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大公链掌门人采访实录 :BCH分叉满盘皆输,公链存活空间>操作系统

组帅 火星财经 2019-05-07


BCH公链分叉,让漫漫熊市中的公链重回公众视野。整个区块链行业在承担着背后的代价......


BCH公链分叉,让漫漫熊市中的公链重回公众视野。


年初的集中爆发一度让业界认为2018年是公链元年,但自下半年起,公链开始日渐式微,业内戏称2018年是公链爆炸元年,原本备受瞩目的明星公链项目一一“爆炸”。


公链项目都被提前熊死了吗?围绕BCH公链分叉及公链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火星财经(ID:hxcj24h)采访了5位公链领域的创业者——NULS CEO Liesa、Ruff Chain创始人Roy、HPB芯链创始人汪晓明、Contentos联合创始人Mick Tsai、铂链CEO宋欣


Mick Tsai认为,BCH算力大战无论谁胜谁负,代价都是整个区块链行业在承担,因此没有赢家。如果整个币圈经济都因为两个人的思想方式差异而造成剧烈波动,并不是中本聪原先思考的去中心化。


宋欣告诉火星财经(ID:hxcj24h),BCH算力大战造成整个市场大跌,让币圈进一步进入寒冬,比特币算力也由于分叉进一步下降,更容易遭受51%攻击。


Liesa则坚信,未来区块链的生态会非常丰富,不会一家独大,而是百家争鸣。


Roy解释道,“不可能三角”是整个IT行业面临的问题,不只存在于区块链领域,未来一定会找到既属于自己而又被商业社会广泛接受的解决路径。


汪晓明展望称,市场接下来会进入冷静期,资金、人才储备不够的项目会被淘汰。


以下为火星财经(ID:hxcj24h)与5位公链掌门人的快问快答内容:



BCH分叉谁输谁赢


火星财经:作为资深的区块链从业者,您如何看待最近大热的BCH公链分叉事件?在这场算力大战中,究竟谁输谁赢?未来走势如何?



Liesa:就像V神说的,发一个币很容易,但要把币做出价值很难。社区里强调的共识是什么?个人认为,共识是指一群人愿意付出代价,不在乎少数派还是多数派,哪怕只有一个人付出代价,也是有价值的。


BCH社区里有不同的观点很正常,关键要看你在付出怎样的代价,包括说服自己和说服社区其他成员。如果付出的代价越重,愿意付出的人越多,那么这个币就有价值。


汪晓明:区块链行业还太小,行业参与者应多包容与合作,对抗会带来负面的结果,开放合作能更好的推动行业发展。


Mick Tsai:如果整个币圈经济都因为两个人的思想方式差异而造成剧烈波动,这其实并不是中本聪原先思考的去中心化。由此也可以看到,就算是原先立意良好的PoW机制,最终也可能因为少数人掌握主要算力之后仍能对整体造成严重影响。


这一波算力大战最终会让不少人看见BCH-ABC在短时间为了自身利益切换算力赢得战争,一方面对任何未来想与其对抗的潜在对手有着吓阻作用,从而放弃对抗或另寻方式,另一方面也会让整个币圈开始重新思考去中心化的含义:是否我们只是活在另一个更加中心化、更加不受控制的金融巨头阴影之下?无论谁胜谁负,这个代价都是整个区块链行业在承担,因此没有赢家。


宋欣:从短期来看,进行算力大战的双方博得了全世界的眼球,起到了一定的市场宣传作用,但整体来看没有赢家,因为这场算力大战造成整个市场大跌,让币圈进一步进入寒冬。比特币算力也由于分叉进一步下降,更容易遭受51%攻击



公链没落了吗?


火星财经:2018年被誉为公链元年,不少玩家纷纷涌入,但实际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您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公链接下来的发展趋势是?



Liesa:需要将币价和技术区别看待,区块链底层技术其实一直往前推进,跟预期差距并不大,就算EOS宣称的百万级TPS,也是个长远的目标。


未来区块链的生态会非常丰富,不会一家独大,而是百家争鸣,有的会专注于底层技术,做一些模块化的东西,比如NULS,有的则类似于操作系统,比如EOS。


Roy:技术本身的发展都比较缓慢,从起步到商业化的周期非常长,既要做一些取舍,也要依赖于其他技术。区块链技术同样如此。


未来公链有多个迭代方向,比如Ruff Chain在做的VM(虚拟机),还有其他项目做的分片技术、存储引擎以及安全性等。可以预见的是,这些方向可能都是中国人做的,因为我接触过大量从业者,也看过他们做的东西,数据都很好。


汪晓明:当时很多人涌入公链领域,是因为市场很火,但本身对公链的理解并不足,人才、技术积累也不达标,当市场趋冷时,很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市场接下来会进入冷静期,资金、人才储备不够的项目会被淘汰,真正留下来的是各方面积累足够的。真正解决技术瓶颈、满足商业需求的项目会发展越来越好。同时,将硬件引入公链,降低公链成本,提升性能,将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


Mick Tsai:技术方面,大家一开始追求TPS,但追求完TPS之后不知道追求什么了。以EOS为例,TPS虽然上去了,但最后演变成博弈类公链,交易量可观,但日活很低,在互联网世界不值一提。现在大家还没想好用户为什么要用区块链。大多数DApp用户是出于投资或投机目的,而不是基于日常需求。


我们做内容创业的对此感受很深,比如在链上复制一个抖音,首先需要跟抖音竞争,用户不会因为区块链而使用,你需要找到真正让他觉得比抖音还要好的核心理由,产品设计起码不能输,但现在的很多DApp不是给“正常人”用的。目前来看,在链上打造一般人可以用的产品是很难的。


未来针对某一个领域的订制需求,挖掘出核心用户的核心痛点,在链上完成转换,是所有产业都要解决的问题。


宋欣:从去年下半年起,大家觉得做公链价值高,于是纷纷涌入,但做公链难度其实挺高的,开发时间很长,现阶段无法大规模落地。


有的公链把牛吹得很大,比如EOS号称百万TPS,但至今也没破万,这就给其他链带来了困扰:如果说自己低于百万TPS,就不好意思对外发声。


不过,随着更多的资金、人力投入公链行业,即便没有实现百万TPS,技术和应用在今年仍取得了长足发展。


未来公链的落地场景会更加重要,这是公链生态能否建立起来的核心。我个人比较看好垂直领域的公链,因为落地场景比较聚焦,更容易出成果。



“不可能三角”有解吗?


火星财经:区块链领域的“不可能三角”有解吗?公链在开发中究竟该如何协调三者的关系?



Liesa:去中心化是区块链项目必须努力做到的点,只有去中心化,才有存在的价值。“不可能三角”分短期和长期:短期来看,这的确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很大原因;长期来看,如果有技术上的突破,首先要秉持去中心化,在此基础上提高性能,尽管还会存在悖论,但没有必要去过分争论


Roy:“不可能三角”是整个IT行业面临的问题,而不只存在于区块链领域。如何协调三者的关系是可以商榷的,未来一定会找到既属于自己而又被商业社会广泛接受的解决路径。


汪晓明:“不可能三角”确实是一个难题,但并非无解,可从三个点出发:硬件层面,为区块链设计一款硬件,解决单节点的计算性能;软件层面,借助硬件的优化,解决网络并发等各种问题;共识层面,在尽可能去中心化的前提下,提高共识速度。


Mick Tsai:我们需要在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完全去中心化是极客的追求。三者的平衡最终要回归用户价值,而不是片面追求去中心化、安全性或可扩展性。比如,用户上链一个数据需要等三分钟,那么就算再公开透明,他也不会使用。所以,未来要根据产业需求寻求三者的平衡。


宋欣:“不可能三角”问题现阶段确实无法解决,任何一个链都需要结合落地场景对三者做出取舍。以铂链为例,共设29个超级节点,去中心化程度略低,但是为了追求扩展性和安全性,从而更好地适应落地场景。



公链如何破局?


火星财经:很多人将公链比作操作系统,曾经出现过几万种操作系统,但最终存活下来并活得很好也无非就是那几种(Windows、IOS、Linux等),公链未来是不是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存活下来的公链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Liesa: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公链项目的主体是社区,只要你经营好自己的社区,就会有一片天地,比如以太坊社,尽管它的TPS不高,但大家仍会停留在以太坊社区,这跟互联网时代是不一样的。如果能把社区真正理解透,任何区块链项目都可以做好。


Roy: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其实是一个商业逻辑。现在大家关注的是技术本身,而非商业模式,但就算实现百万TPS,却没人使用,这属于商业上的失败,即使投入再多,项目也会死掉。


我们要做事实上的赢家,这是由市场决定的,跟技术本身并非高度相关。现在行业仍处初期,大公司和创业公司都有机会。


汪晓明:在传统操作系统领域,虽然比较出名的就几家,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玩家面向某些专用领域,用户量也很大;在区块链领域,未来不排除很多条链有共同的底层标准,但面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出不同的公链,其定制化、开源化的属性增加了多条公链并存的几率


Mick Tsai:未来会有类似以太坊、EOS等通用型公链,也会有Contentos等垂直公链,同时一定会有某种主要的公链存在,它的价值在于各种其他链之间的价值转换,所以跨链很重要。


具体到主流产业,我们需要找到有用户和核心价值的特定场景,这些场景无法用传统互联网手段满足,同时愿意交由第三方区块链团队解决,让产业用户转换到区块链。


宋欣:公链存活的空间会比操作系统大很多。目前区块链还处于早期阶段,既没有杀手级公链,也没有杀手级应用,未来会是百花齐放的场景。


其实每个应用都应有自己的底层链,如果有一条公链可以根据应用的需求做一些模块化组成,从而搭建不同的链,这或许也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结语:


整体而言,区块链行业仍处早期阶段,任何玩家都有机会。


底层公链的发展速度虽不及预期,但却关系到整个行业的走向。资本的助推或许能让公链项目跑得更快,但构建技术壁垒、搭建生态闭环才是公链的核心竞争力。


在熊市的催化下,部分玩家已经主动退出,部分玩家仍在坚守,符合市场竞争的逻辑。理论上,公链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阻且长,项目方如何在当下苦练内功、挺过寒冬,或许是最切实际的考量。



 作者:组帅,本文系火星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添加微信huyalu08,加入火星财经读者交流群,让我们产生更有价值的互动和连接。



火星财经认路“韭菜”教程:

咔咔咔,设个星标

不错过独家新闻,掌握一手资讯!


 [王峰十问]精彩推荐


陈一舟 | Sunny King | Dawn Song | 朱嘉伟

  赵长鹏 | V神 | 吴忌寒 | 赵明 | 周鸿祎 

  罗永浩 | 老猫 | 蔡文胜 | 孙宇晨 | 郑刚

  赵东 | 蒋涛 | 陈榕 | 宝二爷 | 杨宁 | 朱啸虎

  李笑来 | 曾鸣 陈伟星 | 帅初 | 薛蛮子 


更多[原创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火星财经APP,获取一手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