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儿童友好 | 2023年度SRC风景园林5+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中期汇报成功举行



 

 导   读 

4月28日,2023年SRC风景园林5+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中期汇报以线上形式成功举办,各位导师和同学针“儿童友好型城市景观设计”这一课题的中期成果进行了精彩分享与深入交流。

本次毕业设计开题仪式由中央美术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5所高校以及SRC街景研究中心易兰规划设计院联合主办,由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协办。SRC风景园林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已连续举办多届,是国内首创的将毕业设计聚焦于城市"街景重构"专题,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的毕业设计;同时也是国内首创以建筑院校、农林院校、美术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相结合共同参与的毕业设计。



线上大合影


五校中期汇报与点评


南京林业大学汇报课题


指导教师:方程 杨云峰 苏同向 程云杉 张金光

小组成员:张湘浠 周子妍 郭铮 唐雨薇 朱佳依 仝淑琪


本次儿童友好街区规划项目提出“新城发展”与“儿童成长”的双变量,两者相互影响,共同成长,打造城市与儿童的“交织”的双线成长范式。引入了“园丁与木匠”的新教育理念。园丁给予植物自由的成长环境,隐喻自由的教育环境;木匠则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隐喻科学而严格的教育环境。我们的新教育理念就是对二者的兼收并蓄。儿童与雄安新城双线并行,城市发展与儿童成长相互促进,打造园丁与木匠结合的教育方式与建设方式,儿童培养强健体格、乐观性格、韧性人格,城市实现动态更新、自然感知和活态传承,共同模拟一棵小树的成长,完成扎根、萌芽、成长三大篇章。


南京林业大学团队部分图纸成果展示


嘉宾点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教研室副主任、讲师周文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教授董芦笛,易兰规划设计院设计总监陈靖宁分别点评:

嘉宾一致认为本方案完整、逻辑清晰严谨、角度新颖。建议思考通过儿童的设计是否能够带来全龄化的设计导向,以及儿童经济是否能够为全民经济起到一个带动作用。思考水系为周边带来什么新的体验。并建议将街道的结构与分类进行简洁化归类,分析聚焦至未来设计相关的部分。期待在后续同学们通过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去分别体现街道的差异化与特殊化建设,以及综合考虑场地的运营与可操作性。


北京林业大学汇报课题


指导教师:刘志成 张晋石 王博娅

1组成员:徐凡茵 聂兰沣 蓝紫希


“成长的公园”规划设计以雄安新区“蓝绿交织”的自然基底为蓝图,响应“一米高度看世界”的儿童友好需求,建立儿童友好的城市淀湾森林公园,实现生态、城市、儿童三个角度的规划目标。淀湾森林公园通过营造生态、健康的森林环境,充分发挥森林康养疗愈功能,构建理想的森林康养空间,突出有利于儿童健康的活动空间,重建儿童与自然的联结,从而营造有利于各年龄段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儿童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在这里留下不同的回忆,公园将与儿童一同成长。


北京林业大学团队部分图纸成果展示


嘉宾点评:

哈尔滨工业大学景观系副系主任、副教授余洋,易兰规划设计院项目合伙人、主任设计师许晓霖分别点评:

嘉宾一致认为本方案思路清晰、定位创新。将儿童友好作为了设计原则而非设计主题,准确理解到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也是理应融入到城市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里去。用森林公园的类型去处理城淀关系也是一种聪颖的思路。建议去进一步探索街区新模式,以及儿童的伴生群体(监护人、组织者)如何使用场地,周边的服务配套如何规划。并建议功能聚焦到某个论点或者去深化设计某几个创新的节点。




指导教师:刘志成 张晋石 王博娅

2组成员:李宣譞 刘佳琦 关淇匀


本次的总体规划主题为“淀畔乐园,自然学苑”,是以“自然教育”为主题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首先通过打造以生物多样性提升、地域自然风貌、水乡风情为特色的城畔的生态绿标,接着打造以文旅基地、康养休闲、科普教育为特色的淀畔的生活街区,最终以儿童友好型环境街区为营造基础、以湿地自然教育体验为特色内容,营建一个集湿地保护、休闲娱乐、地域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


北京林业大学团队部分图纸成果展示


嘉宾点评: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吴祥艳,中央美术学院景观学系讲师李宾,易兰规划设计院设计总监陈靖宁分别点评:

嘉宾一致认为本方案目标明确、规划思路清晰,以文脉、水系、特色等切入表达富有诗意,选择自然教育作为主题亦是很好的切入点。建议在儿童友好的视角下做街区设计与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时有更深入的策略,思考水系的安全性与长效保持的策略。并建议更多考虑城市功能,在自然教育的主题下去设计不同的街道类型,更好的落实到空间设计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汇报课题


指导教师:樊亚妮 周文倩 董芦笛

小组成员:谭凤玲 胡乔夙诺 段育松 尚怡 王一帆 雷晨婧 甘凯莹 龙飞扬


雄安启动区东南片区街区规划设计以儿童友好主题入手,解决城市问题,释放城市潜力,从儿童视角出发,希望儿童更好地融入自然、城市,同时接触多元人群。

通过四种儿童友好模式共同营造儿童友好环境,身体接触自然,通过自然本底山水格局的营造,为儿童提供良好自然环境;儿童全龄接触,从打破人群孤岛入手,旨在促进多元人群的交流与融合,并满足全零段人群的需求;儿童安全可达,规划便捷可达的道路体系,同时结合智慧安全系统,保证儿童在园区内安全出行;儿童可游戏,从儿童视角出发,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的儿童游乐片区,给儿童多样体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队部分图纸成果展示


嘉宾点评:

易兰规划设计院二分院院长叶超,易兰规划设计院项目合伙人、主任设计师许晓霖分别点评:

嘉宾一致认为本方案通过视频形式展示新颖,结构内容、表现形式丰富。建议更聚焦的去表达“儿童友好”,更明确、具体的表达如何通过设计去体现所提出来的几个理念,以及场地内部的交通、街景设计、城市界面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汇报课题


指导教师:余洋

小组成员:邢文泽 周毅 贺培哲


设计对项目背景和场地情况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染、护、兴”的设计策略,明确了一染城水关系,二护生态走廊,三兴商市烟火的空间布局。以“染”“护”“兴”为设计底色,我们融入了“-70cm设计”的儿童友好设计主题,借助儿童与成年人之间70cm的身高差异,表达身高背后所隐含的认知偏差,倡导我们需要真正地站在-70cm的视角看到儿童的真实需求。


哈尔滨工业大学团队部分图纸成果展示


嘉宾点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王博娅,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张晋石分别点评:

嘉宾一致认为本方案逻辑十分严谨,场地分析非常详细,并且理论都有落实到设计当中去,“-70cm设计”的概念有趣。建议在结构深化时让其中的内容更丰富一些,深化生境形成的逻辑。并建议所有组的同学在后续设计中细化至“儿童友好”课题本身,以点带面去落实到设计。


中央美术学院汇报课题


指导教师:丁圆 吴祥艳 马远 李宾

小组成员:孙 怡 王梓严 李东昱 董鹏辉


“一米视角”即儿童视角,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不只考虑到成年人且应该满足儿童的需求。据调查发现儿童群体目前的处境和问题在于交通风险、教育设施缺失、自然环境缺失、社区安全性、特殊群体关照缺失等等,规划主要在安全、尺度、趣味、自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目标。

主要目标


将场地传统意义的城市与绿地设计为蓝绿交融的绿地,通过上位规划得出场地属于在城市与白洋淀的交界出,为了柔和边界同时形成淀湾交融的景色,引水入场地,形成城市、绿地、水系交融的有机场地。整体规划分为四大板块来对应儿童友好的主要目标。


中央美术学院团队部分图纸成果展示


嘉宾点评:

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苏同向,易兰规划设计院副总裁唐艳红分别点评:

嘉宾一致认为本方案现状理解、思考研究深入,分工明确。建议聚焦“儿童友好”主题,思考“一米视角”如何与用地、功能布局去融入串联,基于主题,在场地雄安新区的设计与其它地区之间如何体现不同,并建议继续深化街景设计。


总结


易兰规划设计院副总裁唐艳红女士对本次中期汇报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大家几个月以来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更加坚定地相信这样一个开放性平台与这样交叉评审的形式可以让各高校师生、企业相互学习交流,促进行业发展。今年基于雄安新区这样一个场地选址,存在众多挑战与机遇,但同学们都能够从容应对,并且作品也是各具特色,期待后续可以更加紧扣“雄安新区、儿童友好、街景设计”这几个关键主题深入设计,期待大家思考和探索街景设计新模式。


导师寄语


在此次中期汇报的尾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设计教研室主任、教授刘志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教授董芦笛,哈尔滨工业大学景观系副系主任、副教授余洋,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苏同向,中央美术学院讲师马远分别发言。导师们对大家的最终设计报以美好期盼,期望基于SRC这个开放性平台,立足于各学校、学科不同的背景,大家互相借鉴,开拓视野,大胆探索,在夯实专业技能的同时创造出新的想法。希望通过此次联合毕业设计延续校企、校际交流平台,借助产学研一体化思路理念,树立行业内校企联合毕设典范。同时街景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和改善我们生活的发展,期待同学们成为街景品质提升事业的重要人才。


系列活动回顾

点击下列图片链接查看往届系列活动





扫描二维码添加SRC运营微信

获取更多动态

欢迎更多合作伙伴

欢迎投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SRC街景研究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