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掌握这五点,让孩子主动学习

2017-12-20 外语教师联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免费获得教材解析等资料


What matters is not the idea a man holds, but the depth at which he holds it. 

-Ezra Pound




    小宇随父母工作调动到了另一个城市,进入一所新的学校。让妈妈着急的是,小宇就像变了一个人。在原来的学校,小宇阳光开朗,学习努力,成绩也很好,可到了新的学校,小宇明显变得不爱学习了,尤其是数学,原来一直是小宇最喜欢的学科,可现在不仅考试成绩差,而且有时小宇甚至还不写数学作业。妈妈跟小宇谈学习的事情,小宇就会沉默,但妈妈能感觉到他的抵触和委屈。妈妈知道,一定是新的环境影响了小宇的学习,可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小宇变得不愿意学习了呢?

    学习动力如果是核心的话,那么决定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是“内环”,而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环境因素是“外环”,环境因素通过改变内环中的诸因素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如果父母的教育教养水平比较高,就有可能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正确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而就会优化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的话,父母的教育教养水平就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环境因素。


哪些环境因素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影响呢? 


01

父母的素质和教育教养水平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第一任老师,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父母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表现会对孩子的学习动力产生重要影响。

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期望

    父母认为学习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并将这个信念传递给孩子,这与孩子的学习动力有密切关联。父母重视孩子的学习不仅是希望孩子获得好成绩,还要向孩子传递一种观念:学习不仅可以带给你美好的前程,而且学习本身就是值得珍视的,是生活中、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一旦孩子了解并且认可这样的理念,自然会重视学习并迸发学习的积极性。 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重视,最核心的体现就是对孩子的学习怀有“积极期望”。在前面的案例中,那个连载日记的高三孩子有那么强大的学习动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人尤其是父母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期望不只是提出要求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支持,尤其是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    

 

    马克在练习小提琴。但是,他很疲倦,提不起精神,多数是做枯燥的动作而已。从远方来马克家探望的祖母朝房间看了一下。她看到马克和他肩上的松垂的小提琴,马克的脸上显出沮丧的神情。祖母小心谨慎地走进房间,在角落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她静静地继续她的针线活儿。但是,马克注意到了祖母的出现,因为他的姿势挺拔起来,弓拉着弦有了新的活力。马克不再是仅仅练琴而已了,他是在为祖母演奏,祖母显然十分愉悦地聆听着。 (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父母对孩子的支持不仅可以表现在行为上——如为孩子讲解习题、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为孩子提供学习资源,也包括情感上的支持,就像马克的祖母,通过一个“微小”的、发自本能的行动告诉孩子:“我在关注你,我和你在一起!”学习最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并不能代替他们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但父母可以通过表达积极的期望和情感的支持让孩子感到安全,知道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从而迸发学习的动力。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度”,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有一个朋友跟我咨询,说她上五年级的孩子现在对成绩看得很重,压力很大,平时小考不错,只要是大考就考砸,近期竟然出现考试当天的早上就会肚子痛、拉肚子的现象。我问她是不是对孩子的成绩要求太高、太过关注。她说没有。我问她怎么那么详细地知道孩子每次考多少分、排多少名?她说她从来不问自己孩子,都是问对门孩子的同学。我听了真是哭笑不得!其实这位母亲只要和我说话,就是关于孩子成绩的事情,我见到她都有要逃开的冲动!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乃至不合理的要求不仅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还会挫伤其学习动力。 因此,父母表达对孩子的期望千万不要“只见分数不见人”,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爱他,无条件地相信和接受他,这才会让孩子感到安全,才能积聚力量努力学习,而不是时时担心自己是否又要让父母失望了。 



父母的榜样作用

    我们想象一个情景:一个家庭每天吃完晚饭,父母到书房看书去了,而另一个家庭每天吃完晚饭,父母呼朋唤友来打麻将了,哪一个家庭的孩子更倾向于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呢? 

我有一个朋友,她把上小学的儿子送到寄读学校后,大呼惬意,每天下班打牌、逛街、看电视剧到深夜!到了学期末,儿子考得很不好,这位朋友气坏了,当着我的面训斥孩子:“我掏那么多钱让你去寄宿学校,你就给我考这个分啊!”从孩子含着泪又愤懑的眼神中,我觉得他可能在想:“凭什么你在家舒服自在,我却要辛苦学习?!” 从来不看书不学习的父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是一件有些滑稽的事情! 

身教重于言教,如果父母是看重学习、热爱学习的人,就会起到榜样的作用,会向孩子传递一种理念——学习是生活中一件自然的事情

一个人生活在读书人的家庭,我们会说他出自“书香门第”,这是一个多么形象的说法,每天沉浸在“书香”中的孩子,对学习有较高的动力也是更加自然的事情。 对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父母在两方面的榜样作用很重要。

    一,不论父母是官员、科研人员、工人还是农民,不论其工作是重要还是平凡,如果他能够认真做事、敬业负责、刻苦努力,就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因为孩子的学习也是他的一项“工作”和“任务”,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这样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学习动力,父母在这方面做出积极的榜样无疑有助于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

   二,父母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很重要。兴趣是激发学习动力最直接、最有效的因素,如果父母是有好奇心的人,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爱好方面,都会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我有一个朋友,他的父亲喜欢养金鱼,将业余时间全都投入在这个爱好上,种植水草、做鱼缸、改造过滤设备、繁殖小鱼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但他父亲一直乐此不疲。给朋友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父亲一整晚都在琢磨一个设备上的小零件,非常专注和投入。朋友说有时候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父亲也会用这种态度和他一起尝试解决,父亲的口头禅就是“再琢磨琢磨”。学习是一件艰苦而又长期乃至持续一生的事情,没有钻研精神和毅力是不行的,钻研的价值在于让孩子对学习“心向往之”,一旦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和突破,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喜悦和满足,这对于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特别有益。



父母的教育教养水平

    就像干好一项工作需要不断地学习、要付出辛苦和努力、要在实践中反思改进一样,父母的教育教养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而这和父母的价值观、自身的能力素质、文化知识的储备有很大的关系。


    中学时老师给每人发了一个本子,要求我们每天写日记,然后每周都要交给老师看。日记越到后来越写不出东西,越来越像“流水账”,有时实在没有东西可写,就偷偷摸摸找别人的作文抄,直到有一天被老师抓来当典型狠狠批评了一次,从此写日记就成了最令我头大的事情,时常叫苦连天。听到我的抱怨,爸爸不仅没批评我,竟然还给我买了一个特别漂亮的笔记本,封面是一个大大的米老鼠,我非常喜欢。爸爸对我说:“这种笔记本有一套迪斯尼系列的,你可以得到它们,但前提是要把这本写满了。写日记时,就像是你和米奇在交流,米奇什么都不知道,你要把事情完整地告诉它,并且要把你的想法也告诉它才算是交流,不要糟蹋了这么漂亮的笔记本。” 自从我拥有了那个笔记本,爸爸会经常问我,今天想和米奇聊什么?我总是会把每天遇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写进日记,把我的喜怒哀乐写进去,就好像米奇真的可以了解我的心情一样。慢慢地,我的作文也写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姿多彩了。直到上了大学,我还有写日记的习惯。 (天之骄编著:《这样去做,你一定也是好家长(上)》,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

    这个案例中的父亲在知道儿子不愿意写日记后,不但没有训斥、责罚孩子,而且耐心听他的抱怨,之后,父亲用非常巧妙、自然、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方法“改变”了孩子,尤其是父亲抓住了写作的“本质”倾诉与交流,调动了孩子写作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孩子的写作动力和写作水平。


    小时候,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电视儿童,动画片、热门连续剧,我是一个都不放过的。每天到了黄金时段,我就会把书桌搬到客厅,边写作业边看电视,作业自然写得很马虎。看到这个情况,妈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和我商定:周末晚上可自由看电视,平时有好节目得到她的同意也可以看,不过,看了之后,要给她复述一遍,讲述节目的主要内容。从此以后,我看电视变得有节制和有选择了,并且经常给妈妈复述,有时还和她就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议论一番。久而久之,自己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有选择地看电视节目也让自己获得了有用的知识,一些科技类和社会类的节目都给我的作文注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 此时,妈妈又给我推荐了大量的书和报纸,并且和我一起看,一起讨论。这样我沉溺于电视的状况就彻底改变了,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了阅读书籍和报刊上。有时候,妈妈还要求我用写日记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读书体会。就这样,妈妈不但没有打击我看电视的热情,还巧妙地借助我这一兴趣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丰富了我的作文取材资源,培养了我读书的好习惯,使我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作文最终成了我的看家本领。 (天之骄编著:《这样去做,你一定也是好家长(上)》,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年)


    面对“电视儿童”,恐怕很多父母用的是“戒断法”——我不让你看你就不能看。可是不让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他并不一定会用来学习吧,反而可能会因为对父母强硬要求的不理解而以“消极怠工”、“就是不学习”来表达不满。这位母亲很高明,她了解孩子出自本能喜欢看电视,她没有硬性阻止而是因势利导。首先以公平民主的态度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哪些电视可以看,哪些不可以;其次引导孩子不但要看电视,还要对电视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复述并发表评论,这无形中锻炼了孩子的记忆、概括、表达、反思的能力,而且为孩子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可以说,这两位父母有相当高的教育教养水平。世界上可能没有什么事情比培养、教育孩子更复杂了,如果父母承认自己对教养孩子有责任的话,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养水平。本书最后一章谈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吸引孩子,虽然是向教师提出建议,但其中的一些理念和做法,父母也可以借鉴。



亲子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说明师生关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而亲子关系对于对孩子的学习动力同样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我读研究生时曾经给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做家教,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只要当天他妈妈在家,他就不好好学,喝水、上厕所、罢工、装睡觉、肯定会的题也做不对等等,花样多得不得了,气得妈妈直跳脚,听着妈妈大喊大叫,他就面无表情地像石头一样坐在那里。而如果某天晚上妈妈不在家,他的学习效率反而提高了,也不再搞那些花样了。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向我吐露:“我就是要气气那个老太婆!”我听了觉得心惊胆战,这是一种怎样糟糕的亲子关系啊。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分为溺爱、民主、忽视和严厉等四种类型。

    在民主型亲子关系中,父母视孩子为与自己平等的个体,他们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倾听孩子的想法,体谅孩子的处境,以商量的方式提出要求。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成长的孩子往往自信,乐观,有主见,能够为他人着想。在前面的案例中,不爱写日记的儿子和父亲、电视儿童和母亲,就是典型的民主型关系。

    在严厉型的亲子关系中,父母是绝对的权威,他们要求孩子言听计从,如果孩子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父母不愿表达对孩子的爱,孩子也很少从父母身上体验到温情,他们之间更像工作中上下级的关系。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孩子有可能形成双重人格,遇到比他们强的人会屈服,遇到比他们弱的人会使用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强权,而且这样的孩子表现出叛逆行为的比例也较高。

    在溺爱型的亲子关系中,父母无条件地、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却不对孩子提出要求和批评,他们为孩子提供泛滥的爱和过度保护。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要求别人无条件地满足自己,稍有不顺就会发作,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

    在忽视型的亲子关系中,父母视孩子为“无物”,孩子无法从父母处得到关注和支持,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缺乏温情体验,也不善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下面这个案例可以让我们思考亲子关系对孩子学习动力的影响

     “我们宁可一睁眼担心公司的生意不好,也不愿像现在一样每天早上醒来就开始发愁孩子的学习。做生意可能有赔有赚,但孩子一旦对学习没了兴趣,对我们来说可就是赔上一生了。”


    梁女士最近像个祥林嫂似的,类似的话一遍遍向别人说起。 梁女士的儿子小宇从小就是个宠儿。“我们是从物质短缺时期过来的,不想让孩子受什么委屈。看到别的小孩有,而他没有,我们心里就难受。”梁女士记得,刚上小学时,有一次班里评小红花,奖品是一支铅笔,小宇因为有一次忘带作业而没有得到奖励,哭着回家了。梁女士看到孩子哭得伤心,竟然立刻出去买了10支铅笔给小宇。 家里所有的人都记得这个孩子小时候的优点,“从来没像有的小孩一样撒泼,不给买什么就大闹,他从不哭闹要什么。”后来小宇想起来,这是因为那时候家里人多,自己想要什么,这个人不给,别人可能就会偷偷买回来,自己没有必要再去哭闹。“这道理我很小就悟出来了。”小宇想起这些,还觉得自己挺聪明的。 有一次小宇想要一个MP3播放器,小姨主动说,你要是期末考好了,我就给你买一个。考试成绩出来了,小宇考得一塌糊涂。但是小姨第二天还是拿来一个精美的MP3,而条件则改成“这次就算了,下次一定考好”。一开始物质激励对小宇的学习还能起一定的作用,考不好,他也觉得难为情。可到后来,考得好有奖励,考得不好惩罚也从不兑现,学习对于小宇成了无所谓的事。 后来,梁女士和丈夫一起做生意,家里经济条件更好了。从小宇上小学开始,就是父母用车接送,这在轿车还不普及的当时,很让别的同学羡慕。小宇的成绩一直不好,小升初只能上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学。后来,全家总动员,通过很硬的关系,小宇上了区里最好的中学。可是,小宇的成绩根本不能和大部分凭分数考进来的同学相比,一个学期后,他很难逃脱成绩垫底的“厄运”,小宇的父母没办法又把他转到了一所很普通的学校。之后,父母对小宇的学习盯得更紧了,但小宇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 小宇说:“我爸爸当时念书,是为了上大学,在城市里找一份好工作,不用在农村种地;爸爸妈妈努力办公司,是为了买房买车,现在这些都有了,那我努力是为了什么?”


     以下是梁女士的同事和孩子相处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分析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亲子关系,与梁女士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有何不同。


    梁女士的同事有个六七岁的女儿,很想给自己的芭比娃娃买一套家具,可是同事一直没有答应她。正好女儿要参加一次钢琴比赛,妈妈就给她定了一个目标:“如果能进决赛就可以买。”小女孩为了这套玩具家具,一段时间内练琴非常主动,到时间就自己坐在钢琴前,而且再也不跟家长就一首曲子要弹多少遍讨价还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女儿参加了预赛,以并不算太好的成绩进入了决赛。这时,女儿要求买玩具家具,妈妈还是不松口:“现在买可以,但是只能买一套小的,如果想要大的,要等你决赛拿了名次才能买。”女儿想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参加决赛后再买,因为她还是喜欢那套家具全的,不仅有床、衣柜、梳妆台,还有书架和沙发呢! 又坚持了一个星期的练习,决赛时,女儿发挥得很好,竟然得了这个组的前几名,意外地得到了300元的奖金。小姑娘第一次用自己的努力“挣”来了钱!全家高兴地到商场,让小女孩自己挑了一套芭比的家具,女儿还用剩下的钱顺便给刚出生的小表弟买了一个小玩具。 



    在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当然可以看到小宇父母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有问题,但更大的问题在于他们的亲子关系。父母是引导孩子学习的极重要的人物,他们需要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而在这种溺爱型的亲子关系中,父母丧失了扮演好这个角色的条件与资格,这对于促进孩子学习、激发孩子学习动力是非常不利的。

    梁女士的同事与孩子的关系更接近“民主型”,母亲没有强行要求孩子做事情,也没有无原则地答应孩子的要求,母亲与孩子采取“协商”的方式做出决定。可贵的是女儿通过努力达到目标,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体验了自己努力的结果,进一步激发了练琴的动力,母亲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扮演了指导者的角色。



02

教师的影响

    你能想象吗,一个数学家小时候却极度害怕和厌恶数学。为什么?因为他的老师。可后来为什么还能当上数学家呢?还是因为他的老师!下面就是这位数学家的故事。


    我曾说如果我做梦梦到读书,往往就是一场噩梦。那凶神恶煞的算术教师拿着算术课本,用念唐诗的姿态念一个问题的解法,颇像八段锦里的“摇头摆尾去心火”。他把书上的东西照抄在黑板上,然后对着书嘤嘤嗡嗡地念,在炎热的课室里,弄得我们都张着嘴巴,流着口水,昏昏沉沉在打瞌睡。

    他突然河东狮吼般地叫:“李信明!今有鸡兔同笼,头数有21,脚数有70,问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我吓得两只小腿在那里抖,脑子里什么解题的方法也没有。刚才在昏昏沉沉做白日梦时,我想的是:“鸡兔在一起,难道鸡不会啄兔子吗?小兔子和鸡关在里面,不是要遭殃吗?”现在惨了,现在轮到我遭殃了。老师不耐烦,开始骂了:“你们真是蠢,教都教不会。伸出手来!”于是,藤条起来,哀号、泪水、鼻涕共一色。回到座位,用火辣辣的、红肿的手擦眼泪和鼻涕,一面希望这堂课早点结束,或者老师明天病了,不必教书;一面恨死算术。

    后来初中的老师很好,她有许多书,会给我们看一些现代的书:朱自清的、鲁迅的、巴金的。她也教我们算术,第一个学期算术课我也记笔记,不过,不懂还是不懂。期末考完,和同学对答案,没有一题和别人一样,心里就想“完蛋了”,一定不及格。老师那么好,而自己算术考得那么差,觉得不好意思,就跑到老师的宿舍,向老师借了三本算术书,打算利用期末考后的长假好好研究算术。从小学四则运算、时钟问题、龟兔赛跑……开始看起、算起,每天一大早就做数学。刚开始,与书上答案都不同,但后来就渐渐懂了。

    开学后,学校举办各学科的竞赛,那次拿全年级数学竞赛第一名的,不是别人,竟然是我,是李信明!真是莫名其妙,放假前期末考算术不及格,放假后竟拿了第一名。从那时候起,读别的东西也都不怕了,连算术那么难的都能克服,别的更不用说了。很可惜,不久之后,这位我所敬爱的谭老师离开了我所居住的侨居地。是她让我这个对数学恐惧的人不再怕数学,而且有严重自卑感的人站起来了!(李学数著:《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新华出版社1999年)



    作为一名教师,当我们发现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时候,一定要反思:“学生足够喜欢我而愿意坐在这个教室里吗我的教学是高效而有趣的吗?”那么,什么样的老师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呢?


人品好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培养教师的高等学府,其校训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老师的品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著名的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每天都仿佛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数百双精致的、敏感的、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人品好的教师让学生信服、敬重,学生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并亲近学习,反之学生就会因反感、抗拒教师而远离学习。

  学生曾晓星在作业中这样描述她的一位小学老师:

小学时第一个班主任带给我极其负面的影响,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片阴影,我真的不明白她为什么就是不喜欢我。一年级开学之前,老师通知大家,有书画才艺的可以交作品给老师,她用来装饰教室。于是我很认真地写了一幅毛笔书法,因为我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书法,已获得过全国比赛少儿级别的三等奖。我自信满满地把作品交给老师,谁知道开学那天,教室里布置着不少书画作品,却唯独没有我的。难道是我写得不好吗,我看了看其他同学的书法,自信绝对不比他们的差,我回家之后很失落。妈妈知道后就打电话问了班主任,班主任告诉妈妈,她不小心“漏了”,改天就贴上,结果“改天”这一天就再也没来。

    一年级期末考试考完,班主任老师宣布班级有两位同学得了双百,没有我,老师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表扬,我也很是羡慕。这时候,广播里也宣布年级有哪些同学得了双百,里面竟然没有我!老师表情尴尬,忙说:“对了,还有曾晓星,没想到会有你啊,我感到很意外。”


    为什么老师要这么对待一个年幼的学生?我们可能和曾晓星一样,永远无法得到答案,但我们可以感觉得到,这个老师不是一个真诚的人,有时候他(她)自己都无法了解自己的心思。这样的人说话办事往往拐弯抹角、见风使舵,与人交往欲迎还拒、半推半就,不能真诚地对待他人,最后甚至也无法真诚地对待自己,他们的心好像总躲在没有阳光的角落。

    教师如果真实而又坦诚地对待学生,他们就会将自己完整而又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有可能熟悉、了解教师,知道教师的优点,也知道教师的缺点,这样学生才能够“放心地”与教师相处和交往,在亲近老师的同时也亲近学习,从而能够“真心地”听从老师的教导而努力学习。

真诚只是好人品的一个方面,本书有一章分析学生应具备的良好品行,包括善良、宽容、谦逊、真诚、中正等,这五个方面对教师来说同样适用,教师可以参考这一章的相关内容,在人品方面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的人品成为一种无言的教育力量。



爱学生

学生邹蓉在作业中描述了他幼儿园时的老师:

    那时我五岁,第一次上幼儿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或许对老师稍稍的抵触和惧意就是在那个时候埋下了种子。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台阶上,有些不舒服,终于没忍住,吐了出来。一抬头,看到的是老师略带嫌恶的眼神,没有任何的关心,她冷冷地将我拉开,处理地上的秽物。

    现在想想,我可以理解老师的不高兴,但是那样的眼神对小孩子来说却是难忘的,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我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儿。长大后,偶尔看到老师对我露出不耐烦的表情,心里总是觉得很难受,渐渐地,我对任何老师都带着一点惧意,因为害怕在他们的脸上看到那种表情。



杜益冰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一个案例:

  有一次在幼儿园上课,这个班上有一个长得很可爱的小女孩,她身边坐了一个小男孩。我用余光看到小男孩在亲小女孩,那时我才进幼儿园当老师,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就看了看旁边帮我配课的老师。她问那个小男孩,你在干什么?小男孩说,我在结婚。那个老师说“先上课,等下课后再去结婚”。可是小男孩的注意力还在跟小女孩“结婚”上面,接下来那个老师很严厉地点着那个小男孩的名字说:“不要太恶心人,要恶心下课去恶心。”


    看了这两个案例,我真的非常难过。如果一个老师的学科知识不丰富、教学技能不熟练,那么还有弥补和提高的机会,但一个老师如果没有爱心的话,这个缺陷是致命的,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消极的。我能够理解,老师不是圣人,他们有好恶,有喜怒哀乐,但是,一旦他们面对学生,就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专业身份,教师对学生要有爱是这个职业必然而又天然的要求!

    “医者仁心”,当大夫要有一颗仁慈的心;“师者爱心”,当教师必须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学生的心是柔弱而又纯洁的,更需要我们“小心轻放”。大教育家陶行知说: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你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在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让身陷牢狱19年之后,终于获得一纸假释令,得以离开不见天日的牢狱生活,然而这并未让他在社会上获得真正的自由,反而处处遭人歧视。他流浪街头,笛涅的主教米里哀好心收留了他。夜半时分,他贼性不改,偷走了主教家的一只银烛台,不料却被抓到,警方把他带到主教的面前对质,令他惊讶的是主教非但没有揭发他,反倒说银烛台是他送给冉阿让的。警方悻悻然走后,冉阿让跪求原谅,主教要他宣誓将灵魂交付上帝,自此重新做人,并将另一只烛台也送给他。冉阿让感受到慈悲的力量,决心再创新生。最终他成为市长,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

    老师们请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最能够改变人的力量就是爱,而爱缘起于一个人温暖而又善良的心。一个好老师一定很在乎他的学生,他可以斥责学生,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学生会愿意接受,并会从中收获感动。一个老师如果不爱学生,师生之间自然就竖起一个屏障,教育又从何谈起呢?在前面的案例中,李信明从恐惧数学变得喜欢数学、热爱学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因为老师的爱,他觉得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老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这实在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十分重要的方法。



认真敬业,教学水平高

    教学的过程就像老师带着学生爬一座山,知识丰富、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就像一个好的向导,不但能带着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而且能让学生看到沿途最美的风景。

    我的学生邹蓉在作业中这样回忆她的英语老师:

    带过我们三年的英语老师比较年轻,为人也很好强,因而能够成为我们这个全校最好班级的老师,但是三年来,我们班的英语成绩却一直平平。为此,她朝我们发了多次脾气,每一次都抱怨我们不够努力,对英语不够上心。天地良心啊,我敢说我们班每一个同学花在英语上的时间绝对不比任何一个科目少,甚至还要多。几乎每一次月考之后,她都要如此这般的念叨一遍,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她自己的原因。每次上课好几份报纸,两本复习书,天知道她都讲了些什么,因而每次上课我们都会有那么一点点的混乱,而她每次上完课也就那么走了,没有留下任何关于下节课内容的信息,作业也没有详细地说清楚,如果有同学忘记了做作业,她便会冷言冷语。


    教学相长,对老师来说,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教师要时时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从而与学生一起进步,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却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

学生李睿涛在作业中提到他高中时的一位老师:

    中的一生物老师M,不算年轻,但却时尚漂亮,本来是很能获得学生好感的老师类型。可是课上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这个老师有两个特点:不板书、不备课。不板书这倒也没有什么,但是不备课这就着实有些让人受不了。在习题课上,对那些题目她比我们还陌生!一般M老师会先找同学起来读每道题的题干,然后让我们说答案,如果听到有同学喊正确答案,那么这道题就忽略过去不讲了;如果大家都不会或者做错了,那么老师就会临时思考一下,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地对付过去——而这种解释往往免不了不完备,甚至会出现错误。老师这种不负责的态度,直接导致生物成为我们班理综成绩的软肋。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在某个领域的天赋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客观上必然有高有低。但是作为一名教师,认真敬业却是一个必然的要求,是一种重要的职业态度。认真和敬业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这点毋庸多言,同时,认真和敬业还会给学生做出表率,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此外,认真和敬业也向学生表明一种态度:我在努力工作,因为你们值得我为此而努力,这是对学生表达信心和更高的期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非常有价值。


    徐英杰,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由于在职业教育岗位上成绩突出,2010年9月被教育部评为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说:我自己的感受是,要想教好学生,前提是让学生服你。从刚当老师开始,我就有这么个想法——让学生问不倒。从我踏上教学岗位开始,我就买书看书,学校所有跟我专业有关的课,我全都熟悉。只要学校开新课,我就第一个去讲,我利用讲课达到督促自己学习提高的目的,给学生讲课,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问一道题,角度会不一样,能让你获益良多。我感觉自己每讲一堂课,自己就彻彻底底学会了,每教一门课就学一门新知识,知识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武东翔:《传道授业解惑一路追随的方向》,《中国教育报》2011年5月24日)


    我相信老师总有被学生问住、问倒的时刻,像徐英杰那样不断充实和超越自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专业态度。另一方面,如果教师知识丰富、教学水平高,就会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成就感,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有威信

学生郑琦在作业中描述了她的高中班主任——魏老师。

    我的高中班主任是物理老师,姓魏,我们更愿意称呼他为“老大”。老大是班里的绝对领导,只要是老大制定的目标、提出的要求,全班同学都会齐心协力地去完成,学习成绩、卫生、课外活动等等,每个方面我们班都是全年级的优秀。

    老大上课从来不写教案不带书,每次都是象征性地拿个本子进来,丢在讲台上一眼都不看。每节课的板书都印在他脑子里,课上得行云流水,板书也写得极富条理。只要做好笔记,所谓的“骨架”——重要的知识点就全部串连起来了。至于其他的“筋肉”——零碎的知识点——就是我们自己课下要自学的,老大虽然课上不讲,但是绝对会提问到,学生给出的答案和书上差几个字都会被指出来。

    老大在高中这三年组织了各种校外集体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多了,形成了非常融洽的同学关系和班级氛围。高一寒假,我们一同参观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各种不同的流水线前,老大顺带着帮我们巩固了刚学过的热学、力学知识。老大的评论也是极富个人特点的,面对汽车厂停车坪上清一色2.4排量以上的汽车,他斥其浪费资源:“插俩翅膀能当小飞机开了!”

    高一第二学期的五一假期,老大组织我们全班来了趟“红色之旅”,取道西安、延安、西柏坡等地,历时7天,游览了黄帝陵、奉园、兵马俑、华清池、西柏坡伟人故居。旅行归来,集班里所有人的旅行笔记和照片,同学们做出了一本共62页的《红色记忆》全彩班刊。我们还举办了一场“红色之旅”主题的班会,同学们分6组,每组都表演了取材自“红色之旅”的小短剧,会乐器的同学自发组织排练了《东方红》主题变奏曲。即使这么“折腾”,我们班的总成绩依然在年级前列。学习并快乐着,确实可以兼得。

    高二下学期,老大选择了刚开发不久的内蒙古阿尔山。在阿尔山第二天的傍晚,老大自己掏腰包请我们全体27名同学吃烧烤。夜晚的阿尔山很冷,同学们一个个冻得哆哆嗦嗦,老大自己一个人喝着白酒优哉游哉。有男生开玩笑地找老大讨酒喝,老大说:“不行,等你们毕业了咱再一起喝。”在毕业聚会上,在场的男生每个人都跟着老大一起喝了酒,好像是一个仪式一样,标志着我们终于从老大那里毕业了。

    高三毕业的时候,我们班一共有13名同学考上了北大、清华,全班都过了一本线。作为班里非常不起眼的一名学生,我当时觉得而且现在也依然这么认为:有师如此,幸甚;有学生时代如此,幸甚!


    看完这个案例,我不禁和学生一起感慨“幸甚,幸甚”。魏老师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他是一个有威信的老师。威信指“威望与信誉”,威信不是趾高气扬,更不是粗暴野蛮,衡量一个老师是否在学生心目中有威信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学生是否信服老师,是否亲近老师,是否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因此,有威信的老师和学生相处时有严肃的一面,也有活泼的一面;有发号施令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有严厉的一面,也有温情的一面。

    学生将在基础教育阶段付出12年!某种意义上,他们把自己很美好、很重要的一段人生交给了老师,老师应当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教师建立威信就要承担责任,有勇气带着学生在学习这条艰难而又迷人的道路上共同跋涉。有威信的老师能够给学生安全感,能够在学生面临困难时减轻其迟疑和顾虑,从而更加坚定地投入学习。



03

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本身也对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很大的影响。易娜老师在作业中分享了她的一段经历:


    2003年我师范毕业,被留在当地一所重点小学当音乐教师,担任一年级音乐课教学工作。第二学期由于承担六年级音乐课的同事休产假,她的课分配给了包括我在内的五位老师。

    有一天,一位同事上完六年级的音乐课回到办公室,显得十分懊恼,高年级的孩子简直无法无天,完全不受纪律约束。更让她感到无能为力的是,这些孩子对音乐课本上的音乐“嗤之以鼻”,对流行音乐,尤其偶像歌手却是顶礼膜拜。他们一上课就要求老师给他们听周杰伦的歌,老师按教材的内容让他们欣赏《我的祖国》,竟然引起哄堂大笑。

    我开始焦虑起来,因为第二天我也要去上课了。我苦恼地一遍一遍地读着歌词,哼着歌曲的旋律。这时,一个想法从脑海里闪过……嗯,明天就这样试试吧!

    第二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进了教室,心里不断地祈祷,但愿这是个“听老师话”的班。我刚介绍完自己,后排一个男孩就把手举得老高,“老师,我们要听流行歌曲。”我故作镇静地说:“老师今天没带流行歌曲的磁带,如果你们表现好,下次我带来。”好几个孩子都举起了手,“老师,我有!”“我有周杰伦的!”“我还有林俊杰的!”……

    我想,今天的课肯定不能按教材上了,这个时候只能冒险试试昨天的那个想法。我突然问:“我们班谁最会朗诵?”孩子们立刻活跃起来,“老师,×××是我们全校朗诵比赛第一名。”我请她上来并要求所有孩子仔细地默读一遍歌词,很不错,大部分孩子们开始按我的要求去默读。我低声告诉女孩:“等一下请你为全体同学朗诵这首歌词,要有感情地朗诵。”女孩点点头,开始做准备。我问默读完的孩子们:“你们刚才默读完歌词,发现这首歌词像我们平时语文课上学的什么?”一部分孩子回应:“像诗歌。”“是的,这歌词就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下面,我想请×××同学为我们朗诵一下这首歌词,你们想听吗?”孩子们这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女孩朗诵得非常棒,不愧是“朗诵第一名”,连我自己听完都觉得原来这首歌词是这么美!听完女孩的朗诵,孩子们热烈地鼓掌。

    我的脑海里又冒出一个想法。我说:“孩子们,看,‘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多么美的一幅风景画啊!我们班谁最会画画?”孩子们齐刷刷地指向一个男孩,“××,我们班长。”“我想请班长把刚才那首歌词描述的情景画成一幅画,你们想看吗?”孩子们兴奋地说:“想!想!”班长受到同学们的鼓励,开始去找各色的粉笔。我对孩子们说:“班长为我们画画的同时,你们也有一件事要做,老师等一下会播放《我的祖国》这首歌曲,你们要仔细地听,一边听一边感受歌曲的意境,看看班长是不是把这种意境表现出来了。”

    接下来,我按下了录音机的播放键,孩子们安静而专注地注视着班长作画,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到他们正沉浸在歌曲的意境里,在欣赏这首歌,也在想象歌词所反映的那幅画。没想到在歌曲结束的那一刻,班长也漂亮地完成了作品。我不知道如何形容这幅画是多么生动地诠释了这首歌曲的意境,画和着优美的旋律打动了课堂中的每一个人,以至于歌曲放完了,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安静,学生们仍沉浸在这歌曲和画中。下课时值日生准备擦黑板,孩子们都大叫:“别擦!别擦!”

    我想,当孩子们以后听到《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时,他们会由衷地赞美这首歌,他们的脑海里也会有一幅美丽的图画。

    多么美好的一堂课!令人遗憾的是,在学校中这样的课却不多。我建议那些抱怨孩子不爱学习的父母以学生的身份坐在教室里听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看看能忍受多长时间。对很多学生来说,能够经年累月地忍受这样的生活,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当前的教育类似工业化的生产线,学习的内容有很多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兴趣特点,学习和教学的方式有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同时,学习还相当艰苦,学生要面临分数和升学的压力,因此,他们很难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体会不到成就感,看不到学习的意义,他们只是为了冷冰冰的分数而竭尽全力,这很有可能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有时不是学生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出了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有时要改变的恰恰是学习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本书最后一章分析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希望对教师优化教学能有所帮助。



04

文化和氛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一个学生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有着“尚学”的氛围,人们认为读书高尚、学习重要,学生在这样的文化和氛围下成长就会有更大的机会迸发学习动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一宿舍的7名男生,3个被保送读硕士研究生,1个被保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其余3人也全部考上北大研究生。即使现在研究生扩招,这种整个宿舍“全中”的例子在高校里也不多见。

    他们都来自北航2001级计算机系,7位同学读大一、大二的时候都曾住在大运村的大学生宿舍里,读大三时他们都提出申请回学校住,因为他们都是贫困生而得到批准,并幸运地凑到了一起。

    进入同一个宿舍后,相似的成长经历使他们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感觉,他们不仅有很多共同话题,还在学习上互相促进。大三的汇编语言课程难度较大,他们就在实验室一起编程序,谁的程序有问题大家就一起帮忙调整。

    7个人的学习成绩一向不错,大家都觉得学技术学科,本科阶段只能算是打下了基础,要想有所作为还得继续深造,而且很多大公司现在都只招研究生,所以7个人相互鼓励共同开始为考研努力。他们系共有300余名学生,能够被“保研”和“直博”的学生只有30多个,他们宿舍就有4个人因成绩优秀被保送。在为考研紧张备考的半年时间里,已经被保送的4个人尽量不给其他3人造成干扰,以前大家晚上喜欢聊天,经常一聊就到夜里一两点钟,这半年时间里“卧谈会”自动取消,除非考研的人复习得“郁闷”了,大家才一起轻松地聊聊天。

    当时图书馆的自习座位十分紧张,他们就轮流早上6点起床去占位置。袁永勤说他们当时一起在图书馆上自习,叶长安可以一个上午不抬头,这种定力给了他最大的鞭策。说起全宿舍公费读研的“战绩”,他们说宿舍的氛围很重要,他们宿舍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沉迷于网络游戏。邓柏伟以前住大运村时,宿舍同学都喜欢玩游戏,他也经常加入其中,几个宿舍联机一玩“星际争霸”就是一夜。那时他的成绩只能算中等。进了新的宿舍以后,他发现室友们都不爱玩游戏,也不好意思一个人“颓废”,于是开始跟着室友们上自习。他说要是不在这个宿舍,自己就不可能考上北大的研究生。



    老师和家长们,请重视周围的文化和环境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孟母为何要三迁,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他们处在一个为了生存必须努力的环境中;为什么“富家子弟多纨绔”,因为努力和拼搏对他们来说没必要,也没有意义。学生们看的电视、玩的游戏、他们的同伴、他们所居住的社区、教师和家长对学习的看法都构成了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一个班级中,如果学生们觉得学习是愉快的、有收获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和睦的,同学们能够分享彼此的成功,这就成为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一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在其幼年阶段最为明显和深刻,此阶段是学生形成学习动力的关键期。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体最初的经验、习惯对其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个体在幼年阶段面临多种可能的发展方向,此时的引导和规范将使学生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发展,一旦变成习惯,就会成为持续、稳定的行为与心理特征。最初的习惯养成就好像将一列火车在岔路口引入某条轨道,之后,列车就会朝着某个方向飞驰。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子承父业”的现象,这是因为在孩子幼年时父母给予某个方向的引导,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的父亲是一名乒乓球教练,在邓亚萍幼年的时候就训练她打球,让她觉得每天打乒乓球艰苦训练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因此,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让他们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此时学生发现学习是可接受的甚至是有趣的,就会投入其中,这样的状态能持续一段时间的话,学习会成为习惯,对学习产生兴趣将会变得更加自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相当多的困难,父母和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为学生有一个成功的“出发”奠定基础。



05

时间与成长

    时间是一把威力无穷的刻刀,会悄悄让一个人发生巨大的改变。一个爱看动画片的学生,可能过了一个暑假就对动画片兴趣大减;曾经挎着妈妈的胳膊逛街的男孩可能几个月后就羞于和妈妈一起上街;一个曾经欺负女同学的坏小子过了几年却成为举止得体的有为青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在时间这把刻刀的影响下,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会发生改变呢?这个改变可能源自对父母背影的一瞥,可能源自一次痛彻心扉的经历,可能源自亲密同伴的榜样,可能源自对生活重新的审视——这就是时间和成长的力量!

    以下是学生谭皓在初中时的一段经历:

    初二的一个中午,学校广播里放了一首歌,起初我只是被旋律吸引,但逐渐地我更多地被歌词所吸引。之后,我开始收集各种歌曲的歌词,这些歌词有的颓废,有的美好,有的华丽,有的平实,那时的我真的非常喜欢这些歌词,并幻想这些词是出自自己的笔下。

    我开始尝试写一些歌词,接着是散文与诗歌,每一个华丽的句子就像是跳动的音符,在平静的湖面划出丝丝悸动的波纹。这样的尝试一发不可收拾,我开始花很多时间斟酌字句,开始深入思考一些有关人生的问题。这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以至于我开始敷衍甚至不写作业。在政治考试时,我用一篇散文作答一个二十分的论述题,结果只得了三分;初三时,我人生中的第一篇检讨在我笔下变成了一首诗歌!

    为了使文章更有深度,我只能不断思考,思考得越多,就陷得越深。我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从全校第十名掉到全校二百八十名。迫于应试的压力,父母和老师开始采取措施。一开始,父母所能想到的就是说服教育,发现我的学习仍然毫无起色之后,便开始采取强硬措施:撕掉我写在小本子上的诗歌,要求我不要和任何女生来往,每天作业到十一点后才完成便会挨一通打骂,每次考试名次没有进入前一百名要跪一个小时或者被打。这有一定效果,但我依然花大量的时间写歌词,此时身上的疼痛与精神的煎熬仿佛都会消失,即便文字晦涩而悲伤,但紧绷的心会在创作的瞬间获得一丝释放。

    我开始发现自己找不到一个可以交谈的人,于是我用幻想来麻醉自己:我和橡皮擦、文具盒对话,抚摸着叶子对它问好,把掉在地上的书包捡起来问它会不会很疼。我的成绩依旧没有起色,在层层的重压中,希望与我渐行渐远。当你感觉这个世界不再承认你的存在时,你自然会疲惫。当你真的疲惫时,你自然会想到结束。“死了,就都结束了。”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在八楼的阳台上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反复思考这句话。

    人生的某个片段总会有个结局,而结局往往出乎意料。在我发疯一般砸了自己卧室里的东西之后,父母已无计可施,经校方同意,我被强制转学到另外一所中学。我曾经在这所中学读了半年初一,有很多朋友在这里,几乎没有任何不愉快的经历。当时离中考还有大约五十天的时间,我住在老师家的一个小房间里,房间很拥挤,但是靠外侧的墙上有大大的玻璃窗,当时正是夏季,每天屋内都很明亮。在这里安定之后,我开始突击复习。老师偶尔和我谈人生,偶尔给我讲我的父母,我的文章继续那样写。自己突然感觉很踏实很平和,学习也异常顺利。几天后的地理测验,我竟然考了班上第二名,随后成绩跳跃式上升。中考的时候,我的成绩排名全县第五,这个分数在以前的学校排名第二。


    这个学生的经历真是让我们感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没有哪个人的人生遵从一个既定的时间表,不偏不倚地走在一条既定的、正确的道路上。是什么让谭皓的学习动力跌宕起伏,是什么让他在转学后发生了改变?可能他自己都没有答案,这是一个秘密,一个有关时间和成长的秘密!

    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学会等待,需要给学生一个成长的空间。这就好像两个人闹矛盾,当下不要把话说绝,也不要把事办绝,要留有余地,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很多的机会尽释前嫌,冰雪消融。面对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千万不要逼得太紧,不要让学生厌恶和放弃学习。这就好像一个人偏离跑道,跑得很快,此时离心力很大,用绳子拉着他的话要注意力道,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太紧的话如果把绳子挣断了,这个人就会彻底地甩出去,再也回不到正确的跑道上了。教师和家长要相信,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相信成长的力量,有些问题要交给时间去回答,要把目光放长远些。

    最后,请教师和父母仔细考虑那些决定和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进行调整、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放弃努力或感到灰心丧气,也不要不顾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而盲目用力。

必须承认,决定、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如此复杂,由于我们自身能力有限,或环境因素不易改变,最终的结果也许是我们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为数不少的学生,直至离开学校都对学习缺乏动力。此时应当怎么办?这样的孩子将来还会有出息吗?对此我们将在下一期(2017年12月27日周三)进行分析。


教育教学启示

1.教师和家长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十分关键的因素,教师和家长应该在观念、能力素质、学识、教育教养方法等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2.优化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最有效、最直接的因素。

3.学生们看的电视、玩的游戏、他们的同伴、他们所居住的社区、教师和家长对学习的看法都构成了学习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处于“尚学”“乐学”的环境中,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很有益处。

4.时间会改变学生,学生的改变也需要时间。学生成长的路径有时无法预料,在时机没有成熟时,有时外力的作用并不能改变学生,甚至会产生糟糕的副作用。教师和家长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要耐心等待时间这个无形的力量改变学生。


内容来源:

赵希斌. 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本文编辑:Joyce

编辑助理:Jane

-END-


往期·知彼


围观

学生不爱学习的真相

丨更多

热文

原来学生喜欢这样的英语老师!

丨更多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