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丨孟琢编《章太炎讲诸子》
内容简介
本书是“章太炎讲述系列”之一种,旨在研究、发掘、整理章太炎的学术思想,编纂出版章太炎研究的普及性成果。先秦诸子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源头和宝库,章太炎从少年时代起就对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发生浓厚兴趣,历经多年研究以后,于1906年9月日本东京出版的《国学讲习会略说》一书,发表了学术思想史论名篇《论诸子学》(后改题为《诸子学略说》),文字犀利,寓意深刻,形成了风格鲜明的诸子学治学路径,影响颇大。
作者简介
目 录
导读
论诸子学
中国文化的根源和近代学问的发达
论诸子的大概
国学概论·哲学的派别
儒家之利病
诸子略说(上)
诸子略说(下)
《訄书重订本》订孔第二
《訄书重订本》儒墨第三
《訄书重订本》儒道第四
《訄书重订本》儒法第五
《訄书重订本》儒侠第六
《訄书重订本》儒兵第七
《訄书重订本》商鞅第三十五
《国故论衡》原儒
《国故论衡》原道上
《国故论衡》原道中
《国故论衡》原道下
《齐物论释定本》释篇题
《齐物论释定本》第三章
《庄子解故》序
《庄子解故》逍遥游
《庄子解故》齐物论
菿汉微言
子思孟轲五行说
儒术真论
老子政治思想概论序
孟子大事考
与吴承仕书
导读
诸子学的蓬勃兴起,是中国传统学术现代转型中的独特风景。清代中后期以来,对诸子文献的训诂笺注不断涌现,出现了对《荀子》《墨子》《庄子》等子学经典的重要注释。这一变化延续了乾嘉学术的内在逻辑——随着经学研究的不断完备,子学文献为考据学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地”。清末诸子学在整体上并未跨出考据学的研究范围,与此相比,章太炎先生的诸子学则体现出本质性的学术突破。一方面,他的诸子学源自清代朴学,在《膏兰室札记》《庄子解故》等著作中的诸子文献训诂,充分继承了清代朴学的方法与理路,体现出曲园老人的鲜明影响。一方面,他的诸子学全面突破了清人的学术畛域,由文献考据走向了思想史的整体梳理与中国哲学的自主建立,蕴含着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积极关切,与西方思想进行了积极的对话与碰撞。可以说,通过对清代朴学的勇猛突破,章太炎的诸子学走向了更广阔的学术格局与更深邃的思想深度,成为了他思想世界的关键组成,写下了中国学术现代转型中精彩夺目的一笔。
首先,章太炎的先秦诸子研究建立在扎实的文献实证之上,将字词训诂作为义理阐发的基础,体现出以“小学”为本位的学术底色。以《齐物论》中“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一语为例,旧说多释“隐”为“隐蔽、遮蔽”,章太炎则运用“因声求义”之法,读“隐”为“?”。《庄子解故》:“隐借为?。《说文》:‘?,所依据也。’隐几亦即据几。此言道何所依据而有真伪,言何所依据而有是非。答言:真伪依据小成而起,是非依据荣华而起,明真伪是非,惟从势利为准,本无正则也。”除此之外,《文始》与《齐物论释》中亦有此解:
《说文》:“?,匿也。象?曲隐蔽形。”变易为隐,蔽也。?蔽必有所依,故孳乳为?,所依据也。言隐几者,?之声借。对转脂变易为依,倚也。凡所依据者,在室则为檼,栋也。在器则为案,几属也。在马则为鞍,马鞁具也。此二皆在寒,?之旁转孳乳也。(《文始》)
隐读如隐几之隐,字正作?,“所依据也”。道何所依据而有真伪,言何所依据而有是非,向无定轨,唯心所取。(《齐物论释》)
章太炎将清儒的“因声求义”之法拓展为汉语词源的整体考察,通过“小学”考证展现出“隐”的词义系统,把《齐物论》之“隐”解释为“依据”之义,进而阐发庄子之义理。在他看来,庄子探讨的不仅是语言真实性的障蔽问题,更深入思考了语言所依据的根本前提,由此对其进行彻底的哲学反思。这一学术路径是章太炎对乾嘉之学的发扬,他超越了道咸以来琐碎考证的末流风气,接续并发展了戴震“训诂通义理”的学术理想,将传统“小学”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其次,在“小学”考证的同时,章太炎的诸子学更体现为对先秦诸子思想的辨析、判摄与贯通,体现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自觉意识。在他对诸子的梳理中,蕴含着现代意义上的思想史意识,既探其源,亦考其流;既辨其分,亦统其合。自其源流而言,章太炎不仅考察先秦诸子的思想,还以诸子为源头对中国思想史进行“溯源讨流”式的理解。特别是针对儒家、道家、法家等影响深远的思想流派,高度注重其思想的传承、演化与流弊,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意识。自其分合而言,章太炎对先秦诸子之间进行了清晰的对比与判摄,沟通其文化渊源,辨析其思想差异,得出了一系列精彩的见解。以孟荀异同为例,对于先秦哲学中这一重要命题,章太炎指出:
晚年章太炎
最后,章太炎的诸子学不仅是“小学”与史学意义上的还原,更体现为哲学层面的思想创发,充满“自立吾理”的学术自信。在以《齐物论释》为中心的齐物哲学中,对庄子思想进行了创造性阐释,既与“逍遥齐物”的庄学底色相契,更在唯识、华严的义理贯通中建立起以“自由平等”为价值基础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显然不止于对《庄子》的历史解读,更多体现出章太炎自身的哲学建构。在《菿汉微言》等著作中,章太炎用齐物哲学对儒学传统加以判摄,建立起更为宏大的思想体系。齐物哲学赅括真俗二谛,在真谛层面,它突破了中国哲学的传统畛域,通过佛道思想的融合拓展经学、儒学的思想内涵,立足深刻的形而上学思考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普遍性价值基础。在俗谛层面,齐物哲学具有“反封反帝”的双重指向。一方面,章太炎把自由平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勇猛冲击着腐朽的封建专制与等级文化;一方面,齐物哲学蕴含着对西方文化的批判性反思,章太炎以理性主义的排遣为枢纽,全面批判了西方文化中的目的论、进化论、文明论与神学倾向,体现出对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与“自我东方主义”的高度警觉。他在《五无论》中说道:“然始创自由平等于己国之人,即实施最不自由平等于他国之人。在有政府界中言之,今法人之于越南,生则有税,死则有税,气食有税,清厕有税;毁谤者杀,越境者杀,集会者杀,其酷虐为旷古所未有。此法兰西,非始创自由平等之法兰西耶?”这一沉痛的历史叩问,是令人深省的。
《齐物论释》彰显出章太炎深沉的现实关怀,事实上,这是理解章太炎诸子学的核心视域。在《论诸子学》中,他强调中国学术的弊端“不在支离,而在汗漫”,重在不同思想之间的援引调和,缺乏独立不倚、坚持己说的品质。先秦诸子则与之不同,“惟周秦诸子,推迹古初,承受师法,各为独立,无援引攀附之事,虽同在一家者,犹且矜己自贵,不相通融。”这种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是中国学术现代建立的必备品质。他批评儒家思想的弊端“在以富贵利禄为心”,虽不免措辞过激,亦蕴含着对“革命道德”的积极呼吁。在《中国文化的根源和近代学问的发达》中,更将诸子与宗教相较:
先秦诸子的基本共性在于开启民智,这与宗教愚民具有本质区别,其中,名辩之学更是现代学术得以建立的基础。这种纵览古今、开启未来的人文追求,更体现出章太炎诸子学的宏阔格局。
面对这一丰厚的学术遗产,我们应当如何契入?自阅读次第而言,可以先从《论诸子学》《国学概论·哲学的派别》《诸子略说》三篇讲稿读起。章太炎的国学讲演带有“学术普及”的特点,语言简洁晓畅、内容清晰条辨,学术个性鲜明,是走进章太炎诸子学的入门根基。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章太炎学术思想的不同阶段,阅读《訄书》《国故论衡》《齐物论释》《菿汉微言》中的相关篇目,既可把握其对诸子思想的认识发展,更能看到他借先秦诸子以自抒胸臆、建立哲学体系的思想探求。最后,在《太炎文录初编》《太炎文录续编》和相关通信中,亦有关于先秦诸子的专题讨论,可以丰富对章太炎诸子学的认识。这一阅读次第体现在本书的编纂思路中,我们首先选取章太炎关于诸子的重要演讲,进而根据其著述次第,摘取相关著作中对诸子学的经典论述,最后选入了一些他关于诸子学的文章、通信。这一选编思路,正是为了便于读者循序渐进的阅读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