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8 宇 宙 史 前 史

沿江杀手 RealCoolGirl 2022-04-25

编辑:任铭壁


姐妹们,今天是三八妇女节!

 

过了这么多年妇女节,大家知道它是咋来的吗?

 

从确立至今,在这横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历史长河的姐妹们都在怎么过节?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RCG带你进入“三八宇宙”,细数妇女节背后那些光阴的故事。

 


关于这个伟大节日的诞生,在国际江湖上,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最为主流的说法是:妇女节的诞生与一位德国女性息息相关。

 

1910年,在美丽的丹麦西兰岛东部,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第二国际”在哥本哈根召开了首届国际妇女会议。

 

这次会议上,出现了一位无产阶级女性解放的灵魂人物——克拉拉·蔡特金。

 

 

在这次会议上,蔡姐大胆开麦为妇女发声,提出让妇女参与政治,让男女同工同酬。

 

蔡姐一发言,引来诸多“以大局为重”的革命者的反对。

 

革命者们认为,妇女就不应该参与政治,并且正是因为有了女工,才把男人的工资拉低了。

 

 

面对如此荒谬的说法,和气势汹涌的反对者,蔡姐并没有在他们的淫威下投降,而是冷静回应。

 

蔡姐直接揭穿了资本家故意利用女工来压低整体工资的阴谋,提出同工同酬有利于整个工人阶级的解放。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蔡姐提出应该确立一天为全体妇女的节日,就这样,在一片反对声中,蔡姐点燃了火种。

 

妇女节由此诞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国际妇女节确立十余年后,这股女性解放的春风,终于吹到了咱们这片辽阔的东方土地上。

 

在命运之轮的安排下,跟随苏联革命者丈夫来到中国的鲍罗廷夫人,带来了妇女节的火种。

 

鲍罗廷夫人在和我国的爱国革命者何香凝进行“夫人外交”时,提及了远在德国的女性解放先驱——蔡姐,以及她倡导的妇女权益运动。

 

 

何香凝大受启发,并在《回忆中国的第一个“三八节”》中记录了这段故事。

 

这就为中国女性解放的可能性剖开了一个豁口。

 

1924年3月8日,在广州第一公园举行了中国第一次庆祝妇女节的大会。

 

参加活动的妇女打出了“反对纳妾”“要求平等教育权”“废除娼妓”等标语。

 

 

就这样,鲍罗廷夫人和何香凝启蒙了一代中国女性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一百年前的姐姐们,在游行反抗和争取权益中,完成了妇女节的初体验,实现了精神上的跳水。




时间来到了1935年,女性解放的春风,吹上了黄土高原,在延安革命时期近十三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年都要举办“三八”节纪念活动。

 

于是,在那片火红的西北高原上,每到三八妇女节这天,就会诞生许多革命嬉皮士。

 

延安革命根据地

 

这一天,男女同志、学生、机关工作人员,以及许多从十几里、几十里外乡下赶来的农村妇女欢聚在一起。

 

她们举办“妇女运动大会”,让各家姐妹同台竞技,一较高低。

 

 

在紧张刺激的竞技比赛后,还有女生表演集体舞和秧歌。


 

即使没有致幻的酒精、闪耀的灯球,浮动的电子声浪、立体环绕的白噪音,这些老姐姐依旧在“延安妇女节氛围组”的带动下,早早地上了蹦迪必修课。

 

类似这种

 

延安时期的革命嬉皮士,也以陕甘宁根据地为出发点,依照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将女性解放的思想与那红色的梦,一同向中华大地扩散。

 

根据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显示,女子数量接近2.8亿,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一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读懂了妇女,也就读懂了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节伴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体现出了浓厚的时代气质。

 

在饱和度极高的“中国特色波普风”宣传画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中国式妇女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妇女们纷纷投身于经济建设浪潮,走进田间地头或纺织工厂。

 

根据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此时,整个中国社会呈现出一种“机械团结”的社会形态。

 

这个阶段的妇女节,可以说是集体主义的时代缩影。

 

50年代工联举办体育活动庆祝妇女节

 

那时候的三八节,单位里、厂子里浩浩荡荡地举办起了庆祝活动,活动结束的珍贵瞬间,是女同志们留下一张快乐的合影。

 

1960年三八妇女节留念

 

文化部也在全国各大城市搞起了“三八电影周”主题活动,在这一周,轮放着革命女性icon们的专题电影,鼓舞了中华大地的无数“新新女性”。

 

举办三八电影周

 

在集体奋斗的道路上,涌现出一些身影,他们成为建设新中国的女性榜样。

 

比如在“农业学大寨”号召下,16岁的铁姑娘郭凤莲,带领着22个农村姑娘创造了粮食收成40万斤的农业奇迹。

 

 

高唱着革命歌曲“高山挡不住太阳,困难吓不倒英雄汉”,一夜之间,这个姑娘成了集体主义下家喻户晓的劳动榜样。

 

而郭凤莲也成为70年代人们津津乐道的“三八红旗手”。






与集体主义浓厚的时代风格完全不同,八九十年代风云剧变的中国,个性更加鲜明。
 
彼时,改革春风吹满地,人们解放了禁锢已久的精神枷锁,在暧昧不明的过渡色中,显示出了世纪的饥渴。
此时的妇女节也让姐妹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多元成为时代的特性,在五光十色的赛博世界中,蹦迪、看电影、时装走秀等娱乐活动填补了女性的生活,活动丰富多彩,城市群英荟萃,妇女节也过得有滋有味。
1995年,联合国在北京召开了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大变革时代中的女性力量,实现了与世界接轨。
 
 
乘着这股东风,一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目出现——《半边天》,央视一档专为女性定制的节目开播了。
 
从这富有浓重时代气息的片头中,就可以看出它的经典。


节目中,力道深厚的主持人张越,诉说着诸多社会上关于女性的敏感话题。
 
比如关注「农村留守女孩的性侵犯事件」。


《半边天》也早早就提出了“要拒绝bodyshame”的先锋议题。
 
在一期主题为「不要为你的相貌发愁」的节目中,请到了初出茅庐的小韩,嫩得出水的小韩讲出了身材带给自己的自卑感。
 
自此之后,小韩真红了,走下“高原”,成为韩红
 
节目中的许多主题到现在也丝毫不过时。
 
 
除了《半边天》的开播,在199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冯巩、牛群、倪萍三人表演的相声《最差先生》,也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妇女的地位。
 
1995年,冯巩开始说“我想死你们了”的万恶之源
 
在这段相声中,牛群和冯巩要评选“最差先生”,由现场的女同志作为评委,在“评委会主席”倪萍的要求下,两位黄金搭档根据“赞美女性”“批评女性”两个话题进行发挥。
 
牛群和冯巩两个人对女军人、女护士、女建筑工人、女农民都进行了别具一格的“批评”,(实际是明贬暗褒)让全国的妇女乐开了怀。
 
这个时期,不仅城市中有工作的妇女受人尊敬,农村地区的妇女工作,开展得也十分火热。
 
1999年,在本山大叔的电影《男妇女主任》中,展现了青山乡妇女工作会议的场景,只见本山大叔万花丛中一点绿,成为众多女性妇女主任里的别致景观。
 

举手发言,表达意见,淳朴的农村妇女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在这风云激荡的大变革时代中,我们的母辈们得到了女性解放的自由接力棒。




从千禧年一觉醒来,已经是21世纪的上半叶,妇女节也进入了新纪元。
 
智能手机开始普遍,消费浪潮滚滚而来,我们进入了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所描绘的景观社会。
 
 
在景观社会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对节日的革命,正式进入了“后妇女节时代”。
 
而大电商潮流带来的商业游击战,无疑是“后妇女节时代”最为宏大的景观。
 
女神节、女王节、女生节……
 
 
妇女节所蕴含的种种消费商机,为广告工作者过剩的创意激情提供了广阔舞台。
 
在琳琅满目的打折信息中,妇女节也成了各大电商平台的狂欢节日。
 
 
除了电商平台打折促销式的关爱,许多单位也有专门针对妇女节发放的福利。
 
部分单位会在妇女节这天,为女性职工放半天假,在这半天假期里,她们会和朋友吃吃喝喝唱唱歌,或者在家躺着看剧嗑帅哥。
 

《劳动保障世界》在2016年发布的社会调查显示:过半女职工有妇女节福利。
 
或是放半天假,或是发放电商平台的购物卡,有些还有健康体检、艺术课程等内容,让这个属于女性的节日丰富多彩。
 
 
近几年,随着中国女性地位和话语权的提升,带领女孩们冲向社会前线的除了购买力以外,还有“女性意识觉醒”的精神诉求。
 
2021年,3月刚到,互联网上最活跃的女性论坛——豆瓣鹅组,就掀起了一场关于“妇女节”名称的大讨论。
 
他们不再愿意接受“妇女”这个词的标签。红红火火地发起了投票,“妇女节”“女权节”“女性节”成为选项。
 
 
有的姐妹指出:
 
【妇】字在造字之初就是女人拿着扫帚的形象,默认把女性禁锢在婚姻家庭中,新时代的今天,拒绝“妇女”一词的使用,实际上是拒绝婚姻和传统女性的角色。
 
她们主张把“妇女节”改为女性权益日,用以讨论女性权益的问题,来回归该节日创立的初衷。
 
 
另一些姐妹认为,“妇女”一词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其中强加的年龄歧视和婚育歧视对妇女的污名化。
 
面对“妇女”一词的污名化,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为其正名,而不是替换它。
 
 
在这场大讨论中,女孩们积极关注妇女节的来历,去探讨女性获得的权益。
 
她们想撕掉女性身上关于婚育、年龄、外貌等方面的标签。
 
 
这种讨论本质上是对蔡姐、鲍罗廷夫人、何香凝、革命嬉皮士……这些先驱者精神的延续,这是“后妇女节时代”女孩们独特的表达方式。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真正带我进入“三八宇宙”的,是远在黑龙江的我妈,大兴安岭一枝花,我的女性精神弥赛亚。
 
曾几何时,当我还沉浸在欢度六一的装嫩美梦中,3月8日这天我妈的一个电话,把我带到了自己已成长为女性的铁血现实。
 
并在一番保持理性又放肆抒情的介绍中,突破了我对妇女节的局限认知。
 
自此之后,每年3月8日这天,我都会有个固定项目,就是给我妈和我姥儿打个电话。
 
时代会变,关于妇女节的表达方式也会改变,但始终未变的是女性解放的精神内核,和这宏大叙事里每一个鲜活的个体。
 
❤️
·THE END·



👀 
往期推荐阅读:



* design by suisui 



一家辣妹不说两家话
点一点关注转发星标
这对我们真的很重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