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景观、配套…...北清路沿线拟这样规划!
*欢迎将街景研究中心设置为星标公众号,不错过每一次的精彩分享!
2018年即将画上句点
这一年
海淀北部收获了无数关注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正式开园
云中图书馆刷爆朋友圈
如今的北清路
科技、艺术、文化集聚融合
不难发现
作为中关村科学城的主横轴
北清路已经成为继中关村地区之后
海淀最具潜力和活力的科技创新增长点
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城市空间总体布局,构建“两轴一带两区”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海淀面向全球征集北清路沿线城市设计方案。
本次方案征集的设计范围,东西方向以北清路为轴,西起北安河路(北清路西端),东至京新高速小牛坊桥,全长约14.3公里,南北纵深2公里。南北方向以永丰路为轴,北起北清路,南至马连洼北路,全长约5.3公里,东西纵深2公里。总面积约37.2平方公里。
02工作目标1、提升交通功能。进一步完善交通组织,在保障北清路交通功能的同时,增强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道路体系联系,形成完善的骑行、慢行交通体系。加强道路南北两侧空间联系,提升北清路及周边绿地空间活力。
2、改善区域环境。通过道路沿线绿化景观更新、建筑立面改造、城市色彩塑造以及夜景照明设计等多种技术手段,营造体现创新科技与生态特色的道路景观体系。在北清路两侧塑造一批高品质的环境友好交流公共开放空间建设,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多创新交流场所。
3、强化重要节点。通过先进设计理念和标准的城市设计手段,在轨道交通站点、重要交通路口等重要地区打造一批聚集科技创新、休闲服务和商务交流等多种城市功能节点,突出生态功能与创新功能的融合,形成中关村科学城新的标志性形象。
03设计目标北清路沿线城市设计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着眼当下,在近期(2020)取得实际进展,改善区域环境、完善交通功能、强化重要节点、打造突出亮点,落实总规,做好北清路沿线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二是谋划长远,为中关村科学城发展做好空间储备,完善北部地区职住平衡,进一步推动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产城融合,构建新型城市形态,助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
本次“北清路沿线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由区北部办牵头推进,自今年4月启动北清路沿线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工作以来,经过资格审核、专家评审等征集流程,最终从报名应征的34家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中评选出综合实力较强的5家单位入围,经评审,获得前三名的是华通和NBBJ(美国)联合体、城印国际联合体+AREP Ville(法铁)、中国中建联合体+Next architects(荷兰)。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设计师描绘下未来北清路的巨变(*^▽^*)
◀方案一▶❖设计单位: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WDCE+美国NBBJ设计公司联合体
北清路地区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科技产业发展,它带动着中关村科学园创新产业迭代,引领着北京发展成为世界级创新城市。本次规划方案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首先保证地区科技产业的集聚发展为前提,再基于此提出前瞻性的、可实施性的地区城市化提升方案,在产业为本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打造全球视野的科技企业创新集聚地,国际前沿的高端人才追梦新舞台的发展定位。为实现这一定位,实现北清路发展之初心,重点提出三个方面的规划支撑。
建立最优的对外联络
现状北清路地区好似一个口袋空间,南侧和西侧环山,对外交通主要靠G6、G7和西六环,内部空间广阔,但出入口比较单一。它的现状交通条件决定了未来只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这也符合科技地区高公共出行比例的特征,现有轨道线路是16号线和未来的机场联络线,不能够满足北清路地区与海淀山前和机场及周边地区的交流,方案增加了16号北延线连接上庄地区和19号线西延线连接稻香湖和新机场。提高了整个地区的运能效率,加强了与周边地区、城市中心区与机场的联系。
在道路交通方面,现有机动车交通大都汇聚在北清路上,再通过北清路连接高速路进行对外联系,导致北清路不堪重负。设计单位通过提升基地南北两侧的翠湖南路和京密引水渠北路为快速路,并与西六环相连接,将基地内的车流向两侧分流,极大缓解北清路的交通压力,释放出北清路形象展示和产业服务功能。
建立区域的功能均衡
北清路地区的功能应该从更大的区域来研究,把上庄、软件园、周边村庄,甚至整个山后地区,和相邻的昌平组团,统筹在一起考虑。从目前来看海淀山后地区的各个组团相对分散,根据近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设计单位认为在未来永丰上地组成的城市区域将会是海淀山后地区的中心,以综合产业为主,其他的诸如稻香湖组团、上庄组团等等是他的外围组团,稻香湖为产业创新高地,东部门户为大健康产业,温阳是未来产业发展预留用地。
为了保障创新产业发展,设计单位共配置了2100万的科研办公建筑面积,相应可以容纳50万科技人才,共有60万人的居住需求。这60万人居住的落实同样应从更大范围来考虑。规划提出了三个职住平衡策略:1、高级科研人员和管理者等在全城范围内解决居住配套问题;2、中层及以下科研人员通过周边的温泉镇、上庄镇和回龙观地区解决居住问题;3、在产业用地的内部拿出5%的用地建设人才公寓、宿舍、专家公寓等来解决部分人群的需求。
建立高等级服务系统
设计单位这个地区以产业为主,但也要城市化,需求高能级的城市服务,这个服务不同于一般城市地区的综合服务,它主要是服务于产业和科技人才。在这里设计单位提出了SOD(Service Oriented Development)的理念,即服务引导开发,通过一个强大的绿化体系,融入服务体系,结合轨道交通站点的发展,在有限的空间内嵌入一个城市形态的系统,让人们能感受到高水平的城市服务和生动的空间。
SOD系统主要沿北清路、沿现状及上位规划的绿色廊道、沿轨道站点建设,他提供形象展示、科技服务、公共交往的功能。
在这一系统中,设计单位在稻香湖规划了一个北清路中央公园,设计单位认为它将是未来北清路地区创新发展的精神核心与形象名片。该段北清路现状70m道路红线,加上南北两侧150m绿带,形成了220米的消极空间,我们通过将北清路两侧分行(均为上下行6车道,不降低原通行能力),将绿色空间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200米宽,2.7公里长,54公顷的公共绿地,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科技公园。公园结合轨道站点,融入科技纪念、综合展示、公共服务、休闲游憩等诸多功能。
产业为本、交通为脉、功能均衡、服务保障,北清路地区终将成长为伟大的科技舞台,从而吸引全球科技高端人才和伟大企业,成就一个伟大的全球科技高地!
❖设计单位:城印国际城市规划与设计(北京)有限公司+AREP Ville(法铁)
北清路是科学城北区交通纽带,创新之路、智慧之路、形象之路,引领科学城北区通往世界科技创新高地。设计单位着眼全局,将研究范围扩展到科学城北区。
三大挑战:
1、基于科技园区而非科学城的用地布局模式,导致目前用地性质过于单一,职住失衡,缺乏活力,产业导入困难。
2、以汽车为主导的空间发展模式,形成宽马路、大街区,导致可达性弱且空间割裂,人们缺乏安全感。
3、各地块封闭、独立建设模式阻隔了空间共享与信息交流,导致科学城虽然拥有开放的蓝绿空间却使用率低,难以形成科学城需要的开放交流氛围。
产业定位:
未来的科学城应该是产城融合、高效集聚、功能复合的。规划提出“8+2”的新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环节,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同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和城市生活公共服务两大配套产业发展。
三大理念:
1、交通枢纽周围,打造紧凑复合城市
由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该方案在北清路交通枢纽周边构建相对紧凑的城市组团。同时,围绕每个轨道交通枢纽规划了‘科技谷,以便人才聚集、并提供共享交流空间。结合产业,规划提出“科创社区”+ “功能中心”的新型科学城发展模式。
稻香湖枢纽鸟瞰图
科创社区是基本构成单元,由一个新兴产业核心和两大服务配套设施共同构建,每个产业核心包含约20~30万平米的研发办公,15~20万平米的产业和生活配套设施。功能中心包括商务、商业、文化、研发、科技和生活六大类型。
科技谷人视效果图
2、超级自动智能交通走廊
未来的科学城必须拥有良好的可达性,便于人才集聚。规划在科学城北区建立超级公交走廊体系。
新规划5条地铁线、4条巴士专线、5条BRT线和7条自动驾驶专线,这些公交廊道使得北区不仅能够快速连接首都机场和高铁站,并且拉近了北清路与全国乃至全球的距离。同时,高效链接中关村科学城、清华、北大等人才聚集之地。超级自动智能交通走廊,绿带两侧设置许多公共服务设施,让北清路绿色空间充满活力!
北清路剖面图-稻香湖站
规划将北清路两侧防护绿带改变为活力公园带,同时结合交通枢纽规划了一系列科技谷步行廊道,缝合北清路两侧空间,使两侧空间充满活力、融为一体。本次方案的标示牌设计,使乘客、游客、市民及工作人员都能更容易的得到出行指引。
交通枢纽下沉广场及科技谷入口效果图
3、山水花园城市
未来的北区将呈现 “寄情山水,融入田园” 的美好画卷。中国山水文化享誉世界,我们希望将这里建设成一个融合山水文化和精神的创新之城,规划依托周边良好的自然山水本底和人文历史资源,利用多条蓝绿生态廊道,将自然山水和文化引入,并在科学城运用高新技术加强这一体验。
滨河空间提升效果图
生态绿廊鸟瞰图
该区域不仅注重生态保护,规划还将农业生产及科技相互融合。未来实现在本地生产、本地运送,使市民享受该区域的有机农业新产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循环经济”。
借助科技手段,居民和游客可以时刻感受到中国山水文化的魅力,并随时可以通过绿色智慧廊道融入自然怀抱,感受田园诗意。
北清路大鸟瞰图
最后,北清路将成为一个人才聚集,充满创新与活力的新场所。
❖设计单位: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Next architects
本方案定义为“智·脉”。北清路沿线区域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关村科学城主横轴,拥有优越的战略区位、雄厚的产业基础、优良的自然环境、广阔的发展腹地。未来的北清路将不仅仅是一条区域性干道,而是一条汇集全球智慧,驱动区域发展的科创动脉。北清路肩负“由路而脉”的历史使命,将高效链接“三城一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智脉、科创巨擎”。
基于这一伟大战略目标,方案构筑了八大规划策略体系,从多个维度出发,综合提升北清路地区的产城功能和形象魅力,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新型城市形态。其中,针对北清路地区现状存在的空间割裂、交通不畅、配套缺失、景观单一等发展困境,方案提出以下四大解决途径:
城市空间方面,宽阔的北清路对南北两侧城市空间产生巨大割裂作用,行驶其中感觉 “见路不见城、见树不见房”,两侧城市功能也难以耦合。方案缩短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局部拉升核心区建筑高度,旨在重铸街宽比,修正空间离散感,塑造人性化空间感受。采用垂直于道路的纵向树阵与草坪穿插组合的方式重塑道路两侧绿化景观形式,改善原有高大乔木对建筑的遮挡,实现“见城见房”,展现科创城市风貌。同时,通过架设上盖花园、立体空中廊道、科创空中连廊等方式创造多层次立体空间网络,整体缝合城市功能,以促进北清路南北区域一体化发展。
交通方面,针对外部联动不足、内部循环不畅的情况进行交通优化,设置一条无人驾驶BRT快速对接中关村科学城南区,打造一条磁悬浮列车连接生命科学园、昌平TBD、未来科学城,15分钟内到达首都机场。远期以首都机场为枢纽,连接怀柔科学城、城市副中心、亦庄开发区、北京新机场,促进“三城一区”格局光速联动,破解城市孤岛困局,激活北清路与区域乃至全球的高效联动。活化内部交通,构建地面轨道交通环线、空中汽车联络线、空中自行车廊道等交通形式,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设置多元立体交通核,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极速换乘。
配套方面,北清路现状配套设施明显不足,有产业无配套,导致城市活力缺失。方案通过微调水系,在稻香湖站区域打造一座具备国际一流配套的科创主岛,岛内核心功能引领,岛外产业和生活功能分布,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和龙头企业进驻,树立产城融合典范。同时,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和地面交通环线站点布局各级配套中心,活化内部微循环,真正实现5分钟城市的理想生活模式。
景观方面,北清路现状绿化生态环境良好,但景观形式单一,可进入性弱,利用率低,方案力图活化绿色空间、打开景观界面,增加人与自然的互动。将现状低效的宽阔景观带、细碎无序的水系整合利用,形成连续性水域,通过大型湿地系统的建设,彰显大山大水的海淀淀泊文化。
设置观光游船连接稻香湖公园、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最后到达故宫北苑。展现北清路山水城市魅力的同时,与空中自行车、马拉松跑道、多功能景观塔结合,将北清路打造成北京的国际旅游新名片。
除上述四大策略以外,方案的策略体系从产业布局模式、科创人才引进到文化精神铸造,再到细致的产品体系设计,涵盖多个角度,全面支撑北清路“由路而脉”的发展目标。未来,“智脉”北清路将助力北京“三城一区”产业格局光速联动,开创引领全球科创产业的新时代,实现中国百年科技强国梦!
看完以后小编觉得超级震撼啊!
下一步
区北部办规土分局及相关部门
将根据优胜方案进行整合和深化
制定更加细致的实施实施路径
指导北清路沿线改造提升工作
文章来源:北京海淀
点击图片查看2018优秀城市街景项目评选详情
投稿方式
SRC 是一个关注城市公共空间,聚焦街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平台。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无论是学术研究的文章还是实践案例分享,抑或是对话采访,演讲PPT。形式不限,只要有益于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与传播,都可以投稿。请与编辑联系。
微信号:lsh945
QQ:1172247705
街景研究中心公众号
streetscapeRC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