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之间的关系

大雁 雁引愁心去 2022-10-23

点击上方蓝字“雁引愁心去”关注

我们之间的关系




-





01

伤 离 别









 搬了!最终还是搬了!随着“蚂蚁搬家”的车队渐行渐远,叫喊了几年的搬迁工程总算尘埃落定,往日生机勃勃的校园渐渐变成一躯空壳。

 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公寓楼……人去楼空;图书馆、史料室、储蓄所、美发廊、互联网营业厅……铁将军把门。

 巨人广场上的巨人曾经给了多少学子拼搏向上的动力,如今茕茕孑立,黯然失神;公园里的湖水曾经平息了多少青春年少的浮躁,如今郁郁寡欢,倍感惆怅。

 公寓楼边的快递公司曾经比肩接踵,如今门可罗雀。校园周边的快餐店、便利店、网吧、书店、考研培训中心,一个个次第关闭。有一个饭店取名为“被树挡住的火锅”,树荫掩映,阳光透过树枝折射下的倒影如梦如幻,显得特别有诗意。可惜,就算店老板每日把地擦成镜子,依旧遽无人烟。每次经过那里,看着空荡荡的店面,忍不住替店家着急。他的店哪里是被树挡住了啊?完全是被一纸搬迁文书带走了消费者啊!

 离开了大学生的市区,不只是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文化变得颓废萎靡,就连整个片区的商品经济也开始滞后发展。

 从人声鼎沸到寂寥无声,从熙熙攘攘到萧条冷清,校园落寞得连枫叶掉在地上的声音都显得刺耳。







02

感谢相遇


我是1995年考入的这所大学。当缀有红烛图案的山西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家时,父亲笑了,而我却百感交集。说实在的,教师这个职业在当时并不招人待见,学校里周而复始的工作历程一眼就能望到头,这种单调机械的生活也让我尚未上岗就感到了焦躁与疲倦。

 这绝非我的理想,然而理想美满,现实骨感。并且我也清醒地知道,能够录到这里着实应该满足,毕竟,又没考下高分,有什么资格去跨心仪大学的高高的门槛啊!更何况在别人流血流汗夜点明灯下苦心的高三,自己却稀里糊涂偏离学习的轨道坠入早恋的深渊。从这个角度说,非常感恩这所大学,它在我鲤鱼跳龙门的人生重要节点对我进行了包容与救赎,是上天对我不求上进网开一面的馈赠与关照。

 我一直觉得,在市区这块土地上,再没有别的建筑能像大学校园一样包含如此多的青春。毕竟,自1958年建校,每届学子都是黄金年龄。那些年,师大是省内招生,虽然离家都不远,但没有高铁和飞机,公路和铁路又不发达,所以大多数学子一个学期都厮守着学校。可能是在校生活过于单调,也可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龄,也是体液分泌、荷尔蒙冲动的年龄。在完成学习的主要任务时,谁也挡不住来势汹汹的爱情。餐厅里、林荫道、图书馆、教学楼,一对对情侣追赶着朝阳,挽留着黄昏,这既打破了单一学习的沉闷,也让沉闷的校园生活变得摇曳多姿。

那时候,没有手机与传呼,学生公寓楼传达室安装一部公用电话。接电话常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家里有急事,二是异地恋。每当听到喇叭里喊叫某同学的名字时,还会听到一路小跑的气喘吁吁。之后,从传达室出来的表情要么是得知家中要事的焦急与悲切,要么是掩饰不住的喜色、甜甜蜜蜜的羞涩、恋恋不舍的再见、默默无闻地期待。

 我也收到过眉目传情的示好以及含蓄委婉的情书,只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仿佛除了对象之外,再和他人交往就是大逆不道。为了不让彼此有太大的文化差距,我虽然差不多每次都得一类奖学金,并早早过了英语四级,但还是选择了止步不前,剩下的时间好像都是为了等待一纸毕业证。其实,就是年少无知,就算不考研,谁说不可以多学一些呢?至今仍然后悔那段被蹉跎的岁月,让本来金子般的年龄散发出老气横秋的萧瑟与颓唐。

 当然也不是全然没收获,在泡图书馆的日子里,进一步认识了徐志摩、老舍、泰戈尔等文学巨匠,以及他们笔下塑造的一个个典型形象。除了校园里的红烛文学社,我还因为一首“豆腐块”参加了北戴河举办的全国诗文颁奖笔会。更主要的,长期在这样的氛围里熏陶,让我对文字与写作莫名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

 沿着操场和餐厅中间那条长长的通道向北走,最先靠近的是男生宿舍,继续往北走为女生宿舍。我被分到最北边的15号楼,“318”作为我们的寝室曾经被命名为“潇湘馆”,8位姐妹最北的来自忻州,最南来自运城,其次就是文水、孝义、临汾、长治。

 那时候,食堂里的饭菜特别好吃,餐厅侧墙绘有巨幅壁画,图案上方题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后来,15号楼旁边又增添了名为“世纪港湾”的新式餐厅,学校饭卡既可以买饭,还可以购买前台货架上摆放的洗发水、杯子等生活用品。

 属于我们中文系的是1号楼,但也会到4号楼、6号楼等其他地方上公共课。每次考前,占座位都会成为棘手的难题。每天早上,校园里总会有热爱锻炼的学子到操场上跑步跳操,教学楼前的草坪上,比小鸟起的还早的莘莘学子,用呜哩哇啦的朗读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之后,络绎不绝的学子们收拾停当,迎着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地走进课堂,开始了一天的学习与生活。




-THANKSGIVING WITH YOU-


03

感谢相伴



  我是1999年毕业于这所大学,2007-2010年又返回去上了个教育硕士,其余时间有5年在县城,剩下的15年都在这所大学的实验中学。

 我相信,母校的高大形象始终会矗立在毕业于这所大学的每个学子心里。但除了留在母校工作的,大多数学子步入社会后踩着这个时代的快节奏,对于母校基本上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而我,以及和我一个单位的师兄师妹们,和这所学校的关系息息相关,却又遥不可及。

 怎么说呢?作为这所大学的实验中学,我们的工资同在一张表格,我们的人事关系同在一个系统,我们上属单位同样都是省教育厅。而且,每年的开学典礼、民主生活会、换届选举等重要节点,都会有大学领导应邀前来、出席讲话、督导检查、莅临指导;每年的毕业生实习都会按照契约与惯例走进我们的班级与课堂。同样,每年的秋季运动会和元旦文艺汇演,我们总会一如既往地借用他们的操场和礼堂。就我个人而言,成为一名宣传干事后,还到过田家炳楼上与同行们一起学习、开会,互通有无。

 我们不在一个校区,却又常在一起交叉开展工作。作为这所大学的附中,我们更是对它充满了感情;可是,作为一所大学,每年有那么多的新生,有那么多的教学任务,有那么多的科研压力,以及这几年一直处在议事日程的新校区建设等事宜,他们连自己一亩三分地上的事情都处理不完,哪里还能顾得上我们?

 更何况,这样的大学也响应着政策要求飘然而然地离我们而去。如今,别的单位都是强强联合,政府扶持,而我们依旧一成不变地囿于狭小的西赵胡同,如一叶浮萍不知所归。

 据说,我们可能会在某天随着搬迁的师大而搬迁;据说,我们可能会变成他们的一支分校依旧驻守在原地;据说,我们也可能由省办直接划归市办,然而从头再来与市里的那些中学并驾齐驱。随着一个个据说,我们的心情在憧憬与幻想、在希望与失望中不断交替更迭,起起落落……

 




以往文章回顾



与一所城市走近

在时光中穿行

失联后的短暂时光

生气的馒头

我妈姓刘不姓马

像李焕英一样微笑

冬天的树




扫码关注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