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他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四川生态环境 Author 四川生态环境
编者按
为进一步打造四川生态环境铁军、坚持以政治建设引领业务能力建设,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生态环境厅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启动“每月之星”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在编在岗干部职工均有机会当选,获评“每月之星”将直接作为2021年四川省“十大最美基层环保人”终评候选人。
实际上,生态环境厅一贯重视加强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建设,“比学赶超”氛围浓厚。过去一年,开展了业务标兵和岗位能手的评选,搭建了“在线学习平台”和电子图书馆,试行了平台学习积分制......2021年新年伊始,“每月之星”评选正是这种氛围的延续。
接下来,还将诞生每季之星、年度之星,一幅星光闪烁、争先创优的画图正徐徐展开!
今天,为大家分享1月
“每月之星”的故事
袁 波
阿坝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在四川生态环境系统“每月之星”评选活动中当选2021年1月“每月之星”。
工作时间
0-24时,正在吃饭就会接到应急监测任务,一星期在外连轴转。
工作地点
驱车可达600千米,覆盖草原、森林、高原、河谷,间或遭遇泥石流、结冰路面。
——这样一份工作,阿坝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袁波一干就是十几年。
饭吃一半接到任务
凌晨3点开始监测工作
谈及印象最深的一次应急监测任务,袁波提到了一个地名:若尔盖。2012年,若尔盖白龙江发生了装载丙烯酸车辆翻车事故,袁波接到任务已是晚上8点,当时他在外面吃饭。“饭吃了一半就去单位拿设备,然后直接从单位开车去事故发生地,根本来不及回家和家人打招呼。”他回忆道。
对袁波来说,下班时间突然接到任务,属于家常便饭。“我们的职责比较特殊,必须做到第一时间,否则就无法及时获悉污染源的流向,影响下游居民用水,甚至造成新的污染事故。”
事态的确紧急:这是一起跨省污染事件,由于若尔盖地处川、陇交界,翻车事故发生在甘肃,但污染物随时有可能流入四川。
到达若尔盖,已是凌晨3点,稍作休整后,袁波立即开始了监测工作。整个断面的采样连续采了一个多星期。“时间这么长,是因为要加密监测,观察污染团是否下移,确保污染物完全削减。”
整个河段大约七十公里左右,均在监测范围;每隔四个小时就要测一次,24小时不间断;同去的几位同事相继轮班,只有袁波始终坚守。“采集一圈下来一天就结束了,那段时间里我们每天都在马不停蹄来回转。”
面对危机挺身而出
冰雪路上与死神擦肩而过
作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阿坝区位条件特殊。成都、绵阳等人口密集的城市位于下游地区,一旦发生环境安全隐患后果不堪设想。这让袁波感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另一个特殊的区位条件则是:大。袁波介绍,阿坝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曾接到投诉,九寨沟县出现噪声扰民的现象,为了测噪声,他们驱车近500千米,从州府马尔康赶到九寨沟县。这还不是最远的“记录”,有一次,他们去松潘县监测水体污染,车程超过了600千米。
600千米是什么概念?成都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也仅仅是640千米。
环境应急监测要求迅速到达现场,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阿坝的交通较为脆弱。夏天容易出现泥石流、滑坡,造成交通中断;到了冬天,则有大量的结冰路面。袁波回忆,自己曾经在冰雪路面上与死神擦肩而过——当时,车子在路上翻了好几个圈。车坏了,所幸人没大碍。
除了承担应急监测的本职工作,他还接受多岗位锻炼,在负责质控工作的同时继续进行有机项目的分析,并主动承担单位相关科研课题的各项工作,持证分析项目105项,并取得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人员合格证和内审员证等多个证书。
◆来源:四川生态环境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