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最近翻车了,因为一则“歧视女性”内衣广告。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想来聊聊的,是广告中,并不孤立的,普遍存在的,甚至从70年前就开始的,物化、矮化、歧视女性的现象。
还是先说下背景,已经知道的可以跳过。前情是李诞于2月24日在微博上发了女性内衣品牌Ubras的广告视频,配文是“我的职场救身衣,一个让女性轻松躺职场的装备”,还讲“我说没有我带不了的货”,意思是他身为一个男人,也能卖女性内衣。
这个“躺赢职场”的文案迅速引发了大众的批评,然后李诞删除了微博,他和品牌方道了歉,视频下架。最新进展是,该广告在昨天被中央政法委长安剑点名,说广告“内核是倨傲,本质是猥琐。玩梗必须有边界。”
一个内衣品牌,几乎所有消费群体都是女性,却在推广自己产品的时候明目张胆地物化、歧视女性。真是讽刺。(关于这个具体评价可拖到文章末尾看)
这背后的逻辑,是资本通过贩卖女性焦虑,来收割女性红利的逻辑。而这,也早就不是广告消费、物化、歧视、矮化女性的第一次了。
1999年,英国出了一本书叫做《你说一个女人也能打开它?》,副标题是“广告黄金时代的女性地位”。它说广告歧视女性,不是个例,而是一个时代的问题。
书中收录了大量明目张胆歧视、矮化、调侃女性的广告。封面上的配图,是臭名昭著全美的一则广告。
那是1953年,美国铝业公司用这个广告来宣传他们新生产的瓶盖,因为这个番茄酱瓶盖是可旋转的,很轻松就能拧开。广告就配以白人女性惊讶的表情和“你说一个女人也能打开它?”的广告语。在广告下面的附加说明里,还说这个瓶盖可以“不用刀片,不用开瓶器,甚至不用丈夫,也能轻松打开。”后来,这则广告被视为50年代歧视妇女,矮化家庭主妇价值的广告代表。1951年的领带广告,会配以女性下跪奉茶的画面,和“告诉她,这是男人的世界”的文字。1964年的大众汽车则出广告说,“迟早,你的妻子都会开车回家——拥有大众汽车的最好理由。”有意思的是,广告中对女性的其歧视,是伴随着女性解放运动进步的。二战之后,很多女性得以走出家门,获得更多职业分工,也有了消费能力和购买能力。于是,广告便会在开始在面向女性宣传自己的同时,也侮辱女性的新职业和智力。比如在这则1970年的datacomp电脑广告里,它们的宣传点是,这是连女人也会用的电脑。可是画面上的女性被刻画成胸大无脑的形象,并且依旧和之前女性办公室打字员、电报员这类职业绑定,问出一行大字:“这是电脑吗?”广告的小字还接着揶揄:你和你甜美的电报女孩打赌,这肯定是的。
当女性走进社会,拥有更多社会地位,实现经济独立,也就意味着她们会因为这些新的社会职位,而有更大的商品需求。同时,她们也因为在这些职位上努力工作,而有更强的消费能力。
于是,资本一方面疯狂地想要拥有她们,一方面又通过极力打压她们,贩卖焦虑,来倒逼她们消费得更多。回到国内,这样的广告也有很多,比如婚恋类品牌是歧视女性的重灾区,因为它们本来就要靠贩卖婚恋焦虑来促进目标群体消费。百合网在2014年春节的逼婚广告,用外婆年纪大了来催婚,在当时还引发了网友的万人签名抵制,结局是道歉,甚至拥有了百度百科词条。它用女性夜晚回家遇到尾随者怎么办作为噱头,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用全棉时代的卸妆棉卸妆,本来挺好看的女孩子卸妆以后就变成丑男,吓走了跟踪狂。这就是典型在攻击女性妆前妆后差异大,同时还利用了最近女性安全事件频繁,广大女性那种人人自危的不安全感。既消费女性的安全危机意识,又贩卖容貌焦虑,还进行丑女歧视,每个点都值得被痛批。当然,这个广告以全棉时代的道歉结束。再像是茶颜悦色。它们在长沙主题的杯子上印了“捡篓子”的长沙俚语,配合旁边的文案解释普通人也能看懂,就是得便宜的意思。印在奶茶杯上,是说来买茶颜悦色的美女很多,买奶茶就能“捡妹子”。它们的周边“知乎茶也”,也在茶包产品上,做物化女性的擦边球营销,看图就懂。奥迪二手车也在2017年做过一个歧视女性的广告,短片说的是一对新人结婚,男方妈妈冲到现场,对新娘的脸又捏又拉,就是为了检查她是不是整过容,确认没事后,转过身来又看了一眼新娘,新娘惊恐地捂住了自己的胸前。这阅读理解很好做,意思就是说,女性整过容了,就是二手货,二手车,闹心。上官方平台,买二手车,是原装货,放心。2018年,京东美妆在自己的快递盒子上印了一句话:“不涂口红的你,和男人有什么区别”。最后京东美妆给出了道歉,说这样的盒子印了30万箱,有1000箱已发出。正在追回。写文案的人可能不知道,早在1996年,日本佳丽宝公司就找男神木村拓哉拍了口红广告,这几年国内男明星代言彩妆也成了风潮。2016年,支付宝上线过一个广告,叫《屌丝的完美女朋友》,片中宅男的女朋友无所不能,给他做饭打车,帮他放洗澡水刷牙,还能帮他理财,“不会像别的女生管钱要钱”。
最后男生梦醒,完美女朋友宝儿,原来就是支付宝,有各种功能能照顾他的生活。2017年的双十一,绝味鸭脖的广告直接公开打色情擦边球,这可能是我看过的露骨的食品广告了,图我就不放了,结局当然又是道歉。2019年,娃哈哈在AD钙奶的瓶子上印了“高中的时候,班里不知道是谁说喝AD钙奶可以从A变到D,然后就掀起了一阵风,班里女生都开始喝AD钙奶。”在被大家指出来以后,娃哈哈最后在官博道歉,解释说这不是官方的广告宣传语,而是来自网友的语录,最后在官博道歉。这次的Ubras事件,其实也是在通过贩卖、强化女性的职场升职压力和焦虑,来试图促进目标受众消费。一是李诞作为男性代言女性内衣违反广告法。因为代言人必须要真实使用、体验过该产品。就连李佳琦卖内衣都会让自己的女同事说使用体验,李诞为什么自己上来就说好?男艺人代言女性内衣,跟代言化妆品不一样。因为男人可以,也有机会、有需要化妆。但男人根本不需要穿胸罩,这就跟找男星汪东城代言卫生巾很搞笑一个道理。毕竟据我所知,男人会用到卫生巾的时候,好像只有军训的时候拿来当鞋垫,或者骑太长时间自行车用来垫裤裆。第二个点,就是你直接能从文案里感受到的,那种歧视女性的态度。当躺赢职场,和女性、内衣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懂,这是在说女性靠身体上位的职场潜规则。这背后的职场歧视和职场不公平现象则是结构性的,女性在职场上升职就会被认为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潜规则,或者说大观念根本就觉得女性不能正常在职场上获得成功,要靠装备、秘籍、法宝才可以。在已经知道大环境是这样的情况下,还用这种职场焦虑来营销女性内衣让女性“轻松躺赢”,就算没有潜规则的暗示,也是在吃职场性别不公,带给获益一方的红利。看完这些广告,觉得商家们似乎都有一个共识,他们永远要等到广告上线被骂了,才意识到问题。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资本希望女性呈现为的形象。不管这形象是更往高处走,还是更往低处打压。这样,广告才能在这个“真实的你”,和“用了商品的你”之间,通过差距来制造焦虑,并最终促成消费行为。资本当然要试图把这个距离扩大,把裂缝变成深渊,这样才有更多的消费者往里跳。这里的消费者,可不止一种性别。所以他们才会把偏见当诙谐,把歧视当幽默,把物化说成,我只不过是开了个玩笑罢了。他们或许还有一种投机侥幸心理,觉得把这样贩卖焦虑的逻辑玩笑话,再找一个以诙谐、幽默闻名的男性喜剧人来讲这个笑话,大家就会笑了。
一家辣妹不说两家话
点一点关注转发星标
这对我们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