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市州行·泸州】杨长缨:泸州制造业提质倍增的“三板斧”
泸州地处云贵川渝四省市结合部,是长江上游知名的工业重镇,特别是白酒产量居全国前列,享有“酒城”之誉。面对省委省政府对新型工业化的部署要求,泸州如何拉长板、补短板、锻新板,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新型工业化市州行”主题调研采访首站来到泸州,泸州市副市长杨长缨接受了记者专访。
杨长缨
“三大行动”推动产业新跨越
记者:
提到泸州,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酒,白酒产业在全市工业中的占比有多高?
杨长缨:
泸州有好的土壤、好的粮食、好的气候、好的菌群,是我国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去年,白酒产业在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超过1/3,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可以说,这是我们历史延续、一以贯之形成的特色长板。长板一定要强,我们最近出台了十条政策措施,瞄准一个目标——加快建成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
记者:
就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而言,“一业独大”肯定不如“三足鼎立”,在这方面泸州如何破题?
杨长缨:
泸州工业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自身规模偏小、产业链条不优、龙头企业不多等困难和问题。今年7月,泸州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召开,就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服务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出决定。我们制定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成长型支柱产业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育壮大三大行动,推动产业新跨越。
记者:
产业发展总是面临新的时代命题。你认为,新型工业化“新”在哪?
杨长缨:
具体到泸州来说,重在做到“四个新”。迈上“新”台阶,到 2027年,全市六大工业产业实现倍增,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全省前列;形成“新”结构,着力构建“2+4+2”产业体系;追求“新”方式,把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产业数字化作为我们追求的新发展方式;取得“新”成效,到2027年制造强市建设、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力争用十多年的时间,也就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制造强市、农业强市、服务强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制造业营收冲刺5000亿元
记者:
当前,四川正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泸州的目标是什么,支撑点在哪?
杨长缨:
到2027年全市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这是我们的目标,而刚才提到的“2+4+2”产业体系就是支撑。届时,我们将形成白酒(食品轻纺)、能源化工两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四大成长型支柱产业,和航空航天、机器人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效应。今年1到9月,全市六大重点工业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20.9亿元,实现利润 285.4亿元,同比增长17.3%。
记者:
无论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都离不开招引新的项目,泸州工作开展怎么样?
杨长缨:
我们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表扬。我们实行重点工业产业生态链链长制,创新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加快推进项目引进和落地。我们用好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说页岩气储量位列川渝第一,又获批2个省级化工园区,发展页岩气精深加工及下游产业的潜力巨大。当然,也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要保持战略定力、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每个主导产业的链条都能延伸三分之一,我们就有底气实现提质倍增。
记者:
数字化智能化是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泸州有什么样的打算?
杨长缨:
我们已经建成全国首个“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白酒行业节点”,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场景3处、市级智能工厂34家,建成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超5.5T、居全省第2位。为了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我们提出三年内完成不少于500家企业的数字化诊断工作,支持鼓励企业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有效提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打造一批“智能标杆车间、智慧未来工厂、数字领航企业”。
来源:川观新闻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