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联话】咏物联的作法【作者:卜用可】

    【编者按】卜用可是最近十多年一直活跃在联坛的一位楹联名家,斩获大奖无数,她的对联作品立意高远,遣词老道,在大雅大俗之间游刃有余,作品读来时而清新脱俗,时而酣畅淋漓,让人爱不释手。联都楹联文化研究中心公众号特刊发一组她的联理文章,以飨读者,欢迎交流,欢迎切磋。


本文作者江苏卜用可近照


    【作者简介】卜用可,女,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沧海诗社艺委会委员、中国当代联坛“十秀”、 2016年度获得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


咏物联的作法


文/卜用可


    咏物,可以白描,描写物的形貌气味特性等等。


    当然,咏物还有别的手法,比如:借物喻情,借物寓意。表面咏物,而实际表述的是情,是人生,是感叹,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寄托,思想等等。


网友张荣沂题的雪

始于纷乱;

终作清白。


    从字面看,字字不离雪,纷乱是雪下下来的形态,纷乱如絮。清白也是写实。但是,这联所以高妙,是因为抛开字面,我们还看到一种人生选择。


    处于纷繁芜杂的生活或者兵荒马乱的社会或者脏脏苟且的环境,而能不陷于其中,向善向真,而终于成为一个干净无愧的人。


这是短短的几个字的联,所以久为脍炙人口的原因。


    网友黄立溢有写梨花的:


万古不逢时,曾经驿路盛开,争奈声名梅早占;

千寻飞作雪,此去萍踪莫问,向来清白世难容。


    这一联为我所激赏,原因在于下联的后两句。上联基本是铺垫,到了最后,才将一腔忧愤发了出来,“此去萍踪莫问,向来清白世难容。”向来清白世难容,这一句是对世俗的不满,清白者于斯世格格不入,我们不去管这句是否正确,我们只看,他能借梨花,顺势而为的感慨,所谓“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是也。


    当然,这种也不是随便感慨的,首先梨花是白的,才能用清白,正因为清白,才有了不为世容的可能,才有这种感慨的可接受度。


    怀抱昆仑的“桥”:


吾体甘于足下面;

此心鉴在水中央。


    桥被人走的,所以说在“足下面”,桥横在水面,所以才有了“鉴在水中央”。这些都不离桥的实际。


    身体为人践踏,但是心却鉴在水中央,就是此心清澈可鉴,无愧于世的意思。这一联也是别有寄托,表达一种身处低位、逆境但是不自弃,清白自守的心性。


    你说它是咏桥,也对,但从中我们看到桥以外的东西,这就是借物喻情,是咏物联的 “遗貌取神”。


我也有咏雪的联


四大本为空,辟天地两间,成清凉界;

万灵何有别,抹乾坤一色,作平等观


    我这种和怀抱昆仑那种咏雪,是两种手法,他的着重点是借物寓意,借雪表达一种态度。


    而我是利用雪的特点,进而延伸发挥。


    四大本为空,这句从四大皆空而来,起句就从佛语落笔,正因为四大皆空,才将天地间,都辟为清凉界,清凉界也是佛教名词,而“清凉”的感觉与雪是符合的,从中看到词语的运用,既然要把雪和佛理联系在一起,就要找到它们共通的地方,“清凉”即是。


    下联“万灵何有别”,说万物生灵哪里有什么区别呢?于是雪把乾坤都抹为一色,从而体现万物平等。中间一句“抹乾坤一色”很重要,没有这一句,那种万物无别的平等观就无法体现出来,而让乾坤成一色,本来也是雪天时的景色,所以,这儿又将雪和佛理联系在一起了,我这联就是通过提取雪和佛理之间的共性而发挥的,找到了那些共性,联基本也就成功了。


我的另一副写“雪”的,又是另一种手法了。


为偿一诺,作飞蛾扑向山怀,碎若粉齑心不悔; 

难避千尘,化云气游于银汉,濯成清白我还来。 


    这一联是把“雪”拟人化,或者即是“我”以“雪”的口吻在写。


    当然这么写时,也不能天马行空,而是要和“雪”不离不即,看联中的“飞蛾”,既是拟“雪”的形态,也是暗喻“飞蛾扑火”的飞蛾,以体现这种不管不顾,包括后面的“粉齑”也是符合雪的形态的。


    下联说雪化为云气,这也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雪总会化的,我就利用这一点,说成雪因为沾染了俗世尘氛,于是化为云气而去,是为了再次以清白之身而来,“濯成清白我还来”,既是说雪化了还会再下的,也表达了一种不屈和不弃。


    联表面是写雪,也符合雪的形态特点,但是也别有寄托和情怀。


    继续看别有寄托的咏物联。


我写“牵牛花”


枉与牛郎同谓,无七夕之期,问缘唯有晨间露; 

深知弱质难存,攀一隅而上,拼死不为篱下魂。 


    先稍微说一下牵牛花的特性,牵牛花是一种缠绕草本植物,它要攀附在其他物体上往上生长。通常在清晨四五点钟就会开花,大约到了中午花就凋谢。


    知道了这些之后,再来看这一联,就好理解多了。


    牛郎叫“牵牛星”,它叫“牵牛花”,都牵牛呢,所以说有和牛郎同样的称谓,因为牛郎,就引出后面的七夕,牵牛花没有七夕的浪漫啊,它四五点开花,所遭逢的,也就是早晨的露水而已,而晨露晚霜本身就有瞬息即逝的感觉,这儿就把它花期短的特点暗含在里面了,也有点小小的哀伤情绪在里面。


    下联就说到牵牛花柔柔弱弱的,但是它为了向着阳光,拼命地爬上去开花,即便到了中午就凋谢了,也不愿意就蟠伏在篱下面。所以用篱下,我想大家读到篱下两字,是不是想到“寄人篱下”这个词?就是说牵牛花不愿意寄人篱下,哪怕朝开夕死,也要向着阳光爬上去。这里面就有了一种倔强和昂扬之气,而一扫上联的哀伤,现在知道,上联的哀伤其实是一种情绪的酝酿,在那样的情况下,低微、柔弱、无依,花期短暂,但不甘不屈。


再看我的另一联:


莫徒讥借力,若无向上之心,如何绝顶?

休只道软躯,为问至刚之性,几个善终?


    藤其实和上一联的牵牛花有类似的地方,都是要攀附在其他物体上才爬得上去。这一联是替藤辩护呢。藤的这种依附他人而上的特性,常常为人所讥讽不齿,毕竟不是靠自己嘛。


    辩护说,如何没有向上的上进心,他也不会朝上攀爬啊,也不会到达顶点啊。下一联反问,虽然藤身躯很软,可是那些至刚至硬的,有几个善始善终了?这句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句话叫:至刚易折。


    仔细看这一联和上一联的牵牛花,立意很不一样。上一联有种宁死而不寄人篱下的决绝,正是“至刚之性”,是从正面描写的,描写这种不屈精神。


    而下一联却是放弃这种至刚之性,选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既然天生软躯,就接受命运的安排,顺势而为。


    你看,同样是写藤本类植物,就是完全不同的立意。


还是我写的“雪”:

盖地铺天,迷离眼目;

藏污纳垢,粉饰清平。


    这一联就是从“雪”下下来后,天地一色,美的丑的,高的低的,通通变成了一种颜色。这是可以想见的情景。


    而同样的情景,我之前一联说 “抹乾坤一色,作平等观”,抹去了差别化,体现的是佛家的平等心,这是正面的。


    而这儿,说成把脏的丑的全掩盖起来了,试图迷离世人眼,试图只把一派清平呈现给人看。这就有点讽刺意味了,但这样写读者应该也能接受,因为它的确是脏污丑陋全掩盖起来了。


    你看,同样的雪,同样的覆盖一切,这样说也行,那样说也行,说它真善美也行,说得虚假伪缪也行,看你怎么铺垫、提取,然后自圆其说了。


    这里岔开一句,说说立意。


    很多事并无绝对的黑白对错,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有不同的结论。


    就像曾经发生的方孝孺之争。方孝孺为了不给朱棣起草即位书,不光自己被杀而且株连十族,被杀八百多口。


    你可以赞颂他一臣不事二君,忠于自己的道德信仰,这样说也行。


    但是换言之,为了他的道德信仰,让那么多人陪葬,甚至包括啥也不懂的襁褓中的婴儿,他们根本没有选择权和发言权,这么做从人性的角度讲,是否太过无情?


    所以,这样的争论,不可能有结果的,因为两种角度。一从忠君爱国,信奉的道义讲,他无疑是对的。


    一从人性角度讲,让那么多人赔死,去成全他的名节。他这么做,无疑是自私的。


    都对啊,所以,很多事物根本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只有理解角度的不同。


    就像菲茨杰拉德说的“一流智慧的检验标准是,同时持有两种对立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也说的这个意思。


    而这体现在我们写联时,你可以有完全截然相反的立意,但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去写,只要你的立论,你能用你的表述立得住,那就行,所谓自圆其说,即是如此。


近期热门文章回顾:

【名家联话】说说那些大白话对联【作者:卜用可】

【名家联话】说说不等长排比式自对【作者:卜用可】

列锦修辞及其在对联中的运用【作者:卜用可】

不知其典,焉知其妙?【作者:卜用可】
【8.31截止】第二届“醒醉杯”楹联书画作品大赛启事

【8.20截止】“中信银行”杯南京玄武湖公园诗词楹联大赛征稿启事

【8.30截止】第二十届中国(黄姚古镇)楹联论坛暨黄姚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征文启事

【8.31截止】“黄姚古镇杯”海内外楹联大赛征稿启事

【8.31截止】第二届中国(运城)农民楹联大赛启事

【8.5截止】“有容堂”杯成联月赛第28期开赛启事【题《龙文鞭影》】

【7.15截止】“泽润堂”有奖诗钟月赛第15期开赛【碎锦格:论持久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