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过年,不回家

上流工作室 上流UpFlow 2019-04-01


刚过去的几天,我们被一只粉色鼓风机刷屏了。

 

图片来源:宣传片《啥是佩奇》截图

 

住在乡下的爷爷和城里的孙子通话,问:“过年你要啥?我给你准备。”小孙子只说了一句“佩奇”,还没来得及解释,电话信号就断了。

 

这边爷爷开始了茫然无措的寻找之旅,本以为故事又要往“留守老人”的苦情方向发展,没想到,其实儿子一家也在悄悄准备,开车接他到城里过年

 

图片来源:宣传片《啥是佩奇》截图


并不复杂的短片,却在过年团圆前夕的氛围里,狠狠戳中了每颗思乡的心,也给了每个春节期间事业、家庭无法兼顾的人,一个新的解决途径——反向春运


反向春运:在异乡奋斗的年轻人选择避开春运高峰,过年不返乡,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等过完春节后父母再返回家乡。


2018年爆火的超越妹妹也准备把父母接到上海过一个热闹的年 |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part.1

 “反向春运” ,80、90后的新选择 

 

其实“反向春运”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只不过往年大多只是在抢不到回家的票时,人们随便一想、随口一说,更多人还是习惯“回老家过年”:

 

在外工作的人们,以春节为号角,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地踏上归乡之路,掀起一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春运场景


因为在我们的传统习俗里,过年从来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不只是简单地与父母团聚,更多地还要走亲访友同学聚会应付七大姑八大姨盘坐在炕头上,让人头晕脑胀的唠嗑。

 

不过,当80后、90后逐渐成为这场“聚会”的主力军,你会发现,关于春运,有些事情已然悄悄发生了改变——


老家的亲戚里,至少有一半我们已经连电话都没有,另一半,则连名字都叫不上;


好容易有个假期,人们不再想到处串门,宁愿安安静静地呆在家里休息,和父母聊聊天;


限制烟花爆竹燃放、祭祖赶集等民俗越来越少,老家也失去了记忆中浓浓的年味……


80后、90后成了春运主力 | 图片来源:360大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抢到票,大家也很少再像以往那样“难为”自己,非得费劲千辛万苦地想办法买回老家的票,干脆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一起过年。


再加上“反向春运”的车票价格实在友好,航班最低能到1.2折,且票源充足,相当令人心动。

 

2019年春运部分线路折扣


 part.2

 “反向春运”,背后是生活百态 


别看越来越多的人都将“反向春运”提上了日程,但背后的原因也是各有不同,有人是心甘情愿,有人选择留下,却是无奈的选择……

 

 

 

@李阳 北京

 “父母都没出过远门,想带他们看看风景”


我的房东阿姨是一个自己单身带女儿的老北京。阿姨活得特别潇洒,逢年过节都会出国旅游,今年早早地就做好了计划准备去阿根廷。她走之前和我说,可以让我父母来北京,住她卧室就行了。

 

北京地坛庙会表演


我本来有点犹豫,但也想让我父母能出门玩一圈,他们都还没来过北京呢。和父母商量后,他们也同意了,所以今年不回家啦。准备带他们去逛故宫、逛庙会,听说北京的庙会可热闹了,想让他们感受下,希望他们也能过得和我的房东阿姨一样洋气

 

 

 

@木木 北京 

“终于定居北京,能让父母享受生活”


在北京打拼了好多年,今年终于和女朋友结婚、也买上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就不想折腾着挤春运高峰了,离过年还有好长一段时间的时候,就开始“游说”我父母。

 

两个老人一开始不想过来,说怕给我们添麻烦,他们之前也从来没坐过高铁,不知道怎么办,不过说了半天,终于还是说动了。

 

▲父母在故宫门口拍照


别看他们俩嘴上说着不想来、不想出去玩、不用买东西,但其实真的都是嘴上说说。第一次坐高铁觉得特新奇,和我们念叨了好几天他们的感受。去天安门看升旗的时候,比谁都积极,不到4点就叫我们起床……

 

拍的那些“游客照”喜欢得不行,我还看到他们把照片都发了朋友圈、还和自己在老家的朋友偷偷“炫耀”

 

 

 

@蒙娜丽莎没有眼泪 河北 

“跪到腿疼,不想回家了”


我是河北农村长大的,我们那儿过年的习俗是要磕头

 

叔叔带着我走亲戚的时候,跟我说:“这个是你大爷的二叔的儿子的叔叔,跪!”、“这个是你隔壁张奶奶”、“这个是你刘叔叔”……我的巅峰战绩,是从早上7点跪到11点,跪的还大部分都是不认识的老爷爷老奶奶。

 

这两年腿疼,就不回家过年了。


很多90后不喜欢、也不愿意忍受“磕头”的习俗


@Cindy 杭州 

“要加班,只能和父母在工作的城市团圆”


今年开始正式工作,是一名互联网编辑,我们是值班制,初五就要开始上班了,我也想回老家过年,可惜时间不够,只能在工作的城市团圆了

 

父母准备来和我团聚,爸爸说这样时间比较充裕,我不用在路上赶,也不用在家呆几天就赶去上班,他们也想看看我在杭州过得怎么样

 

 

 

@花猫 上海

 “回家各种盘问,实在太累”


老家的同学们很多都结婚、有孩子了,但自己现在还单身。我觉得一个人挺好的,可每年过年回去,都得被七大姑八大姨们催婚。挺烦的,又不好过年时候跟家里人吵架,所以每次春节假期过得比上班还累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父母总觉得,我在上海工作强度太大,又赚不了多少钱,想让我回家工作或者继续考研读书,可我觉得现在还好。跟爸妈吵了一架,干脆躲个清净,就和父母说不回去了。十二月份,妈妈突然给我发消息说,他们买好了机票,准备来上海和我一起过年


 

 part.3

 这一代的父母也变了 

 

换作几年前,轻易说出“不回家过年”这样的语句,是要被父母劈头盖脸骂一顿的。同样的,他们不会轻易地离开家乡,前往一个陌生的城市去度过新的一年。

 

不过,随着父母一辈生活水平的变化,似乎他们对于生活的想象也不仅仅像是从前那般循规蹈矩。旅游、网购、开眼界……身在几千公里外老家的父母,和你一样,享受着时代进步的福利。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酒店吃年夜饭


老家的父母开始无需为房价和昂贵的物价而犯愁,可自由支配的财产和消费力与一二线城市的搬砖白领们相差无几,在剁手和旅游的路上成为主力


洋酒、进口零食、新鲜海产等“洋气”年货出现在了老家人们的餐桌上。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关于文化、传统、特产、美食的联系越来越多。


父母们的朋友圈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开车自驾、拼多多砍价成了家常便饭。过年对他们来说,安顿好自己的长辈之后,去儿女所在城市过年也是一种新形式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以前父母到城市里看望孩子,几乎是把家里能带的都备上像《啥是佩奇》里,来到城市过年的爷爷从麻袋里掏出蘑菇、核桃、大枣……还有老母亲带着近150个土鸡蛋、挑着100多斤的吃的,去外地陪儿子过年。

 

▲夫妻去异地陪儿子过年 自带近150个土鸡蛋


但如今,这种情况也发生了长足的变化。父母选择“反向春运”,来城市一起过年,不用大包小包,和亲戚朋友在拼多多上拼上一单家乡年货到达城市,城市的特产回到家乡,都不再需要人力搬运,就能收获一个年货照样丰富,年味照样浓郁的春节。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有人觉得,“过年”就得是孩子们回老家才有“年”的感觉,但在上流君看来,这种想法实在是有些“过气了”。

 

80、90后的父母们,大多年龄都没那么大,他们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可能没时间出去玩儿,现在松快了,正好把以前没玩的没逛的全都补回来

 

毕竟,对于春节来说,最重要的是家人团聚,而不在于是老家还是异乡。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年”

 

你怎么看待“反向春运”?

评论里留下观点吧

 

 

点击图片,阅读相关文章:

戳“阅读原文”,阅读其他城市知识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