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市州观察】德阳中江:一个农业大县的工业“突围”路

四川制造 2024-03-20

秀美德阳中江,对接成都东进“桥头堡”,近年的发展颇有看头——


一看变化。这里不仅有深受市场青睐的中江挂面、丹参、猕猴桃等农特产品,还有更多的装备制造、功率继电器、电子元器件等“中江造”高精尖产品也畅销全国。


二看速度。2022年,中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7户,总产值达441.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


三看动能。宏发电声入选2022年四川制造业企业100强、2022年四川数字经济企业50强;年丰食品连续两年入选四川民营企业100强;逢春制药、雄健实业等6家企业入选2022德阳市非公企业50强……一批龙头企业跻身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队伍。


四看后劲。不仅拥有凯州新城、中江高新区这两大工业发展主阵地,机械装备、农产品加工产业、清洁能源开发运用产业也正在加速崛起……先后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入列2022年中国西部百强县。


德阳中江,这个农业大县突出重围的路径何在?


“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当先、制造为重’之路。”中江县委书记杜尚武说,中江紧紧锚定“重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建设全省丘区经济文化强县”的目标,坚持把工业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根本之策,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壮大、招商引资增量、市场主体培育、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功能区聚势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制造业绿色发展等,以产业发展答好农业大县的“工业答卷”。


一幅幅奋发争先的气象,一组组闪亮跃动的数据,昭示着这座农业大县正在挺起“工业脊梁”。



转理念——

高擎“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大旗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


如何让农业大县答好“工业兴县”答卷?面对这一考题,中江不断求索。


中江以农业大县著称,拥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等桂冠,中江挂面名扬海内外,但曾经工业底子薄、块状小、地位低。


工业腿短,曾拖住中江高质量发展的脚步。


发展,势在必行。


四川省委、德阳市委提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江迎来发展新机遇。


“支持中江建设市域副中心”——在德阳市域发展布局中,中江一直被寄予厚望。


站在战略机遇期、关键窗口期、快速发展期,8月16日,中江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召开,再次明确“突出工业当先、制造为重”,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目标。


随后的8月18日、25日,中江县先后举办两场专场推介会,签约了一批重点项目,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展工业经济,中江坚持从顶层设计入手,找准“坐标系”,明确“路线图”:宏观层面明确了“2+1”的产业主攻方向,即锚定发展机械装备、农产品加工和清洁能源开发运用产业。


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全县上下转理念、转思路、转作风,牢固树立“工业当先”意识,举全县之力,合力攻坚突围——


资源向工业聚焦:工业权重、工业笔墨一次次加重。


要素向工业聚焦: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用地;建立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制度,解决企业招工难……


政策向工业聚焦:出台若干措施,从支持工业企业技改扩规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奖励。


一条条强力政策,为企业送来“及时雨”,一项项创新之举,倒逼工业优先、担当实干,扭转了被动局面。


中江,用工业经济发展的坚实脚印,点染一道道亮色,书写一个个新传奇。


准发力——

构建“2+1”工业发展新体系



产业体系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盘。


走进凯州新城园区内的四川能投德阳(中江)燃气发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只见200余名工人、10余台大型机械正如火如荼赶进度。


“我们一台发电机的启用,就可满足70万户家庭生产生活。”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是德阳最大的燃气发电站,可极大缓解成都及德阳周边用电需求……


中江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可谓强劲。


破“路径依赖”之冰,突“产业体系不优”之围。在工业主攻方向上,中江加快形成以机械装备、农产品加工产业为主导,清洁能源开发运用产业协同发展的“2+1”产业体系,目前,工业发展布局不断优化、体系不断完善、总量稳步提升,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冲锋号”吹响,全县上下尽锐出战。实施产业体系构建行动,高位推进、顶层设计,将产业发展路线图细化为施工图、进度表,一月一督办,攻坚克难,步步为营。


机械装备产业,培育步伐加速——


作为产业龙头企业——宏发电声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功率继电器生产企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7.4%,宏发西部智能制造产业园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功率继电器制造基地和中国最重要的连接器、开关电气研产基地。


在凯州新城,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鑫豪斯能源设备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建设现场,18栋厂房的钢构安装已经完成,将要交付的3栋厂房目前整体屋面已经完成施工。目前该项目投入260余名工人、20余台机械抢抓工期,当前已经完成总体项目的70%,预计一期项目在今年11月正式投产,计划2024年9月所有工程全面竣工。


如今,中江已聚集宏发电声、湧德电子、鑫豪斯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2022年实现总产值121亿元。正奋力打造成都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协作区、成都万亿级整车制造、航空航天产业零部件产业协作区。


以工业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越拉越长——


已聚集年丰食品、逢春制药、新希望六和等规模以上企业49家,2022年实现总产值230亿元。正着力打造离成都最近、最大的预制菜和休闲食品生产基地,


如今,中江“2+1”产业体系的科学构建,筑牢了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石。



强支撑——

做强工业园区主阵地

工业的发展,项目的落地,离不开主阵地建设。


中江遵循“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成集群发展”思路,不断壮大园区规模,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坚持把凯州新城、中江高新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举全县之力开发建设凯州新城、齐头并进推动中江高新区提质增效。


在中江高新区“四路一渠”项目建设现场,园区内的2条道路由近及远一字排开,施工人员正忙碌作业,不远处工程车来回穿梭,多台大型机械紧锣密鼓挥舞“长臂”,全力拉满项目建设“进度条”。


该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建设内容包括4条道路约5千米、综合治理渠道1.73千米,道路附属雨污水管网、路灯照明、绿化、电力、通讯、交通管理专线等。项目完成后,将极大地提升中江高新区的园区承载能力。


在凯州新城,这里正以核心区开发建设为重点,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天地新城等安置房4818套,面积51.94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园区配套商务中心等正加快推进……凯州新城的教育、医疗、文化、生活配套服务设施正在同步推进。


如今,凯州新城已正式纳入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和重要节点,中江高新区也已成功申报四川省“十四五”循环化改造园区,吸引了更多企业聚集,产业功能区正成为中江工业经济增长极。


2022年,凯州新城聚集规上企业4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4.5亿元,同比增长6.4%;中江高新区聚集规上企业6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72亿元,同比增长7%。产业功能区产值占全县比重89.8%。



激活力——

刀刃向内 “改”出“中江速度”


总投资25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试点工程加快推进;


总投资65亿元的燃气发电项目提前1年实现开工;


总投资30亿元的鑫豪斯能源设备智能制造中心项目从接触到签约仅用时44天……


在中江,多个项目正同步施工,一派大干快上景象,“中江速度”背后,源于中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中江县坚持刀刃向内,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解决营商环境的堵点痛点,深化“一门全办、一网通办”,创新“证照分离”“一股承办”“评定分离”等改革。


中江高新区、凯州新城两大园区更是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用地报征、拆迁、平场等工作,抓好水、电、气、路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在信息、市场、技术、人才、资金、物流等方面做好配套服务,推动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以完善的体制机制、优质的服务,引进了一批又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开花。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一批全国知名企业投资中江。2023年,全县重点工业项目达57个,其中新开项目17个,在建项目12个,竣工项目19个。计划总投资320.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4亿元,1—7月完成投资30.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6.3%。


瞄准未来,中江步履铿锵——到2027年,工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明显提升,“2+1”产业集群发展成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元,工业税收在全县税收总额中占主导……


拨云以见日。一组组数据表明,中江推进“工业兴县”气场升腾,势如破竹。


登高而望远。一个个信号释放,中江农业大县实现工业突围,其势已成,未来可期。



👉️【市州观察】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  遂宁市兑现4423万元奖励资金


👉️【市州观察】泸州以问题导向为民企纾困解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市州观察】为发展蓄能 南充广发“英雄帖”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