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21年1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许小年:我长期呼吁的政策建议没人听,我就再说一遍!!

许小年 荟思想5 Today

1、不可能关起门来自我循环

有人问我,中国有14亿人,市场足够大,关起门来搞自我循环不行么?抱歉,不可能。他们又说,为什么不可能?我们不就缺石油和粮食这两样么?我们不止缺这两样,还缺市场、缺订单。

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的人均GDP只是美国的五分之一,欧洲的四分之一,国内购买力支撑不了这么庞大的制造能力,看看有多少企业是为海外订单生产的。

我们还缺基础原材料。一般的原材料像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和化学塑料,这些我们都能做,技术含量稍高一点的就做不了,要从国外进口,从日本、德国进口。我们还缺技术。

过去几十年,我们迅速缩小了和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这要归功于开放政策。如果还是自己关起门来搞,我们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工业技术,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互联网技术。

中国人均GDP已经1万美元了,这意味着劳动力成本远非40年前可比,必须依靠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才负担得起这样的劳动力成本。我们现在是要用大学生和工程师,不能给他们发农民工的工资。这么高的劳动力成本,你的产品还是初级加工品,企业怎么赢利、怎么发展呢?我们需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

如今的地球村是一个开放的地球村,想开倒车是开不回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依赖我,我也依赖你。既合作又竞争,我有我的利益,你有你的利益,怎么分配利益?制定好游戏规则,根据规则来博弈。掀掉棋盘不玩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2、新基建是画饼充饥

新基建30万亿、50万亿元,请你告诉我,钱从哪里来?先找到钱,再说基建的事好么?经济困难的时刻是要减税的,减税就意味着财政减收。财政本来就很紧张,有些地方工资都发不出去了,哪里有钱搞基建?如果财政没钱,就要靠银行贷款,但是银行贷款再增加会有债务风险,我们的宏观经济的总体负债率已高达260%。

2015年为什么去杠杆?因为中央也意识到高杠杆的风险,去杠杆是对的。这几次美国的问题都出在高杠杆上,出在滥发货币上——货币那不是好东西,就跟鸦片一样,鸦片可以止疼,一旦上瘾就形成依赖,最后鸦片要你的命。

要是发债,你想好了,新基建项目能够回收贷款的不多,如果出现一大把坏账怎么办?没钱,这是反对新基建的第一个理由。第二,如果有钱,为什么不直接发给老百姓,有钱为什么不直接给企业减税降费?不去救民生、救企业,搞一些短期内见不到效益的项目,这个逻辑有问题吧?

第三,看看所谓新基建的“八仙过海”。前四项叫做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北斗导航。这能拉动多少投资?需要钢铁水泥、机器设备、车间厂房吗?全国几百万新毕业大学生有几个能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

所谓的新基建不是拉动投资和创造就业的基建,而是智力上、科技上的投资,不是砸钱能砸出来的,况且这些项目不应该是政府投资,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应该由企业来投资。

其余的四项,5G、特高压、轨道交通和充电桩,5G的应用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不能过高估计它的短期效益。移动通讯目前的应用基本上在消费端,4G完全够用,5G的需求靠自动驾驶汽车和工业互联网。

自动驾驶要上路不知道还要多久,5G现在投下去收益在什么地方?我这两年一直在做工业互联网的研究,工业互联网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跟消费互联网的概念不一样,不是一时半会就能上来的。如果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不上来,自动驾驶不上来,5G很长时间见不到流量。

充电桩不就是“加油站”么?过去石油公司干,现在电力公司干好了。至于特高压和高铁,四万亿的时候干过一轮了,都是老基建,现在又来一遍,不怕过剩吗?

说到底,我们怎么办?我们长期呼吁的政策建议没人听,我只好再说一遍:保护私有产权、国退民进、放松管制、全面减税。我就这几句话,没有什么更多好说的。想来想去,就这几句。


本文自网易号“经济学黑板报”

作者:许小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