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汇报线上答辩|2020年 SRC 风景4+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街景重构开题汇报答辩线上成功举行
导 读
3月6日下午,2020年SRC风景4+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受当前疫情影响在线上成功举行了开题阶段的汇报答辩,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师生与企业代表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汇报答辩。此次“SRC风景4+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易兰规划设计院共同举办。易兰规划设计院长期以来专注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营造和城市街景的提升,首提“街景重构”概念,与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及研究单位成立了SRC城市街景设计研究中心。SRC风景4+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是国内首创的将毕业设计聚焦于城市"街景重构"专题,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的毕业设计,同时也是国内首创以建筑院校与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相结合共同参与的毕业设计。
2020年SRC风景4+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LOGO
主 持 人 开 场
参与开题汇报答辩活动的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主任吴松涛教授、学科负责人邵龙教授、余洋副教授、张一飞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郑曦教授,张晋石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张青萍教授,杨云峰副教授,王慧老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周文倩老师,杨光炤老师,陈磊副教授;易兰规划设计院创始人、首席设计师陈跃中先生,易兰项目合伙人许晓霖先生,易兰首席设计师工作室负责人李雪松女士;SRC城市街景设计研究中心李泽琨先生等。本次活动由李雪松女士担任主持人。
SRC风景4+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开题活动网络虚拟教室
参与线上开题汇报答辩的各位高校教师、同学及企业导师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小组成员:
刘康晟、王锡尊、富胤淇、孟凡钰、焦楠、沈孙乐、薛博洋、马逸飞
开题汇报环节
哈尔滨工业大学小组调研场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商务北区。
根据前期易兰设计公司提供的场地介绍及分析,对场地有了基本的认知与感受。通过上位规划解读,明确通州定位为首都副中心,商务区以运河为轴线,产业结构多元化分布。
小组对场地进行深入分析,并按照交通与人群、生态层面、精神文化、场地空间功能及城市发展愿景几方面分析出通州北商务区存在的一些问题:道路密度高,绿地分布少,场地功能单一、场地特有属性缺失,运河文化流失……同时,运用人群同理心方法归纳出人群对场地的需求,结合我们已建成的模型和实地照片,对运动、休憩、商业、步行交通等功能提出落实到空间上的设计愿景,并对“无车城市”、“智慧城市”、“未来交通”进行解读和案例研究。
得出“基于窄街道,密路网的场地条件下,以人为本的商务中心慢行交通及未来城市概念的街景设计”的设计大方向。
开题答辩环节
郑曦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教授:
通州地段只有哈工大选了,分析主要是针对上位规划展开的,你们对上位规划有没有一些批判性的思考?上位规划回馈的地方体现在哪些地方?开放空间的构架是如何展开的?步行系统交通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计划?
小组同学回答:
上位规划会对运河产生影响,通州的建立会割裂运河,使得历史文化属性消失,未来设计中会延续运河文化。定位是高端商务区,在交通上起指导意义。交通上会采取路径优化等措施进行改良。
杨云峰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由于不是很熟悉这个地段,介绍的地段界定是具体哪个区域?街道两侧的范围区域有没有具体尺寸?
小组同学回答:
设计范围在商务北区,如图所示。路面和商铺一层的范围。
张青萍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
项目方案的推进具体会通过哪个层面来展开设计?示范性的关键技术或观点是什么?不能所有方面都是示范性的,要有重点。
小组同学回答:
设计组有八个人,观点都不太一样,所以PPT里把所有人的观点都放了进去,是分方向做的。
陈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副教授:
工作量挺大的,但介绍得有点散。我最想了解的核心资源是什么?核心问题是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如果有核心资源,如何将核心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如果有核心问题,如何来解决?
小组同学回答:
核心资源是人,斯坦福大学的设计与思考里说人的感知是重要的,探明人的需求才能展开设计。目前还无法给出明确的结果,回去我们同学再做一次头脑风暴,讨论出更清晰的结果。以人视角出发解决商务区窄街道密路网的交通问题,体现文化、慢行绿道系统等问题。
李雪松 易兰规划设计院首席设计师工作室负责人:
请同学们再仔细研究一下场地条件,明确场地核心问题,仔细解读场地本身,比如道路断面的样式,街景具体的尺度等等。另外需要团队协作,加强汇报文本的逻辑性。
许晓霖 易兰规划设计院项目合伙人:
同学在汇报中观点不够明确,导致听起来不太能抓住重点。小组成员应该以共同目标为导向,从逻辑上形成一根主线,再去细分八个小专题,这样更能拧成一股绳,也更适合你们的工作模式。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小组成员:
苗慧婷、程蓓佳、谢榕怡、魏天恒、闫婷、赵玥
开题汇报环节
南京林业大学小组由宋庄的历史演变引出宋庄的兴起与现存问题。
后进行宋庄现状分析,分别从地理位置、上位规划、人群流动、交通情况、用地性质、绿地系统、自然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归纳总结出针对多种宏观条件的应用与问题的解决。
随后从街道的具体景观,如建筑立面、行道树等方面入手分析每条街道的优势、缺陷,并对每条路的交通及街道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最终提出设计初步构思,运用空间分离的方法,在主要街道设计以“莫比乌斯环”为参照的天街。
从而分离人群(游客与居民)、分离业态(商业与艺术工作室)分离交通(车行与人行)。解决目前宋庄地区存在的主要矛盾。同时莫比乌斯环的设计综合了我组对“四维”空间设计的构想与“穿梭”主题。
开题答辩环节
张一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热点分时段监控是最近做的,受新冠疫情影响,人流不强烈,数据与结果应该不具有代表性,按照非疫情阶段来做这个调研更有意义。构筑物说的却是井盖问题?好像配图和内容不符。停车改造是针对哪个宽度的道路设计的?我看刚才除了最宽的四幅路以外,其他道路很难实现这个目标。
小组同学回答:
构筑物只阐述了PPT里的东西,后续会有更细致的设计。2*3的道路一般做停车,一般走人,目前确实有交通干扰,后续会有更细致的设计。
邵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学科负责人、教授:
设计是不是研究?设计框架有点不全,上位规划分析等。通过历史变化分析得出什么结论?评价与认识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结论是否具有普适性?
小组同学回答:
历史演变的是按时间维度进行思维的,后续会设置更详细的设计细节。后续会补充一些生态方面的理论,使设计能够更加全面。
张晋石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
调研数据要准确,人流量目前测量不具有代表性。停车问题也是有淡季旺季的,需要区分对待。画的透视图感觉比照片的宽。
小组同学回答:
弄天街的初衷是设置动区与静区,拉动商业街的驱动力,促进画家创造。
陈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副教授:
印象最好的地方时每页PPT都给出了设计设想,同时也暴漏了一些问题,这些细节的设想是不是能够形成一种统一协调的设计思路?需要总结与归纳。
小组同学回答:画家与居民之间的矛盾问题没有解释得很详细,加天桥是为了扩大街道空间,做一些艺术设计。
周文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老师:
缺少一个整体的方法,调研需推导至具体评价和结果,才可找寻到对症问题的方法。案例中澳大利亚建桥的初衷是什么?宋庄这里架设桥梁是否有前期调研所支撑?需阐述清楚。
小组同学回答:
确实缺少一些理论层面的思考,后续将会拓展加深层次。
李雪松 易兰规划设计院首席设计师工作室负责人:
前后两部分衔接不紧密,每部分需要有小结,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策略。另外缺失六环下来后主路门户形象的考虑。
小组同学回答:
潞苑北大街的考虑缺少不够多,街景不知道设计一边还是两边,后续将会细化,突出两侧的不同特点进行设计。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小组成员:
李珈莹、潘瑞琦、余卉、任慧、刘宇彤、顾骧、姜卓君、张雅茹
开题汇报环节
北京林业大学小组根据对上位规划、文史沿革、场地现状多方面的分析与思考,又基于大数据和文献的理性辅助,从多个角度协同考虑,推演出了现状场地的活力潜力点。同时通过对不同层次的案例进行研究,拓展了本组的思路。
做出了如下的场地定位:宋庄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艺术家聚集地,同时又是首都副中心的附属文化基地,所以小组着力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艺术家与商业的矛盾入手,打造出艺术商业生活一体化的示范区,继而提出“lab城市艺术实验室”的概念,提取了life、art、business的首字母组成。
南区作为先行区具有实验性。我们以艺术为试剂,运用创新手法使艺术结合商业、艺术融入生活,合成赋有艺术特色的活力街区。同时对应目标,凝练出五点改造策略,作为本组未来设计的指导方向。
开题答辩环节
余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SRC街景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人:
场地认知的广度较好,工作超出预期,分析很理性与客观,具有逻辑性。未来商业氛围下是如何进行深化设计的?街道分类具体怎么贯彻的?
小组同学回答:
场地分析文化层面和商业冲突的矛盾,把街道还给艺术家,艺术家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来卖自己的艺术品,使商业和艺术文化更好地融合。后续会在展览空间里创造文创街,进行深化研究与设计。
杨光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老师:
工作非常扎实,建议考虑气候对街道的影响。夏季与冬季的区别较大,如何应对。
小组同学回答:
气候方面却是考虑得不够充分,可以运用室内空间、建筑底层打通等手段来应对寒冷气候的活动行为。
李雪松 易兰规划设计院首席设计师工作室负责人:
整体逻辑性很强。针对上位规划提到的打造“小而精、活而新,特而美”宋庄的诉求,是如何考虑的?可以用简短的话来总结一下设计主题么?
小组同学回答:
运用细节设计来体现主题。依托艺术文化的主脉来实现设计目标,打造律动空间都是以发展文脉为主,是我们逻辑的核心。
李泽琨 SRC城市街景设计研究中心:
城市艺术实验室的想法很好,我的建议是要在场地内寻找空间节点搭建更多的“场”的概念,有助于更多类型的艺术家来充分利用空间完成艺术创作,带动更多艺术体验者参与到其中。“节奏”是艺术的共性,景观设计也是有艺术属性和艺术美感的,希望同学们有意识的在街道空间中创造一种空间节奏,创造空间的故事性,让具有更高审美层次的体验者得以感受到景观设计的艺术美感。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小组成员:
石天慧、肖承芙、叶茜雯、谌贻萍、韩加米、周秦璇、倪安然、李歆雨、官豪
开题汇报环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小组的调研成果主要由认识对象,定位主题,制定策略三方面组成。
第一部分小组从宋庄的上位规划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历史文化人群构成,空间构成类型等内容介绍了宋庄的现状条件,梳理现状条件归纳总结宋庄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第二部分通过一些理论的支撑提出本组的发展目标以及主要的设计理念。
第三部分在发展目标和设计理念,指导下小组提出了针对文化,空间,交通,生态,文化这五方面的一些设计策略。
开题答辩环节
张一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分析趋于宏观,不够细致,再加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更好。讲述时间太长,超时严重。需求理论、设计五感、景观都市主义、新城市主义需要落实一个重点。设计五感可能很难兼顾,可以重点突出某些感观来加以设计。
小组同学回答:
设计五感我们的理解是对于每类型空间,都有它特定体现的某种感官体验。比如在某个场地中有带有异香的植物,就能给场地赋予了独特的嗅觉体验。我们打算在下一步工作中发现不同场地的感官体验,然后通过我们的设计来加强它。
郑曦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教授:
分析了四类人,隔阂不需要过于强调,他们既然共存了,就应该有某种默契与协调,设计者应该从中探求和谐共存的设计方法与思路。
王慧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系老师:
前期分析工作量较多,但后期割裂感有些强。人群诉求分析的数据来源于哪里?弱势群体的策略如何设置?
小组同学回答:
人群诉求分析数据来源于论文,发表于2018年。弱势群体的策略还没有详细的构想,会在后续逐步完善。
杨云峰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汇报时间一定要控制好,不能违规拖沓,会造成不好的负面影响。前面三四分钟最重要,后面结尾总结一下也很重要,说太多了听起来很累,也没必要。
李雪松 易兰规划设计院首席设计师工作室负责人:
对客群的分析很详细,最好备注文献来源,以便说明不是主观臆断;另外策略需要更加具体,比如双行改单行等;同时也缺失对主路门户形象的考虑。
开 题 活 动 总 结 发 言
吴松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主任、教授:
汇报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无论前面说什么理念,后面一定要有延续性和对应性,使其前后呼应。每一个同学都把自己的调研过程与设计理念完完全全的展示出来了,这一点非常好。我们风景园林学科跟其他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中观、微观的感受与体验表达清楚。开题阶段要有节奏感,要突出重点地做好设计进度安排。非常感动大家的认真工作。
张晋石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
四个学校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展示,风格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同学们都克服了现场调研的困难,也在汇报中互相学习,从不同层面找到了宋庄(通州)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助于对后期空间设计效果的提升。
王慧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系老师:
四组同学工作量都很大,对现状调研障碍进行克服。核心目标抓的可能还不够精准,目前还存在着设计策略与现状问题方面有些脱节,希望可以在街景层面更多去思考如何运用设计策略进行解决。
周文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老师:
今天信息量很大,恭喜同学们攻克了最艰难的部分,就是现场感知的缺失,但是今天听了汇报后感到成果超出预期。各位老师指出了很多客观的问题也给予了宝贵的建议。在之后方案推进中,希望找寻到更有针对性更为准确的设计方法,形成设计逻辑上的闭环。期待联合毕设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
李雪松 易兰规划设计院首席设计师工作室负责人:
感谢同学们都很努力地在做设计,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图面表达都做得不错。本次设计的两个地块都是北京通州副中心的重要地块,希望同学们更多的去思考这两个地块对于北京副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宋庄如何才能实现小而精、活而新、特而美的设计目标。强调一下设计策略要针对问题而提出,要具体不要空大。期待后续的设计成果。
余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SRC街景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人:
开题拓展到两周的时间,今天各校同学都有惊艳的表现,老师们也有许多精彩点评。四月中旬中期检查期待同学们有更好的表现。各位同学都要跟好易兰导师的思路,做好设计项目的真实流程。更希望同学们在去年的街景重构研究进展上有进一步的推进,进而得到有价值的收获。
李泽琨 SRC城市街景设计研究中心:
感谢各位老师、同学们以及易兰各位同仁的付出与支持。我们每年以真实项目案例去展开校企联合毕设,有助于让大家真切体验到街景重构对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与活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希望大家在街景重构的学术框架下不断去丰富这一理论的内涵与外延,相对于前一年的成果能够起到推动作用。谢谢大家。
陈跃中 易兰规划设计院创始人、首席设计师,SRC街景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人:
项目调查研究、场地解读、项目定位的前期工作一定要扎实,才能形成好的设计策略。如果设计策略是不错的,那么方案一定差不了;如果策略不对,图画的再好也是不着边际的。希望同学们再去认真思考与总结,筛选出真正与场地结合紧密的设计策略,这还需要导师们后续环节来加强指导,使其能够得到提升与完善。策略可行才会有好的设计结果。感谢各位老师同学。
本次为期两周的SRC风景4+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开题活动圆满结束,后续即将开展联合毕设的中期教学阶段,同学们将继续整理开题成果,推进具体的方案设计。欢迎继续关注本公众号的后续报道。
文字整理:张一飞、李泽琨
推荐阅读:
扫描二维码添加SRC小编微信
获取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