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都市报的故事” | 我与都市报26年的情怀
燕赵都市报自3月底
推出征文活动“我与都市报的故事”
反响强烈
收到读者大量热情洋溢的来信
燕赵都市报从今天起
将陆续选登征文作品
敬请欣赏
我与都市报26年的情怀
作者:王德彰
《燕赵都市报》创办26年,我订阅了26年,年年不落,且天天阅读,即使节日休刊时,也要翻翻旧报。26年读报,受益多多:民生热点,映入眼帘;国事家事,沁入心田;燕赵文化,眼界大开……
记得十多年前,都市报有位记者来访,了解我订报读报的情况,她见我将每日报纸用订书机订上,很感兴趣,遂问“为何”?我说,“这样不致散落,还可按版次阅读。”记者的专访,还见了报,真是感激不尽!
因为我多年做杂志的编辑工作,注重报刊的编校质量,所以对都市报前些年开设的“挑错”版块很关注。每天读报时,除从报上所发文章的内容吸取营养外,对文字上的毛病也格外留意,一一记录下来,用电话告诉编辑,或写成文字投向报社,我写的挑错小文,几乎期期见报。有时,有读者对某个词语或文字表述指错,我认为报上是对的,可不指错,也写成小文投向报社。读者在这种“互动”中,必然在字、词运用上更加准确。都市报发的所有挑错小文,我每期都一一剪存,至今还不时翻出来“再学习”。
由于我多年爱好写作,20多年来也经常向都市报投稿,且多有发表。特别是前些年都市报先后开设的“风骨河北”“人文燕赵”两个专版,我钟爱有加,也符合我多年的写作题材,所以不断向这两个专版投稿,发表了不少;有时,编者提出修改意见,我认真修改后再发。我大致统计了一下,先后有30多篇文章发表在都市报“风骨河北”“人文燕赵”版上。
我在都市报所发文章中,有一篇印象极深,至今难忘。2016年7月10日,都市报发了我写的《评剧名称始于何时》,这是我多年研究的成果。评剧原叫“莲花落”,改良后称“平腔梆子戏”。至于何时何人称之为“评剧”,为何叫“评剧”,有5种说法——一是“1927年之前李大钊定名”说,二是“1935年”说,三是“1929年吕海寰定名”说,四是“1924年左右”说,五是“1923年成兆才定名”说。经我多方考证、研究,采用了《评剧简史》上的说法——“1924年左右”。文章发表后,有位评剧专家打来电话,说我考证得有理有据,可信度较高。两年多后,我从2018年10月3日的天津《今晚报》上读到《评剧是如何诞生的》一文,文中说,评剧名称是1923年吕海寰创用的。我采信了《今晚报》发文之说,感到与我考证的“1924年左右”也吻合。
26年来,订报、读报、写稿从未间断,并结识了几位编辑、记者,对我多有帮助,在此表示诚挚谢意!
我与都市报26年的情怀,没齿不忘,且一直在延续……
“我与都市报的故事”征文启事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但带不走你与这份报纸的故事。26年的春夏秋冬里,《燕赵都市报》总有那么一些打动你的报道让你泪流满面,或心生温暖,或陪你度过一些特别的日子……为加强读者互动,强化读者黏性,燕赵都市报自3月底推出征文活动“我与都市报的故事”,反响强烈,收到读者大量热情洋溢的来信。为感谢这些支持和厚爱,本报联合奇瑞汽车推出心动大奖。参与征文有机会赢取奖品,优秀作品还可刊登在《燕赵都市报》及微信、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
还等什么,赶快参与,与我们分享那些难忘的瞬间、暖心的记忆、美好的期待。
一、征文主题
我与都市报的故事
二、征文要求
1.征文内容应围绕“我与都市报的故事”。作品主题突出,内容健康,格调向上,可附一张照片刊发。
2.作品体裁以散文为主,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
3.征文是原创。
4.作品须注明作者姓名、通信地址和联系方式。
5.本次活动不收费,燕赵都市报对所有入选作品享有使用权。
三、投稿方式
1.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燕赵都市报编辑部,邮编:050013
2.作品传至邮箱:117471854@qq.com,注明“我与都市报的故事”
奖项设置
一等奖:扫地机器人3台
二等奖:夏凉被5套
三等奖:整理箱10个
活动奖品由奇瑞汽车赞助
来源/燕赵都市报
编辑/董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