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来pick你最喜欢的方案|2020年 SRC 风景4+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中期汇报


 导  读  


4月14日下午,2020年SRC风景4+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受当前疫情影响在线上成功举行了中期阶段的汇报答辩,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师生与企业代表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汇报答辩。此次“SRC风景4+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易兰规划设计院共同举办。易兰规划设计院长期以来专注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营造和城市街景的提升,首提“街景重构”概念,与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及研究单位成立了SRC城市街景设计研究中心。SRC风景4+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是国内首创的将毕业设计聚焦于城市"街景重构"专题,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的毕业设计,同时也是国内首创以建筑院校与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相结合共同参与的毕业设计。


  2020年SRC风景4+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活动LOGO


  主 持 人 开 场  

参与中期汇报答辩活动的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余洋副教授、张一飞副教授,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主任胡晓伟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郑曦教授,张晋石副教授,曹珊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张青萍教授,杨云峰副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董芦笛教授,周文倩老师,杨光炤老师,陈磊副教授;易兰规划设计院创始人、首席设计师陈跃中先生,易兰项目合伙人许晓霖先生、高中鹏先生、高慧萍女士,易兰首席设计师工作室负责人李雪松女士;SRC城市街景设计研究中心李泽琨先生等。同时,我们还特别邀请了毕设项目的甲方代表,北投通城规划设计部副部长赵越先生与北京小堡艺术区投发公司副总经理袁欢先生。本次活动由高中鹏先生担任主持人。


  SRC风景4+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中期汇报答辩网络虚拟教室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小组成员:

石天慧、肖承芙、叶茜雯、谌贻萍、韩加米、周秦璇、倪安然、李歆雨、官豪(15级风景园林)

指导教师:

董芦笛、陈磊、杨光炤、周文倩


 

宋庄“新”生

——文化碰撞与空间变奏


设计说明:

此次设计我们定义其为“宋庄新生”,使其产生文化碰撞和空间变奏。我们从构思来源、概念规划、区域设计、三个方面出发来进行我们的方案。主题定位是从四个背景出发而得到的:区位背景、上位规划、文化发展、生态背景。



综合上述四个背景,我们对宋庄的定位重新进行了梳理,提炼了关键词,结合规划,致力打造活力文化城和田园艺术村交相辉映的艺术创意城镇,从而实现文化碰撞和空间变奏。



首先根据我们前期提出的主题定位,我们对以后宋庄的发展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愿景;与此同时,我们也相应的提出了四点设计原则:包容性、协调性、前瞻性、适应性。


从基地现状出发,我们引入了四个设计概念,主要通过各段主题区域来展现宋庄文化和生活,通过一条主要游线将每个片区串联起来,创造以文化为主导的多元复合城市,那我们引入的四个主题概念分别为——入胜、盛聚、博艺、寄适。

四个主题概念分别对应相应的片区:“入胜”主要包括潞苑北大街片区,主要打造门户形象,凝练宋庄精神,吸引人群,引人入胜。


潞苑北大街


潞苑北大街


“盛聚”主要包括印象街区和徐宋路,主要打造开放的宋庄,具有承载力和包容力,让宋庄活起来、动起来、充满活力。

徐宋路

 

徐宋路


“博艺”主要包括小堡文化广场及其周边,打造创意交流空间,同时满足展览活动的需求。

小堡文化广场


小堡南街


“寄适”主要包括小堡南街,此片区注重宋庄原有文化的再续,营造悠闲舒适的步行环境。

 

答辩环节

向上滑动阅览

余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SRC街景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人:西建大同学在疫情期间做了很丰富的分析与图纸,能够全面展示出设计推演过程。希望同学们可以再谈一下户外艺术活动是如何体现在基地上的?


张青萍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西建大同学的有些图纸非常精彩,尤其是交通走廊部分。希望同学们可以再细致深入的解释一下宋庄的精神是什么,在设计中是如何体现宋庄精神由旧到新?


郑曦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教授:西建大同学们的工作非常扎实。我与张老师的意见差不多,希望同学们再解读一下对于场地来说,旧在哪,新在哪?如何建立一种场地精神,这个场地是怎么属于宋庄的?另外对于艺术的商业上的规划是如何回应的?


袁欢   北京小堡艺术区投发公司副总经理:谢谢主办方邀请,非常高兴听到同学们精彩的汇报,理念新颖,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希望同学们再深入体现一下艺术如何与商业结合的。建议同学们对道路断面尺度及空间感把握再强一点。


许晓霖  易兰规划设计院项目合伙人:同学们大家好,我也比较同意前面几位导师的意见,希望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城市界面要形成怎样的风貌。


学生回答:


场地旧在哪,新在哪?

我们组认为,对于宋庄,他的核心价值与资源在于他的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具体的建筑、空间资源。起初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家,他们聚集于此,形成了有空前影响力的艺术家群落,孕育出了自己的宋庄艺术群体的文化。这些现象、文化经过时间的积淀,形成了超脱个人的集体意识,也就是我们提到的:宋庄精神。

旧在哪?

旧在,以前的宋庄精神只针对于艺术群体而言。

新在哪?

宋庄精神具有时代特点、历史特点、它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发展,推陈出新。时间发展,不光艺术家本身,居民、游客也以不同的角色加入了宋庄的生活舞台,产生了非常多值得记忆的历史片段,丰富了宋庄精神的含义

新在,宋庄精神现在、未来,代表着各方群体的艺术、文化、经济追求

还新在,场地将是一个具有城市田园环境和艺术文化环境结合特点的艺术区。


户外艺术活动是如何体现在基地上的?

我们基地主要的户外的艺术活动体现在徐宋路街道两侧,因为经过我们的场地调研分析

1. 徐宋路是贯穿整个宋庄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主轴线的其中一段,

2. 对于徐宋路内部而言,现状建筑退界较多,街道宽度在30-60m范围整体较为空旷。

3.徐宋路目前也是艺术节时期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集中着大量服务设施。

4.. 徐宋路在上位的规划中 是一条城市次干道,

基于上述的4点 我们认为徐宋路承担的功能不仅是过境交通交通,也是商业与生活的功能。

我们对于场地的户外艺术活动设想主要是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切入,它包含着3类人群 游客、艺术工作者、居民3类人群。依据周边的建筑、用地性质对场地进行分区,每个区域承担不同主题的活动。活动包含艺术装置互动体验、 林荫休闲购物、 艺术展示长廊、街头表演舞台、健康运动、儿童活动等。


 场地中如何体现和交通设计的部分?

商业部分主要体现在北部商业综合体部分和小堡南街区域,商业综合体为综合性商业中心,满足大部商业需求,该片区街景设计做到了吸引人群以及容纳人群的需求。小铺南街主要是以小型文化产业和满足艺术家日常需要的餐饮等小商业为主。整个徐宋路都体现了文化产业以及文化经济的发展。

交通部分,规划上 在北部商业综合体增设地铁站,增强交通可达性和联系性同时带动此地商业活力, 保留徐宋路原有站点,以更艺术化的小构筑物改造站点,形成小节点,增强东西两侧交流。在小铺南街这种步行街为主的区域,交通以单双错行的方式控制车流,入口设置智能提醒装置以及等候区,防止拥堵。同时十字路口设计环形通廊,不光作为交通功能同时也是一个大型室外艺术展示区,加强联系,丰富立面,提供更多可能性。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小组成员:

李珈莹、潘瑞琦、余卉、刘宇彤、顾骧、姜卓君、张雅茹(16级风景园林、园林) 任慧(15级城乡规划)

指导教师:

郑曦、张晋石、曹珊

 

成员照片

 

LAB城市艺术实验室

——宋庄中期规划成果


设计说明:

随着宋庄艺术区的蓬勃发展,原本以艺术家为核心的人群和产业结构会发生改变,游客数量将会不断扩大,产业也会更趋于多元。所以未来的艺术商业生活区会需要有更多样的异型美术馆,更发达的商业,更美丽的街景,更舒适的生活来支撑整个街区。

对上位规划、用地性质、艺术文化、人群、交通以及空间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规划重点在于:如何树立宋庄艺术品牌,如何缓解商业艺术生活的矛盾,如何提高街区公共空间品质。


前期研究


通过与世界级艺术区的案例对标,结合上位规划,我们提出宋庄是的定位“为首都副中心提供文创购买和文化体验的、着力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世界级艺术创意小镇”,而宋庄南区是画家村聚集地,是艺术、商业、生活交织的街区,是首都副中心进入宋庄的门户,是宋庄艺术创意小镇的先行示范实验区。故而我们提取生活、艺术、商业元素组成“LAB城市艺术实验室”的概念。将艺术作为试剂,运用创新手法使艺术结合商业、艺术融入生活,反应出富有艺术特色的活力街区。并依据主题提出了AB实验、LA实验、LB实验、LAB实验作为策略。

 

总体规划

 

基于“LAB城市艺术实验室”这一概念,提出相应的策略并将用地性质、建筑功能、开放空间体系方面进行了总体的规划设计和调整,规划设计了总平面图,并对重点街景和地块进行深入设计。通过不同的街道定位确定相应的主题,运用实验性的概念和想法搭建艺术交流、展示、宣传平台,调节场地原有矛盾,重构街景。 

街道定位与主题

潞苑北大街

 

徐宋路

 

 

小堡南街

 

同时在交通、建筑、生态、植物、设施、智慧等专项方面进行详细规划。实现街区统筹规划、交通系统重构、艺术文化传承,构建一个以艺术为内核的实验性街区。


交通规划

 

生态规划

 

 

答辩环节

向上滑动阅览

杨光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老师:北林同学做的工作非常扎实,从改造之初价值体系的建立,到具体节点上的应对与回答都值得肯定。要注意在处理宋庄规划设计中留出用于承载艺术活动的余地,并为宋庄的长久发展保留可能性。


胡晓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北林的同学在整体规划中有许多思考,我看到同学们对小堡南街设计了单向交通,但是只有进没有出,没有形成系统,需要再考虑一下。另外对不同等级道路交叉,只用人行道的话可能难以满足需求,可以考虑过街天桥与地下通道。


高慧萍  易兰规划设计院项目合伙人:大家好,城市艺术实验室的概念很好,关于文化传承与场地记忆延续方面还可以再加强。场地目前置入的活动空间有点多,需要再考虑一下居民使用泛交往空间的节奏。


学生回答:


主题中的“L”即居民生活在场地中的体现在哪?

   我们对于原住民在场地中提出了以下策略:一是打造共享院落。充分利用小堡南村村堡建筑肌理,整合院落模式,更新建筑性质,打造合租共享院落和公共共享院落,以满足草根艺术家对于低租金的需求,削弱租金上涨产生的矛盾;二是艺术性园艺装置。可移动式家庭园艺装置,融合镜面、雕塑等艺术元素,丰富院落景观形式,加强居民艺术种植体验,将艺术生活融入街景细部;三是特色民宿。选用宋庄原生建筑,创造具有宋庄生活气息的特色民宿,结合商业与生活,还原宋庄生活的感受,并为村民们带来收益;四是商宅院落。协同多种商业功能建筑共同工作,满足居民生活与游客需求的同时传承村堡文化。


如何实现小堡南街单向通车的?是否成环?

我们将小堡南街,小堡南一街打造为单行线,借由徐宋路、中心公园西侧的道路以及宋庄创意工厂街进行成环规划,误入单向街道的车辆也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其他道路分流,调整回原来的道路。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小组成员:

苗慧婷、程蓓佳、谢榕怡、魏天恒(16级园林) 赵玥(16级风景园林) 闫婷(16级城乡规划)

指导教师:

张青萍、杨云峰、王慧



第二艺术“+”                   

——宋庄街景重


设计说明:

针对现在宋庄的社会结构开始变得复杂,各方的利益诉求相互间存在大量冲突,其根本是对土地权属和使用方式的诉求这样的矛盾,我们决定对宋庄进行改造,使其形成异托邦空间,满足不同主体的各种需求。


结合场地本身,其历史性在于宋庄共时并置了几个原本因历时性不同而不能并存的空间,展示了时间片段的叠加。通过对场地问题的总结,基于宋庄的异托邦空间特质,我们提出“第二艺术+”的设计概念街景设计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折叠,我们希望每一个进入宋庄这个异托邦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第二重身份,居住在宋庄的艺术家与居民,可以抛开成见,回归属于他们共同的异托邦,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探索异托邦的同时,可以在这个反身之镜中获得与城市截然不然的体验。而+号不仅代表了宋庄无限的可能性,也涵盖了我们的设计手法,具体表现为对于不同时期的矛盾空间以及同一时期的异质空间,则求同存异,达到整体协调,局部对立并置。通过业态分离、功能置换回归部分生活空间,通过拓展平面与立面空间,叠合现有的公共空间,引入多种功能,结合错时使用实现多功能共存,并重新规划交通布局,实现人车分离,缓解人车矛盾。


我们的设计分街景设计与街区运营两部分。街区运营希望以构建游戏社区的方式,达成一定程度的利益融合。

 

整个街区的运营通过引入AR技术,构建大型显示增强角色扮演类游戏——寻找异托邦。游戏NPC由当地的商家、居民、艺术家组成,让宋庄内不同个体间实现收益共享;在整个宋庄游戏地图中根据自主选择进行副本、日常任务和待机的行为,通过AR技术产生游戏与现实的互动,同时构建网络社区,让玩家更好的了解游戏和进行反馈评价。

 

整个街区根据折叠的手法置入模块化城市家具,完善街区功能。整体通过交通分离增强街道秩序,通过空间折叠焕新街区立面,通过游戏介入丰富街区生活,通过模块渗透完善街区功能。


答辩环节

向上滑动阅览

周文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老师:南林同学汇报中关注到了外来人员的体验性与本地居民的获得感,也对运营方面提出了打造品牌IP的创意,非常新颖。建议同学们把前期研究范围内的内容再与设计范围的内容结合的更紧密一些,通过前期研究补充支撑设计内容。


张一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同学们的方案很新颖,关于突出艺术家与空间设计的契合度可以再提升一下,对后期方案会有所提高。


曹珊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同学们的方案引入了异托邦的新概念,也把对艺术家的关注放到了重要位置。希望可以再详细介绍一下交通体系的设计。关于模块化设计是如何做到与场地具体衔接的,可以在后期加强一下说明。


高中鹏   易兰规划设计院项目合伙人:关于方案的特点可以再加强一下,比如区位特点,不仅是要把区位说清楚,还应该点明区位所带来的问题。对于中期汇报阶段,文本的体系性非常重要,要让自己的逻辑展现的更为清楚,才能让导师们对方案提出更有帮助的建议。


学生回答:


研究怎么支撑设计?

通过我们对人群在同一空间不同功能需求,同一空间不同时间需求上的研究,在小堡南街上将采取三个措施,织补肌理、折叠共存、多样拼贴。

织补肌理:提取原有的空间形态和尺度,延伸新的血管,通过改造建筑,联通街巷脉络、提高适用性、激发活力。

折叠共存:将不同的建筑语言、业态、活动与人群流线在空间上充分折叠,达到使用体验的和谐。

多样拼贴:结合现有结构和材质,探究新的形式,保留不同的时间印记,增强文化包容性。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小组成员:

刘康晟、王锡尊、富胤淇、孟凡钰、焦楠、沈孙乐、薛博洋(15级风景园林) 马逸飞(16级交通工程)

指导教师:

余洋、张一飞、胡晓伟 



未来城市学院

校训:未来回归简单 The Future becomes Simple


设计说明:

我们的设计场地为于北京通州运河商务区北区,定位为以运河为轴线的高端商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通过前期对场地的区位、上位规划、历史脉络、使用人群心理及人流分布、交通情况、空间句法、自然条件、文化底蕴等方面的详细分析,总结出五个场地核心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设计目标。

街道划分与设计目标


通过之前分析问题以及结合通州商务北区未来发展潜力,以及结合扬·盖尔提出街道学院的计划,提出未来城市学院的概念,希望未来城市中人与人、人与城市学院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并且让商务区的人可以更加在街道中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一种实验性并且更加符合人尺度的使用体验。其中包含健康学院、生态学院、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多方位解决城市街道种不同的问题。

设计主题——未来城市学院


健康学院主要研究目标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设立场地的慢行系统,将车行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作整体串联设计,并利用一些特殊空间的氛围营造,给使用人群安心舒适的环境,并创造彼此交往的户外空间。

健康学院(慢行系统)


在生态学院部分,我们重点考虑的是绿地系统、雨洪系统、和城市防灾系统。通过对场地绿地斑块、基质、廊道的整理,建立场地绿色网络。场地各细节部分考虑低影响开发处理,应对雨洪带来的问题。防灾系统的规划结合场地及周边绿地,逃生路线的规划能满足在突发状况下的人员疏散。

 

生态学院(绿地,雨洪,防灾)


人文学院部分是对运河文化、京城文化、场地拓扑结构、以及分享机制规划,体现场地中的人文关怀。前期通过对运河文化资源的分析,设计运河文化系统,将形象展示,历史文化科普等节点穿插在整个场地,加强运河文化暗示。

 

 

人文学院(运河文化及拓扑结构)


艺术学院下设夜景交互、导引系统、游戏系统。夜景结合导引系统能清晰梳理场地分区及结构,能使人群在场地中活动路线更加明确。游戏系统的加入也考虑到场地使用人群的心理状态,希望通过对街道空间的游戏体验设计加强人与街道的互动,增加人与人的交往频率,是很好的街道形象展示与提升街道活力的方式

 

艺术学院(游戏系统)


最后是管理学院,设分时系统、智慧城市、管理运营三部分。分时系统考虑不同街道的属性与功能,设定年、周、日三套机制,能有效满足不同人群对场地的不同需求。“Life+”理念的提出让场地在未来自发的形成一些管理组织对场地进行管理,结合智慧城市系统的加入让人们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管理学院(分时管理系统)


结合上述五个学院的研究目标,小组成员进行总体设计以及节点设计,将“未来城市学院”的理念与愿景落实在场地,希望可以给未来通州商务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一些想法。

总平面图

 

答辩环节

向上滑动阅览

杨云峰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哈工大同学七个人的工作非常饱满。做项目与做竞赛的区别在于,做项目要全面不漏项的去梳理和解决问题,做竞赛却不一定把每个点做的那么全,而是把一两个点做的非常有特色。哈工大同学的想法比较独特新颖,但是“学院”在场地中的具体体现还需再强化落地。

陈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副教授:哈工大的作品体系性和创意性比较强,但是“学院”是如何提出的,又如何落地的,需要同学们再详细阐述一下。对于通州商务区地块,场地对游戏活动的需求也是有限的,要避免过于脱离现实情况。


张晋石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哈工大方案的主题新颖,对于街区活力的关注是值得肯定的。关于是否用“学院”来表述可以再考虑考虑。宏观与红线之间周边环境的场地分析还不够全面。对于功能分区的形成过程需要再详细阐述一下。


赵越  北投通城规划设计部副部长:几位同学的设计方案比较大胆,但是需要更结合上位规划与控规来做具体设计。


李雪松   易兰规划设计院首席设计师工作室负责人:前期分析缺乏结论梳理,也就没有对后面设计构思形成有力支撑。生活场景体现的比较少。场地未来要实行分时段开放,交通方式等具体问题需要再明确方案。图面与场地的尺度关系和关联性要再加强。如何统筹街区的建筑风貌与景观风貌需要再思考。


李泽琨   SRC城市街景设计研究中心:街景重构是关注人的活动与对空间需求的,但这里所指的人应该是更为宏观的概念,而不仅仅是关注某一类人的某种需求。同学们在分析中应该克服片面化,分析全局,把握正确的主要矛盾。要对场地整体氛围与未来走向有明确构思。

学生回答:


 “未来城市学院”这一概念如何产生?在场地如何体现?

未来城市学院的概念来源于盖尔的街道学院,本意是想对传统的街道进行颠覆,更加注重人的活动与生活,而传统的商务区的景观对外部的景观设计会比较单一,缺少生活的感觉,可能冷冰冰的建筑里做着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提出未来城市学院是想让每个人的人的生活更加外向化,在街道和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活动生活更加多元。而对老师提问的,学院是否是一个更加注重学习的地方,我觉得在学院中不仅仅只有学习,也有在室外活动的生活,并且学院的提出是想对做一些实验性质的街道模式的设计,试着给未来的城市核心商务区注入活力,并且可持续的发展。响应在空间中的城市学院是通过五大学院来体现,分别是健康、生态、人文、艺术、管理,空间中每个学院之间交叉配合,协同发展,共同构建未来城市学院空间属性。

 

 “未来回归简单”体现在什么地方?

正如汇报中所提到的,简单一词其实最初的想法也是来源盖尔的,简单的生活是说人们要回归到以前的那种街道中充满生活气息的时代,人的步行更加被重视。我在简单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含义,未来城市学院构建的系统是复杂的,并且向着可持续发展以及管理营运的方向发展,设计和时代应该让人们在生活中的体验更加方便与便捷,需要巨大复杂的系统来支持。并且在最近NS推出的游戏新版的动物之森的概念中,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本身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更加期待第二天的到来,所以我们的设计也是要体现,人在一天的工作中可以在城市学院中生活,然后更加期待第二天的到来。

 

 场地设计“无车城市”是否可行?是否考虑道路红线?

场地的“无车城市”模式考虑到通州商务区地下环遂的覆盖范围,以及场地甲方诉求“路面下通车,路面上走人”,地面上解放路权,将更多的道路空间赋予使用人群,能产生更多使用功能,大大提升街道的活力。

道路设计是有考虑道路红线的,平面图展示的主要是道路铺装的一体化设计,场地局部夜晚设备车通行的路径在设计中有考虑,下次会做出专项设计表达。

 

游戏系统在商务区是否合适,商务区人群是否有这样的需求?

游戏系统的设计正是从场地的使用者办公人士出发,总结四条问题:

(1)精神压力大

(2)社交活动少

(3)身体处于长期亚健康状态

(4)生活空间枯燥乏味。

针对问题提出愿景:基于游戏的自由的,趣味,具有科技感的街道交往空间。

在愿景的背景下提出街道景观设计的四条策略:情绪/角色代入——现实生活抽离,缓解现实生活的压力;构建情感连接——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打破以往单纯线上虚拟化交流的模式增进沟通;促进健康生活——通过设计游戏化的健身运动方式构建正反馈机制;创作生活趣味性——创作多边的景观游戏空间增加趣味性。

 

 运河文化将如何在场地中体现?

北部场地将提取如舟、桥、河等运河元素,将其形态特征融入到场地的构筑物设计、平面设计中。同时配合节庆活动的举办增加场地的文化氛围。还有一层导引系统也是利用运河的元素,以运河的框架进行分布。让商务区中增加一些文化性的氛围




 互 动 投 票 



 中 期 汇 报 活 动 总 结 发 言 


张一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大家在疫情期间都做出了比较卓越的成果,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主题与场地的契合程度、设计理念与现实的结合程度等,在下一个阶段希望与各位老师再深入讨论引导学生从竞赛思路到实际项目思路。希望各位同学能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做出不错的成绩。

董芦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教授,SRC街景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人

听了一下午同学们的汇报觉得非常感动,同学们的工作成果值得祝贺。四所高校的设计方案各具特色,技术分析方式也非常全面,但是也存在着场地感缺失的问题,需要对场地未来的使用场景与运营方式有更多的设想。希望同学们把街景重构更聚焦于空间上,如何在被限定的空间中通过界面的重组找到新的活力的方式。

张晋石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

中期成果是大家综合能力的展现,同学们在半个学期的时间里整理了许多规划的思路,也出了许多非常漂亮的图纸,非常难得。每个场地都是独特的,包含属于它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同学们对于自然的描述还不够充分。同学们的方案已经非常理性了,也应该再对方案注入更多的感性元素,让方案更富有诗意。

杨云峰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希望同学们在目前一个面面俱到的设计上做出更多自己的特色与亮点,突出主题性,有时候一个特色做好了,这个方案就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袁欢  北京小堡艺术区投发公司副总经理

非常荣幸应主办方邀请参加本次活动。同学们的设计方案各具特色且内容新颖,也帮助我们打开了思路。希望同学们再加强一些对上位规划与区位关系的分析理解,再结合北京通州街道设计导则去让自己的方案有更强的落地性。蔡书记也指出,宋庄地区作为城镇既不能过于像城市,也不能太乡村,对于街景设计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另外,对于宋庄夜间消费街景环境设计同学们也需要再思考。

高中鹏   易兰规划设计院项目合伙人

对于方案的整体创作或每个细节的展现,清晰准确都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的有些设计虽然与实际场地契合度不是很高,但是创意还是很有意思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希望同学们能更加落实到设计本身,更加注重场地的功能组织、门口形象、城市界面、边界处理、文化表达等,期待同学们最终的设计成果。

李雪松   易兰规划设计院首席设计师工作室负责人

今天听到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们的点评还有甲方的建议,对我本人的触动也非常大,拓展了我们的思路。街景设计在政府、开发商等各个层面都越来越注重,我们接触的很多项目都在强调与城市的融合、景观的公众性以及创建泛交往的公共空间,对于景观行业来说可做的事情非常多。希望我们的工作成果和最终研发结论有更多的推广性,期待同学们下次的工作成果,谢谢大家。

李泽琨   SRC城市街景设计研究中心

首先感谢两位甲方代表参与到中期汇报活动中来。对比去年,同学们在图面表达及工作量上都更加进步了。我们目前所进行的研究对风景园林专业与街景设计领域都是前瞻性和开创性的,我们的工作成果对通州甚至于北京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将来更有可能在许许多多城市推广。所以我对同学们富有信心,希望同学们对自己也富有信心,更加用心对待接下来的深化设计,聚焦于街景重构,做出更突出的成果,谢谢大家。

余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SRC街景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人

同学们的工作与老师们的点评充分的体现了本次联合毕设的特殊性。同学们需要在会后回看录屏,认真梳理导师点评与甲方的建议。同学们在中期阶段呈现出的工作思路与设计成果明显比去年要更好,充分体现了我们连续两年进行联合毕设的价值。对于下一次答辩的效果很期待。也希望在下一步工作中不仅要完成常规的毕业设计教学,还要围绕着街景设计这一类型做出更多探索,鼓励大家将推广性探索也作为一个工作重点。期待同学们能进一步完成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做出令你们自己满意的答案,谢谢大家。



本次SRC风景4+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中期汇报答辩活动圆满结束,后续即将开展联合毕设的最终教学阶段,同学们将继续整理中期成果,推进更加细化的方案设计。欢迎继续关注本公众号的后续报道。





推荐阅读:



扫描二维码添加SRC小编微信

获取更多动态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SRC街景研究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