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圈”动高质量 “链”接新未来

四川制造 2024-03-29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时提到,“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京东方展区吸引了众多观众(资料图片)


当“新质生产力”成为2023年十大流行语之首,当“中国制造”日益向中高端迈进,当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步伐越走越稳、越走越快,人们对于“产业强则国家强,产业强则城市强”的认知更为深刻。


布局产业,不同城市有不同城市的重点。成都的路径是“建圈强链”。


1月12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召开,如何以更高水平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量质齐升,如何以更好的姿态走进未来,新的部署已经明确,新的征程已经开启。



建圈强链 

成都步伐日益坚定


为什么要建圈强链?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弄清楚另一个问题——我们面临着怎样的新形势?


面临变革。新技术加速迭代,新产业、新业态应运而生,制造业版图正在重塑,需要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呼唤新质生产力。


面临挑战。近年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重构,“短而近”的高弹性供应链体系逐渐成为趋势,韧性与安全受到更多关注。


面临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多重机遇交汇叠加,成都由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前沿。抓住机遇,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做支撑。


与此同时,放眼全国。


上海抢抓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中的关键产品,以“高端”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圳深知“链主”企业是产业链上的“火车头”,强化“链主”企业培育;苏州着力科产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各大城市都在寻求破解新问题的新路径。


产业兴市,制造强市,回看成都近两年,步伐坚定。


2021年12月10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首次提出“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至今,领导小组会议已经召开了5次。


2022年,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制造业强市”写入党代会报告,提出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将制造业作为“立城之本、兴市之要”,为成都建设制造强市开启了全新篇章。同年11月18日,成都市举行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明确提出,让制造业重回这座城市。


2023年,《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方案》更新了成都产业图谱,将全市原有12个产业生态圈和26条重点产业链,进一步优化调整为电子信息等8个产业生态圈、集成电路等28个重点产业链。同年12月,成都举行2023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大会,《成都现代都市工业发展行动计划》发布。


产业趋势不断重塑,城市格局加速演变,成都一次次对外释放出强烈信号——坚定制造强市,推进产业建圈强链。



产业崛起 

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构建


1月10日,成都高新区与京东方签署投资合作协议。京东方将在成都建设全国首条、全球第二条第8.6代AM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总投资630亿元。该项目建成后,成都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柔性面板生产基地,并将带动成都千亿显示产业加速崛起。


像京东方这样的链主企业,释放的效能究竟有多巨大,也许很难具体估量。但早在2022年,成都就围绕京东方、中电熊猫、天马等面板制造企业,延伸拓展出了丰富的上下游产业链——


原材料及配套方面,聚集了中光电、虹宁显示、路维光电、东进世美肯、拓维高科等企业。终端应用方面,聚集了TCL、创维、京东方车载等企业。同时,成都还聚集了极米科技、晶砂科技、九天光学、捷翼电子等其他新型显示企业,打造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研发和制造基地。


丰满的“链”造就了壮大的“圈”。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也是成都第一支柱产业。


“圈”动未来、“链”来朋友的生动场景,在成都还有更多展现。


2023年,随着空客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等一批项目建成,成都航空制造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2023年年底,成都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家庭”再添新成员,航空制造产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围绕做大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2023年1-11月全市引进制造业重大项目248个,总投资4394.95亿元。


而这一切,都是成都近年来重构产业“四梁八柱”的一个剖面。


数据显示,成都产业集聚加快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国家级产业集群已增至9个,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领域,涉及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多个赛道。


2023年1—9月,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14.3亿元,同比增长6.7%。作为实体经济的压舱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五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6%。



未来已来 

未来产业快速生长


曾经一面世就受到广泛关注的虚拟“数字人”元启,其背后有一个超级“团队”——腾讯、华为、中科曙光、中国网安等链主企业和万物数创、山海互动、创禾聚力等成都本土中小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元宇宙开发。


“元宇宙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没有一个企业是可以独自完成,只有通过多方共建,聚合创新,彼此链接融通,才能实现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企业创新进步。”万物数创科技首席业务代表、四川省区块链行业协会数字城市专委会秘书长马男说。发展未来产业,建圈强链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未来产业的一部分,元宇宙在成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奋力打造西部元宇宙创新高地,成都正重点打造“元文旅”“元工业”“元消费”“元蓉城”四元场景。


当下的未来产业,就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天的支柱产业,成都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成都本土企业齐碳科技,自主研发填补空白,开启纳米孔基因测序国产时代;北京企业亿华通动力,中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应用先行者,由京入川后已在成都打造西南总部基地;成都企业沃飞长空,正将打“飞的”变成现实,“成都造”飞行汽车翻开出行新篇章……


基因及细胞治疗、绿色氢能、飞行汽车、类脑智能、量子科技……让未来产业加速生长,成都近日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建立适宜未来产业孵育成长的创新生态体系。


成都明确,未来5-10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若干资本市场认可、具备行业号召力的未来产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逐步形成服务国家战略大后方的未来产业新前沿。




来源:成都日报



👉️聚焦6大领域24条赛道 成都前瞻培育未来产业
👉️牵手“链主”企业 百亿级新能源项目落户成都郫都区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