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游淡季涨价几成定局,门站价何时退出历史?

熙时君 天然气行业观察 2020-12-28

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刘慈欣《三体》

 

去年11月,在中石油推出冬季调价政策背景下,连续推送过两篇关于气价预测的暗夜系列《暗夜将至:天然气气价会好吗?》以及《暗夜将至:天然气门站价格会涨吗?》,基本判断是上游气价在18年基础上只会继续涨不会降,甚至淡季也会执行涨价策略。

 

如今,18-19年冬供即将结束,上游即将组织签订19年天然气供应合同,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下游可能等不到往常一样的冬供结束降价,而可能是上游淡季顶格上涨。

 

一、终于来了,上游淡季要顶格上涨?

2015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并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2688 号)》。

 

这个通知里最重要的是两项内容,不过在故事的开始大多人数可能只关注第一条而选择性忽略了第二条。

 

第一条便是降低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非居民用气最高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700 元,门站价每方气降低7毛,国家发改委可能是见某宝搞双十一相当之成功,也在11月搞打折促销,而且力度绝对比任何网络电商都大,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下游天然气消费。

 

这条通知里还紧接着来了第二条,那便是提高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程度。将非居民用气由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降低后的最高门站价格水平作为基准门站价格,供需双方可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方案实施时门站价格暂不上浮,自2016 年11 月20 日起允许上浮。

 

之后,2016年冬供开始,连续几年上游均在冬季对气价进行上浮,上浮幅度每年都有提升。不过,在冬供结束后的淡季,气价随之回调到门站价格。2018年,也仅是淡季小部分增量调峰量有点上浮。

 

2019年,在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国家管网即将落地等因素的影响下,上游气价将继续上涨,淡季气价全面上涨恐成定局,根据路边社风声,可能会是20%顶格上涨。

 

1、对外依存度逐渐升高,上游成本不断攀升

 

根据发改委统计口径,2017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373亿方,同比+15.3%;国产气产量1487亿方,同比+8.5%;进口气920亿方,同比+27.6%;对外依存度38.8%,同比+3.8 pct。

 

到了2018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803亿方,同比+18.2%,对外依存度达到45%左右。

 

而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进口占比不断提升的同时,进口管道气和LNG的成本也在进一步提高。


进口管道气成本


进口LNG成本

 

根据发改委数据,2019年1月,据运行快报统计,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1%,天然气进口量1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9.3%。2019年全年天然气消费将轻松突破3000亿大关,对外依存度恐将进一步提升。

 

在此基础上,上游迫切需要进一步疏导成本。

 

2、国家管网落地,上游盈利空间遭压缩

 

在前文《国家管道落地,“最受伤”的中石油怎么办》中提到过上游涨价的另一个可能动因。

 

那便是中石油今年天然气管网资产将全部被剥离,中游管输收益将全部拿走,进口气巨额亏损的压力被进一步放大,中石油迫切需要调整向下游的气价以保证天然气版块收益不会大幅下滑。

 

二、迈向市场化的门站价改革之路

简单来说,按照天然气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天然气价格链按各产业链环节可分为出厂价(井口价)、门站价和终端价。其中出厂价和管输费构成门站价,门站价和城市配气费构成终端价。


 

由于天然气上下游产业链均涉及到垄断性质,国家发改委对上下游价格均进行严格监管。

 

天然气门站及以上价格(管道运输价格和各省天然气门站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管理。

 

天然气门站价格以下销售价格(管道燃气配气价格和销售价格)由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管理,地方可建立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并对机制进行听证。

 

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油气行业改革背景下,天然气门站价格在2011 年开始了不断市场化改革之路。

 

2011年,国家发改委开始在广东、广西试点天然气价改,门站价格不再分类,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作价方法形成的门站价格为最高门站价格,供需双方可在不超过最高门站价格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

 

2013年,为平稳推出价格调整方案,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增量气价格一步调整到与燃料油、液化石油气(权重分别为60%和40%)等可替代能源保持合理比价的水平;存量气价格分步调整。天然气价格管理由出厂环节调整为门站环节,门站价格为政府指导价,实行最高上限价格管理,供需双方可在国家规定的最高上限价格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价格。

 

2014年,在保持增量气门站价格不变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门站价格。具体为:非居民用存量气门站价格适当提高。非居民用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提高400 元。

 

2015年2月,实现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并轨。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440 元,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提高40 元(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按与全国衔接的原则安排),实现价格并轨,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

 

2015年,前文提及的降价和市场化改革通知发布,门站价逐步具备市场化属性。

 

三、城燃终端顺导困局

上游气价上涨,理论上下游城燃可以随之顺导下去。

 

不过在目前价格监管体制下,终端顺价对城燃恐怕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在1718 年度冬季气荒发生之前,地方物价局对于城燃终端顺价的态度总体消极,认定只有在国家部委发文调整门站价的情况下才有充分的理由相应调整终端气价,并将中石油的季节性涨价认定为非政策性的企业行为,不认为地方的终端售价有必要顺应调整。

 

1617 年度冬季中石油、中石化门站价小幅季节性上涨10-15%,许多地方物价局认为是上游央企的企业行为,没有国家部委的政策支持,所谓上下游联动顺价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1718 年度冬季气荒发生时,上游央企进行涨价限气,城燃公司为了弥补气量,被迫采购高价的LNG 补充气源,造成短时亏损。在原有的顺价机制下,城燃公司采购气源的动力大大缩减,终于直接影响了多地作为重要税源的工商业用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此情况下,多地地方政府对冬季下游顺价的态度终于明显松动,开始着手制定了真正意义上的上下游气价联动机制。

 

从18年全国顺价的情况来看,整体而言,华南广东地区地方政府的顺价形势在全国而言属于相对不乐观,其他地区而言,整体上财力富庶的地区顺价程度偏高,财力紧张的地区顺价形势相对偏弱。

 

终端价格基本上参照均衡气量20%的涨幅进行商定,实际顺价幅度有限,多在12-20%

 

上述终端顺价基本都是非居气价方面。

 

2018年5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的通知》,要求将居民用气由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实现与非居民用气价格机制衔接。

 

天然气价格体系里最大的问题之一居民气价交叉补贴老大难问题终于看到了改革的曙光。

 

不过在18年仅北京等少数城市进行了居民天然气价格听证并上浮居民气价,大多数城市考虑到民生问题,至今仍没有根据政策调整居民气价。

 

原本预计在19年3月冬供结束后举行居民气价听证的城市,在上游可能淡季涨价的背景下,对于居民顺价恐怕更加犹疑不定

 

四、门站价何时终结使命?

本轮天然气价格改革总体思路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即竞争性环节价格放开,垄断性环节价格管制。政府只对属于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管网输配价格进行监管,气源和销售价格由市场形成。

 

 

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核心环节之一是政府完成对所有管网输配环节的价格监审。

 

2019年,随着三桶油管网资产剥离至国家管网公司,主干长输管网端的监审规范具备条件。

 

而另一方面,随着2018年,全国所有省份均出台了配气价格监审政策方案,2019年各地将会陆续完成当地的配气价格成本监审。

 

理论上,2019年,将可能是天然气价改中间环节彻底理顺的元年。

 

天然气价格改革未来将坚定执行“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主线,预计推进顺序为先监管过程价格,后放开节点价格。

 

短期重点:加强输配气成本和价格的独立监管,限制天然气价格市场化进程中的扰动变量,预计2019年底前,管输企业和城燃企业的成本和价格将陆续全部公开。

 

中期重点:加强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设运营,引导天然气供需双方的现货市场交易,提升天然气市场化交易比例。

 

长期重点:理顺居民和非居民用户的天然气价格矛盾,通过放开关键价格节点——门站价,并管制管输费和配气费,达到出厂价和终端价的市场化机制传导。

 

乐观来看,门站价也许在未来2-3年内可能便终结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五、“管住中间、放开两头”隐忧与机遇

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油气领域市场化改革路径,如今管住中间行程已过大半,剩下最重要的就看放开两头了,其中市场化改革最核心的便是上游资源端的放开与多元化。

 

从政策来看,这几年确实出台了一系列开放上游气田与沿海LNG接收站投资的举措,对于具备资金实力和人脉实力的其他国资和民营资本而言确实是进军上游的绝佳机遇。

 

不过垄断岂是那么容易打破的。首先进军上游资源需要足够的资金实力,绝不是一般公司能够驾驭得了的。其次,就算不缺人不缺钱,想在上游分一杯羹恐怕也不是易事。一方面国内天然气禀赋本就不丰裕,开采难度低综合成本低的气田早已瓜分殆尽;另一方面沿海优质岸线也基本被占据,难以大展拳脚。

 

总的来看,未来三桶油在上游领域凭借先发优势,仍会长期占据外来者难以撼动的“垄断”地位。

 

与电力系统改革不太一样,天然气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的未来范本恐怕更像是电信行业。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想象一下,虽然“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改革政策最终全部实现,未来会不会像电信行业通信流量费一样,终端天然气价格的下调需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进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