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晓原:阅读的愉悦——2020年度私人书单

学人君 學人Scholar 2021-04-25


文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



1.《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集》(全六卷),(美)哈罗德·布鲁姆 著;《文章家与先知》翁海贞译,《史诗》翁海贞译,《短篇小说家与作品》童艳萍译,《小说家与小说》石平萍、刘戈译,《诗人与诗歌》张屏瑾译,《剧作家与戏剧》刘志刚译,译林出版社,2016~2020年



哈罗德·布鲁姆为切尔西出版社选择他认为富有启发性的名家文学批评之作,编成大型文集丛书,从1984年开始,20年间编辑出版了近千种。布鲁姆将他为这些文集所写的导言汇编成六卷本《布鲁姆文学批评集》,总共评论了西方文学史上的作者两百余人(有许多人因跨界而出现在不止一卷中)。每卷所论之作者,依照出生年份排列先后顺序。


《批评集》大部分章节由三类文本组成:一、布鲁姆自己的评论、解读和串讲,二、其他评论者的评论选段,三、被评论作品的选段。也有一些章节只有第一或第二类。


某些作家会反复在布鲁姆评论其他作家时出现,这样的作家显然在布鲁姆心目中有着类似“标杆”的地位。除了毫无疑问的“超级标杆”莎士比亚之外,稍次一等的“标杆”作家有《旧约》某些章节的作者、乔叟、但丁、拜伦、爱默生、狄金森、劳伦斯等。几乎每一卷都会有一个或几个“标杆”作家,他们作为重要人物,起着量尺的作用,布鲁姆在谈论其他人的时候,会反复提到他们,有时甚至达到喧宾夺主的地步。


哈罗德·布鲁姆,作家、文学评论家(1930年7月11日-2019年10月14日)


如果打算精读布鲁姆的《批评集》——这显然应该视为比他的《西方正典》更为重要的作品,了解这种“标杆”结构是非常有用的,它可能提供了提纲挈领掌握布鲁姆价值体系和评价标准的某种捷径。当然,任何时候都应记住,布鲁姆的标杆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和极强烈的个人色彩。


2.《夜空的抚慰》,(波黑)杰瓦德·卡拉哈桑 著,宋健飞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



一部以《鲁拜集》原作者、波斯天文学家奥马尔·海亚姆(Omar Khayyam)为主题的历史小说。海亚姆约生活于公元1048~1131年间,出生于波斯呼罗珊纳霞堡,他的生平故事一直是波斯人引为自豪的传奇之一,他的墓地今天仍是纳霞堡的重要景点。他生前以天文历法著称,身后却以抒情四行诗流芳百世。


相传海亚姆年轻时,曾与尼让牟(Nizam al Malk)和霍山(Hasam,通常译为“哈桑”)为同学,三人曾发愿同享富贵。后来尼让牟成为当朝宰相,霍山则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大盗——即《马可波罗游记》等史籍中记载的杀手集团首领“山中老人”。海亚姆因丧父辍学,往见尼让牟,希望求得一清净之地让他进行数学和天文研究,尼让牟从之,拨给年金,任命为他“天官”。实际上海亚姆先是得到撒马尔罕(今属乌兹别克)统治者的庇护,后来又应塞尔柱帝国苏丹之邀,前往领导伊斯法罕的天文台。他在那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安逸的18年黄金岁月。奉苏丹之命改革历法,是海亚姆一生最重要的勋业,他在《鲁拜集》中也歌咏过。


海亚姆留下的抒情四行诗,到19世纪被菲茨杰拉德(E. J. Fitzgerald)译成英语,《鲁拜集》遂名满天下,中译本就不下十余种。近年《鲁拜集》在中国越来越热,这本以海亚姆传奇故事为基础的历史小说,很自然将成为《鲁拜集》爱好者收藏、阅读的书籍之一。


3.《纯科学的政治》,(美)丹尼尔·S·格林伯格 著,李兆栋等 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1月第1版。



这本很不起眼的老书,初版于1967年,1999年再版时,Nature杂志的主编马多克斯写了序,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干将夏平也写了序。本书用美国的事例揭示,政治介入科学的历史其实已经非常悠久了。正如夏平在序中所言:“要想伸手从国家的腰包掏钱,纯科学的‘思想家们’必须像其他所有特殊利益集团一样,从事政治活动。……没有一个不带个人色彩、全球性的标准来规范科学判断,科学主张的可信度从来不是纯证据或纯逻辑问题(也就是说,它总是涉及花言巧语哄说服,在这个意义上说,就是所谓的政治)。”


但本书更有价值的部分,是对基础科学和实用技术之间关系的讨论。例如1960年代美国国防部选择了20种1945年之后出现的美国国家军事安全领域的尖端技术武器,包括核弹头、火箭弹、雷达设备、导航卫星、海军水雷等等,对这些武器做了详细分析,目的是确定这些武器系统的科学技术来源。这个“回顾计划”的最终结论是非常令人惊异的:基础科学研究在其中的贡献非常小——20种武器总共涉及556个事件,其中92%来自技术领域,而剩下的8%则几乎全属应用研究,只有2个事件可以归属于基础科学范畴。这样的结论,无疑让搞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们非常恼火。


事实上,所谓“基础科学”,往往只是对世界图景的建构和描绘,它们有的不需要实践检验,有的无法进行实践检验;而技术却直接和外部世界打交道,必须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必须经受实践检验。基础科学研究在美国已经长时间处于“很难搞到钱”的状态中,超级超导对撞机早就下马了,NASA得到的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已经下降为全盛时期的十分之一了,这种现象有没有合理性?本书对于理解这方面的问题、开启这方面的思考,都有非常重大的参考价值。


4.《菲利普·迪克传》,(美)安妮·R·迪克著,金雪妮译,新星出版社,2020年。



已故著名科幻小说作家迪克(Philip K. Dick),他五任妻子中的第三任,在第二、第四任妻子协助下,写下了这部迪克的传记。中译本封面右上角“他把我送进精神病院,我为他书写此生”的字样十分煽情。迪克潦倒终生,中年早逝,他的五次婚姻,在许多人的评价中都是“失败的”。不过看看这样的作者阵容,和迪克如今在科幻界的“大神”地位,想来迪克的运气还是不错的。


尽管在某些迪克研究的权威人士看来,本书所述故事的真实性可能不无问题,但本书确实具有非常大胆、非常直率的写作风格。比如作者自述在30岁那年新寡,怎样打扮漂亮了主动去拜访迪克夫妇,结果和迪克一见如故就此种下情根。又如迪克初次见面就对作者承认“我只是个二流科幻作家”。作者还说那时“科幻小说是不入流的”,所以迪克“极其希望自己能够取得‘主流’意义上的成功,因此也创作了不少严肃文学小说,可是那些小说直到他死后才陆续出版”。对于一个喜欢迪克作品,或对迪克的生活感兴趣的人来说,至少仅就阅读的愉悦性而言,本书还是相当吸引人的。


推荐阅读


學人Scholar

往期精选

学人书单 | 知识人 | 经济金融 | 政治与法律 | 中国史 | 全球史与史学理论 | 社会学 | 文学 | 科学与艺术 | 哲学 | 2018年度书单·社科 | 2018年度书单·政经学人访谈 | 萧功秦 | 陈志武 | 王笛 | 杨炼 | 周启早 | 童之伟 | 唐小兵 | 伍国 | 彭小华 | 刘清平 | 展江 | 方方 | 李银河 | 樊星专题 | 江平 | 中美关系 | 动物福 | 教育与兴趣 | 教育与焦虑 | 教育的价值 | 人工智能与教育 | 周雪光 | 论木心 | 定义木心 | 学术欺诈网站 | 金融家摩根 | 弱水吟 | “闰土”在今天 |《二十一世纪》30周年 | 九旬知识人先生之风 | 杨小凯 | 杨绛 | 邵燕祥 | 赵元任 | 陈寅恪 | 尼采 哈耶克 | 钱锺书与陈寅恪 | 钱锺书与钱瑗 | 蔡定剑 胡适 | “好好先生” | 余英时谈胡适 

学人·思想的芦苇



投稿、联系邮箱:isixiang@vip.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