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暑至,盛夏始 | 愿你寻一处清凉,度一场清欢

畅由乐享 2023-08-01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视频来源:人民日报
“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历史由来



      小暑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根据气候变化总结出的节气。它的名称源于夏季炎热的气候现象,表示暑天还未到达最高峰。古人观察到在小暑这一时期,阳光直射地面,气温逐渐升高。

      小暑时节正值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农民需注意灌溉和防暑。随着时间推移,小暑逐渐与习俗、文化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今仍在使用。



如果你还没能彻底感受到

夏天的火热,那么从小暑开始,

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

一段时间即将到来。

小暑一出梅,一入伏,

造就了别样的夏日风情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Slight Heat

       

关于小暑的小知识




t

       

小暑养生




01

传统习俗

吃三宝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食新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02

农事活动

小暑是夏季农事活动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小暑前后,农民要进行水稻的插秧和瓜果蔬菜的移栽工作。同时,要加强蔬菜和果树的浇水和施肥,保持土壤的湿度和养分供应,以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

在小暑期间,要及时排水,清理田间的杂草,防止水稻田和果园积水滞留,避免病虫害的滋生。此外,应加强果树的修剪和疏果工作,促进果实的发育和质量的提高。

小暑后期,要注意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及时施药或进行生物防治,以保证农作物的安全和产量。此外,还要做好农田的灌溉和排水工作,合理管理水资源,保持土壤的湿度和通气性,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03

小暑养生

小暑节气养生起居注意作息要定时,小暑后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一些相应的调整,适当地减缓生活节奏,平静地、有计划地进行工作,有利于减少焦虑的情绪,一般晚上10点-11点就寝,早上5点半-6点半起床,一旦养成了定时就寝的习惯,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上床不久即可入睡,并很快转入深睡,早晨也容易自然醒



04

穴位养生

小暑时节,酷热难当,此时的养生保健重在平心静气,调养心神。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心主神志,主藏神,汗为心之液,故烦暑之时,人们常出现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等症状。因此小暑宜养心,日常要注意清心火,养心阴。推荐能清心火、养心阴的保健穴位:少府穴、内关穴。


少府穴

定位:位于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处即为本穴。

功效:属手少阴心经,是心经的荥穴。《难经·六十八难》曰:“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对因心火旺导致的口舌生疮、失眠、面红目赤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操作:自我保健时可以拇指指端点压穴位,力度由轻到重,以局部出现酸麻胀痛为主。


内关穴

定位: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属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是络穴。对心痛、胸闷、心慌、心悸,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同时内关穴还有安神、解郁,治疗失眠、抑郁症、癫狂的作用,还可以治疗手臂的挛急,以及治疗眩晕。

操作:自我保健时可以拇指指端点压穴位,力度由轻到重,以局部出现酸麻胀痛为主。




◇ 部分图片与文字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关注畅由生活的公众号选购精美礼品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