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朋友圈

大雁 雁引愁心去 2022-10-23

点击

“雁引愁心去”关注~







 一开始,朋友圈里确实都是朋友。好消息说出来一块分享,赖消息听完了一起担当。圈子内和圈子外,界限分明,两个世界。  后来,为了传递一个文件、一张图片、一则合同、一份发票、一封信函、一首歌曲、一段视频,朋友圈里渐渐融入了三教九流。  熙来攘往,密密麻麻。一串串名字排在通讯录里,找个人划拉半天,手指头都快酸了。于是,家人、同事、同学、领导、购物、旅游、游泳、瑜伽、读书会、合唱团、美容院、理发店、保险公司……你不得不为不同的人分类制作标签。      就这样,通讯录面积一天天扩充,朋友圈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朋友味却白开水一样越来越淡。有些人,熟视无睹;有的人,久不联系;有的人,一面之交。毕竟,高山流水,曲高和寡,知音难觅。天长日久,那些淡出视野的名字悄悄退到手机里某个偏僻的角落,让你连删除这件事都忘了。 有人把这波一动不动的人比成“僵尸”,还有人把长期存在却一言不发的人称为“潜水者”。这些比喻很是生动,既然双方没有再谈的必要,也几乎无话可谈,为什么不识相点走出彼此的朋友圈?

  最初,逢年过节,一边穿梭在热气腾腾的厨房里,一边忙里偷闲给朋友发声问候——平和却真诚,彼此都很温暖。后来,朋友圈越来越大,祝福的信息如密集的炮弹频频发射,让人应接不暇,疲于应付,但心如止水,波澜不兴。为什么?不只是因为屡见不鲜,关键是不再走心。为了省劲,有人群发,还有人转发,最可笑的是有人转发时连别人的名字也忘了去掉,于是你收到的消息里就有了一个你通讯录里的朋友转发的另一个陌生人的祝福。

 滑稽吧?比笑话还好笑。大家都不傻,形式上大张旗鼓地煽情又有什么意义!如此敷衍,不发也罢。难怪有人懒得发了,有人懒得回了。这两年,春节的鞭炮声销声匿迹,手机里的提示音也不再蜂鸣,大家终于可以不被打扰地睡个安稳觉,也终于不必正襟危坐地去编那些言不由衷的客套话。



 不知从何时起,朋友圈里刮起了一股点赞风。领礼品、兑门票、拉选票、发红包……隔三岔五,总会收到诸如之类的点赞要求。说实话,不过是动一下手指头的事,并不费劲,只是不愿接受他们打着友情的招牌进行道德绑架。因为讨厌这种行为,所以常常置之不理,谁想见怪就见怪吧。真朋友必然懂得尊重,当然更不会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之,对于翻脸比翻书还快的人,还有什么必要做朋友!

还有那些推销商品的微商,每天都会发出电视连续剧般的图片和视屏。打开页面,基本霸屏。这些广告倒是不碍观瞻,只是你对这些东西压根没兴趣。天天受骚扰,最终让人连朋友圈都懒得进了。有一天女儿问我为什么她发的朋友圈里连我的一句评论都没有。不是不留言,是我好久都没有进过朋友圈了。从一开始的频繁出入,到现在的拒绝进去,确实有点矫枉过正啊!设置啊,你不会拉黑、屏蔽或者设置为不可见吗?这倒是一个办法,不过话说回来,既然到了这份上,还是朋友吗?

 最让人无语的是那些常不联系,一联系就借钱的人。阿谀逢迎,极尽谄媚,把你逼到一个不好意思的死胡同,鸡皮疙瘩还顺带起了一身。不借吧,说你光鲜亮丽却不悲天悯人,良心坏坏的;借吧,你又不是开银行印钞票的,每一笔收支都有自己的走向。再说了,条件好的就该为条件差的埋单吗?要是这样,谁还愿意去流血流汗进行打拼呢?

 一位文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篇文章,评论区里几条恶意评语让她倍感不爽。我只想告诉她,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能交往就此打住。同时,我更想提醒她:你的朋友圈里未必全是朋友。那些通讯录的名单,只不过是你的圈子,却不一定是你的朋友!


加个微信吧!以往,听到这句话,总会不假思索就亮出二维码。以后,是不是出手慢点,让大脑先思考片刻:你是需要朋友,还是需要圈子。



往期文章回顾

点击题目可以链接到原文


说说失眠那些事

与一所城市走近

我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仨的昵称和别名

简单幸福,简单爱!

悠悠槐乡情

春天的脚步



-END-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