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速递丨陈丹《驼背将军:美国人荷马李与近代中国》

四马路上 四马路上
2024-09-13



《驼背将军:美国人荷马李与近代中国》
陈丹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3年4月
定价:78.00元

天才军事家、战略家、预言家?
还是冒险家、野心家?
他是康有为的中国维新军总司令,也是孙中山唯一的外国“军事顾问”
他的一生,仅仅三十六年,却复杂曲折,充满传奇




内容简介

荷马李身患残疾,病弱的身躯、成长的经历以及特定的时代特点使得他选择与中国的变革力量结盟,试图参与到变革中国的活动中,并将其作为自身的使命。庚子事变时他曾加入到保皇派的勤王活动中,后回美积极地组建华人军事培训学校;梁启超、康有为访美时,荷马李曾热情地陪同。他写作的《无知之勇》轰动一时并在历史中回响。他参与拟定“红龙计划”、与孙中山进行“长堤会谈”,后成为孙中山的军事顾问,武昌首义后陪同孙中山回中国,终因中风而回美,不久去世。他一生短暂,却充满传奇。

荷马李一生与中国有不解之缘,但中国国内对其研究甚少。本书是国内关于荷马李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利用英、中、日三个语种的档案、报刊、文集、日记、回忆录等各种类型的资料,试图从情感史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心理分析等方法,就荷马李如何深入地参与到中国的变革之中,他与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的关系,他的军事观点和论著及其影响,他如何动员美国人参与中国变革等问题进行论述。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近代变革历程中改良派和革命派之间既共生又斗争及此消彼长的关系、改良和革命势力对华侨影响力的消长,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于民间外交、中美关系的认识,加深对于孙中山以及中国那段改良和革命历史的理解。




作者简介

陈丹,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资助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一年,现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外关系史、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曾出版《清末考察政治大臣出洋研究》《影视中的近代中国与世界》《战争预言者荷马李著作选译》等;发表论文有《平冈浩太郎访华及清政府的因应》《孙中山与荷马李〈无知之勇〉在日本的译介》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的拜伦——荷马李成长经历

第一节  荷马李的童年及求学时代

第二节  要做中国的拜伦

小结
第二章  荷马李与保皇会关系的初步发展
第一节  神秘的中国之旅:荷马李与庚子变局
第二节  沉隐与蓄势:荷马李归国初期的踪迹
第三节  重回美媒聚光灯下:荷马李与梁启超访美
第四节  保皇会中的将军:训练中国军队

小结

第三章  荷马李与保皇会的蜜月与疏离
第一节  陪同康有为环美旅行
第二节  闹剧与疏离

小结

第四章  天才预言家
第一节  初试写作
第二节  日美争斗与天才声誉的获得

小结

第五章  荷马李转向中国革命
第一节  红龙计划的酝酿与演变
第二节  长堤计划的提出与失败

小结

第六章  孙中山的军事顾问
第一节  洽谈贷款与商议资助
第二节  陪同孙中山回中国
第三节  病重回美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近代中外关系史是我一直以来的研究兴趣点,而这本书是该兴趣点的第二个研究成果,也是我近些年来学习和研究生活的一个阶段性小结。
我本科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当时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中国近现代史3个专业方向都有很好的老师给我们授课,而最吸引我的是中国近现代史,后来我把近现代中外关系史作为自己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那时系里经常举办一些会议,我作为学生参加了一些会务方面的工作。当时参加最多的是关于抗日战争的学术会议,经常聆听国内外的各个专家发表对于中日关系的看法。硕士研究生阶段跟随臧运祜老师,继续学习抗日战争史相关内容。因后来跟随王晓秋老师攻读博士研究生,我开始关注晚清时期的中外关系。其间,我不亦乐乎地继续参加系里举办的各种会议和讲座,贪婪地享受着一次次的学术盛宴。其中,通过参加徐万民老师主持举办的纪念中国同盟会成立100周年的会议,我对孙中山的相关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读书期间参加的这些会议和讲座,让我领略各位专家学者的风采的同时,也在我内心中埋下了种子,其中,孙中山以及中日关系,成为了我一直以来十分关注的兴趣点。我的博士论文主题为清末五大臣出洋研究,当时主要试图从中外关系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角度来分析解读这一历史事件。在研究中,我发现了五大臣随员里面有革命者,而出洋之前的吴樾刺杀事件也让我看到了当时改良与革命的紧张关系。这不禁让我思考清末改良与革命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学术界老前辈们一直关注的话题。
博士毕业后到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工作,在所长罗家祥老师的敦促下,我硬着头皮申请的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终于在再战之后获得批准,我可以首度踏出国门,这对于研究中外关系史的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机会。就是在这一次的访学中,我得以接触到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收藏的档案资料,其中就有荷马李的档案。档案馆中荷马李的照片深深吸引了我,照片中的荷马李是一个身材矮小、穿着中式服装、样貌像个孩子的白人,他与孙中山、康有为关系密切(其后发现,他还写了一本书,对近代日本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很大影响),这个人太有意思了。我想对他进行细致的研究,经查找发现中国国内对荷马李的相关研究比较少,于是我开始进行研究并着手填写相关课题申报书,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同时在伯克利访学的皮后锋老师的帮助和指导。经过尝试,最终以该课题申请到一个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项目申请到了以后,我加快了该课题的相关研究工作:读材料(有些材料还是英文手写的档案),形成初步的认识,撰写论文及书稿。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荷马李所写的《无知之勇》一书影响很大,荷马李由此获得了世界盛名,这本书一出版便引起了日本的重视,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出现了两个日译本,而且译本在日本非常畅销,然而这本书在中国却没有译本,几乎也很难找到它在中国产生的影响。于是我产生了翻译《无知之勇》的念头,该译本几经波折,终于出版。而非常有意思的是,我后来发现,还有人同时在翻译这本书,也可以说中文译本是同时出现的,似乎再现了百多年前两个日译本同时出现的情景,当然,两个日译本的竞争要更加激烈和有趣。
当快完成这个课题的研究时,我惊奇地发现,荷马李这个课题涉及到了孙中山、中日美关系、改良与革命的关系,从而可以把我关注的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荷马李一生的历程非常短暂而富有传奇色彩,他自觉地把自己与中国的命运关联起来,参与到了康有为的保皇派活动之中,后又加入到了孙中山的革命阵营,成为孙中山的亲密顾问。他以病残的身躯,成就了不凡的一生,而从他的这个角度切入,可以从一个侧面去观察清末改良派与革命派在海外的活动情况及对中国国内政治的影响。可以说,这一研究是以往读书时代在我心中所种下种子的一种呈现、一个回应。
在整个研究写作的过程中,我同时承担教学任务(年均上课161课时),指导本科生、硕士生的论文,担任本科生班主任;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得照顾整个家庭的饮食起居。我同时承担研究者、教师、母亲、妻子、女儿等角色,需要在它们之间自由地切换。时间对于我而言是不够用的,甚至到了失眠都是奢侈行为的地步。研究写作变成了一种“游击战”,随时随地,见缝插针。我经常怀疑自己的“职业精神”,为自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而自责:对于任何一种角色,我都无法“一心一意”,只能“三心二意”。我希望能有多一点时间,或者我只有一种角色,这样我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不断听到天才陨落的消息,尤其是陈蕴茜和司佳的事情让我感慨万分,在叹息天妒英才的同时,也意识到高校教师处境的艰难。然而感叹一番后,还是要风风火火地做事情,物业大姐见了甚至戏称我脚底自带风火轮。在这每日的“连滚带爬”中,我努力完成自己的角色,其间新冠疫情爆发,我更加感受到了世事无常,从而为自己还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庆幸。
这本书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中完成的。我想用它来表达我对大学求学期间得到名师指点时如沐春风般感觉的怀念,用它来表达对那些我一路走来所有帮助过我的亲朋好友的感谢。以前还没有体悟到自己的幸运,只是在随着年岁的增长以及见识的增多后,日益感到我所受到的眷顾。由于自身性格等原因,我经常“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自己也感觉像蜗牛一样慢吞吞地,辜负了师友的期望,虽也的确为自己的这种情形感到焦虑,但现实中却没有改观。本想用“板凳要坐十年冷”为自己解嘲,但有一天突然听到我读大学期间担任系党委书记的王春梅老师去世的相关消息时,我突然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得太快了,我得尽快表达自己的想法。故而,这本书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甚至可以无休止地改下去,但我还是想先把它出版出来,展现我近10年的工作所得,以聊表对一路走来帮助我的人的感谢。


陈丹

2021年12月16日


(点击图片可直接购买)


四马路上

单行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四马路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