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每公里几分钱,4块钱到娘子关!石家庄最后的绿皮车,再不去坐,真的就消失了

2017-05-05 燕赵都市报


时代像一个大转轮,一往无前地向前旋转,越转越快。我们出行的效率,生活的节奏,都变快了。当高铁已经占据了我们的出行的主旋律,你是否还记得,早先坐在绿皮火车上走南闯北的日子,在那又慢又长的旅途里,遇到的人,看过的风景和飘过的心绪……你有哪些关于绿皮火车的记忆,请在文末留言和大家分享↓↓ 

绿皮火车,

中国铁路客运的经典记忆。

在没有空调车,

没有动车、高铁的时代,

一节节拥挤的绿皮车厢

曾载满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2017年4月16日,

全国铁路迎来又一次调图。

随着此次调图,

部分列车运行等级调整,

石家庄北站原天津—涉县、

石家庄北—阳泉、阳泉—临西

共3对绿皮车“集体退役”。


目前,

石家庄火车站仅剩最后的两对绿皮火车:

6031/6032次与6033/6034次列车,

运行于石家庄和太原之间。




作为最早运行在石太线上的这两对绿皮火车,

如今仍以特有的温情与节奏,

承载着沿途乡亲们的依恋和希望。


(一)

坐着绿皮火车去赶庙会


5月3日清晨6时30分,距发车还有半个多小时,石家庄北至太原的6031次列车已经静静进站等候旅客了。十分钟后,检票闸口打开,熙熙攘攘的人群涌进站台,登上这列绿皮火车。


6031次列车从石家庄北站发车


走进绿皮火车的车厢,燃煤烧水的锅炉,靠背板直的座椅,能够开启的车窗,漆痕斑驳的行李架以及车厢顶部的小电扇,无不体现着浓浓的历史感。


车厢内只靠电风扇降温


安顿好的旅客们或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嗑起瓜子、聊家长里短,或聚在一起打扑克……


7时零8分,列车缓缓驶出石家庄北站。列车长高倩说,这趟车全列共7节车厢、定员800人,当天仅始发站上车旅客就有500多人。


20多分钟后,列车停靠在头泉站,这是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站。此时,站台上早已站着不少候车的旅客。


大山里的小站


旅客王大妈一上车,就和几个旅客聊起了当天的行程:“今儿井陉南峪镇‘过大庙’,我们特意坐火车去赶庙会。”王大妈说,坐火车到南峪村也就一个多小时,在庙会上玩儿一天,下午再坐这趟列车的返程车回来,啥事也不耽误,关键是票价便宜,才3元钱。


接下来,在井陉南、井陉站,不断有乡亲登上列车,他们都像王大妈一样,是专门坐火车到南裕村“过大庙”的。


(二)

225公里路程要走6个多小时


“这趟绿皮车是最早运行在石太线上的客运火车,可以说是沿线几代人的出行记忆。”负责6031/2次列车的北京铁路局行车公寓管理段乘务管理室副主任段洁刚说,这趟火车行车区间单程225公里,贯穿于河北和山西两省之间,沿途共设上安、井陉、南峪、娘子关、岩会、阳泉、榆次等23个站点,逢站必停。


沿途设23个站点,逢站必停


同时,由于石太铁路穿越山区,对速度有限制,这趟火车平均时速只有四五十公里,225公里的路程要运行6个多小时,绝对超级慢,“平均十来公里就有一站,间距最短的站点之间,列车只运行七八分钟,我们都把这趟车叫‘铁路公交车’。”


(二)

仅花4元钱,一个多小时就到娘子关


列车长高倩说,这趟列车日均发送旅客3000人左右,5月1日当天单程运送旅客达3581人次,在加挂了4节车厢后,超员量仍达到59%。“其实每到节假日和周末,车厢里基本上都会站满人。”


对石家庄的市民来说,石太铁路沿线的娘子关景区是吸引很多人乘坐这趟车的原因,特别是周末,这趟列车都会迎来不小的旅游客流。


娘子关站(资料图)


娘子关站到娘子关景区也就五六百米,而且我们从石家庄坐这趟车来,每人才4元钱。”旅客李女士说,当天她就是特意带着几个亲戚坐火车到娘子关玩的。这趟车虽然慢,但票价便宜,而且还能享受火车上的悠闲,从石家庄一个多小时就到娘子关了。


娘子关(资料图)


(四)

他们坐火车上班,只需一元钱


火车一次次的提速给人们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但对有些人来说,时间从来不是问题,钱才是。这也是绿皮火车备受沿途老乡青睐的原因。


绿皮火车备受沿途老乡青睐


家住岩峰的刘霞在井南一家工厂上班,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乘坐绿皮车往返于家和工厂之间。“除了时间合适,更重要的就是票价便宜,岩峰到井南,票价只要两块钱,比坐长途公交车还便宜。”


绿皮火车是沿线乡亲、学生和通勤职工的出行首选


值班员顾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趟列车从石家庄北站到太原全程票价只有15.5元,到阳泉票价仅为6.5元,核算下来每公里只要几分钱。而空调快速列车从石家庄到太原则需要37.5元,高铁票价为68元。


“可以说,我们这趟车是当之无愧的‘白菜价火车’,票价是目前石家庄火车站最便宜的。”顾梅说,这趟车每站间的平均票价不超过2元,其中岩会站到阳泉站、南张村站到南峪站、南张村站到井南站,票价仅为1元。因此,很多沿线村民都是靠乘坐这趟列车上班、进城办事、走亲访友。


1元车票


“这么多年了,这趟列车的票价从未变过,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其运行成本早就远高于收入。但是,它却给沿线村民和职工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优惠,是实实在在的惠民火车。”北京铁路局行车公寓管理段乘务管理室主任陈京香说。


(五)

古老而特殊的独暖工


由于绿皮车密封条件差且没有空调,也没有自动加水的电热炉,烧水、取暖采用的仍然是最传统的方式:煤火。因此,绿皮车上至今还有一个古老而特殊的工种——独暖工,通俗地说,就是负责给车厢烧煤供暖的锅炉工。


苗立平今年54岁,是6031/6032次列车上的独暖工。为了确保旅客一上车就能喝上热水,他每天早晨6时就要提前上车烧锅炉,把水烧开,然后用保温桶将热水装好,再用小车推着送到各车厢的茶炉前,或拎着桶往茶炉里给旅客加水。


54岁的独暖工苗立平


列车运行期间,他要不停地在车厢巡视,一旦发现哪个茶炉水少了,就要及时补上。一桶水大约35公斤,在夏天,旅客饮水量大,最多的时候一个单程跑下来,老苗甚至要运20桶水,身上不知会被汗水打湿多少回。


老苗的另一重要工作就是给车厢供暖


每到冬天,老苗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给车厢供暖。因为绿皮车没有空调,冬天车厢连接处都会冻冰。


“我们必须把锅炉烧热了,才能保证车厢里的气温。”老苗说,烧独暖不仅是体力活,还是技术活,煤添多添少都不行,要时刻查看锅炉仪表和阀门,保证锅炉不缺水;上水环节需要用手压短杆两三百次,才能将水从水箱压到炉体内并灌满,“干这活儿,经常是灰头土脸,时间长了,连指甲缝都会一直黑乎乎的。”


(六)

“铁路公交车”也是“致富车”


在列车上,有一群旅客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沿途挑着担子上车的卖货郎。他们来自铁路沿线的山区乡村,把自家的农产品挑上车,带出大山到城里去出售。


挑着扁担上车


家住井南附近的许老汉今年66岁。5月3日这天,他挑着担子从南峪站登上这趟绿皮车,言谈中乡音浓厚。


许老汉说,他每天都会挑着家里的土特产,乘火车到几十公里外的阳泉,把担子里的土特产卖给城里人,再在傍晚时分乘火车回家。


这一天,他的担子里,除了有井陉特产缸炉烧饼外,还有煎饼、土鸡蛋以及柿饼和新鲜的槐花。“这烧饼和煎饼都是我老伴儿亲手做的,鸡蛋是自家的母鸡下的,柿饼也是自己家里晒干的……”


挑着扁担上车


许老汉说,他坐火车去城里卖土特产已经有四五年了,每天他外出卖货,老伴儿就在家准备第二天的烧饼、煎饼等特产。“一天下来差不多能挣四五十元,每个月靠卖土特产能有一千四五百元的收入。”


听说记者是专门采访绿皮车的,许老汉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说,“它(指绿皮车)可是俺们山里人的‘致富车’。有了它,我们山里人才能每天都到城里去卖货。”


言谈间,记者深深地感受到许老汉对这趟绿皮慢火车的依恋,也深深地感受到绿皮车所承载的乡亲们那份出行依赖与致富的希望……


绿白的火车记忆


墨绿色的绿皮车是我国铁路绿色涂装配黄条色带的客运列车的俗称,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旅客列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20世纪90年代之后,进入红皮车时代,列车外观涂装主色调为橘红色和白色相间,是空调客车。

2000年左右,蓝皮车登场,普遍用于特快和直快车次。

2007年开始,D字头动车和G字头高铁列车开始陆续登上舞台。

2014年年底,中国多地铁路局所辖的红色、蓝色、橙色客车车体又重新刷上绿色。以至于绿皮车又有老绿皮车与新绿皮车之分,后者均为空调列车且速度较快。


随着社会的发展,

绿皮火车终究会一班班地淘汰,

但那份属于绿皮火车上的情怀,

将被有心的人好好珍藏!


来源/燕赵都市报

记者/王萌、田明

编辑/李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