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速递丨谭徐锋:《察势观风:近代中国的记忆、舆论与社会》

四马路上 2021-06-19

各位大朋友小伙伴

四马路上新啦

↓↓↓


时风所至
大势所在
重访细察近代中国的潮与流

(点击图片可直接购买,目前全网只此有现货哟)
8折包邮,还等什么,下单!!
《察势观风:近代中国的记忆、舆论与社会》
谭徐锋 著
定价:55.00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0.6

当当也在预售中

 ↓↓↓


// 内容简介 //

所有的历史遗存都源于记忆与遗忘的缠斗,这里面不断复活与竞争的与其说是文本,不如说是个体的心性与情绪。本书试图追索的个体生命、记忆片段与思想竞逐,无疑都是近代中国的流风余韵,中间更多是激烈的一面,因为所谓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一波一波历史巨浪的卷席之下,壮怀激烈,屡败屡战,摇曳不定的潮与流值得重访与细分,而此前对于这些面相的讨论过于趋实,而较少注重那些在一切事物中的灵魂,殊不知僵硬的外表下面,往往有着曲曲折折的灵魂,只有人“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如果对此不能另辟蹊径,重拾对于“人事”之重视,发潜德之幽光,当然也就无法深入理解孕育这些灵魂的社会。

// 作者简介 //

谭徐锋,1981年10月生于重庆垫江。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历史学博士。副编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谭徐锋工作室负责人,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兼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晚清民国政治史、文化史、知识分子史研究与近代文献整理。与杨天石先生合编《辛亥革命的影像记忆》,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人文杂志》《二十一世纪》《社会科学研究》《中国书法》《中国图书评论》等报刊发表论文、书评、随笔数十篇。整理作品有《蒋百里全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黄尊三日记》《蒋廷黻文集》,正整理蒲殿俊、黄远生、任鸿隽、蒋梦麟、罗家伦、董作宾、潘伯鹰等人相关文献。

// 名家推介 //

权势消长之际,群星闪灭之时,恰可把捉历史之妙。本书通过内在地理解文本之寓意、舆论之博弈、观念之龃龉,展示了一幅古今中西交错之近代像。读罢本书,不禁感叹,史家于判断过往之陈迹前,尚需有野性之目力和不断诘问之狠劲:还有什么?!        
——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历史学院教授  孙江
 
垄断记忆者宣称他们整理过的记忆才是正确的,历史学家的天职则是呈现另一种记忆与之竞争。《察势观风》以严肃而有趣的鲜活个案表达另一种记忆,生动的个体经验与壮阔的时代洪流结合得这么好,演示了突破垄断的可能与必要。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罗新

近代蜀中天才学者刘咸炘从中国传统观念拈出一个“风”字,作为考察历史进程的一个支点。几年前,王汎森先生对此做了一番深入阐发,使其成为当代中国史学研究中最具启发性的关键词之一。谭徐锋先生是蜀学后劲,又一向敏锐地观察着中国史学潮流的走向,此书取名《察势观风》,饶有深意存焉。所论聚焦晚清民国社会文化史上几个相异的主题,却又都围绕着记忆和舆论展开,而这两者正是典型的“无形而万状”的“风”:其无形,故难以捉摸;其万状,故无所不在。著者以巧力捕捉到风走过的足迹,引导我们追踪近代中国的历史流向,其尝试无疑值得期待。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东杰

// 目 录 //

自叙
第一章  曾文正公“复活”记——一段近代中国的阅读记忆
第二章  天崩地解与感同身受——作为个体记忆的甲午战争
第三章  四川观、桃花劫与思想战——舒新城的蜀游心影
第四章  少年人的主义之争——清华学生与国家主义
第五章  出版纠纷、地域观念与创伤记忆——《闲话扬州》风波的来龙去脉
第六章  政治寿?文化寿?——郭沫若五十寿辰暨创作生活二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本末
第七章  从生活教育到人文教育——作为教育家的钱穆
附录一  青年史学家的自我修养
附录二  扩充思想史的视野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读后
参考文献
后记



四马路上

单行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