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业灯塔十城行·襄阳】记者观察:老工业城市的“加法”

川观新闻 四川制造 2024-01-09


“二重是咋样扭亏为盈的?”“攀枝花的钒钛产业做到哪种程度了?”……有意思的是,在襄阳采访时,记者也成了“被采访者”。


襄阳“惦记”四川,是因为两地实在太像了:工业均是从三线建设开始起步,眼下同样面临转型与做大做强的双重考验。


1983年,原本聚集在临近十堰市山区的二汽(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开始“出山”(部分生产线外迁),襄阳一跃成为二汽最重要的整车制造基地之一。从那时起,襄阳就确定了“工业强市、工业立市”的思路。40年间,襄阳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最低也能维持在40%左右。去年,襄阳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2734.56亿元,总量位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首位。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几年,襄阳高新区航空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入围科技部火炬中心2022年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襄阳也陆续变身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低压电池生产基地之一、华中地区最大的生物制药基地之一……一系列全新的"名片",悄然间改变了这座古城的工业结构。


在采访中,记者梳理和总结发现,襄阳值得借鉴的经验是做“加法”:



首先,是产业布局坚定做“加法”。本着“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的朴素想法,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襄阳便在汽车产业之外,陆续招引培育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服装纺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


去年,襄阳下线整车35万辆左右,汽车仍是第一支柱产业,但在全市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已从20年前的60%以上降至30%左右。去年,襄阳第二产业增加值跑出了同比增长9.5%的“加速度”,制造业增加值在GDP占比达到39.3%。


其次,是培育经营主体坚定做“加法”。常住人口只有527万的襄阳,至去年底共有约66万个经营主体,按人均来算,同样位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前列。如果把视线聚焦,襄阳的数据更让人称羡:全市14家上市企业均为制造业企业,且民营企业占据一半。这其中,骆驼股份最初只是一家乡镇个体修车铺,回天新材是全国首批科研院所转型为民营企业的典型……


襄阳的“加法”还在继续。在我们到访之前,在上海举行的2023年襄阳(上海)新能源汽车及生物医药产业推介会上,襄阳再次签约24个制造业项目、“吸金”507.35亿元。




👉️【工业灯塔十城行·佛山】制造之都,何以改变未来


👉️【工业灯塔十城行·佛山】城市方法论:“两个三”跑出珠三角工业技改最高增幅


👉️【工业灯塔十城行·佛山】记者观察:75岁企业家的“当打之年”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