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区块链产业观察:狂欢背后,中国已全面落伍? | 来论

币哥江湖 火星财经


区块链“业内人士”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梦,《财富》杂志的榜单,仿佛一句诤言:该醒醒了。


近日,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了一份“全球40位40岁以下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精英排行榜”。


某种意义上说,上榜之人都在这场刚刚发轫的区块链革命中,影响着产业走向。日后,他们还将发挥愈发巨大的作用。


但是,在这份堪称区块链第一精英榜里,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中国币圈的首富、专家、大佬、一姐们,由于各种原因,居然统统不在线!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币圈品牌,币安、火币、OKEX……无一入选!


只有吴忌寒孤独的站在榜单上,让中国链圈不至于全军覆灭。



币圈知名KOL、区块链天使投资人“币哥江湖”因此发出感慨:在这场全球区块链金融革命中,中国已然全面落伍!


币哥江湖认为,这份榜单并非只是告诉大家这个领域谁更牛,跟重要的是,它真正揭示了当前国际区块链产业的大势、发展方向。


币哥江湖从5个新颖而又重要的角度,对《财富》杂志这份榜单进行了解读:


1. 区块链产业里,哪些核心的业务领域?


2.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心?


3. 监管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4. 美国为什么能再度独占鳌头?


5. 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以下为币哥江湖解读内容,火星财经(ID:hxcj24h)进行了精编:


产业角度:什么业务最重要?


首先,《财富》选择了这40(组)人,依据是这些人正在推进着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相关领域的工作,而且这些工作的影响力和成就显著。所以,不妨从他们从事的业务入手,来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


让我们首先用一幅图来了解一下,这些区块链的青年才俊到底都做了什么吧。



从上面的图表来看,前四类业务的份额最大,占据82.5%的份额。其中,占据最大份额的是区块链项目,有11人上榜,占比27.5%;紧随其后的是交易所,有10人上榜,占比25%;在线金融服务和投资基金各有6人上榜,分别占比15%。


剩余四个类别,行业门户、IM工具、高校/研究和矿机,一共只有7席,合计占比17.5%。


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思考这个占比背后的暗逻辑:


1. 技术创新并不是产业的重心


FileCoin和ProtocolLabs创始人,胡安·贝内特


占据榜单11席,占比27.5%,区块链项目这个类别名列第一,可以说是情理之中,但也稍微有点意料之外。


作为一个技术创新的领域,区块链确实有“科技范儿”,比如眼花缭乱的字母缩写和术语。在这里,不了解共识机制、PoW和PoS的区别、拜占庭将军问题和双花问题等等,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但是,虽然是最大份额,仅有11席、27.5%的比例,在一个标榜为科技的产业中,是严重偏低了。反观互联网业界,至少超过一半的创业者都是程序员出身,而他们能够创业成功,往往是因为开发出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和服务。


为什么偏低?合理的解释是,在这个领域,技术虽然重要,却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而随后的两个类别:互联网金融服务和交易所,合计达到50%占比。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区块链掀起的是一场金融业的革命,是从科技的角度来推动金融业,甚至整个商业生态的进步。


这样一场革命,不可能仅仅是极客们在自己的车库里摆弄电脑就能成功的。


金融业,以及被嘲讽为“古典”的互联网业,对这场革命的重要意义,比人们的想象来的更加重要。


2. 中心化VS去中心化,产业将以何种方式展开?


Parity首席执行官,尤塔·斯滕恩


比特币来到世间,给世人最大的冲击,并不是它的应用,而是思想。“货币的发行不需要中心”,这个以往只能存在于科幻小说的事情,居然实现了。


但是,随着产业的演进发展,无论是交易所、钱包、矿机,还是投资基金,除了开发者中的一部分人外,行业内的商业形态,却更多的依赖着中心化的方式运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以下的三类:交易所、投资基金和互联网金融服务。这些部分,分别以10席、6席和6席,占据了超过一半的榜单席位,达到了55%。


这表明,至少在这一阶段,中心化的组织方式,更能满足市场和资本的需要。


为什么中心化的方式会得到如此的重视呢?


首先,从逻辑上说,去中心化的底层,并不意味着面对市场的服务也都必须去中心化。相反,为了使用的便捷和效率,市场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信用的中心化中介来提供服务。


其次,从投资角度来看,去中心化的投资模式才刚刚起步,在法律、风险控制等很多方面并不成熟。资金当然更愿意采用“股权投资”这种成熟的模式。而股权投资的对象是中心化的公司。


因此,需要面对客户的部分,交易所、互联网金融服务,选择了中心化。也因为他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盈利模式清晰,投资模式成熟,所以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本的支持。


中心化的部分得到如此的影响力,正是市场和资本推动的结果。


3. 哪些势力正在加速进入区块链行业?


高盛资本战略投资部常务董事,拉娜·雅利德


观察整个榜单,绝大部分席位是被互联网业者和金融业者所把持。


例如,加密货币交易所,如果抽离其交易对象的特征,那么,他们可以归入互联网的范畴。而互联网金融服务,其中大部分也是来自互联网的创业公司转型进入这个领域。


互联网作为区块链的天然基础,为区块链行业提供了最早期的资金支持,以及最大量的创业思路和创业者。甚至像门户、社交工具等在互联网领域非常成熟的流量入口,在区块链行业依然能够占有一定的地位。


而区块链中的另一大部分席位,来自于传统的金融行业。这个部分虽然目前还没有占据更多席位,但是却非常重要。


高盛、摩根这种老牌投资基金下场角逐,其中表现出来的信号值得重视。而另一方面,观察榜单中的精英们,也有不少有着在金融机构,如投资基金、银行的从业经验。


金融业是一个非常讲究传统和守旧的行业。


然而,在短短几年间,从抗拒、抵制到接纳和拥抱,对区块链态度的变迁,某种程度上也说明这场金融革命的力量之大,已经开始撼动金融行业了。


4. 比特币老矣,尚能饭否?


LightningLabs公司首席执行官及联合创始人,伊丽莎白·斯塔克


众所周知,中本聪的比特币是整个行业的起点。


大家一定很好奇,比特币在行业内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首先,在项目类别里,只有一人与比特币直接相关。而这个人从事的,还是极具争议性的“闪电网络”。有人甚至认为,这个闪电网络本身就是要将比特币变成一个中心化的网络。


抛开争议,数据、技术创新上,也只有这个项目与比特币相关。


由此可见,比特币在技术创新领域,已经不是当前的重心。中本聪所倡导的PoW、区块链等概念已经成为常识,说明这个技术领域已经基本稳定下来。


因此,极客们纷纷开始了新的征程。从ETH的智能合约,到IPFS的互联网底层协议的革命,还有颇具想象力的DApp以太猫,极客们施展着浑身解数,探索区块链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


但是,在应用领域,比特币则是遍地开花。


比特币是所有交易所不可忽视的第一品种,占据加密货币总市值近45%的份额,当之无愧的币王。而在互联网金融、投资、矿机等领域,比特币也是当之无愧的应用之王。


虽然技术创新已经对比特币没啥兴趣,但是在商业应用方面,却依然是围绕着比特币展开的。


要理解这个现象不难,毕竟,比特币是目前已经被证明的最安全的,以及最广为人知的数字货币。


5. CoinBase为什么能够占据15%的榜单席位?


Coinbase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布莱恩·阿姆斯特朗


在榜单中,最为抢眼的是CoinBase,作为一家交易所占据了榜单中的6席,以一己之力拿了15%的份额,不可谓不惊人。


《财富》的编辑给与Coinbase这么高的评价,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要理解这个逻辑,必须理解加密货币交易所今天所面临的问题。今天的交易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当局的监管。币安、火币、OK等等中国交易所,就是因为一纸禁令,导致无法在中国开展经营,而被迫外流。


实际上,只要是有点体量的国家,都不可能放任加密货币交易所长期在监管外野蛮生长。


一方面,当然是因为财富的体外流动,会让金融管理当局有失去控制力的恐惧,另一方面,毕竟这些是属于金融范畴,有动了某些传统势力蛋糕的意思。无论是出于管理、风险控制、保护民众财产还是维护既得利益,总之,对交易所的监管问题,在全世界都是一波三折,问题多多。


Coinbase是美国排名第一的交易所,美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当然是加分项。而最重要的,是他们最近通过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收购,取得了合规经营的资质。


由于这些收购本身是需要经过SEC审核的,所以,可以认为SEC认可的Coinbase资质的合法性。


有了监管当局认可,意味着可以各种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可以入场交易,对于一家交易所来说,这个利好实在是不要太大。


有了这个基础,再加上Coinbase拥有的客户基础和流量入口,以及在产业中的完善布局,确实能够让人对Coinbase高看几眼。


Coinbase创始人,是这个榜单的第一位。他的理想,绝不仅仅是弄出一家赚钱的交易所,“加密货币领域的谷歌”才是Coinbase正确的打开方式。


Coinbase很可能成为整个加密货币领域的龙头企业,而它的一举一动,将左右行业的思路和风向。


国家角度:各国的产业发展情况


我们还是先用一幅图来了解一下,上榜名单的国别分布。


如果说业务方面的分类还比较均匀的话,那么国别的分布就彻底一面倒了:美国一骑绝尘,与其他国家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1. 产业分布,美国一骑绝尘


Square公司Cash应用负责人,布莱恩·格拉萨多尼亚


40个席位中,有33席出自美国,占总数的82.5%。从这个数字上,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美国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产业中,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除了矿机外,美国在所有的类别都占据了优势地位。


如果说在制造业,美国已经失去了统治地位,在互联网产业,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还能有机会与之一拼,那么,今天美国在区块链产业的地位,相对优势更加明显,差距拉的更大了。


但是,如果我们将时间回溯到2017年年初,我们会发现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在矿机生产领域,中国当然是占据垄断地位。全球矿机厂商的博弈,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矿机厂家的“三国杀”而已。


在挖矿领域,中国的矿工们,利用各地无法上网的小水电,特别是便宜的弃水弃电,撑起了巨大的算力。中国在比特币挖矿领域,一度拥有超过70%以上的算力。


在交易所领域,OK、云币、火币、比特币中国等一众中国交易所,一度控制了全球90%的交易量。


虽然在技术创新领域,中国依然没有太多出彩的底层设计,但是,通过资本运作和国际合作,其影响力也渗透到当时最有潜力的项目之中。


彼时中国的数字货币产业,与美国相比,各有千秋,甚至隐隐有超越之势。


但是,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过后,中国的币圈在国际视野中,具备影响力的青年精英,也就只剩下硕果仅存的吴忌寒而已。


2. 什么因素导致了区块链产业巨大的国别差异?


文克勒沃斯资本联合创始人、总裁、首席执行官,卡梅隆·文克勒沃斯;

双子座(Gemini)公司联合创始人,泰勒·文克勒沃斯


这一变化的起因,很大程度上与中国金融管理当局对数字货币和区块链产业的态度变化有着巨大的关系。当然,同样也跟美国自身的条件,和美国对这一产业的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中国产业政策和监管力度发生变化后,除了重资产的矿机领域无法立刻转移外,产业的其它部分,包括挖矿、交易所、项目研发、网上中介服务等在内的多个领域的公司,纷纷选择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


当时转移的首选目的地是日本。选择日本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市场,二是态度。


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换句话说,日本是离中国最近的发达国家。对于企业而言,要选择一个经营地点,首要考虑的是市场规模、法律健全等因素。而日本在这些方面相比较周边国家,优势巨大。


当时的日本金融管理当局,对于数字货币产业非常欢迎,对于承接来自中国的交易所和其它产业相关领域的公司,非常的热情和积极。当时的日本出台政策,让企业可以用比特币来作为注册资本,不需要直接采用日元。配套的措施还包括,可以用比特币来购物等。这对于手中有币,但是缺钱的币圈企业和团队而言,是绝大的好消息。


再加上日本距离中国较近、饮食习惯接近、社会治安较好等因素,一时间,由于中国监管而溢出的人才和公司,纷纷出走日本。


那么,承接了这么多产业资源后,为什么日本这次只有一个客居东京的“比特币耶稣”在榜单上呢?其中的关键,还是在于监管政策之中。


虽然日本对待区块链产业的初始态度极好,但是好景不长,蜜月期说过就过。日本金融管理当局在监管过程中,发现交易所的经营,跟他们所理解的金融行业的运作,相去甚远,潜在风险巨大。处于防范风险的考虑,日本开始收紧监管政策——结果就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在日本经营的交易所,无论是本土原生的,还是外来的,全部都处于违规状态。以至于许多外来的交易所,不得不再次选择其它国家和地区作为经营地。


产业监管政策,才是导致榜单席位一面倒的核心原因。


3. 国家级的区块链产业发展逻辑


Stronghold首席执行官及创始人,塔米·坎普


监管政策对于全球总体产业的发展,几乎没有影响。虽然有不少国家对数字货币和区块链产业采取了打压和敌视的态度,但是,比特币的算力、用户数、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一样都没有停止发展。


监管政策对于产业在各国之间的分布,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产业,跟金融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质上就是建筑在规则和共识之上的产业,所以,游戏规则的变化,特别是对于监管态度和政策的变化,有着极高的敏感度。


一个国家的金融业是否发达,则跟这个国家的规则是否健全、是否平衡,有着巨大的关系。现代的金融中心纽约、伦敦、东京、法兰克福,没有哪个不是建立在现代法律体系之上的。


还有一个例证就在身边,中国的数字货币产业的兴起,就是由于2013年五部委发布文件,宣布“比特币属于虚拟商品,公民可以合法持有”而开始的。


规则明确,且给予一定的空间,再配合巨大的市场和工程师红利,区块链产业自然发展迅猛。相对于中国的一刀切和日本的噤若寒蝉,对于产业规则的把握,美国可以称得上大师级的操作。


虽然美国看似没有做出太多迎合产业的举动,甚至看起来还十分严厉。例如,美国政策规定,美国公民不得参与爱西欧等。但是,美国的产业政策,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宽容度,没有收死。


监管政策往往就是一个度的把握,把握到位,产业风险可控,还能发展;把握不到位,要么风险爆灯,要么产业困死,无法实现产业的长期发展。


美国从内在条件上看,拥有世界级的金融产业和世界级的互联网产业,无疑是数字货币和区块链领域创新的基础。前文有另一个数据可以对此佐证——在11个由于业务创新而上榜的席位中,只有一席来自加拿大,其余10席均来自美国。而因学术研究而上榜的2个席位,全部来自美国。由此可见一斑。


有了这个基础,再加上监管到位,不会用力过猛,那么,美国占据今天的产业优势地位,也是在情理之中。


但是,美国占据超过80%的席位,已经不是简单的产业优势,而是对这个产业的垄断了。虽然这样的地位是否能够延续,能够延续多久,还尚不可知。


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这个榜单并不能完整反映产业的全部实力。但是,从一个侧面已经可以看到美国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中国视角VS全球观点


一叶知秋,管中窥豹,《财富》的这份区块链精英榜,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今天的产业发展。而更重要的是,这份榜单背后所传达的信息,展示了一种不同于中国当下的产业思考和观察的角度。


不同的角度,孰优孰劣,今天我们也许很难做出判断,但是,兼听则明,对于不同观点的倾听和了解,确是让思路更加清晰和完善的必由之路。


1. 中国视角


中国对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产业,最具特色的角度有三个,即:链币分离、主权优先和产业结合。下面我们来逐一说明。


金融管理当局的链币分离:无币区块链



区块链的诞生是脱胎于比特币。比特币作为自己理论的第一个用例,在其中使用了这种,将数据打包成数据块,然后通过哈希碰撞方法加密,并逐个串联起来的方法,这个方法被命名为“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毫无疑问是比特币的重大创新和技术基础之一。随着以太坊实现了智能合约,可以用几行代码发行Token。这个功能一出现,很快就产生了以此为基础的I-C-O。这是一种几乎无成本的募资手段,一时间空气币、传销币、庞氏骗局遍地开花。这些都对中国的金融管理当局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的金融管理当局,为了控制金融风险,同时不影响产业创新发展,最终催生出这个将数字货币强行分割为区块链和币的观点。这个观点本质上是妥协的结果,也就是既要满足国家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的需要,又要规避金融风险,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手法。


信息化角度的主权优先:主权区块链



主权区块链,强调了区块链的中国立场,要求区块链可以被主权国家所控制。这个论点有两个逻辑为其提供支持。


第一个逻辑是现实的逻辑。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主权化的发展过程。回顾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今天的BAT格局,实际上就是将谷歌、油管、推特、脸书、亚马逊等拦在国门之外造成的。将互联网重新打造成主权互联网,形成防火墙,既可以防范外部风险,又能够保护国内市场,一举两得。


这个逻辑,在经济理论上就是落后产业保护论,即通过保护国内市场,让民族工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一逻辑在互联网产业的完美实施,使得中国有了强烈的理论自信,从而在区块链产业提出相类似的观点和做法。


而这一次,中国并没有站在落后产业市场保护的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而是强调了国家主权对于其下辖产业的管理职权。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逻辑,也就是国家命脉必须由政权所控制。对于这一点的论证,已经有不少专著。今天我们所关心的是这个观点对区块链产业的影响。


这个观点,实际上是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区块链所说的去中心化并不准确,实际上应该是多中心化。而只要中心达到一定数量,那么就既能得到区块链创新的好处,又能够在危险降临的时候,对其加以控制和施加影响。


这又是一个一箭双雕设计,从其要达到的目的而言,是非常巧妙的设计。


脱虚向实的产业结合:区块链+



一条无币的,多中心化的区块链,其发展的前景和应用的场景是什么呢?


没有了数字货币的区块链,显然无法提供金融方面的功能。而中国方面给出的答案业非常直接,就是要求区块链从金融领域走出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实体经济。


当然,逻辑上,金融业还是需要区块链的。中国在银行间票据业务等方面,已经开始进行了很多尝试。但是,决策层和监管当局,更希望看到区块链与实体产业的结合。于是,区块链+政务,区块链+健康,区块链+教育,区块链+溯源等等解决方案,层出不穷。


中国提出的区块链+,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的思路效果不错。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制造2025乃是中国的发展大计,区块链技术当然也要为这个服务。


由此可见,中国对于区块链的态度是要将其数字货币的属性去除,然后变成与互联网一样的万能工具,然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也许是被金融风险吓怕了,也许是实体经济太需要创新的支持了,总之,中国对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产业,持有这样的观点。


2. 国际视角:《财富》的全球观点


从《财富》的区块链40人青年精英榜单来观察,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不太一样的区块链。


除了少数底层公链和工具类产品(如社交工具、门户)外,绝大部分入选的精英们,他们所从事的业务,都与金融息息相关。


这不难理解,因为《财富》杂志对于区块链这个产业本身,就将其与数字货币看作一体,甚至,数字货币才是产业的主角。在整个产业的应用方向上,《财富》的编辑们显然认为,这是一场金融革命,他们要挑战的,正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产业。


这些看法,很简单,很直接,并没有太多精巧的设计和切割。事实上,不管是目前占据优势的美国,还是加拿大,欧洲,日韩等国,这些国家对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产业,虽然做法大相径庭,但是看法上,大抵都持有类似观点。


由于持有这样的观点,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这份榜单,还是监管的操作实践,都非常强调其金融业属性。



从上榜的名录中,也包括区块链企业服务,以及具有更加强大智能合约能力的公链来看:这份榜单并非完全看不到区块链在未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就目前来说,作为一个金融工具来发展和应用,显然更加符合逻辑。


这就好像,我们情急之下,当然可以拿一张美元来记个电话号码什么的。但是如果由此继续延申下去,强调美元每一张都不一样,能够防伪,水泡也不容易烂等等特征,进而宣称美元才是最佳的记事本,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说到底,美元最佳的用途,显然是作为现金来使用。


总结


不管是中国的“主权无币区块链产业论”,还是美国为代表的国际上的“金融科技创新论”,都表达了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产业的关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技术,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今天中国区块链产业呈现严重的割裂状态,一方面是民间力量期望通过炒币一夜暴富,催生大量的空气币、传销币,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希望控制金融风险,发展无币区块链。


反观国际的情况,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力推动数字货币的金融科技创新,通过完善监管来推动金融业的进步,并期望以此带动商业和经济的全面提升。


不同的看法,带来不同的行动,而不同的行动,则会有不同的结果。过分强调数字货币的风险,做法上一刀切,用力过猛,只会让创新枯竭,产业萎缩,日本的例子就在眼前,不可不察。


正如《财富》在榜单的解读中,这样说到:


在今年……《财富》杂志又补做了一份榜单,表彰一批在金融和科技界的前沿领域中最出彩的青年超级明星,他们正在给商业带来变革。


……


由于40岁的年龄限制,再加上我们对出生截止日的规定也有些主观(在2018年7月14日之前不满40岁),这份榜单不可能涵盖所有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我们只是列出40位我们预期会在这个依旧处于新生阶段的行业中蒸蒸日上的从业者。


区块链作为新生阶段的行业,一份榜单不可能涵盖所有有杰出贡献的人,当然也不可能对整个产业有非常精准的描述。


但是,通过这样一个角度,让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和理解区块链,以及她带来的这场革命,思考在这场革命中,不同国家所作出的选择,以及选择带来的结果,确是非常难得和极有意义的。



 ► 作者:币哥江湖,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发布,略有改动。


点 击 关 键 字 查 阅 


 [王峰十问精彩推荐]


朱嘉伟 | 赵长鹏 | 张健 | V神 

吴忌寒 | 赵明 周鸿祎 | 罗永浩

 老猫 | 蔡文胜 | 孙宇晨 | 郑刚 | 赵东 

蒋涛 | 陈榕 | 宝二爷 | 杨宁 | 朱啸虎 

李笑来 | 曾鸣 陈伟星 | 帅初 | 薛蛮子 



MORE | 更多原创文章



添加微信huyalu08,加入火星财经读者交流群,让我们产生更有价值的互动和连接。

Forwarded from Official Account

币哥江湖 币哥江湖
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