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行业逐步回归理性 川企如何角逐“下半场”
近期,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跌破10万元/吨,与2023年初50万元/吨左右的高点相比,全年跌幅达八成。
价格下行背后,是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的现实。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行业逐渐回归到理性和良性发展的新阶段。
四川基础锂盐、电极材料等生产规模均居全国前列,锂电产业两大重镇遂宁和宜宾,前者重在锂电材料基础加工,后者侧重于动力电池生产制造。随着锂电赛道进入“下半场”,川企如何角力?
行业进入“洗牌期”
“现在没有明确的客户需求,公司不敢大批量采购碳酸锂。”1月4日,位于遂宁射洪市的一家生产磷酸铁锂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价格倒挂,2023年12月,公司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碳酸锂是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主要用于生产磷酸铁锂、钴酸锂以及部分三元锂类电池的正极材料,被称为“白色石油”。受行业产能阶段性过剩、下游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去年碳酸锂价格大幅跳水。记者采访了省内多家锂电材料企业,均表示近期开工率不足。
“碳酸锂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很清晰。”高工锂电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胡锋表示,上游材料环节,除了少数几家头部企业,近期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五成,部分在建锂电项目速度也在放缓。据第十届G20—锂电峰会深圳公报披露,2023年以来,国内动力电池平均产能利用率不足60%,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不足55%。
不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头部企业仍在加码扩产:
2023年11月,美国雅保公司中国区总裁徐旸透露,公司计划在眉山增加4亿美元投资,早在2021年,该公司就在眉山建设年产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工厂;去年11月,由宁德时代、长安汽车、深蓝汽车合资打造的时代长安工厂也在宜宾正式下线;另一家锂盐龙头天齐锂业,也在推进遂宁、苏州等地的新建项目,并加大和奔驰、吉利等下游车企的合作……
为何行业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
碳酸锂主要有锂辉石、锂云母与盐湖卤水三种类型,据行业测算,盐湖提锂的成本最低,在3万元/吨—5万元/吨;自有矿山的一体化企业,采用锂辉石制备碳酸锂,成本约为4万元/吨—7万元/吨。
相比之下,如果外采锂辉石生产碳酸锂,成本则在14万元/吨以上。
这意味着,当前碳酸锂价格虽低,但对于“手中有矿”的企业来说,只是压缩了利润空间,仍有利可图。
例如,美国雅保公司拥有全球储量最大、品位最高、成本最低、地域多元的盐湖锂资源以及矿石锂资源,天齐锂业在澳大利亚、智利等地同样拥有储量大、品位高的锂矿资产,锂精矿供给实现100%自给自足,通过一体化布局,龙头企业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产品毛利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价格下行下,产能向头部企业聚集,不具备成本优势的落后产能正加速出清。“行业进入理性和良性发展的新阶段。”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日前在2023高工锂电年会上表示,上一轮碳酸锂价格暴涨,是短时间内产业链准备不足导致的。随着行业规模扩大,未来行业会更加稳定,运行也会更加理性。
对于碳酸锂价格的大幅下跌,多位受访者认为这对于整个产业链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好事。“上游材料成本下降,带动动力电池成本下降,有利于减轻下游企业压力,同时也会带动下游产品随之降价,最终将利好消费者,也利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推广应用。”胡锋表示。
行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
不过,“尚有利润”显然不是企业增资扩产的关键原因,未来可期的市场需求才是。
从长远来看,锂电行业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副会长张江峰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及全球对于锂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预计世界锂的产量与消费量每年的增速约30%。
先看锂电池消耗大户——新能源汽车行业。据乘联会预测,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强增长势头,预计销量同比增长22%,渗透率达40%。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原来制定的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超过50%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再看国外市场,来自起点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14%,其中欧洲为23%,美国为6%,其它国家为2%。“双碳”目标下,欧美、东南亚等地均在推进汽车电动化进程。2023年欧盟理事会已批准一项法规,从2035年起禁售会导致碳排放的新的燃油轿车和小型客货车。这意味着巨大的国际市场空间。
船舶、重卡、飞机、工程机械等领域的电动化也是新蓝海。根据行业机构预测,2019年到2025年,船舶电动化率将从10%左右提升至50%,到2026年仅国内电动船舶市场规模将超过360亿元;到2025年,换电重卡赛道的市场空间有望超过2500亿元。
储能市场则被看作是锂电产业新的增长点,率先布局者已享受到红利。“去年公司六成以上的订单都来自储能市场。”四川锂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人力行政总监唐志介绍,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提升产品性能,开拓储能市场,2023年产能利用率在七成以上,今年1月有望达八成左右。
“从中长期来看,锂行业基本面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向好。”此前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天齐锂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天齐锂业对新能源行业的长期发展有信心,尽管锂价存在周期性的价格波动风险,但下游终端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与船和储能产业未来的高成长预期、有关政策的倾斜是客观存在且可合理预期的。
“多条腿走路”寻找新兴增长点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锂电行业过剩产能出清拐点或在2025年出现,应对眼下的“生存战”,需要“多条腿走路”。
出海成为企业消化产能的路径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数十家动力电池企业已在欧洲或东南亚投资建厂。以宁德时代为例,去年11月,该公司宣布,将在欧洲当地向Stellantis集团(斯特兰蒂斯集团,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同时探讨建设合资工厂。
抢占“新赛道”、新技术是另一大方向。
瞄准“储能电池”,遂宁、宜宾、成都等地都加大了项目招引。2023年底,卓阳能源与遂宁高新区签约,投资32亿元,建设锂电储能系统集成制造及锂电终端应用全场景产业一体化项目。“目前遂宁锂电产业多数集中在上游材料类,下一步将依托龙头企业加快补链,围绕固态电池、电池回收等领域,引进一批‘专精特新’项目。 ”遂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新技术方面,全固态电池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动力电池,其能量密度比传统锂离子电池高2.5倍,而且充电速度更快,安全性能更佳,可以长时间工作而不用频繁充电,有望进一步提振下游消费市场。国内外多家知名车企已作出规划,预计2027年至2030年期间,将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动力汽车。
我省也在加快推进(半)固态电池研发和制造项目落地。2023年2月,总投资100亿元的15GWh清陶能源动力固态电池储能产业基地落地成都市郫都区,助力成都锂电产业升级。
不过,目前全固态电池在工艺、设备、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还不成熟,成本高昂,“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和应用,至少还要5年左右。”高工锂电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胡锋表示,谁率先在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应用上取得突破,谁就会率先找到新的增长点。
“动力电池之都”宜宾正在加速固态电池研发。“早在3年前,我们就和省内企业合作,使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进行产品研发。”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该公司将联合省内外高校、企业建立全固态电池创新联盟,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攻关,未来固态电池量产后,将率先在省内进行商业化落地。
四川锂矿储量居全国前列,锂电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以眉山、宜宾、遂宁、成都、雅安等市为主要承载区,甘孜、阿坝等资源地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面对当下行业压力,区域合作、产业共兴也成为共识。2023年11月,成都市、眉山市、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璧山区等8个市区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锂电产业战略协同协议。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将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引育一批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加快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强供需对接,推动形成稳定高效的协同发展机制。
来源:川观新闻
👉️@四川锂电相关企业,1月1日起碳酸锂暂定进口关税税率降为零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