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监控百万家庭发现,小区绿化多,孩子长大不容易生抑郁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
(ID:steamforkids)
来源 | PNAS 等
编译 | 七君
编辑 | Mandy
直到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大部分生活都与自然密切相关。但在工业革命后的两个世纪里,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逐渐减少人们接触自然的机会。
直到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大部分生活都与自然密切相关。但在工业革命后的两个世纪里,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逐渐减少人们接触自然的机会。
在全球,超过 50% 的人居住在都市里,而且全世界城市化的步伐并没有停止的迹象。在很多方面,城市提高了人类生存质量,比如城市能提供更好的医疗和教育。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城里人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幸福感似乎并不比居住在农村的人高。比如 2016 年发表在《英国精神病学杂志(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的一研究显示,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患有焦虑症的可能性比乡下人高 50% ,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则翻番。
这样的生存状态,或许是现代化的必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大城市里,或许一生都与钢筋水泥为伴,从来没有享受过大自然。但是,它会对人类的未来——儿童起到什么影响呢?
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儿童时期小区绿化越少,成年后的精神健康状况越不好,如抑郁症倾向增加,而这一切和家里有没有钱无关。
这项研究的作者,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生命科学系的大数据研究者 Kristine Engemann 和同事通过 Landsat 陆地卫星测量了一百万出生于 1985-2003 年间的丹麦人从出生到 10 岁时家附近的绿化程度。
利用 Landsat 陆地卫星提供的高清影像数据,这些研究者量化了这 100 万丹麦人住家附近(210*210米的方块)的绿化程度,然后得出了一个绿化指标。
那么,这些人的精神卫生数据是来自哪儿呢?
丹麦只有 580 万人口,每个丹麦人的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性别、父母的身份证号码,还有医疗经历(比如是否因为抑郁症看过医生)等人口统计信息都记录在丹麦民政登记系统(Danish Civil Registration System)里。这些研究者利用的就是丹麦民政登记系统内登记的医疗记录。
和主观报告相比,这些医疗数据反映的精神状况可以说相当真实了。
丹麦北部的小镇 Reine
这些研究者比较了这些 10 岁儿童在 10 年后的精神状态的变化,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从卫星数据来看,0-10 岁时家附近绿化带越少,10 年后发生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越高。
那些在绿化最少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患有精神疾病,如抑郁症、饮食紊乱、焦虑症、强迫症的可能性比家附近绿化程度最高的孩子高 55% ,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则翻番。
更重要的是,绿化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和家庭富裕程度,或是家族精神病史无关。即使将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族精神病史的影响考虑进去,绿化程度依然能够预测儿童 10 年后的精神状况。
但现实是,城市里的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的时间极为有限。
澳大利亚统计局 2012 年的调查显示,5-14 岁的澳大利亚青少年中,34% 的人在调查前的2周内没有参加任何户外活动。
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中国儿童中心 2012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合肥 5 座城市的 5441 位小学生中,27% 的儿童周一至周五课后户外活动时间不足1小时,并且其中 71% 的儿童只是在小区附近的空地里进行户外活动。
如果小区里绿化不足,这些孩子的精神面貌是否会扭曲?
Engemann 指出,“我们的发现证明,都市环境对于人类精神卫生来说是个威胁。在设计城市环境,还有学校等建筑物的时候要考虑绿化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小区绿化对儿童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研究者并没有确凿无误的答案,但是他们提出了 3 种可能性。
首先,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容易导致精神疾病的产生。比如,以往的研究发现,五分之四的抑郁症和严重的压力有关。
绿色大自然能够减缓压力,使人放松。而在缺乏绿化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可能丧失了大自然母亲的一道缓冲。
第二,空气污染也是影响大脑发育,甚至导致精神问题的一个可能因素。这些研究者表示,“绿化能够过滤空气,减少环境污染。”这对正在发育的大脑也起到了一种保护作用。
第三,与大自然接触可能有益于健康的微生物群系——长在人体内外的数十亿细菌的发展,使人拥有更好的免疫力,从而降低精神疾病的可能性。
比如,肠道细菌能够产生 γ-氨基丁酸(GABA),这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物质。如果大脑中 GABA 太少,那么人就可能会抑郁。
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排除基因的影响。携带精神疾病风险基因突变的人或许更不喜欢居住在绿色环境里。
比如,2018 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JAMA Psychiatry)》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携带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突变的人更多地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地方。
另外,缺乏绿化的住宅区可能有更高的犯罪率,这或许也会影响儿童的大脑,但是卫星数据不能体现这一点。
但不论绿化是否和基因和犯罪率有关,绿色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值得每个人深思。
这项研究与德高望重的昆虫学家、哈佛大学名誉退休教授艾德华·威尔森(E O Wilson)曾经提出的亲生命假说(biophilia theory)不谋而和。
亲生命假说指出,演化使得人类在居住在富有生命力的环境里才能感到幸福。换言之,由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现代“森林”无法让人感到幸福。
威尔森认为,人类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偏好,因为绿意盎然的大自然意味着有充足的食物和掩护,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比如,清澈透亮的溪水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优质淡水,还能够吸引其他动物前来饮用,成为人类的猎物,因此人类看到流水景观时会感到愉悦。
耶鲁大学生态学教授 Stephen R. Kellert 赞同亲生命假说,“我们的演化历程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居住在自然环境中,和自然光、天气、植物和动物相处是人类祖先的生存必须。而对大自然元素的反应也烙印在我们的基因中,人类的一部分幸福感取决于是否能接触自然。”
大自然不但有利于心理健康,它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同样令人无法忽视。
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的建筑学教授 Roger Ulrich 指出,“我们现在知道,住在有阳光和没阳光的病房里的病人的恢复情况差很多。能在早上晒到太阳的病人服用的止痛剂剂量,比那些只能在下午晒到一点点夕阳的人少 23% 。
有阳光、有水、视线良好的地方能让人放松戒备,因为从演化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环境意味着你能有充足的食物,还能看清有没有掠食者在附近。即使在现代社会,这样的环境依然能降低人的血压。”
这些研究和亲生命假说或许能解释,在城市化不断蓬勃发展的当下,亲近自然和乡村的田园派博主爆红的原因。
关于人与自然,半个世纪前,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对此早有洞察,“在被突然剥夺了幻想与光明的世界中,人感到自己是局外人…...因为对故土的怀念…...被剥夺了。”
·END·
更多酷炫脑服务
扫描二维码
酷炫脑往期文章回顾
童年的记忆会被修剪掉,为什么人还会受到原生家庭影响呢?酷炫脑主创的13个回答
你的抑郁可能只是身体发炎了, 炎症会影响你的情绪、思维和认知方式
每七个人就有一个人偏头痛,科学家却刚刚开始研究这种病
得不到的爱情永远在骚动:上瘾是渴望和想象,而不是实现
点亮这里,让朋友知道你热爱脑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