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3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投资即修行

政信三公子 政信三公子 2022-12-17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最近没更新。


先是被隔离,随后又担心串阳,居家了段时间,难得可以自由的静心思考。


忙碌的时候,很难静心思考。即便时间上允许,情绪上也不支撑。


毛伟人那种到闹市口读书,不管外界喧嚣,我自沉浸自得的心境,让人折服。


本篇不是龙场悟道,就是居家瞎琢磨。


言归正传。


这次居家,两点收获。


(一)


投资即修行。


我关注着100多个财经类公号,每天大概花2-3个小时来集中看公号文章。


这么多年,雷打不动,日事日清,日文日毕。


希望把每天发生的信息,尽可能多的都事无巨细的查缺补漏。


这次刻意的一个也没打开。


诧异的发现,什么也没影响。


反而是把这些时间用来研读政策文稿,思考政策脉络,推演政策方向,感觉收获很大。


期间还带着投资星球的会员们做了一次政策择时的投资实践。


深刻的想明白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做投资特别像古时征战。


永远不存在止戈,时时充满了不确定性,事事充满了不确定性。


如果有确定性,唯一的一次确定性,就是离开市场的时候,就是离开战场的时候。


所以,一旦参与了投资市场,就不存在一劳永逸,没有什么稳稳的幸福,每时每刻都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第二个问题】


承接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国内的投资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不能做时间的朋友吗?


因为国内的投资市场,是政策敏感型的。


既然政策是五年一大调,一年一热点,那么投资也要五年一大调,一年一热点。


任何投资,都只能一年一看。


按道理说,穿越牛熊的企业,拿住了,做时间的朋友就行。


但在政策敏感型的投资市场里,这个逻辑满是漏洞。


复盘一下:


教育是穿越周期的,


孕育着穿越牛熊的企业。


但是,教培,呵呵。


平台和娱乐是穿越周期的,


孕育着穿越牛熊的企业。


但是,互联网平台,呵呵。


白酒行业是穿越周期的,


孕育着穿越牛熊的企业。


但是,公务禁酒令,呵呵。


政策如果是动态的,


投资就应该是动态的。


在理论环境下,存在低风险且稳健收益的长期投资产品。


但是,只要政策是变动的,这种理论环境就难以言说。


最近3年多做高收益债投资,我每晚失眠到凌晨2点多。


思考的多,顾虑的也多,总是希望能把中长期的事情看清楚,捋通顺,找到一劳永逸的法门。


这次居家,突然就想明白了。


没必要瞻前顾后。


控制住在管产品规模,保持好流动性的同时,紧跟政策变化,加强政策研判,只要能提前市场一个季度做调仓,就可以了。


持续的过程管理,而非臆断的结果前置,是未来投资的关键。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一句话:


人,诗意地栖居。


听说大理的僻静乡下有个交易员小镇,深居简出的交易员们在远离北上深港金融中心的内陆,搭建了安静思考的空间。


现在想来,是有道理的。


投资和家族传承一样,不管是钱还是势还是精神,都不是轰轰烈烈,繁花似锦,锣鼓喧天,热热闹闹的。


恰恰相反,投资和家族传承一样,是在找寻到精准且有效的事业和方向后,重复,重复,机械且枯燥的重复。


重复几年,重复几十年,重复几百年。重复一代人,重复几代人,重复十几代人。


在事业和方向仍然有效的时间区间里,永无止境的重复下去。


热热闹闹、换来换去的也有,似乎很充实,但一段时间后,盘一盘,兜里、圈内和脑中,收获寥寥。


这样的人,要么主动体验人生,要么被动体验人生。前者是少数,后者是很多人的生活现实写照。


(二)


从书中寻找答案。


左宗棠有对联说: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千卷,神交古人。


历史总是在重复,人性也总在重演。


投资市场存在的基础,就是人性。


人性的复杂特质,


使投资市场出现了活跃的交易。


如果投资市场是精确的计算机可以决定的,都是理性主体,就不应该存在交易,投资市场也将不复存在。


在算法的世界里,投资市场依然活跃,是因为,使用计算机的,还是人,逃脱不了人性。


最近居家,集中读了几本书。


经典的部分就手抄来加深记忆,其次是诵读转文字,再次是粘贴段落。


刚才数了数,居然已经手抄了40页A4纸。相应的读书笔记见领读小组。


兴奋的点在于,读书的时候,会带来一个个豁然开朗的点,很畅快。


虽然书中的内容和平日的所思所想有区别,但是触类旁通,想明白了很多一直不够清晰的问题。


有读书会员提醒我,


这是佛家里的“积思顿悟”。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动荡的时代》,聊到过这个问题:


大多数人对于日常经济事件的反应都属于直觉或者“快思考”类型。


所谓条件反射式的决策来源于我们的头脑在新环境中探测到了熟悉的模式。


从瞬间的分析片段中得到的结论对我们来说是直觉,而没有探求其根源。


如果有时间进行认真评估,我们经常会修正自己不成熟的初始反应,有时甚至完全推翻。


随着人们在某个领域的经验的积累,对于该领域的直觉会变得越来越敏感。我这样说是有所保留的。


根据我对自己的反省以及与若干熟人的沟通,我得到的结论是:


我们并不清楚自己的意识“黑匣子”或者大脑额叶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只是将信息输入头脑,稍加等候,随即得出顿悟般的结果。


有人曾问20世纪的智慧代表爱因斯坦其不凡创见源自何处,他是这样回答的:


“一个新想法突然就出现了,以非常直觉化的方式。


然而直觉不过是以前的学术思考的自然结果。”


重大的创新直觉只发生在那些思想数据库充盈的人身上,这一点毫不奇怪。


最后,把最近喜欢的几本书分享给大家。


领读小组知识星球,已经不知不觉更新到今年第124本书的笔记了。之前立过1年领读150本书的flag,快实现了。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塔勒布《塔勒布智慧箴言录》



3、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4、马伯庸《长安的荔枝》



5、费孝通《乡土中国》



6、格林斯潘《动荡的世界》



7、哈维尔·布拉斯等《交易的世界》



8、吴毅《小镇喧嚣》



对领读小组有意的,扫码并付费后联系七喜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