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魔咒:上瘾是个中性词
我们的大脑网络,都是在每天新的经历中不断形成和重塑的。多巴胺神经回路的功能,就是让我们可以在强烈的好奇、强迫性的专注下,快速地寻找食物和学习生存技能。但是这个回路错误的使用,也让我们容易形成错误的习惯,和对不好的事物上瘾。
首先讲到上瘾,最直观的联想就是吸毒上瘾。为什么吸毒会让人上瘾呢? 因为毒品带给大脑的冲击,是我们吃到好吃的,或者性行为时分泌多巴胺的10倍甚至更多。这种程度的多巴胺分泌其实并不会增加一个人的快感,但是会让一个人极度渴求毒品,并且会剥夺一个人感到快乐的能力。并且随着吸毒次数增加,大脑会逐渐适应大量多巴胺的存在,变得越来越不敏感,需要越来越多的多巴胺刺激才会有反应。所以当戒毒的时候,一个人会觉得非常难受、睡不着觉,会不由自主地颤抖。并且他的大脑奖赏系统和前额叶皮层之间的连接会变弱,让他无法控制自己寻求毒品的念头和行动。
研究发现,吸毒的人,更可能前额叶皮层纹状体回路神经发育不成熟,导致自控能力低下,难以压抑内心寻求毒品的欲望。而吸毒的人的兄弟姐妹,即使他们没有吸毒,大脑结构也比一般人有缺陷,导致自控能力较差。而赌博的大脑机理,也和吸食毒品的状况非常类似。
在成瘾问题上,40%的上瘾是由基因决定的,剩下的60%是环境因素决定的。上瘾不是单基因决定的,具体哪些基因决定了上瘾,科学家至今还在研究中。到现在为止已经发现的和成瘾相关的基因,都和多巴胺神经通路有关。另外,在成长过程中,青春期孤独导致成年更容易上瘾。研究发现,小鼠在青春期被剥夺社交,成年后会容易对安非他命等上瘾,戒除也更困难。孤独会让小老鼠的多巴胺神经对刺激更敏感,奖励激起强烈神经活动,使他们无意识爱上带来奖励的环境和行为,并且难以忘怀。
上瘾虽然和基因有关,和童年经历有关,但是这些先天和早年的影响只是一部分,你当下所处的环境,其实都可能让你产生私人专属的上瘾行为或者对象。比如你在生活中比较孤独,那么你就可能对一些网络游戏更容易上瘾,因为网络游戏能让你觉得和很多其他人在一起,产生连接感。
一个不容易上瘾的人,是因为你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愉悦。相反,上瘾通常是欲望更强,却其实并没有那么喜欢那个东西。容易上瘾的人对愉快的感受比较弱,也倾向于做更多的事来获得更多的愉悦感。这叫做“钝化多巴胺假说”。容易上瘾的人,他们的基因变异导致他们的多巴胺D2受体系统效率低下。如果你有这些基因变异,你有可能更愿意冒险,更追求新鲜体验,并且更容易强迫性地上瘾。另外也有对多巴胺D2受体基因的研究发现,如果你有这些降低多巴胺效能的基因变异,你可能看起来更有社交魅力。
再来说说玩游戏。为什么收集精灵类的游戏这么容易让你上瘾?比如宠物小精灵游戏,比如阴阳师。为什么我们喜欢收集东西?有几个普遍的动机。首先,收集东西是个挑战。但是这个挑战比起现实世界中的生意或者事业挑战要相当容易,也有更高的成功可能性。
收集主要有两个类型,一个是美学类的收集,一个是分类学的收集。美学类的收集通常不是限量版的,收集标准取决于个人的审美或者个人偏好。而像宠物小精灵里的小精灵,或者阴阳师里的式神,则是分类学的收集,把东西命名和分类到不同的组里去。分类学的收集行为可以随着集齐一个类别而暂时停止,但是只要这个类别的东西增加了,收集行为又回继续卷土重来。比如最初的宠物小精灵游戏有151个精灵,之后的系列逐渐增加到了700多个。同样的,阴阳师的式神数量更多,并且还会随着不同版本不断改变属性,让收集者欲罢不能。这种收集的欲望并不是觉得需要集齐某一个种类,而是因为你总是想要得到更多、更好的收集品,这也是某种社交攀比,总想收集得比别人更多、更好。
此外,游戏发布前的测试过程,也大大增加了游戏的成瘾性。比如在一个游戏发布的测试阶段,游戏发布者通过实时的数据反馈会发现,比起寻找物品,营救人质的任务参与的人更多,于是在游戏中就会增加更多营救人质的任务。或者,游戏发布者发现某个特殊的颜色、箭头的形状,或者某个提示音,会让人产生特定的参与行为,于是在后续游戏设计中就会增加这些成分。最后成熟版本的游戏,就是所有这些让你更加上瘾的元素的大集合,让人难以抗拒。
大部分人对上瘾的理解都太过狭窄了。觉得上瘾说的就时吸毒,酗酒,赌博这些。其实一个人会对各种各样的东西上瘾。比如刚才说的游戏,比如社交平台等等。上瘾的一个普遍性质,就是一个人想要做一件马上可以得到奖赏和快感的事。而如果做这件事从长期来看是会有很糟糕的结果的,比如吸毒、性瘾,那么这就是病态的成瘾障碍;而如果想要做的这件事从长远来看是有好处的,或者没有特别的坏处,其实这就是一个良性的上瘾,甚至是好习惯。
一个行为是病态上瘾还是好习惯,其实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和差别,更多的是结果论英雄,这也是为什么说小赌怡情,大赌伤身。
比如你对自己的能力不是很自信,于是迷上了手机应用里的计步器,非常享受每天看自己走了多少步的成就感,也会为了这个数字多走一些。这个多走一些,如果在适当时间内适当步数内,可以强身健体,是个非常好的“上瘾”,但是如果你变得为了走路而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走到膝盖损伤,那就是病态的行为上瘾了。所以“上瘾”是好还是不好,一个看行为的长期性质,一个看执行的程度是不是太过。
参考文献:
1. Social Deprivation Enhances VTA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Drug-Induced Contextual Learning
2. Karen D. Ersche, Abnormal Brain Structure Implicated in Stimulant Drug Addiction. Science 03 Feb 2012:
3. Jennifer M. Mitchell, Alcohol Consumption Induces Endogenous Opioid Release in the Human Orbitofrontal Cortex and Nucleus Accumben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11 Jan 2012
关于更多上瘾的我的live入口:https://www.zhihu.com/lives/825296590381158400
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长按二维码,关注“酷炫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