电机组;2020年,自主研制当时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4.5兆瓦陆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2021年,自主研制的6.25兆瓦陆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它是我国投入运行的首台6兆瓦等级陆上风电机组,将中国陆上风电引入“6兆瓦时代”。
在海上风电领域,东方风电跨代开发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海上重大装备国产化,引领中国风电进入“两位数时代”。并首创双驱电动变桨系统,填补了我国自主品牌双驱动电动变桨系统的空白。如今,东方风电的7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已实现一级部件100%国产化。在国内,10兆瓦的海上风电机组,只有东方风电实现了批量应用。
此外,东方风电在陆上超高海拔风电技术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在目前世界最高海拔的风电场——西藏措美县哲古分散式风电项目的现场,5台东方风电研制的2.X兆瓦超高海拔风电机组迎风转动,输送着清洁电能。其中一台东方风机安装机位海拔高度5068.4米,是目前世界安装海拔高度最高的一台风电机组。
三环电子
打破海外垄断
引领高端新型电子材料技术创新
南充三环研究院
走进南充市高坪区,南充三环电子有限公司(简称“三环电子”)(十期)5G通信用高端电子元件产业项目所在地,川东北首个民营企业产业研究院——南充三环研究院映入眼帘。研究院内,各种类型的精密检测仪器格外显眼,其中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全国仅十余台,可以看到包括金属材质在内的细微结构。
“公司打造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平台,拥有全部主营产品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是同行业中少数能够实现从配方原材料开始生产的企业,已与多家知名5G厂商建立了深度的业务合作关系。”三环电子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三环电子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改造工作,完成一系列创新成果,包括通信行业标准的制定,专利的申请、受理以及授权,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等等,实施“量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调研一代”的创新驱动循环。研发成功的新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市场,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在电子信息行业内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在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三环电子拥有齐备的创新研发基础设施,其中南充三环研究院已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充市专家工作站的认定,具备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管理、成果转化等一整套完整的科研模式。
“公司拥有核心技术创新人员350人,其中高工及博士9人、本科及硕士288人,同时设有由两院院士牵头,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该负责人说,在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方面,公司与国内外相关领域高校研究所、产业上下游技术公司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不断强化开放创新、加强对外技术合作。
“公司每年提取销售收入4%以上的资金预算,作为固定的研发创新经费,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约1.1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6.03%。”该负责人说,三环电子建立了完善的考核制度、自主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科技创新激励制度,每年对有创新贡献的员工进行嘉奖。
“公司坚持原创性创新,完成了多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该负责人说,目前三环电子已申请专利共111项,其中已获授权78项。核心专利已应用于产品的生产中,为公司实现产品开发和规模化量产,低成本、快速进入市场提供了技术保障。
2007年,三环电子入驻南充后,带动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202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9.14亿元,同比增长111.35%。未来,三环电子将秉承“科学导向、广泛参与、永不停步、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理念,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形成优势明显的产业基地,带动地方经济,使主要产品、项目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外行业中持续发挥较大的影响力,引领地区和国家在高端新型电子材料方面的高质量发展。
通威太阳能
打破行业技术壁垒
引领光伏电池产业技术进入新阶段
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
走进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的S1生产车间,整洁明亮的产区,16条生产线正在全线生产。一块块书本大小的单晶硅片,经过制绒、扩散、SE激光掺杂等10个工序后,变成了一张张高效晶硅电池片。
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去年实现了产值101亿元,成为眉山市第一家“百亿企业”,推动眉山成为全球光伏产业高端制造的新高地。
作为通威集团在光伏领域布局前沿电池技术和新产业技术的核心基地,通威太阳能现已完成两期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的建成投产,拥有电池片产能规模15GW,三期8.5GW项目预计2023年2月底全面投产。为实现低成本产业化,多年来,通威太阳能不断打破行业技术壁垒,通过技术创新,为光伏行业新一代量产电池技术的研发和推进作出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新能源产业链中端主导企业,公司推进自主创新,实施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通过电池尺寸的标准化,产业链可以实现良好的规模化效应,强有力的帮助上下游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给,快速推进行业技术创新,降低产业链制造、光伏系统初始投资和光伏发电度电成本。”该负责人说,因此,实施大尺寸生产技术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是构筑产业壁垒,引领技术发展方向和路线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此基础上,中国光伏行业将持续助力绿色低碳,再次引领全球发展。
除了推动行业大尺寸化发展,通威太阳能还应用了引领光伏电池行业发展的新一代N型Top-Con太阳电池产业化技术。进一步,通威太阳能将大尺寸化生产技术与新一代N型电池产业化技术相融合;其量产转换效率超过25.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拥有低衰减、低功率温度系数、高双面率、高弱光响应能力等优良的特性;打破行业技术壁垒,实现低成本产业化,为光伏行业新一代量产电池技术的研发和推进作出贡献,并引领行业进入光伏电池产业技术发展新阶段。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公司的技术突破对降低我国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以及减少碳排放具有积极作用。”该负责人说。
未来,通威太阳能将坚持技术创新,有效拉动并盘活从多晶硅到太阳能组件等光伏上下游企业,加快推进光伏产业集群式发展,重新布局全球清洁能源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球光伏制造“领跑者”产业基地。
汇宇制药
“走出去”创佳绩
以技术创新抢占国际市场
汇宇制药欧盟标准注射剂车间
11月,位于内江经开区的四川汇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汇宇制药”)全封闭的洁净无菌生产车间内,一批批治疗肿瘤及相关领域的注射剂顺利生产下线,将发往国内各地及海外市场。
汇宇制药以抗肿瘤和注射剂药品的研发、生产和国内外销售为主业,研发人员超过60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0%以上,在研项目100个,包含11个一类创新药及2个改良新药项目,多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对川内医药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国内,汇宇制药有12个药品获批上市,6个中标国家集采。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注射用阿扎胞苷等产品国内市场排名第一,销售覆盖了超过2000家医院。
不仅于此,汇宇制药未来瞄准的重要“战场”是在海外。公司拥有海外批件超过300件,在近100个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覆盖6大洲。目前,在英国有18个产品获得上市批准,在海外超过1000家医疗机构上市销售,已有10多个高端制剂产品在欧洲发达国家上市。
谈及研发投入,汇宇制药董事长丁兆介绍,近年全球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2021年研发投入2.48亿元,占营收比重超过13%,截止2022年第三季度研发投入2.61亿元,同比增长55.06%,对我省医药行业具有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凭借技术创新,汇宇制药在“国内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方面对国内的仿制药企业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丁兆说,经过多年积累,汇宇制药在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方面走在同行前列,12个产品在国内率先通过一致性评价,6个产品中标国家集采,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国内传统仿制药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此外,汇宇制药通过技术创新在创新药领域有新的收获。汇宇制药创新药向First-in-class、Best-in-classs转变,围绕临床疾病的真正需求,开发出能够解决重大问题的差异化产品,从同质化研发中脱颖而出,并加速在中国乃至全球的上市。
未来,汇宇制药将坚持“以仿养创—仿创结合—创新为主”研发策略,推动重大恶性肿瘤疾病治疗药物产业化。开发高端仿制药,成为国内注射剂一致性评价领军企业,抗肿瘤创新药国际专业企业;创新药物实施中美欧同步上市战略,成为国际化的制药集团。
富临精工
促进新能源汽车
制造产业链技术创新和产业成熟
富临精工精密齿轴生产线
绵阳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富临精工”)从事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智能汽车热管理系统模块及其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减速器及其核心零部件、汽车智能悬架系统的可变阻尼减振器核心零部件、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及汽车变速箱的电磁阀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有授权专利370余项,主导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1项,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富临精工技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主要客户为大众、通用、奥迪、雷诺、PSA、丰田、日产等外资及合资品牌,以及比亚迪、理想、蔚来、上汽、吉利、长安、宁德时代及蜂巢等国内自主品牌,是国际知名的汽车零件企业,在川内新能源汽车零件制造领域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据了解,富临精工在国内率先突破了电机电控高效率、高速减速器低噪音匹配、高精密单向阀批量加工、高耐磨涂层、比例电磁铁匹配、调相器低泄漏高响应等关键技术,电子主水泵、电动VVT产品核心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替代了进口,公司VVT产品凭借持续创新的产品力和高质量的专利积累,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公司相关产品中有多个省部级重点项目,研发中获得多项省部级荣誉和奖项。
在富临精工技术创新和相关产品的产业化带动下,促进了我省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技术创新和产业成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同时,富临精工建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高等级研发创新平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使得研发、试验及检测能力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平台还服务于行业和产业链,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富临精工重视研发投入,近3年研发投入平均占到年销售收入的5.5%以上,年投入研发费用超过1亿元,创新能力到产品产销量均排名国内同行企业前列,是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连续12年的“排头兵企业”,2022年入选“四川省贡嘎培优100强企业”和“新赛道领先型赛手企业”。
当前,富临精工制订了“科技创新一五规划”,未来5年将投入更多的人才和研发经费进入技术创新领域,为公司“智控领军、铁锂龙头”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源动力,使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细分行业技术创新中,继续发挥领头羊和排头兵的作用。
九洲空管
致力推动空管科技创新与进步
九洲空管国家空管监视与通信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空中交通管理及相关航空电子装备研制的高科技企业,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九洲空管”) 以“服务航空安全”使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开放合作、致力于推动空管科技创新与进步。
“截至目前,601名员工中科研技术人员占比51%,硕博士151人,占研发人员比重49%。”九洲空管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拥有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业务骨干,国家级专家3人,省部级科技专家24人,40余人/次荣获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具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能力。
“我们在绵阳、成都和北京都设有研发机构,正在逐步构建多区域协同的科技创新研发环境。”该相关负责人说,除了研发场地与外场试验场地,九洲空管还建有覆盖系统总体、软件、逻辑、电子线路、射频、天线、六性、工艺等专业的研发工具链,建有协同研发平台、软件工程化管理系统和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等科研相关信息化平台,拥有飞行模拟器、塔台模拟器、机载航电自动测试平台等大型专业仪器设备,具备一体化的设计、仿真、测试、验证和评估等能力。
此外,在产学研用协同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构建方面,九洲空管已建有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行业级创新平台、1个省级创新平台,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校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联合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5个。
公司掌握一批空管及航电系统关键技术,突破了增强S模式二次监视雷达、机载防撞系统、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DME/DVOR、通航飞行服务、低空协同运行管理等30多项系统级核心关键技术,填补国内多项空白,研制的系列装备广泛应用于我国军民航空管建设及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为提升我国空中交通安全运行水平和运行效率作出了重要贡献。
九洲空管成立十余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拥有329项空管系统专利、著作权。未来,公司还将面向世界航空科技前沿、面向国家航空重大需求、面向自主可控、面向航空安全,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的空中交通管理及航电系统高科技企业,献力我国航空事业持续、健康、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