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的“芯痛”,谁来拯救中兴?

2018-04-21 财税早餐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finance_ifeng)


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长达7年的禁购零部件引发轩然大波。7年之痒,偏偏是在这行业处于变革之时。中兴将要错过了的,可能是整个5G时代,还有“中国制造2025”。


这一场封杀对中兴的打击是致命的,有分析称:


中兴的核心产品,从手机到基站,从交换机到路由器,对美国芯片依赖很强。这意味着,中兴用完了目前的存货,很快将面临无米下锅的危机。别说七年,一年都扛不住。


中兴也几乎不可能在欧洲等其他地区找到完整、有竞争力的替代方案。即使有,需要更换基站和服务器的芯片,相当于把东西重新设计一遍,还需要很长时间做可靠性试验,保证产品10 年不坏。


据悉,美国部分供应商已经开始执行“禁售令”要求。其中,英特尔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知晓美国商务部的命令,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严峻形势之下,4月20日下午15:00,中兴通讯在深圳总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全程仅耗时10分钟。


中兴表态,坚决反对美国的封杀!


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说,美国的禁令可能导致中兴通讯进入休克状态,对公司全体员工、遍布全球的运营商客户、终端消费者和股东的利益造成直接损害,我们坚决反对。


同时,殷一民还在现场霸气表示,所有中兴通讯的产品在国内和全球市场有13亿人口的支持,所以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渡过难关。他表示将加大研发投入,并认为求人不如求己,反对某些国家单边主义破坏全球产业链。公司将通过一切法律允许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我们也在认真反思,我们还要加大研发投入,我们绝不放弃,中兴通讯的旗帜将永远飘扬。


合规方面,殷一民称,2017年投入超5000万美元,计划在合规方面投入更多资金。2017年,中兴通讯组织了6.5万员工进行合规培训,全面配合美方指派的检察官工作,提供了13.5万页的文件。


殷一民还介绍道,公司各个主要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大量使用自己研发设计的专用芯片,但仍有大笔的通用器件不可避免的外购。信息产业技术是全球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全世界各国都在发展自己的技术,导致产业链全球化非常复杂。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地完成所有的产业链。所以,因为制裁导致我们的产业链中断,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整个产业全球化的结果。


中兴被封杀背后的真相:中兴当然有理由不服!


对于中兴被美方制裁,舆论上也有一些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声音。那么,早上突然强硬声明“不服”的中兴,到底有没有底气?


本次“7年禁令”的缘由,是美国认为中兴没有严格惩罚当年涉及“伊朗案”的公司职员。中兴虽然开除了4名高管,却未对涉案的其他35名员工做出应有的惩罚,还反而对美国官方撒谎说已经惩罚了。


而中兴对裁决不服,是因为“上述两份函件中的问题是公司自查发现,及时主动通报(的)”,而且“公司第一时间处理了对此可能有疏忽的责任人,并快速纠正问题,并聘请权威美国律师所独立调查”,所以不应认定是“违反协议”和“撒谎”。


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兴和美国官方签订的那两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中,都没有任何条款要求中兴去惩罚如今被美国商务部提到的另外35名员工,而仅仅是要求中兴在签订协议的6个月内开除4名涉案高管。


实际上,若不是中兴这两次的主动汇报,美国商务部也根本不会于今年2月突然跑来关注这所谓的35名员工的后续惩罚情况。


因此,今天美国商务部拿着这么一个并不是双方两份协议法定范畴、也不是双方在“伊朗案”上关注的重点——甚至还是中兴自己主动向美国官方汇报的——35名员工的后续惩罚问题,连调查也不调查这35名员工的惩罚究竟是怎么回事,就直接认定中兴“违背协议”和“撒谎”了……也难怪中兴会表示这“极不公平,我们不能接受”了。


不少美国的媒体和专家干脆认为,美国商务部对中兴的封杀,更像是“贸易战”驱使下的“鸡蛋里挑骨头”,目的就是为了打击中国的高科技企业。


这场危机,中兴或因禁令损失400亿


美国宣布禁令后,现在中兴通讯最低估值已调整至25 .03元/股,相当于两个跌停板。据路透社估计,中兴有25%-30%的零部件来自美国,其最为核心的零部件都依赖于美国供应商。财通证券指出,如果禁令生效,初步估算中兴受影响的业务或达400亿元以上。



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如此下狠手,也会波及自家企业。


路透社指出,如果中兴受到制裁,高通等美国半导体公司将遭遇三重威胁:


1、失去一家重要客户(中兴)

2、对手因成为替代厂商而受益(三星、联发科等)

3、因中国报复美国而受牵连


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即芯片)需求市场。2017年,高通、博通美国21家半导体上市公司有37%的营收都来自中国,其中Skyworks的中国营收占比高达83%。



中国的“芯痛”,谁来拯救中兴?


话说回来,无论中兴有多少“冤情”,更值得重视的,是事件背后揭露的残酷、但一直被忽略的现实。


集成电路被誉为电子工业的粮食。与国际主流水平相比,中国“芯”的落后是全方位的,几乎所有的设备、材料都依赖进口。FPGA、存储器全部进口,而中国能做的产品也落后很多。


中兴贵为大国重器核心资产、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5G急先锋。以中兴的千亿规模的体量,一旦倒下对中国通讯科技产业的影响,实在是不可估量。美国此时发难,不仅是要干掉中兴,更是要压制中国制造2025这一伟大战略。


知乎有一个“科普”帖子介绍,中芯国际今年终于量产28纳米制程芯片,但实际上台积电7年前就做到了,明年已经准备量产7纳米;生产芯片关键设备光刻机,ASML已进入13纳米级别,中国却连193纳米还造不出来。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达到2601亿美元,大幅超过原油进口额;贸易逆差接近2000亿美元,较上年增加近300亿美元。

  

经济评论员叶檀评论,“好的地方就是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科普,大家都意识到这个科研科技这一块是最重要的。但是因为芯片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做出来的,它牵涉到到产业链经济化、标准化,还有国产品牌应用的问题,我们即使能生产出芯片,生产芯片的机器也是进口的。所以从芯片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我们是被逼得死死的,没有还手的余地。”


叶檀还说,长期看,没有所谓的“弯道超车”的可能。“所谓差距根本没法说,因为你根本没法做。芯片工艺设计这块,是几十年的技术差距。”



奋起追“芯”,才是王道!


先来看一下中兴的营销数据:


中兴通讯运营商网络收入638亿元,占58.62%;政企业务收入98亿元,占比9%;消费者业务收入352亿元,占比32%。这其中最核心的落脚点在于:基站、光通讯和手机,缺供的重灾区就是老大难“芯片”。

 

基站的芯片与小飞机芯片不可同日而语,试用到量产最少得2年,这一块国产没有供应;光通讯领域国内的厦门优迅能实现量产,但只限于低端货。

 

没有高端芯片的供应,意味着什么你应该很清楚,通讯半导体的世界,可不存在拼多多凭消费降级逆袭的故事。


事到如今,究竟谁能救得了中兴通讯?


在近几年的奋力追赶下,中国“芯”的国际地位已经有所提高。报告显示,在全球纯芯片设计公司50强中,2009年只有1家中国公司入选;到2017年,上榜中国公司数量增长到了10家。



或许,同样面临危险的华为安全得多。2017年华为年报显示,其研发费用高达897亿元,占全年收入14.9%。华为研发费用折合美元138亿元,仅次于仅次于亚马逊(161亿美元)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139亿美元),总额居全球第三。


不仅资金要投入,人才更要投入,两者交合才能擦出科技进步的火花。


其实,面对中兴被美国封杀,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近日一张意为“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出山为制裁案四处奔波”的图片刷屏朋友圈,从中兴内部人士向南都记者提供的照片可以看到应该是在深圳机场,2016年宣告退休、现已76岁的侯为贵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中兴董事长殷一民和CEO赵先明。


中兴风雨飘摇,老将出山,在中兴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此外,很多网友呼吁中国政府禁售苹果,这可能吗?


如果中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决定禁止苹果产品销售,以此来报复美国对华为和中兴产品的禁令,会发生什么事?


近日,《福布斯》刊文称,如果苹果在华遭禁售,将失去19%收入,股价大跌,并可能被迫裁员10-20%。


华为可能获得苹果失去的460亿美元市场的大部分,因为华为的高端系列手机(P系列和Mate系列)已完全能与苹果的高价设备(iPhone 7、iPhone 8和iPhone X)相媲美。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规模可能一夜之间翻番。通过禁售苹果,中国将立即拥有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