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 | “国际金融”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公布课程思政项目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7号)。我院货币金融系开设的“国际金融”本科课程入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王芳、赵锡军、涂永红、何青、马勇、钱宗鑫、芦东等七位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证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经组织推荐、专家遴选、会议评议和网络公示等,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
国际金融属于专业教育课,是财政金融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国际金融是“金融学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拓展”,又全面反映“因为货币兑换和汇率决定而引致的一切特殊的金融问题”。
本着“建设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人民大学特色国际金融专业和课程”的初心,几代教学团队经过四十余年的不懈探索,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课程定位为“夯实基础、注重创新、立足本土、面向全球”。人大国际金融团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信国际金融理论必须来自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必须能够指导这一伟大实践,并且要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注重激发学生对相关理论、实务和政策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实际中的问题,探讨现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了解中国国情、具有研究能力、符合市场需要、维护国家利益”的国际金融卓越人才。
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传承本土基因的教学团队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品课程建设,坚持“中国视角”的本土教材建设,以及彰显“使命担当”的第二课堂建设。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动作用,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拥有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突出的教师队伍,课程思政建设就有了灵魂。
1978年复校后,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学校决定新设国际金融本科专业,由陶湘担任国际金融课程的主讲教师。建设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人民大学特色的国际金融专业和课程,一直是陶湘教授最大的心愿。
90年代中后期以来,陈雨露教授带领第二代教学团队在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首创“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管理-内外均衡理论与政策”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团队集体编写的《国际金融》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5年,“国际金融”获评北京市级和国家级本科精品课程。
国际金融教学团队现有7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团队成员全部来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工人先锋号、学校首届教师师德先进集体,具有较强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通过集体教研、学术合作、集体学习和基层调研等团队建设活动,凝聚共识,形成合力。通过陶湘国际金融讲堂、国际金融案例开发与教学等,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持续打造精品课程。依托《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和“国际货币论坛”等年度重要学术平台,不断增强人大国际金融的品牌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
▲国际金融教学团队
我院的国际金融(本科)课程始终坚持结合国际金融领域重大事件讲好“中国故事”。课堂教学既要教书更要育人,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读懂中国”,也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解决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相互配合问题,以此作为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
重视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鼓励案例研讨,提升学生利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读书演讲、辩论赛、角色扮演等设计与组织,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领导力、表现力等多方面素质。鼓励灵活多样的问题导向式课堂展示,强化对同学们综合运用资源寻求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训练。学术性要求可以激发同学们的科学研究潜力,小组作业则是团队学习、团队合作的宝贵机会。
▲“国际金融”教学现场
▲“国际金融”课程读书演讲比赛
教材建设坚持“应用经济学视角”和“中国视角”,及时融入来自于中国金融开放实践和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发展。人大版《国际金融》是首部集微观和宏观于一体、内容完整、逻辑严密的畅销本土教材。2020年获评“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该教材200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至2019年出版第6版,分为全本和精编本,累计印刷近60万册,被400多所高校使用,市场反响热烈。为方便广大师生,还与教材配套建设了《学习指导书》以及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王芳教授负责制作的国际金融多媒体课件,2019年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激励那些有使命感和担当精神的青年领袖树立起为国为民、勇往直前的理想信念。陶湘国际金融讲堂、金桐全球英才计划、“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等活动已成功举办多年,成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国情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并符合国家对国际金融外交人才的重大现实需求。
▲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现场
课堂评价
国际金融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本科课程之一。教学团队全体成员认真授课,学生评价优秀,课堂评估均在95分以上(满分100分)。读书演讲比赛、辩论、案例研讨、小组展示、专题讲座等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得到学生充分肯定,反馈意见正面积极。“情景短剧”式课堂展示得到学校教学督导员大力推荐。
作为财金的同学,“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漫步”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赵锡军教授的《国际金融》课程无疑为我们向这一目标前进指明了方向。
一方面,赵老师的对于国际金融学的讲解提纲挈领,深入浅出。
另一方面,赵老师也强调中国国情和国际金融学原理的具体应用,以“应用经济学视角”和“中国视角”相结合,引导我们关注现实,探讨当下的应用与解决方案。
一学期的《国际金融》课程,在完善我们现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金融学的魅力,引导我们以更国际化的站位和更高远目标探索未来。
涂永红老师的课程讲授深入浅出,优雅睿智的风格让同学们如沐春风,总能将关键的理论娓娓道来,课上实际案例的深入展示交流令人印象深刻,课下温柔如长辈的关怀也让我们倍感温暖。一学期《国际金融》的学习让我收获良多,人大财金特色的大金融框架下,国际金融是宏观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基础夯实和视野开拓都具有极大意义。“润物无声”在我看来是最贴切的评价,在无声处将知识和精神传递,涂老师丰富的经验、广阔的国际视野以及金融关怀都让我们对课程乃至学科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三上学期有幸上过王芳老师的国际金融课程,我和金融三班的同学们都收获了许多。国际金融这门课程不仅是作为一个金融学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我们作为金融学子开阔眼界、了解国际金融与经济贸易体制的平台。王芳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详略有致地讲解了国际金融课程体系,带领我们了解了从货币到汇率,再到全球国际贸易体系的国际金融知识体系,还经常穿插许多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让我们更透彻、更深刻地体会知识点。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国际金融是我们在财金了解金融、认知世界的大好机会,我们都在这门课程中获益匪浅。
马勇老师的课程总是能格外吸引住同学们的注意力,一方面,老师将书本中的专业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不仅使得课堂更有趣,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快速深刻地理解国际金融相关知识;另一方面,马勇老师上课时饱满的精神气鼓舞着我们专心听讲,两个半钟头的课时,马勇老师总是用铿锵有力的语气、坚毅的神情进行教学。在马勇老师的课堂里,知识的学习从不枯燥,感谢先生带给我们一个充满专业性,又生动有趣的国际金融课堂。
国际金融是门“硬课”,但何老师循循善诱,让我们如沐春风。硬核的知识与俏皮的讲授相辅相成,国金的理论与穿插的案例相得益彰。犹记得外汇衍生产品一课,何老师把权证的模拟交易设为作业,让我们真实感受到真正的市场交易氛围;犹记得汇率决定一讲,多种理论解释何老师信手拈来,轻易地理顺了我们的头绪。偶尔的玩笑,细致的内容,生动的课堂,都成为了国际金融课独特的注解。
钱老师的国际金融课堂内容,从书本理论到实际案例,从历史变迁到时事热点,庞而不杂,逻辑清晰。钱老师授课并不拘泥于一本课本,而是会将不同书籍、理论的方法进行比较或结合,让我们了解到更多样的分析模型、更多维度的视角。虽只有短短一学期的课程,也仍然让我们理解到国际金融这个复杂的命题背后最底层最原理性质的逻辑,让我们对国际金融的运行产生思考,获益匪浅。
通过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我对国际金融的基本框架有了清晰的认识,包括一些基础名词、国际收支平衡、开放经济分析等,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述为我们在国际金融领域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师常常会结合典型历史时间和代表性时事热点进行教学,并布置经典论文和书籍作为作业,让同学们课后研读思考,使我更加明白理论知识应该被如何应用去解释现实现象,经典研究成果和学术热点都集中在哪些领域等。芦老师幽默风趣的授课让我爱上了国际金融课程,使我受益匪浅!
国际金融教学团队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已通过多种不同方式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根据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撰写的案例材料《立足中国本土,培育栋梁之材》,被学校作为课程思政建设优秀典型推荐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20年5月
“国际金融”入选中国人民大学首批“吴玉章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
2020年12月
王芳应邀主讲中国人民大学第27期教师教学发展沙龙,以“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题,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方式,与校内外二十余位老师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2021年初
财政金融学院党委组织撰写的《术、道、势:课程思政中的“育人密码”——财政金融学院课程思政赋能“三全育人”》,刊登在《中国人民大学报》。
2021年3月
王芳为我院全体教师系统介绍课程思政建设提出的背景,解读《中国人民大学本科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分享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做法。
2021年5月
财政金融学院研制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标准(试行)》,并决定首批支持建设5门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发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经验
▲王芳教授分享“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财政金融学院党委是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于今年1月顺利完成培育创建工作的验收评估。正是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有着厚重历史与光荣传统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始终秉承“三全育人”理念,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专注培养能够自由行走在中西两个文化平台上的优秀财金人才。
祝贺“国际金融”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期待我院涌现出更多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在深度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