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们,你们过不过春节?
「假装在东京」第131篇原创文章 | 4090字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并注明出处
作者个人微信号 | mrspike
2021.2.10 | 写于东京
大家好,我是东京的上海人老蔡。首先,祝各位海内外华人春节快乐,牛年大吉。
近来clubhouse很火,看到近期在日华人们开了一个群组聊了聊在日本过春节的各种问题,挺有意思的。这个话题我之前也一直没有写过,本篇文章写于除夕前凌晨5点,想到哪写到哪,仅代表个人观点。
还记得去年有人一本正经地问我:日本春节放假吗?春节是中国人的节日,日本怎么可能会放假呢?这几天里,大家在日本还是正常生活工作学习。
但是,仔细想想,对于在日本生活,手持中国护照的我们来说,过不过春节的确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个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问题,涉及到了很多层面,这种复杂的心情,不出国无法体会。
2019年的横滨中华街春节舞狮。
有些在日华人的确选择不过春节,这样的人还不少。
最主要原因,日本不放假。尤其对于那些工作比较累,业务比较繁忙的人来说,放假过春节已经是个奢望。他们想的都是今天的任务完成了没有,明天有没有其他的工作等等。当然,中日两国节日都过的驻日大使馆员工不在此列,羡慕他们又要放假了。
日本整体而言的工作强度还是挺大的,虽然可能比不上国内996,但加班是家常便饭。如果一个人本身就没多少空余时间了,那怎么过春节呢?累了一天回到家,看看网上的央视春晚直播就是过春节了么?
第二个原因,身边并没有多少人能和你一起过春节。国内的家人过不来,自己又回不去,要回去就48小时双阴性检测证明加回国隔离几十天。别说海外华人了,连国内的同胞都跟我们一样感同身受着。今年春节防范特别严格,到处都鼓励原地过年,各种跨省的人员流动都有限制。
刚踏入日本的第一天时,我戏称自己是“东漂”。而在今年,不管是东漂还是北漂沪漂,大家居然神奇般的得到了同样的待遇。
我也经常在和家人打视频电话的时候说:现在不像几十年前了,起码在过去,海外华人要和国内亲人联系只能打高价国际长途,只能听声音。现在一个手机就能轻松联系上,并且还能打视频看到脸,的确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仿佛离得没有那么远。出国和去外地感觉上差不多。
但我们心里也清楚,视频电话终究只是视频电话,屏幕里的人永远比不上身边的人。以往一起吃饭一起吐槽春晚的那种活人在身边的感觉,视频永远无法代替。你关心的人都不在身边,那自己对于“过春节”这个问题当然是得过且过,爱过不过。
毕竟家庭团圆时,天天都是春节;家人不在身边时,永远不是真正的春节。
第三个原因,没有年味。有的人可能好奇了,日本哪来什么“年味”?其实往年的确有,东京各个热门商圈里的各种商场,会贴出各式各样的中国迎春海报,欢迎中国顾客来消费采购,仿佛营造出了一种“日本是你家,东西随便拿”的错觉。
图片来自于网络,2017年的东京秋叶原。
所谓的年味其实在国内也早已没我们小时候那么重了,除了能放个长假之外,也和平时没太多两样,反倒是到处跑亲戚堪比应酬,往往比平时更累。努力赚钱好像更重要一点,有钱天天都是春节。
安倍下任前,一直都是以“观光立国”的思路在努力推动着旅游业,而前几年的确很有成效,大批大批的中国旅客来日本爆买。有时候我们路过商场看到里面大大的中国字,还真的是一种说不上来的奇妙体验,感觉自己离中国并没有那么远。
然而,因为新冠疫情,今年完全没有了,一丁点都没有了。旅客进不来,中日旅游业全线哑火,还不知道要哑到什么时候。往年春节期间走在路上都能听到中国话,现在都听不到了。
年味,就更别提了。
话虽如此,但我相信,大部分海外华人都会选择过春节。
有的人只是单纯的延续这个习惯,尤其是刚来不久的华人们。以前年年都过,虽然现在人已不在国内,家人不在身边,但这个对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节日习俗还是会被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只是可能身边一起过的人有了一些区别。
为春节而点亮红色的东京塔。
这也包括我们,虽然我们各自的爸妈都不在身边,好久都没见到了,但起码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虽然不能全家团圆很遗憾,但起码比夫妻孩子分割两地要强一些。
为什么我们要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我要让我女儿知道,她虽然现在住在日本,但她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请注意,过不过春节,主要和民族认同感有关,而和政治立场没有半点关系,这是两码事。我也不认为那些不想过春节的人是不爱国的行为,这不是爱国与否的评价标准,他们可能各有各的理由,同为海外华人我非常能理解。我当年一个人在东京住的那几个月,心里想的也是:过啥春节啊,打个视频发个朋友圈发发祝福语就算过过了。
这个节日对我和蔡太太来说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对在上海4年,在东京3年,目前7岁的女儿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个节日应该属于她,虽然她不能像国内的孩子们那样放假7天,但是让她知道有这个节日存在非常重要。
去年春节趁她睡着时给她的新年红包。
同样的,每当春节时,也有可能有外国友人祝你春节快乐,你可能和对方说“不好意思我在日本,所以我不过春节”这样的话吗?绝对不可能。
女儿说这周四她们放假一天,我问她为什么放假?她说为了庆祝日本的生日。我查了一下,到今年2月11号的建国纪念日,日本已经整整2681岁了,可以算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
不管你喜不喜欢日本,你都不得不承认,日本在文化保留和传承上做得的确好。和身边几个朋友聊起来,都说日本人在这块上做的很好,并且仪式感很强,而我们自己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显然把一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弄丢了。
羡慕的同时,我们也想和他们日本人一样,好好把自己的传统延续下去,这可以算中国护照的责任和义务之一。所以,我们家会过春节。
春节过不过,背后代表的问题,绝不是过不过这么简单。
具体怎么过,其实并不重要。开个春晚直播,一边吃饭一边看也是过春节;叫来一大堆朋友,一起吃饭一起玩也是过春节;和家里人打个视频,互相远程祝福也是过春节。
但哪怕过得再艰苦朴素,只要走了这么一个形式,其实也是在变相提醒自己即便在海外,自己也是个中国人,即便自己外语能达到当地人母语水平,自己也是个中国人,即便自己身边只有外国朋友,没有中国朋友,自己也是个中国人。
不管你承不承认,不管你愿不愿意,自豪也好,自卑也罢,“中国人”就是所有海外华人身上永远的标签,陪伴一辈子的标签。
这是民族认同感。
再次提醒杠精们,这里说的是民族认同感,是自我身份的认同问题,不要扯上政治(本公众号永远不提政治)。你可以有不同政见,但你的身份永远没办法随意更改。之前有个入了日本籍的“前”中国人,跑农民地里偷别人西瓜,还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炫耀,这种人不是日本的垃圾,而是中国的垃圾。这个事情很严肃,容不得开玩笑。
其实,认同感这种问题,在欧美华人之间会更加尖锐,因为外貌差异实在太大了,单从外貌上会有一种奇怪的违和感,我知道有很多美国华人,从头到尾和中国人没有区别,但是他们从小在美国长大,甚至没来过中国一次,不会讲中文,只认为自己是美国人。这种情况在亚洲地区没那么严重。
我之前也思考过一个问题,我女儿4岁前都在上海,当她8岁的时候,她在日本的时间就和在上海的时间一样长了。而且由于记忆的关系,她的“上半辈子”记忆已经非常模糊了。
假设,我是说假设,她以后拿个日本籍,那她到底是哪国人,我也挺担心她会不会出现身份认同错位问题。
可能和大部分人不一样,我们家认为护照国籍这东西,说难听点,本质上和结婚证一样,都是说撕就能撕的,并不是血缘关系那种永久无法更改的关系,只是纸面关系。如果拿日本护照能让你未来更方便,那很好,加油归化,如果拿着中国护照手持日本永住能让你更方便,那也很好,加油拿永住,我从不评论别人在这方面的选择,这都不是重点。
但现在在过不过春节这个话题上,真正讨论的重点是:不管你表面上拿的是什么国家护照,你本质上认为自己到底是什么人?
拿着国外护照,心却是中国心的人不少,反之也有。
但本质上的你,和你拿哪国护照实际上并没有太大关系。举个极端点的例子,你长着中国人脸,说着标准母语中国话,哪怕你拿个非洲护照,我们还是认为你是中国人,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是同类人。
把上面例子里的非洲换成日本,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可能因为中国人和日本人长得实在太像了,所以才会容易让人困惑吧。
当然,这个问题在中日混血上会更加复杂,或者说更加简单。你可以说混血既是中国人,也是日本人,也可以说混血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日本人。幸亏这问题我女儿不用考虑。
当你的孩子长大了之后,如果你能很详细的跟他或她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已经不再是问题了。在海外拼搏都不容易,各位加油吧。
蔡太太说,今年会和往年一样做一堆蛋饺,象征着金元宝,然后拿来做一个上海人常吃的三鲜汤。虽然拿蛋饺象征元宝很土很俗,但俗得正确,也俗出了水平,因为这就是我们要传下去的习俗之一。
蔡太太去年春节做的蛋饺,每年都做。
远在海外的各位,别忘了给家人主动打一个视频电话,祝国内的长辈们都身体健康。你们已经不是小孩了,都能出国闯荡了,是时候倒过来给老人们发红包了。
也别忘了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春节,为什么要过春节,在国内的话应该怎么过春节。要让他们有一个客观看待世界的思考模式。
也别忘了Youtube上有春晚直播,虽然每年春晚都槽点满满,但当你看到满屏幕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在发祝福时,你不会后悔打开它的。
当年第一次在日本过春节时拍到的春晚网络直播实况,被这么多海外华人的留言刷屏震撼到了,在海外看春晚真的感觉不一样,如果你之前没看过,今年别错过了。
感谢能看到这里,我是老蔡,每周三发一篇日本生活方面的长文,欢迎关注,春节快乐,我们下周再见。
写于2021年小年夜。
公众号 | 假装在东京
知 乎 | 假装在东京
头 条 | 假装在东京
作者微信 | mrspike
instagram | a16z88
往期合集点击传送
公众号后台可回复下列关键字查阅历史文章
经营签 | 家族签 | 留学 | 工签 | 续签 | 签证 | APP
生孩子 | 永住 | 归化 | 生活必备 | 创业 | 父母养老
护照更新 | 下签登陆 | 华人区 | 日语 | 旅游 | 买房
租房 | 房价 | 房产 | 样板房 | 学区 | 地段 | 幼儿园
小学 | 中华学校 | 医保 | 税金 | 福利 | 骗局 | 地震
小学 | 中华学校 | 医保 | 税金 | 福利 | 骗局 | 地震
物价 | 霸凌 | 各区体验 | 全职主妇 | 疫情 | 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