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涨价“讨债”,反垄断局该脸红吗?
近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主持的节目《二十年二十人》与滴滴创始人程维进行了访谈。
视频-滴滴CEO程维:现在涨价是让乘客还前两年补贴的债_手机新浪网:浪网:http://video.sina.cn/news/s/2018-08-23/detail-ihicsiav6843183.d.html?vt=4
访谈中,程维回应消费者抱怨滴滴网约车服务涨价时提到:
相关涨价更多是对之前与优步补贴大战的补偿,相当于还债——尽管这个债是滴滴为了提高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提高自身估值而以融资形式“欠”投资人的。
此外,程维也提到了,在2016年8月收购优步中国之前,滴滴并没有为用户真正创造价值,因为其拥有的技术并不能够通过提高效率来降低用户的出行成本。即便是在收购了优步中国两年后,滴滴的技术能力还是没能给其用户和投资者创造价值,以至于仍需要通过一系列涨价来避免滴滴自身的亏损。
吴晓波先生提到了规模效应、边际效应,即企业规模越大单位成本会越低,并试探地从消费者角度询问未来消费者需要支付给滴滴出行服务的成本是否会越来越低。对此,滴滴创始人表示:“我希望它越来越低。” 但显然,当下为滴滴涨价辩白的滴滴创始人更希望的还是滴滴可以涨价,让司机端和乘客端的用户还——滴滴之前补贴大战时向投资人借的——“债”,从而使其上市前的估值可以再上一个台阶,而不至于缩水。
在 2018年5月13日央广网中国之声报道《滴滴优步合并案反垄断调查20月无定论 被指不配合》 的背景下
http://news.sina.com.cn/o/2018-05-13/doc-ihamfahx3087946.shtml
作为经验丰富的财经作家和主持人,吴晓波先生并没有“哪壶不开提哪壶”地追问:
2016年8月以来商务部反垄断局对
滴滴收购优步中国、
甚至2015年滴滴收购快的
展开反垄断调查的进展如何了。
但是,有三件事是可以肯定的:
1. 如果滴滴没有收购优步中国,面对有力的竞争对手,滴滴很难轻而易举地宣布涨价,堂而皇之地让网约车司机、乘客——为滴滴用其投资人的融资与优步中国补贴大战——还债。换言之,没有通过并购获得超脱有效竞争约束的能力,滴滴是难以在2016年8月以来一系列涨价措施的,而易到用车、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美团打车在部分城市网约车市场的存在并不足以打消滴滴涨价的念头。
2.至今无论是商务部反垄断局,还是2018年4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的反垄断局,至今都没有公开披露已无条件批准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的审查决定全文。事实上过去近10年商务部反垄断局无条件批准了超过2000个并购案件,都没有披露过包括证据与分析论证在内的审查决定全文,以至于外界无法判断这些无条件批准的案件是否都适用了统一的执法尺度。
3. 即便滴滴收购了优步中国,巩固了市场支配地位,但是也无法通过效率提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来为用户创造真正的价值,让外界甚至滴滴创始人自己清楚地看到用户使用滴滴服务的成本峰值,以及通过涨价让用户“还债”的拐点。
有意思的是,在2014年3月滴滴和快的开展出租车网约平台的补贴大战时,中国新闻网文章《发改委反垄断局长:关注打车软件价格战后续发展》报道原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许昆林局长向记者表示:
http://auto.people.com.cn/n/2014/0308/c1005-24574184.html
许昆林指出,反垄断机构会长期关注打车软件竞争等事件。许昆林指出,一方面正常的市场竞争应得到法律保护和鼓励,但另一方面如果打车软件公司通过低价倾销打垮竞争对手后独占市场,再把价格提高,损害消费者利益,这时反垄断机构就会出手进行调查、处罚。
那么,通过补贴大战和并购,滴滴在一些城市获得超脱有效竞争约束的网约车市场支配地位后,又进行涨价,是否违反《反垄断法》,是否需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反垄断局调查呢?
更令许多人想不到的也许是,2014年春节前后滴滴和快的的补贴大战恰恰是投资滴滴的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与投资快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商量好的。
2015年3月23日经济观察网报道《马化腾谈滴滴快的合并:再融四五亿美金来烧没意思》披露:
http://www.cnwnews.com/html/biz/cn_jdgz/20150323/701798.html
经济观察网腾讯控股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3月22日上午在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谈到滴滴和快的合并时说,两家融的钱都烧的差不多了,如果再融四五亿美金继续烧,似乎也没什么意思。
……
马化腾说,实际上他和马云很久之前就达成共识,觉得没必要继续拼下去了,“但是他们在下面还是斗得你死我活,所以我们想就让他们再斗三个月吧”。
但是,时至今日,马云与马化腾通过协同操控各自投资的快的与滴滴“补贴大战”来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也没有被国家发改委或工商总局反垄断执法局公开处罚,更没有被新重组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属反垄断局公开立案调查。
为什么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对互联网巨头们如此投鼠忌器?
这个问题也许一时还难以找出答案。
但是,有一点是公开的,即2014年起,腾讯、阿里巴巴都开始陆续聘用商务部反垄断局的离职人员了(参见《原商务部反垄断官员“下凡”腾讯、阿里、美团为哪般?》)……
该脸红的是谁呢?
通过涨价来试图让用户为自己以前的补贴措施“还债”的滴滴,
还是,
至今对滴滴,以及投资滴滴的腾讯、阿里巴巴,都束手无策的反垄断执法者?
----
笔者以往有关滴滴的文章:
2018年4月21日,《美团滴滴的反垄断遭遇战》,载南方都市报·奥一网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8-04/21/content_23031.htm
2017年7月29日,《反垄断审查滴滴并购优步的七大难题(上)》、《反垄断审查滴滴并购优步的七大难题(下)》,载澎湃新闻网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4640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46433
2016年8月8日,《反垄断法维度下的滴滴收购优步中国》,澎湃新闻网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1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