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什么?新在哪?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一个新概念——“新质生产力”。在黑龙江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9月7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和外延、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是理论和实践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01
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旧质生产力存在的。某种性质的社会生产力经过量的不断积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末期,便会在内部产生一种新质生产力。当这种新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与旧的生产关系发生激烈冲突,最后在多种社会因素的多边合力作用下,产生出一种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基本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关系,以此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生产力发展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过程。从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需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蜕变五个环节:孕育指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在生产力系统中开始出现;诞生指新质生产力以全新的产业结构为载体出现在社会生产力系统中;成长指新质生产力在素质和份额上处于迅猛发展状态;成熟指新质生产力在技术基础上已经接近极限,向更高一级的生产力过度趋势明显;蜕变指生产力已经完成更新换代,新质生产力成为生产力大系统中的主体,旧质生产力要么通过改造、提高融入新质生产力系统之中,要么通过淘汰、排斥变得微不足道甚至消失。
科学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先导。纵观人类生产力发展历史,科学技术始终是促进新质生产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变量,进而不断催生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角逐点。从发展演进来看,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和数字技术革命是动力源头。从底层逻辑上讲,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一致的。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或者说是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竞争。
02
新质生产力当前的表现形式
根据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并联系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当前新质生产力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数字生产力”
——当前数字技术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促进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产生的新质生产力主要表现为“数字生产力”。“数字生产力”指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其他生产要素,创造满足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能力,是生产力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位一体”的数字化结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生产力发展,深刻指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各国竞相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出台鼓励政策,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说明“数字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之深、作用之大。
“绿色生产力”
——在绿色、低碳理念和新能源技术不断发展影响下,“绿色生产力”正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力”是一种可同时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环境绩效、实现社会与经济全面发展,从而持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能力。这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将发展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促进产业经济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产生的。它要求综合应用适当的生产力和环境管理工具、技术和科技,既可减少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又可提升收益率和竞争优势,实现社会与经济全面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强调“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绿色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蓝色生产力”
——依托海洋科技、不断走向深蓝、实现海陆循环,“蓝色生产力”正加快显现。“蓝色生产力”是通过推进海陆畅通循环,实现海陆资源互补、海陆产业关联,推动海陆经济一体化外溢出的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蓝色生产力”关键在于通过协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蓝色海洋经济发展,提出“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等重要论述,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发展“蓝色生产力”提供了遵循。
03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策
面对激烈国际竞争,我国应抢抓机遇,积极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实现我国生产力迭代升级、跨越发展。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提升数字生产力。要狠抓数字发展机遇,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具体应做到“三个通过”:通过“产业数字化”改造我国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形成新的生产力;通过“数字产业化”创造市场新产品、产业新业态、商业新模式;通过“数字化治理”从更基础层面赋能社会经济发展,打通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堵点,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畅通便利。
积极构建绿色发展政策制度体系,提升“绿色生产力”。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核心,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绿色低碳的新兴高端制造业。深化生态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培育绿色转型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大力统筹内陆与海洋协调发展,提升“蓝色生产力”。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深化海陆协调,加强海陆循环,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积极参与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积极参与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积极参与研发海洋工程、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参与海陆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深度参与国际海洋治理机制和相关规则制定与实施,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作者蒋永穆、马文武分别系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来源:川观新闻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