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 · 生生不息 | 看!桑园围水脉的未来
点击蓝字关注,了解佛山水利动态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
古老灌溉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3月29日,“沧海桑田,生生不息”——桑园围水脉规划发布暨南海大地艺术节即将正式启动!桑园围水脉规划以“桑园围”为起点,整合联动西樵、九江、丹灶三镇资源,通过区域联动发展、保育自然生态、振兴岭南文化、示范乡村振兴,打造中国智慧的生态文明绿脉,岭南文化的传承创新文脉,水乡人居的美好生活水脉。
桑园围灌排工程遗产
桑园围被赋予“国际文旅度假胜地”新使命,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推上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开启进击“世界级生态水脉、国家级文化公园”的惊艳之旅,必将成就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又一个南海传奇。
堤围,环绕桑园围的基围及引水、排水口门格局基本保留,其中1公里长的吉赞横基古堤保存完好,仍发挥着防御西江、北江洪水的作用。
围内纵横的河涌水系,灌排两用,同时起到调配堤围内外水资源兼水运的作用。围内分布众多的湖塘,作为调蓄工程运用。
堤围及河涌水系上众多的闸窦控制工程,发挥挡潮、排涝、节制、供水、通航等功能,部分尚在发挥功能作用。
围内除水稻等传统种植业之外,历史悠久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也延续至今,“桑园围”的名称也源自于此。
西樵山南桑基鱼塘湿地片区作为珠三角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桑基鱼塘,曾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丝、蚕沙养鱼、鱼粪肥桑”的完整生态循环系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示范区。
围内有着丰富的水利碑刻、水利历史文献以及龙王庙或水神庙、古村落、古桥、古树等。如《桑园围志》《桑园围续志》等水利历史文献全面地保留了桑园围水权、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规章。分布在桑园围各险工段龙王庙或水神庙,与民俗崇拜祭祀融为一体传承至今。围内一些代表性的古村落如烟桥、松塘等保存完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清代《桑园围总志》桑园围基图。中国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供图。
由此可见,桑园围的修建不仅是珠三角地区水利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围内桑基鱼塘循环农业模式,还为南海的农业和丝织业发展保驾护航,孕育了璀璨的岭南文化,对现代经济、文化、农业发展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领略桑园围历史文化路径风范
1北江大堤:桑园围东堤起点
在西樵大桥下的北江大堤,拥有整洁的绿道、齐整的绿化带,来北江大堤漫步,水利工程桑园围堤围就在你的脚下!
在农业社会,南海境内水道纵横,农田易受水患灾害,而修筑围堤除了防御水患,还可以保护农业生产。于是,南海先民大规模修建堤围,共修筑了近65公里的围堤。
西樵镇西樵大桥下的北江大堤为水利工程桑园围东堤的起点。
民乐窦:中国南方“水上丝绸之路”起点
窦即窦闸,是一种水利设施,用于防涝和灌溉。位于西樵民乐村的民乐窦,始建于明末,清光绪四年重建。它反映了西樵丝绸业发展历史的沧桑,当时,民乐是广东最大的丝织品集散地,各地丝织品云集于此。
位于南海区西樵镇樵乐社区的官山涌上的民乐窦。
民乐窦旁的码头也被誉为“银船码头”,被认为是中国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民乐有个窦,家家纺织声”的谚语,便由此唱遍南海。
吉水窦始建于宋代徽宗年间,清光绪甲午年(1894),陈启沅捐资重修。吉水窦的结构采用中国石拱桥的建筑原理,重修至今仍坚固如初。吉水窦对研究“桑园围”水利发展与古窦闸的建筑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位于西樵山下的吉水窦。
吉水窦在2006年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列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钰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蓝天白云下,搭乘乌篷船畅快穿梭,体验渔耕粤韵、饱览桑基鱼塘,一路上焕发着绿意悠悠的生命力。
这个集休闲旅游、徒步、骑行、捕鱼、采摘、船游、农耕于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直叫人道“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西樵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
桑园围:岭南古村岭南水乡
桑园围内水道河涌纵横,古桥流水绿树成荫,闸窦星落分布其间。松塘村、简村、儒溪村等一些具备代表性的古村落,整体格局与桑园围河涌水系密切融合。游走在西樵古村落间,欣赏到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画卷。
村内阡陌交错,水网密布,溪流如玉带环绕村庄,回旋流淌至家门前,是一个优美宁静,淳朴自然的小乡村。
End
往期回顾
☞ 中国水周 | 2022年佛科院水义工江湾校区开展调研小微水体活动
☞ 佛山疾控紧急提醒:请近期到过肇庆市高要区的人员迅速报备和做核酸检测!
☞ 省水利厅暨佛山市水利局召开2022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视频会议
☞ 治水成效获肯定!市政府副市长乔羽到南海区、顺德区开展治水调研
编辑 / LX
来源 / 佛山日报:崔艺文、陈思琪,佛山新闻网,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