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业强县 向“新”而行】屏山县:后发赶超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川制造 2024-03-29

/ 编者按 /

“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聚焦点。


而新型工业化是推进城乡融合,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


工业强县,工农互促,才能使县域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即日起,“四川制造”特推出“工业强县 向‘新’而行”专栏,看工业力量如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屏山县城鸟瞰(屏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荣获2020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21年GDP首次突破100亿元、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1%……借助东西部协作和融入宜宾“一蓝一绿”产业发展新赛道,近年来屏山县大力发展纺织和动力电池等产业集群,后发赶超,推动县域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发力三大产业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根白纱线,带动一座城。11月,在屏山县浙川纺织产业园,宜宾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上万平方米的车间明亮整洁,数百台机器整齐排开、高速运转,一袋袋盘成卷的原料棉条从这头自动“喂入”,一锭锭成品纱线在另一头自动快速“吐出”。该公司行政总监罗天育介绍,车间里采用先进的涡流纺织机,速度快、产量高,产品远销国内外。


屏山经开区弘曲线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刘波 摄)


屏山县浙川纺织产业园由浙江省嘉兴市天之华喷织有限公司投资近30亿元建设,企业在向屏山产业转移中实现转型升级。该产业园分五期建设,目前已建成三期,建成后将拥有500台套世界先进的涡流纺设备,屏山也将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涡流纺生产基地之一。


当前,东西部协作已成为屏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2017年以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嘉兴市海盐县帮扶屏山。在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中,嘉兴市海盐县、秀洲区、嘉兴港区三地结对帮扶屏山。


屏山县紧紧抓住嘉兴纺织产业转移重大机遇,将“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深度融合,通过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与嘉兴市共建浙川纺织产业园,推动纺织产业向园区转移。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引进纺织企业40家、签约总投资290亿元,初步构筑起纺纱、纺线、织布、服装全产业链,全部投产后产值将超过400亿元。


“不仅是产业转移进来,新的理念也在屏山落地生根。”在屏山帮扶的海盐县干部缪李伟表示,屏山融合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实行“1+1+1”专员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开展企业绩效评价,建设多层厂房,借鉴东部工业社区先进模式,一体打造4.7万平方米的“红纺中心”,快速推动产城一体联动发展。
 

不仅如此,屏山还和嘉兴帮扶区县实施“驻点重点招商+联合组队招商+龙头示范招商”复合模式进行招商引资,嘉兴市秀洲区的千亿光伏产业成为下一个招商方向。目前,屏山县在行政中心和工业园区建设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打造100兆瓦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建成30兆瓦,全面建成后预计年发电1亿度。


对接宜宾千亿动力电池产业链,屏山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11月,在屏山,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项目正在快速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万鹏时代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2万吨生产线已进行试生产,二期计划今年10月启动建设,全部建成后将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总投资50亿元的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园正在进行基础施工,这一项目预计明年2月竣工投产,投产后将年产5000吨锂电特碳、2万吨硬碳和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这意味着,不久后屏山将成为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重要正负极材料配套基地。


围绕纺织、动力电池、光伏三大产业精准发力,屏山正在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宜宾千亿纺织产业核心基地和四川重要的动力电池材料基地。


大力发展文旅产业 补齐服务业短板



11月,在屏山县3A体育公园施工现场,挖掘机轰鸣,500多名工人正在现场紧张作业,屏山首个现代化全民健身中心和会议中心等雏形已现,这一项目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力争今年年底建成。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山老君山(刘波 摄)


据了解,2022年屏山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工程投入经费4.2亿元,包括新建运动场、会议中心、高品质酒店、公厕、智慧停车场等,总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将有效改善县城人居环境,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在岷江南岸,总投资3亿元的生态修复项目也在加紧施工,傍晚,不少市民在已建好的滨江路上散步。这一项目将建设长约5公里的滨江生态修复带,并对2.5公里滨江路进行拓宽升级,完善岷江广场、蓝色之恋、玫瑰天桥等节点功能。该项目突出“居、游、业”多元复合功能主题,为屏山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力争今年年底建成。


作为一个移民新城,屏山新县城的建设从无到有,在一张白纸上绘就蓝图。


近年来,作为宜宾距离成都最近的区县,屏山围绕打造“玫瑰之城、浪漫之都”,栽植70余万株玫瑰,着力打造“玫瑰之城”和“成都后花园”,提升城市烟火气,补齐服务业短板,城市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6年,县城常住人口将达到15万人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左右。


11月16日晚,屏山县书楼镇金沙江畔,马湖府古城的灯光照耀在古建筑群上,游客们仿佛进入了一条时光隧道。据介绍,这些古建筑均为2012年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前,从屏山老县城和另外5个乡镇抢救搬迁至书楼镇的古建类文物。整体搬迁至书楼镇马湖府古城的还有淹没区的明清时期建筑、牌坊、桥梁,总体打造后再现了历史上的“马湖府城”。


目前,古城内的民宿和餐馆等设施都在进行装修打造,多个博物馆正在进行收尾工程,为今年国庆节期间正式开业做着最后的准备。住特色民宿、逛博物馆、吃美食……从10月1日开园以来,马湖府古城持续吸引游客,成为屏山文旅新地标。同时马湖府古城与云南邵女坪景区仅一江之隔,在江边修建沙滩和水上游乐中心,开通了游船,游客可在此进行水上运动。


近年来,屏山投入22亿元开发优质旅游资源,青年旅社(马湖别苑)、云顶仙居等项目建成运营,马湖府古城、龙华古镇、龙神沟等景区在今年国庆节开园迎客。


三产融合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7月14日,2023年中国·屏山茵红李产销对接推介活动在屏山县锦屏镇举行,位于浙江、广东的两个分会场同步现场直播推介。


一颗茵红李,做成大产业。近年来,屏山县在茵红李产业链上下功夫,探索出“屏山茵红李全产业链转型”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茵红李产量、产值实现连年增长,“一颗小水果”坚实支撑2.5万户种植户(含4500余户脱贫户)稳定增收致富。目前,屏山全县种植茵红李面积已达17万亩,年总产量近15万吨、产值近10亿元,锦屏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茵红李)。


一片绿茶叶,开启共富路。11月,在屏山县现代茶产业精深加工园,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工人们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该加工园集茶文化展示、交易、精深加工于一体,打造体验式茶园,新建精深加工区、茶博物馆、炒青茶演绎区和标准化茶园等,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


 屏山云顶茶海(刘波 摄)


近年来,屏山从茶叶全产业链着手,成立县属国有公司屏山炒青集团,投资新建现代茶产业精深加工园,培养一批稳定的茶叶加工技师队伍,提升“屏山炒青”“屏山炒红”工艺水平,带动镇村集体、茶叶加工企业一体化发展,有力提高茶叶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如今,全县已建成300吨以上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5个。


屏山还立足240平方公里富硒区、700平方公里足硒区做文章,狠抓富硒绿茶、生态抹茶、有机茶发展,全县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改造低效茶园3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茶)认证面积12.05万亩,省三星级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1个,列入省川红工夫红茶产业集群,正在创建全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全县建成有机生产基地32个、总面积1万亩,取得有机认证(转换)证书32张,其中茶叶有机认证证书(转换)12张。


目前,屏山已形成60余万亩茶叶、水果、食用笋、白魔芋等特色规模化产业,坚持一二三产联动,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39家,建成冷库102个,建成炒青加工园和茵红李智慧产业园。


不仅如此,屏山还积极抢抓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机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我们联合中国(丽水)两山学院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屏山县GEP核算总值约450亿元,为GDP的4倍,2020年以来实现GDP和GEP协同增长。”屏山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屏山将加快推进自然资源全覆盖确权登记,深入探索县域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生态效益高效转化。





👉️【市州观察】达州大竹:工业企业开启“冲刺”模式 铆足干劲打好“收官战”


👉️【市州观察】资阳加“数”快跑 发布104项5G+数字化转型供需清单


👉️【市州观察】抓住重大项目“牛鼻子” 德阳以“组合拳”推动各项要素保障落实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