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间十分钟回归正常,到底有多难?
近日,“中小学校课间圈养”等相关话题引发热议。所谓“课间圈养”,是指部分学校出于安全和便于管理的考虑,限制学生课间10分钟的活动,把孩子们“圈养”在教室内。
在广州校园内,学生的课间活动有无被约束,有无被“一刀切”?如何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如何让孩子在课间玩得开心又安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多所学校,聆听来自家长、校长、专家、学生的声音。
家长吐槽学校“圈养”,为安全就能“一刀切”?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存在学校约束学生课间10分钟活动的情况。有家长向记者反映,学校不允许孩子在课间10分钟走出教学楼、去操场玩。
“孩子去操场要下楼梯,在楼梯间上下跑来跑去,难免会磕磕碰碰,有家长可能过分在意孩子受伤,甚至会闹到学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校就‘一刀切’,只许孩子在走廊活动。但这么小的孩子,半天不出教室,和‘圈养’有什么区别?”
李先生家的孩子本学期上一年级。开学后,他从孩子那得知:课间10分钟没有一个同学下楼玩,大家都坐在教室里。除了打水、上厕所外,同学们几乎不会离开座位。虽然学校没有明令禁止课间10分钟出去活动,但是老师要求在上课铃响之前,回到座位上坐好,要能安心听课,而不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坐在座位上。
李先生问孩子为何不出去活动一下,孩子无奈地表示,老师不让在教室外的走廊玩耍,一旦发现就会批评。教室在楼上,不够时间下楼玩,所以孩子就和其他同学一样,课间坐在座位上,哪也不去。
有学校表示,有限的场地限制了学生的“课间10分钟”,尤其是在操场面积小、活动场地不足的学校。部分学校教室楼层高、楼道狭窄,学生课间活动时,容易发生拥挤踩踏、磕碰受伤等意外情况。
学校指出,如果学生在课间出现磕碰等意外,可能会出现家长投诉学校,甚至与校方打官司的情况。为避免发生校园安全事故、避免学生受伤,有学校便“一刀切”,以文明纪律、确保安全为由,限制孩子小课间的活动范围。
别因还未发生的事情而限制“课间10分钟”
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校长郭云海认为,课间10分钟对学生而言是过渡,学生需要释放上一节课的压力,为下一节课做缓冲和准备。“课间活动也是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下课没有休息好,再上课的话,难以保持专注,上课效果也不会好。”
东荟花园小学要求学生在下课后必须走出教室,上厕所、喝水、远眺、运动、游戏。该校为每个班配备瑜伽垫和秒表,这两样东西大有用处。学校会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定制训练计划,实行小课间训练打卡制,鼓励学生在课间10分钟,打卡跳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运动。
“在小课间(课间10分钟), 我们一直都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活动方式。”越秀区雅荷塘小学校长陈敏婷说。陈敏婷认为,课间休息10分钟,既是遵循孩子们的学习规律,更是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保障小课间的前提下,该校在大课间30分钟时间里,组织学生到操场做操、跑步。遇上下雨天,学校会安排学生做室内操。
学校担心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伤,雅荷塘小学也发生过类似情况。陈敏婷告诉记者,如果学生受伤,责任拟定、赔偿赔付以及家长投诉等,都是学校要面对的问题,但学校不能因为担忧还未发生的事情,就阻止学生去活动。
天府路小学校长欧阳琪指出,有学校可能会为了杜绝学生受伤和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课间10分钟让学生们待在课室。“这样看起来对孩子的安全更有保障。但我认为学校应该在担当适量风险的同时,让孩子们在课间能走出课室活动,让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地成长。这其实是学校有担当的一种选择。”
天河区天府路小学的同学们在活动身体。
在天府路小学,记者看到学生在课间10分钟里,有的在攀爬墙上攀岩,有的双手吊在云梯上,有的在一楼架空层打篮球。欧阳琪表示,学校把小课间作为大课间的补充。“孩子们坐在教室休息或在走廊活动,这些并不能起到课间调节的功能,因此我们想让孩子们在课间动起来。”一到下课时间,老师就会把学生“劝出”教室,让他们去活动。
天府路小学班级较多,场地有限。学校就把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利用起来,包括教学楼的楼顶、墙面、连廊,教学楼的每根柱子也安装了篮球架。学校还会分段安排各班活动时间,让每个班都能到地面上活动;同时划分运动专区,在课间10分钟里分区域设定不同的运动,比如锻炼上肢力量、跳绳、打篮球等。
天府路小学的攀岩墙
安全、零意外是目标,切勿因噎废食
“必须保证学生的安全、做好学生安全教育,但不能以安全为由,限制学生课间活动。”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下称“南实”)校长袁慧明介绍,学校强调教师不能拖堂,并让学生监督老师,保证课间休息时间。记者在南实看到,下课铃声响起后,部分同学下楼打起羽毛球、乒乓球、踢毽子,还有同学在钢琴角弹奏钢琴。
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的课间10分钟
“儿童在校园当中成长,意外发生的几率是不是能绝对控制在零?零意外是我们的目标,但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有‘零’的目标,就什么活动都不开展,这是反规律的教育。”欧阳琪说。
在天府路小学,学校安排老师,在课间活动前期做好安排,并跟进学生课间活动的过程,尽量做好保护学生的安全细节。该校会带着学生演练上下楼梯的过程,培养学生互相礼让的习惯。体育老师和行政人员会在各个楼梯值日,关注学生上下楼的情况。“有细节上的保护,加上孩子们常规的演练,这样是可以降低风险的。”欧阳琪说。
郭云海认为,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游戏的。“安全风险可以在有效的管理中实现可控,课间活动也可以在引导中,变得有序、有趣。”
雅荷塘小学在加强值日老师课间巡视的同时,每周甚至每天,都会对孩子们进行规则教育,例如上下楼靠右行,在走廊轻声慢语,尽量做到不影响他人。学校融合德育教育和体健活动,教孩子守规矩、关爱他人、照顾他人,有序开展课间活动。“虽然不能保证学生百分百不受伤,但是学校可以提前做一些工作,来降低孩子受伤的可能性。”陈敏婷说。
部分学生的教室在高楼层,在小课间下楼活动,可能会出现上课迟到的情况。雅荷塘小学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取了开放功能场室给高楼层学生使用的措施。高楼层的学生不用往楼下跑,在本楼层或相近楼层就能活动。低楼层的学生也可以到操场活动,避免了操场人多、学生活动不开、增加安全风险的情况。
天河区天府路小学的同学们在课间玩耍。
为何会出现有学校对课间10分钟“一刀切”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学校不敢对学生安全问题担责,没有细化课间10分钟安全管理,也可能是家校之间没能达成共识。
有校长认为,绝大部分学校的出发点都是为学生好,但学校、老师并非无所不能,总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因此有时遇到扛不住的事情只能“退缩”。比如课间10分钟,学生难免会“小磕小碰”。遇到这种情况,个别家长可能会问责学校、要求赔偿,或者投诉其他学生影响自家孩子。
该校长表示,学校遇到上述这种情况会很为难,由于缺乏校园意外事故责任认定标准,一旦出现问题,难以划分各方责任,也就造成部分学校为避免担责而限制学生课间10分钟活动的情况。“学校很难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很难平衡各方意见,很难做到零投诉和零指责。因此,学校只能尽力做好各方面工作。”
也有校长表示,教育工作者应有一个共识:家长和学校不是对立的,而是要共同去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这也是学校和家长需要通过沟通交流,争取达成的共识。
欧阳琪表示,家长担忧孩子在校的安全问题,可能是学校管理细节上存在漏洞,这需要校方不断整改。针对家长的担心,学校要给家长解释学校管理方面的举措,让家长看到学校在管理中的细节,尽量让家长放心。
在安全管理方面,袁慧明建议,学校一定要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做好人防、物防和技防工作,提高师生安全意识,管理人员要经常巡查校园,确保消除安全隐患;中学可安排学生干部在走廊值班,及时提醒同学注意安全;配足配齐校医,保证只要有学生在校,校医就在校;同时加强教师基本应急常识与技能培训,为学生统一购买校园安全责任险。
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的课间10分钟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认为,教育应以孩子的成长为中心,切忌“一刀切”。“课间圈养”显然与教育内涵相违背,家长、校方、相关部门都不应该被困在“不能出任何差池”的思维误区。
迟毓凯表示,家长和校方都需明白,孩子是鲜活的人,正处于精力旺盛的年纪,奔跑玩耍是他们施展生命力的方式,这一过程免不了磕磕碰碰。比如一个班有三四十个活蹦乱跳的孩子,班级管理有时难以面面俱到,孩子在校内活动时出现磕碰等意外情况在所难免,家长需给予理解,积极沟通。面对家长投诉,相关部门、学校不能只关注“问责”“免责”,不能只关注如何避免“差池”的出现,最后“一刀切”地剥夺孩子的课间乐趣,而不关注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迟毓凯指出,“放学后马上清校”“课间圈养”都不可取。尽管孩子们可以在大课间中充分地运动,但小课间也同样重要。相关部门和学校应探索如何在最大程度保障安全的同时,让孩子们得以在这些“10分钟”内,自主选择休息放松、探索爱好、结伴嬉笑,挥展鲜活的生命力。
相关部门可建立校内安全事故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开展常态化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尽量安排低年级学生在低楼层班级,增加防护设施,设置巡查老师;加强安全常识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有益的课间活动等。
来源:广州日报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谢泽楷 魏丽娜 林欣潼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陈忧子 魏丽娜 林欣潼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欣潼、谢泽楷、王婧、曾俊
初一学生心跳骤停,广州校园AED再次立功!
扫码加入广报求学备战中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