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州: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苏州政法 2023-02-20


把改革进行到底,是新时代的最强音。 

今年以来,苏州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全市政法机关以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为切入点,着力提高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苏州、法治苏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近期,苏州市委政法委所作的专项督查调研显示,今年以来,苏州市委办《关于全市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中确定的53项改革任务中,40项已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果,13项长远性改革任务正在深入研究推进。其中,9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成为政法领域改革新亮点,分别涉及到法院2项、检察院2项、公安局3项、司法局2项。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面对新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苏州奋力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有效促进纠纷化解

“这种特邀调解,不需要到法院来开庭,处理时间很快,不仅使纠纷得到妥善化解,对我们公司的信誉也没有丝毫影响,还帮我们省下一笔诉讼费,真的是非常方便。”江苏某安装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在调解结束后兴奋地说。这是苏州市吴江开发区法庭线上调解工作室特邀调解员凌冻调解的一起案件。双方之前签订了《人防安装施工合同》,原告按合同约定完成全部施工项目后,对方却以工程质量有瑕疵等理由拒付工程款。通过调解员耐心做工作,双方最终达成调解,被告支付给原告工程款18万余元,还省下3400元诉讼费。原告代理律师感慨道:“这种建设工程纠纷案件,通常可能要打半年,甚至更久。没想到通过特约调解,前前后后总共十天,就案子结了,事情了了,诉讼费还不用交。这种调解还是我当律师以来第一次遇到。”

像凌冻这样的特邀调解员在苏州两级法院名册上共有463位。他们虽然身份各异,有社区干部、网格员、退休法官、行业专家、公益律师等等,但是他们各有所长,沟通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法律功底深,更重要的是都有着对调解工作的热爱。名册里除了特邀调解员外,还有109个特邀调解组织,它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为特邀调解工作贡献力量。可以说,特邀调解机制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省时、省力、省钱。

今年年初,苏州市两级法院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目前,该项改革试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中。全市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发展壮大特邀调解队伍。今年以来,诉前分流案件24057件,占同期一审民商事案件的33.5%;通过特邀调解员诉前委派调解成功的案件6421件,占分流案件的26.7%左右。

同时,全市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和简易程序规则,推动小额诉讼程序“应用尽用”。完善繁简分流智能识别系统,对5万元以下可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自动默认适用。总结推广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分离式裁判”“要素式审判”经验,实现当庭裁判、当庭送达,积极运用要素式裁判文书。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达16.93%,平均审理期限为84.32天,分别比一季度提高6个百分点和减少3.9天;简易程序案件平均审理期限58天,较一季度减少4.5天。

此外,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推进二审程序独任审工作。截至目前,苏州市中级法院共适用独任制办理民事二审案件2921件,占同期办理民事二审案件的33%,已办结874件。基层法院以独任制方式审结普通程序案件3549件,占同期一审普通程序审结案件数的19.34%。 

近年来,全市法院坚持科技赋能、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电子诉讼,有效提升化解纠纷和诉讼服务能力水平。今年以来,全市共进行网上立案54798件,网上开庭18964场,位居全市首位。8月3日,苏州市中级法院、苏州市司法局、苏州市律师协会举行联席会议,全面加强电子诉讼合作。 

苏州市中级法院、苏州市司法局、苏州市律协全面加强电子诉讼合作。


稳步推进执行体制改革,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对我们公司来说,除了感谢,还是感谢。”9月14日,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来到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送上一面写有“不忘初心护航实体经济,牢记使命落实六稳六保”字样的锦旗,感谢苏州两级法院远赴广西北海,将该企业380万元应收款快速执行到位,切实维护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像我们这种制造型企业,毛利非常低,应收账款也非常多,如果遇到外地客户恶意欠款不还,我们是非常无助的。在这个时候,苏州中院和园区法院联手,快速执行到位,可以说是雪中送炭。”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行政总监梅菁告诉记者,早在2014年,广西北海一家校车企业从苏州金龙客车公司买下38辆校车,但有部分购车款拖欠多年未付。2017年,经过诉讼,工业园区法院一审判决北海校车企业还款,但对方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书。 

根据该案件数量多、执行金额高、地域分布广的特点,苏州中院充分发挥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作用,于8月24日联合园区法院集中优势兵力,跨越2000公里飞抵广西北海,与广西北海两级法院开展集团作战。9月2日,380万元款项全部执行到位。

上述案例,是全市法院执行体制改革的缩影。近期,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苏州市中级法院启动了执行管理体制改革。法院印发了《苏州法院执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推动上下级法院执行部门由业务指导关系向双重领导模式转变,打造“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市域联动”的执行管理“苏州方案”。推进执行数字化转型,依托智慧审判苏州模式,积极打造“可视化”监管、“三统一”案管和“网络化”查控的“两管一控”数字化执行系统,建立“流程标准化、事务集约化、监管可视化”的数字化执行模式。全市法院质效核心指标在全省法院均居前列。

与此同时,全市法院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率先出台《关于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优化法治诚信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建立被执行人失信分级分类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助力打造“苏州最舒心”营商环境品牌,积极营造诚实守信营商环境。

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助力社会治理创新

“自首+认罪认罚,-40%;赔偿并取得谅解,-30%;有劣迹,+10%;该案量刑建议为18*(1-40%-30%+10%)=7.2(月),建议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适用缓刑。”在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这种根据量刑情节调节比例“个性化”定制的量刑建议,已经成为认罪认罚具结书中的必选项。“量刑究竟怎么量?理由依据是什么?”回答好这两个问题是保障认罪认罚自愿性、真实性的基础。犯罪嫌疑人只有充分知晓有关案件事实、量刑方面的证据理由,才会真心实意认罪悔罪。

苏州市检察机关为了让量刑建议更精准,制定《刑事案件量刑建议计算模板》,将量刑指导意见内的相关量刑幅度和情节嵌入模板,采取勾选和补充填录相结合的形式自动生成量刑建议,辅助检察官精准量刑。“原来我的刑期是这样算出来的,我听明白了,心服口服……”9月10日,犯罪嫌疑人乔某在观看了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制作的认罪认罚从宽解读视频、听检察官详细讲解了量刑建议的分阶计算过程后,表示自愿认罪认罚。

该院还将计算模板的应用与制度解读相结合,制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释法解读》视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犯罪嫌疑人明白“什么是认罪认罚从宽”。该检察院一部负责人袁灿华说:“视频的目的是让嫌疑人有个初步认知,便于我们开展后续释法说理。”

在全市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苏州市检察院以标准化流程指引认罪认罚办案全过程,出台认罪认罚具结自愿性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通过实现同步录音录像全覆盖实现客观留痕。今年以来,全市认罪认罚适用率达90.5%,确定刑量刑建议适用率达86.32%,确定刑量刑建议采纳率达97.49%,成为全省唯一实现“889”工作目标(即认罪认罚适用率达到80%、确定刑建议提出率达到80%、总体法院采纳率达到90%)的地级市。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认罪认罚上诉率仅为2.23%,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当前,公安局、法院、检察院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扩大速裁程序和简易程序适用比例,保证从严从快要求的落实。为加强制度适用过程中的廉政风险防控,苏州市检察院专门下发《认罪认罚办理廉政风险自查表》,开展认罪认罚工作专项督查,以保障办案效果。

检察机关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加强内外协作,推动公益诉讼向纵深发展

从今年1月1日开始,长江流域常态化禁捕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在禁捕退捕的关键时期,苏州检察机关迅速行动,积极发挥刑事、公益诉讼、诉讼监督等职能,全面提升打击非法捕捞违法犯罪工作质效,既为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要求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也让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小康”。

今年以来,张家港市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非法捕捞案件16件32人,提起公诉6件12人,立案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件,办结1件。在案件办理中,检察机关突出全产业链一条龙打击,不仅对捕捞、运输、收购、销售均予以查处,力求全面铲除整个利益链条,而且要求直接捕捞者承担赔偿责任,还要求收购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为准确确定非法捕捞导致的公益损失,检察机关先后走访无锡、南京多家鉴定机构,依据《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以直接经济损失的两到三倍计算渔业资源恢复和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经测算损失为412888元,从而破解了鉴定难题。随后,检察机关向江阴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请五被告承担渔业资源和环境修复费、专家评估意见费并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

为适应案件突增、跨区域管辖起诉等工作新要求,检察机关组建沿江生态环境资源案件办案组,实行融合办案,既负责办理非法捕捞、污染环境等涉生态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办理,又负责相关行政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检察院与公安、水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会签《关于建立沿江生态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安全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对打击非法捕捞,保护长江生态资源等工作明确相关规定,如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两法衔接、提前介入、调查协助等,加强协作配合,协同保护。

在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苏州市检察院创新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和方式,制定公益诉讼专业团队管理办法,实现刑事、民事、行政“三责同追”。与苏州市监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监察监督与检察监督协作配合促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共同推动公益诉讼与监察监督有效衔接。探索推进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工作,加强公益诉讼案件办案协作。深化公益诉讼内外联动和区域一体化机制建设。在全省率先召开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听证,落实检务公开制度,打造阳光检察工程,探索创新公益诉讼履职模式,增强检察监督实效。紧盯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领域突出问题。

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检察院共提起民事公益诉讼2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37件,提起公益诉讼的案件数量为全省第一。检察机关在注重发挥诉前程序督促协同、高效快速优势的同时,还发出督促履职检察建议273件。目前除未到回复期的案件外,行政机关采纳229件,检察建议的发出数量为全省第二。

行政案件快办机制,提高执法效率

“我知道错了,我不该隐瞒自己刚刚从重点疫区回来的情况,我愿意承担法律责任。”在一份快速办理行政案件卷宗的自述材料中,违法行为人袁某这样写道。在袁某书写自述材料的过程中,办案民警王昕宇使用执法记录仪全部拍摄记录,作为证据材料附卷。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民警对这起案件进行快速办理,很快就对袁某作出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这起案件,是苏州市公安局姑苏分局众多行政案件快速办理机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出于疫情防控的特殊需要,违法行为人传唤至派出所接受审查有比较大的风险,取证调查也多有不便。”王昕宇说,“在行政案件快速办理机制下,违法行为人在居家隔离状态下书写自述材料、执法记录仪的同步拍摄,代替以往繁复的取证过程,明显节约了时间、警力,也符合疫情防控的规定,一举多得。”

取证简化、审批流程简化、电子卷宗系统辅助,都有效提升了司法办案效率。苏州市公安局姑苏分局在各家派出所内均设立专门的“快办区”。一个个相对隔离的“工位”,可容纳多名违法行为人同时书写自述材料,此举改变了公安机关以往“单人单间”、“排队审查”的办案方式,成为行政案件快速办理机制落地推进的有力硬件保障。截至目前,苏州市公安局姑苏分局行政案件快速办理在已办结的行政案件中占比超过三成,办案时间缩短至以往的50%至70%。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得到江苏省公安厅法制总队专门通报推广。全市确定适用快办机制办结行政案件占总办结数30%的年度目标,印发指导意见、工作方案,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每日督导、定期通报。截至目前,全市适用快办机制办结行政案件(交警类案件除外)7276件,占案件办结总数的28%,约占全省的一半。

姑苏公安分局辖区派出所设立行政案件“快办区”。

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水平全国领先

苏州是位居全国前列的流动人口大市,和南京同属江苏省两个人口特大城市,流动人口增幅与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十三五期间,苏州市流动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从2016年的729万人上升至2019年的846万人,年均递增3.7%。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目前全市流动人口总量仍然达到818万,占全省近40%。

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直接关系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平安稳定。一直以来,苏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引导和帮助流动人口尽快融入苏州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流动人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建设性工作,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先进地位。

为切实加强新时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高位统筹、高标建设、高效解决新市民融入和发展问题,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走在最前列,今年,苏州市委市政府结合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要求,在全省设区市首家成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机构——苏州市新市民事务中心。

组建苏州市新市民事务中心作为今年市公安局机构改革的一个重点项目,当下正在抓紧有序推进中。截至目前,苏州市新市民事务中心已挂牌成立并开始运行,人员招募工作也正按计划有序推进。按照将新市民事务中心打造成为新市民“家”的要求,做好新市民人本化服务,在全省首发《新市民服务指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2+4+N”模式建设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不久前,在张家港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服务中心的刑事速裁法庭内,被告人刘某因犯盗窃罪被依法判处拘役2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从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到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法院审理宣判,仅用了24个小时。刷新张家港刑事速裁时间记录的背后,是张家港警方精简办案机制的强大支撑。

近年来,张家港警方依托全新执法办案管理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公检法司一体化进驻办案中心,建立公检法司一站式刑事速裁案件办理机制,通过制定出台《张家港市刑事案件繁简分流分类办理工作意见》等,最大化提升办案效能。“突破原有思维,打通堵点难点,做到顺畅对接,实现简案快办、繁案精办、类案专办的全新目标。”张家港市公安局法制大队大队长季国锋介绍,截至目前已成功办理刑事速裁案件790余起,案件办理用时平均下降了50%。

与此同时,在推进刑事、行政案件“两案快办”基础上,张家港市公安局创新建立刑事案件“集中办、专业办、快速办”工作机制,明确警种部门及派出所案件侦办管辖职责,动态调整快办范围和流程,办案环节从12个精简至3个,办案时间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近年来,苏州市公安局根据省公安厅要求,积极推进市县两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工作。全市公安机关正按照“2+4+N”模式(2个数据融合,4 个智慧提升,N 个应用业务系统)加快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截至目前,苏州全市已高标完成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分中心)并投入了实战应用,其中张家港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还被省公安厅评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示范单位予以推介学习。市级层面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已完成设计招标,并于上月动工建设。另外,考虑到地理区位特点,解决长途押解难题,市公安局按照“一主一副”“一南一北”建设思路,启动在吴江执法管理办案中心副中心建设,且已进入立项前准备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探索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苏州模式”

走进吴中区非诉讼服务中心之前,老宋心里还有些忐忑:赵某欠自己的一笔工资款,非诉讼服务中心能不能帮他给“要回来”。老宋退休后,被邻居赵某聘请担任其公司行政总监一职,一开始约定每月工资5000元,但后因双方在管理上存在分歧,老宋离职。老宋说,工作两年后,赵某承诺将他的年薪涨至10万元,按照这一说法,赵某还拖欠他薪资近5万元,但赵某却并不认可老宋的这一说法,因此,双方发生矛盾。

“有事好好说!”吴中区非诉讼服务中心的调解员接待了他们。调解员提供了专业的法律建议,让原本各执一词的两人在一小时不到的时间内达成了和解,赵某一次性向老宋支付3.5万元薪资。拿到这笔钱款后,老宋心里压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这起纠纷能够快速、顺利化解,得益于吴中区非诉讼服务中心实行的“一站式、全链条”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人民调解化解纠纷,当事人送锦旗。

近年来,苏州切实把推进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作为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来抓,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逐步探索形成了多方参与、协调联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苏州模式”。

全市积极整合力量资源,延伸非诉服务平台覆盖,在市县两级建成非诉讼服务中心及驻法院分中心,制定并印发非诉服务清单,加快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及仲裁、行政复议等非诉讼方式“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市、县(区)两级非诉讼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并在两级法院及其他重点单位设立分中心,建成市、县(区)两级中心及分中心28个,镇(街道)非诉讼服务中心或站点77个,村(社区)非诉讼服务中心(站点)1642个。

同时,制定深化律师调解工作实施意见,省内率先推进律师进网格。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行动。1-10月份,全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调处纠纷110725件、行政部门行政调解195330件、律师调解923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行政复议机关受理案件776件(含结转)、市级部门行政裁决10件、市仲裁委仲裁案件664件。

全市非诉讼服务中心多元化解矛盾。

创新“区块链”法治应用全国率先

近期,缂丝技艺非遗传承人、祯彩堂工艺社创办人陈文,因为其设计的作品图案频繁被抄袭而深感苦恼。“新的作品设计出来,必然要通过线上商城、线下展览等对产品进行宣传,但是往往我们的产品一上线,各类仿冒产品就出来了。不仅仅是同类产品,就连不同类的产品也会抄袭我们设计的图案。”近年来,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知识产权侵权现象的多发易发,像陈文大师这样情况的不在少数。

对此,姑苏区司法局在全省首创推出区块链存证平台——“苏城存证”APP,通过区块链技术信任力+公证国家公信力的双重增信作用,形成对智力成果的创意构思、制作生产、授权销售以及侵权证据固定等环节的全流程保护,是便捷、高效、安全的知识产权“掌上保险箱”。

当前,全市司法机关创新“区块链”法治应用,加强科技应用助推法治建设。自主研发“梧桐链司法存证平台”“区块链公证摇号系统”,并全国率先推行“区块链+公证”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应用。

苏州积极搭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延伸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全市设18家产业园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苏州市司法局、苏州市律协与攀华集团共建“一带一路”苏州驻菲律宾海外法律服务中心。昆山市司法局集聚法律服务资源,在台资企业集聚区和创新性民营企业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以点带面辐射同类企业、周边区域。推进仲裁、律师制度改革,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起草并提请市两办印发《关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实施意见》。落实律师制度改革部署,健全律师执业保障机制,新设立律师远程会见中心,通过建立视频会见模式,缓解律师会见难问题。


来源:苏州日报



更多精彩推荐


  

微信微博客户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觉得不错,就点击下方“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