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楹联“高峰”论

联都 联都楹联文化研究中心 2023-04-08

楹联“高峰”论

文振西

(2020年6月30日)


七年前,在湖北恩施中国楹联第四届论坛上,听到湖湘七子邹宗德第一个喊出了“楹联,下一个文学高峰”的预言,我不禁心头一振,顿觉遇到了知音,仿佛看到远方有一座巍峨的楹联高峰在召唤着我们。今天,有幸同邹宗德等湖湘七子再次聚首,不禁对楹联高峰心驰神往,因而很想就这个课题探讨一番。


楹联高峰要不要论


楹联高峰要不要论?我的观点是:要。不仅要论,而且要快点论,好好论,大家论。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尖锐地指出:文艺战线,成绩显著,硕果累累,“但在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这一论断是就整个文艺创作讲的,但就楹联创作的现状而言,同样是一语中的。这些年来,特别是第五届中楹会孟繁锦会长主会以来,我国楹联文化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主要标志是:楹联组织遍布全国,楹联队伍空前壮大;联律通则立规定型,楹联佳作层出不穷;楹联亮点异彩纷呈,楹联标志星光灿烂。楹联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传统+现代的身姿登上了主流社会和新旧媒体的大雅之堂,且融入时代、融入生活,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宠儿。但是正像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楹联创作只见“高原”,不见“高峰”,具体表现为“三少、三缺”。


“三少”:一是从创作的质量和高度看,一般化、公式化的作品多,真正具有思想内涵、时代价值和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少。其中有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忽视楹联的意境和思想性,偏执于堆砌词藻,玩弄文字,死扣平仄,使联作形式呆板雷同,内容枯燥乏味;一种是忽视了楹联的时代性、人民性和生活气息,以为越“文学”越吃香,所以偏执于啃典砌典,分句铺陈,故作高深,使联作形式虚假离奇,内容艰涩难懂。二是从创作的源头和深度看,满足于小范围、小感动、小获得的联人多,真正把楹联当事业,视楹联为生命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呕心沥血、卓有建树的联家少。三是从创作的发展前景看,热衷于楹联创作的中老年比较多,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比较少,二三十岁以下有志于楹联事业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是中国楹联走向高峰最大的隐患所在。


“三缺”:一是缺乏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和精神定力。在市场大潮汹涌澎湃、信息技术空前发达、金钱等各种诱惑蜂拥而至的大背景下,一些联人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沉溺于“小我”、“小成”、“小赞”之中,胸无大志,目无大局,心无大众,自然写不出灵魂之作、生命之作。二是缺乏融入时代潮流和向社会开放的魄力。相当多的楹联人把楹联创作当作闲暇余事,或单打独斗,闭门造车;或邀几个同好乘兴而为,缺乏走出去,沉下去,虚心向生活请教,向群众学习的勇气和毅力,因而只能拿出一些应景“媚己”的“批产”,写不出惊世传世的巅峰之作来。三是缺少对顶层设计有足够影响力的楹联活动家和可以洞察和引领楹联走向的楹联评论家。这“三缺”使楹联向高峰发展面临着急需破解的两道“坎”:一是在楹联创作领域急于炫耀自我的多,相互切琢、精雕细刻的少,笼统点赞、相互说好的多,真诚批评、点石成金的少,使楹联创作中鱼目混珠,以次充优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在楹联传承领域,楹联尚未明文纳入教育顶层部门的教学大纲和国家招录此类干部的考核内容 ,因而使楹联文化基本上活跃在楹联学会和少数楹联示范校的圈子里,难以在更大范围施展开来。


上述九项楹联文化繁荣的标志和楹联创作“三少”、“三缺”的现状,说明中国楹联在向高峰前进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但是距离“高峰”还有很长的路程。在这种时刻探讨楹联高峰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高峰就是目标,就是方向。高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旗帜,努力攀登楹联文学和楹联文化的高峰,是时代的需要,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是全国人民大众的需要,也是每个楹联创作者、工作者实现中国梦、楹联梦和自身价值的需要。


楹联高峰在哪儿


现在有几种提法:楹联文学高峰、楹联文艺创作高峰、楹联文化事业高峰。这几个高峰一样吗?弄清这个问题,先得把“文学、文艺、文化”的概念搞清楚。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手段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文艺是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样式。文化,狭义地讲,是指文学艺术;广义地讲,是指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次广义地讲、是指于经济、政治有别的全部精神生产的成果,包括哲学、宗教、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以及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民风风俗等。照这样理解,楹联既是一种文学至简、内涵至丰的文学体式,又是一种可以与其它姊妹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的文艺样式,更是一种演变为千年民俗,具有庞大受众体的文化形式。这说明,这三个“高峰”既有同一性,又有不同点。相同的是,都要使楹联的创作水平和社会功能发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同点是,楹联文学和楹联文艺创作既是楹联文化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又包含在楹联文化之中。


楹联文学高峰,主要是作为一种文学体式,要有足以反映和代表这个时代的楹联文学家,拿出历朝历代无可比拟的楹联传世作品,要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系统的楹联文学理论。楹联文艺创作高峰,是作为一种文艺样式,要在拿出精品联作的基础上,把楹联加工延展为更加精美的文艺作品或文艺节目,使其美化环境、铸魂育人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而楹联文化高峰,则是要同楹联文学和楹联文艺创作一道前进,又突出在一个“化”字上,其涵盖的论围更广、更大,包括培养联家、活跃联事、繁荣联创、普及联教、发展联产,努力实现楹联知识普及化、楹联创作精品化、楹联制作产业化,楹联功能社会化、时代化、大众化。


那么,什么是楹联文化高峰的标志?这个标志由谁说了算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活为源泉的文艺思想和关于文艺要为时代立传、为人民立言、为社会引领风尚等一系列论述,楹联文化的高峰应该有四个标志:


一是有一大批心融时代、情系人民,对楹联文化事业无比忠诚,并在创造性传承发展楹联文化事业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的楹联家。全国像河东楹联流派和湖湘楹联七子一样的楹联流派和创作团体争奇斗艳,应运而生。


二是有一大批无愧于伟大时代和伟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作品。它体现着当代中国的价值观、中华文化精神和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并且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人民性三统一,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文学气息和生活气息,真正成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为历史所铭记。


三是有一套从上到下把楹联文化的传承发展放在适当位置的体制机制,使之持续有效地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和教育部门的教学序列,并以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融入寻常百姓的终身大事和日常生活,成为全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是有一套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频共振的新型楹联文化事业发展的理论,同时,有一套与新时代的社会潮流、科学技术、生活节奏、语言习惯、大众需求相适应的楹联文学创作的理论。


上述四个标志表明:楹联文化的高峰,就在毛泽东和习近平两个文艺座谈会讲话指引的方向上;就在把楹联写在了时代的潮头,生活的源头,人民的心头,涌现出一大批醒世铸魂、任何时代都无可比拟的具有时空穿越力的楹联精品上;就在完成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和峰顶上。这个高峰有没有出现,不是那个领导、专家说了算,更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楹联的受众说了算,人民说了算,历史说了算。


怎样攀登高峰


一、攀登楹联高峰的基石:坚持弘扬“敢于领先,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中国联人精神,牢固树立攀高登顶的楹联文化自信。


从历史上看,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廊上,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高峰。从先秦散文,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六大高峰,无一不是应时而生,与时偕行。当今处于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思想多元化的时代,科技进步空前迅猛,人文素质空前提升,人际交往空前频密,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生活节奏空前加快。在满世界喧嚣的裹挟下,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至简至美的文化形式,给社会带来一股清风,给自己的心灵带来一片静谧。而楹联恰好具有同时代潮流相吻合的五大特征:文字至简、对称至美、受体至众、传播至快、用途至广。于是,这一过去被视为雕虫小技的文化形式,便彰显出超凡的魅力。


2005年亿万观众瞩目、举世罕有伦比的春晚《盛世大联欢》,由18副精彩的春联串联驾驭起来,放射出夺目的光芒。全国每年举办400余次征联,征集百万联作的声势是其它任何文体不可比拟的。每年一度腊月二十三的“书春日”,全国百万联人用新春联给亿万家庭送去了祝福和欢乐。全国一批又一批中国楹联文化县市、社区、景点和教育基地的命名,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繁荣楹联文化的热潮,闪耀着楹联文化的光彩。


以楹联为题材的电影故事片《喜满堂》,开创了把当代楹联搬上银幕的先河。


在全民抗疫的伟大斗争中,300多副点赞新时代抗疫英雄的优秀联作,登上了中宣部主办的《学习强国》的大雅之堂。


“把楹联写在党旗上”,成了响彻联坛的战斗号角。在中国楹联文化村——寺底村,一群楹联迷把楹联从网上、地上、纸上,写到墙上、门上、街上,家风长廊上,一直写到老百姓心上,以联风领家风,正村风,使该村由有名的“烂杆村”变成了市县树立的“标杆村”,吸引全国乡风文明培训班等100多个参观团莅临观摩。


闻喜楹联从20年38000副联作中遴选出108副佳联,邀请北京和全国20个省市79位书法名家写好,制成联墨艺术品,捐给政府,由美术馆永久收藏。


运城市庆祝撤地建市20周年,市委市政府把运城市荣膺“中国楹联文化强市”列为20件大事中的大事,授予运城楹联的代表人物岳民立为“杰出贡献人物奖。”


运城楹联20年出了3本书,攒了一件“宝”:一本《联化人生》,讲述了72位“楹联迷”用楹联净化心灵、诗化生活、美化人生的故事;一本《当代楹联河东流派作品集》,选辑了67位联坛才俊近2000副优秀联作;一本《岳民立新型楹联文化理论的开拓与实践》,以36篇论文记录了运城联人繁荣当代楹联文化事业的历程和理论贡献,一件“宝”即联人精神。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原孟繁锦会长称他为运城“楹联发动机”。原蒋有泉会长号召全国楹联界学习他“敢于领先,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称赞他“红了对联白了头”。我对了个“痴于国粹醉于梦”的上句,合成一副运城联人精神的标志联。


学会年轻会长王文广为“巴厘岛饭店”献上的一盘“西红柿洒白糖”定名为运城楹联学会的“会菜”。一盘“红联白头菜”浸透了运城三代联人的心血和执着,道出了繁荣楹联文化的源泉。诸如此例,全国各地类于此或胜于此的楹联现象,多是历朝历代没有过的。


所有这些表明:楹联文化正在随着时代的潮流健步前行。楹联队伍正在成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战线一支冲得上、打得嬴的劲旅、先锋队、轻骑兵。中国联坛一批崭露头角的先行者正带着骄人的作品、业绩和理论,一步步走近中国当代楹联文化的高峰。正如中楹会第17届高峰论坛纪要中所指出的:河东楹联流派由初露端倪而日趋成熟,“不仅为全国联坛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而且预示着我国楹联文化事业发展高峰的到来。”如今,全国广大楹联爱好者愈来愈清晰地看到,构筑楹联文化的高峰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需求,每个楹联人的追求。“人生的境界取决于你能看到的世界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一般人是看到什么就相信什么,有成就的厉害人是相信什么就能看到什么。要攀登高峰,首先要相信高峰,看到高峰。我们楹联人有这个自信、精神和眼光。


二、攀登楹联文化高峰的路径:组织起坚强有力的楹联登山队伍,打造出应世、旷世、传世的楹联精品。


要树立大楹联观念,以高远的眼光和宽阔的胸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些浩浩荡荡的楹联文化大军,着重在“化”字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楹联“四化”:


一是楹联知识普及化。楹联是作为民俗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它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化为民俗。高山起于垒土,大海源于细流,根愈深则树愈茂。攀登楹联文化高峰必须以楹联文化普及为基石。为此,从中楹会到省、市、县、乡、村,要大力推广运城等地成立创建领导组、组建“三结合”楹联组织和实现 “三个提升”等系列经验,以楹联文化活动家为核心,层层建立楹联组织,扩大楹联队伍,普及楹联知识,把楹联由文人圈子热扩展为社会热,把构筑楹联大厦的基础夯牢、夯宽、夯结实。


二是楹联创作精品化。要以打造楹联精品为主要任务,成立楹联精品攻关小组——楹联登山先锋队,制订精品标准,建立鉴定委员会和精品评选制度,设立楹联精品库,开展楹联精品“创作年”、“鉴赏日”、“联展会”、“楹联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所有楹联文化事业涉及到的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全部请进来,走出书斋、走进时代、走进网络、走进公众视野和大众心里,多层次、全方位地打造楹联精品。要大力表彰树立楹联“八大家”:组织壮大楹联队伍,繁荣楹联事业的楹联活动家;擅长楹联创作,具有传世楹联作品的楹联文学家;把楹联同书法、诗画、钤印、剪纸、装裱、镌刻等结合起来,打造楹联艺术品的楹联书法家、艺术家;在楹联教育方面成绩卓著的楹联教育家;善于吟诵演讲的楹联吟诵家;在制作和发挥楹联功能方面卓有建树的楹联企业家;善于探索楹联理论,正确把握和引领楹联文化发展方向的楹联理论家。依托“八大家”,打造八类楹联精品:两行文学精品、联墨双馨精品、联配画精品、联书剪纸精品、联诗书画“四合一”精品、中堂式精品、楹联评析精品、楹联题材相声、电视剧、电影等文艺节目精品。


三是楹联制作企业化。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楹联制作经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手段。为改变楹联界守着金饭碗讨饭吃的被动局面,一定要动员热爱楹联事业的企业家开办楹联企业,或联合现有楹联厂商,用大众喜欢的实用联将其生产销售的病旧联替换过来,逐步占领楹联市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四是楹联功能社会化。实用是对联的灵魂。楹联文化事业的高度取决于楹联满足人民需求的广度和深度。未来楹联文化的高峰,不在少数文化人的书斋里,而是在沸腾的时代和火热的生活里,在广大民众对好楹联的需求里,在万事万物相对相成的大千世界里,在每个楹联人像两行文学一样相互支撑,谁也离不开谁的精神世界里,为此,要充分发挥楹联两报一刊和楹联网站等新旧媒体的作用,大力推广天津、三门峡、山东、湖南、江苏、广东等地的先进经验,借鉴推行闻喜楹联20年探索出来的当代楹联的“九大用”:征撰偕时联、书写新春联、广贴家风联、喜送中堂联、力推主题联、遍挂标志联、装点景胜联、创新礼仪联、创作益人悦己联。循着这些途径,一步一步地用楹联化妆心灵、化妆生命、化妆家庭、化妆祖国山河、化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三、攀登楹联文化高峰的梯队:建立老中青三代接力的登山梯队,坚持不懈地攀高登顶。


攀登楹联文化高峰是一条漫长的路程,需要一代一代的努力。我们设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是按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三代人划分,组成三个登山梯队。再有15年,30年左右的时间,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初步实现和基本实现的时候,我们这三只梯队接力攀登,就可以把楹联文化的大旗插在文化强国的山顶上。


这意味着,如今的大中小学生正在未来登峰的决定性力量。为此,我们一定要从长远着眼,把楹联教育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下定决心强联教。要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争取教育部门把楹联教育明确列入各类学校,教学大纲,作为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考核和学生考试的评价内容。要统一编发楹联教材;要通过培训,使所有语文教师成为合格的楹联教师。要配合文教部门举办春节前夕家校简易的半小时书春培训班,把识别对联、张贴对联的基本知识普及到全社会。要组织楹联学会同学校挂勾,通过确认传承人、举办特长班、会员同学生结对子等方式,层层建立楹联梯队,培养攀登楹联文化高峰的红旗手和后备队。同时,要以战略眼光,适应当代青少年写作和语言的需求,逐步改进和完善联律,为楹联新一代开辟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少年智则中国智;联教兴则楹联兴。楹联教育在学校、社会的大普及和楹联家、楹联精品的大亮相,必是楹联文化到达高峰的时刻。


总之,在日新月异、万象更新的新时代,楹联文化的高峰犹如正在东方升起的朝阳喷薄欲出。这次河东楹联流派与湖湘楹联七子在“河东对韵”中交流展示的巅峰之作,足可说明我们距离楹联文化高峰越来越近了。有人说:人生要爬两座山,第一座是实现自我,讲获得,讲成功;第二座是忘掉自我,讲奉献,讲最高级的道德喜悦。不管前面山有多高,路有多难,让我们相互搀扶着,以“痴于国粹醉于梦,红了对联白了头”的忘我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风光无限的楹联山顶攀登吧!不为别的,这是我们的梦想、使命和快乐!


本文作者:文振西近照

    【作者简介】文振西,男,1940年11月生,中共党员。曾任运城行暑河津工矿办主任,闻喜县副县长,正县级视导员,现为闻喜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闻喜诗联学会会长。2012年中国楹联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楹联界最高奖——梁章矩奖获得者,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他一生酷爱读书写作。1999年牵头创办闻喜诗联学会,为闻喜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县”做出突出贡献。参与策划拍摄的电影故事片——《喜满堂》开创了把当代楹联搬上银幕的先河。编辑出版《诗如心语》和全国优秀楹联期刊《闻喜诗联》31期,其诗联作品多载于各级报刊,一首《楹联颂》在全国联界广为转载传诵。


热门文章回顾:

长沙2020年高考考点对联出炉,快来围观

长沙历年高考考点对联欣赏【2004—2019】

【2020年上半年】全国楹联赛事龙虎榜(1-6月)

第二届“瓯海杯” 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投票贴(中国楹联学会网络委员会平台)

【7.10截止】湖南邵阳晚报“巧联句”栏目(283)

【7.15截止】“泽润堂”有奖诗钟月赛第15期开赛【碎锦格:论持久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