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摘 |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微光探索 微光探索
2024-09-20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李录



本文为阅读书籍过程的摘要笔记,放在这里,一来便于自己日后翻阅,二来也分享给感兴趣的朋友。

◆ 序一 芒格评李录 ——​查理·芒格

>> 捕鱼的第一条规则:“去有鱼的地方捕鱼。”捕鱼的第二条规则:“千万别忘了第一条规则。”

◆ 序二 得道者多助 ——常劲

>>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瓦特蒸汽机的发明这三件互不相干的事件在同一年里发生,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分水岭,此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一发而不可收,从英国开始向全球蔓延。这三件事分别代表了自由市场经济、宪政民主制下的有限政府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纵观从工业革命开始持续至今全球最成功、最发达的国家都具备这三个关键的要素。

◆ 序三 师者,人生之大宝也 ——六六

>> 学习是为了知识本身,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发自内心对真理的追求。因为他的指引和鼓励,我25岁以后的人生开了外挂,读了很多经典,还拿了两个不相关的硕士文凭,不为考证升职,纯粹是喜欢和好奇。

◆ 自序 真知即是意义

>> 无论是我个人的理念还是职业的要求,在思考方法上我希望能够做到谨从科学方法,客观理性,以事实、逻辑立论。无论是讨论过去、现在,还是预测未来,无论是讨论中国、美国还是世界,无论讨论内容涉及人文、科学、历史、经济、政治,我只求做到准确、全面、中立、实事求是,尽量避免情感因素、意识形态、宗教或文化信仰等对思考客观性的影响。

>> 自年轻时开始,我一直在求索两件事:真知与意义。后来我明白这两者其实是统一的。真知即是意义!人生的意义就是获得真知,并以此让个人、社会、世界变得更加富足、公平、进步、美好。

>> 所谓真知,并不是百分之百的真理。世界上也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真理。但是真知一定要有足够的正确性使其能够有用(enough truth to be useful),而且可以不断被证实、证否,不断被修正,不断进步、完善。一个成功的社会必然会有一种宽容、批判、容错的文化,让真知得以存在、发展和进步。

>> 人类的文明让熵减成为可能,由此宇宙不再只是熵增的,走向无序和沉寂的单向道路,人类也不再只是蜗居于茫茫宇宙偏僻一隅的化学浮渣(霍金语)。

◆ 文明的轨迹

>> 莫里斯把一个社会摄取能量和使用能量的能力分成四个方面:摄取能量的能力、社会组织的能力、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战争动员的能力。

◆ 人类文明的第一次飞跃

>> 我把文明定义为人类利用自身与环境中的资源在生存发展中所创造出来的全部成果,意在计量人类和其最接近的动物祖先之间拉开的距离。

>> 容易和文明混淆的另一个概念是文化,文化是指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漫长的时间里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信仰。

>> 人类如果要等大脑完全成熟以后出生,母亲将根本无法生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只能在胎儿大脑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之前就把他们提前生产出来。

◆ 农业文明的诞生

>> 莫里斯定律(Morris Theorem):“历史,就是懒惰、贪婪、又充满恐惧的人类,在寻求让生活更容易、安全、有效的方式时创造的,而人类对此毫无意识。

◆ 现代化的诞生

>> 华盛顿领导的第一届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只有几十人,下属四个部。每个部长其实就是总统在这一部门的大秘书。所以美式英语中,“部长”与“秘书”是同一个词。

>> 人类就本性而言情感上追求结果平等,理性上追求机会平等。对结果平等的追求使得人类文明的任何进步都会最终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建立了提供机会平等制度的社会都会繁荣进步、长治久安。

◆ 对中国未来几十年的预测 ——文化可能的演进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有五伦,君臣、父子、夫妻、朋友、长幼。五伦的文化中,各有自己的道德准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基本讲的是熟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中国的文化是人情文化。中国文化对熟人之间的关系有一整套规则,人人都遵守,但在陌生人之间却没有。

◆ 对中国未来几十年的预测 ——社会政治可能的演进

>> 从思想源泉上看,中国传统政治大体是儒、道、法三家混杂,儒家重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法家重赏罚执行,道家调整政府与社会、官家与民间的利益均衡。

◆ 从文明史角度看当今中美关系及科技文明时代的东西方关系

>> 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用个人能力取代血缘关系来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 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以土地争夺为目的的战争中胜利后却主动放弃占领土地的国家

>> 如果说2.0农业文明时代的核心诉求是土地,在我看来,3.0科技文明的核心诉求就是市场的大小。决定一个经济体能否真正长期成功,就看该经济体市场的大小。

>> 长远来看,3.0文明的铁律是最大的市场最终会成为唯一的市场。

◆ 人类未来的共同命运

>> 宗教最终要解决的主要是基本的世界观问题:人从哪儿来,人的本性,人生存的意义,人死后的去向等。对这些,科学都会提供越来越好的解释,甚至将来会替代宗教的解释。但是宗教另一个功用是慰藉人的灵魂,安抚人的痛苦,给生活带来意义,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这一点无论是宗教,还是传统艺术、哲学,都会慢慢越来越趋同:人类共同的体验,对艺术、对信仰、对哲学、对爱与同情的体验共性会越来越强。所有能存活下来的宗教的共性,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同情,尤其是共情(Compassion)。以此为基础就会形成普世性的宗教。而艺术也越来越会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源泉。

◆ 价值投资在中国的展望 ——2015年10月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演讲

>> 通货膨胀和GDP的增长是解释现金和股票表现差异的最根本原因。

>> 通货膨胀实际上就是一个货币现象,当货币发行总量超过经济体中商品和服务的总量的时候,价格就会往上增长。为什么增长呢?当然因为经济不断增长,就需要不断地投资。在现代经济里,这要通过银行来实施。银行要想收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需要付出储蓄利率。这个储蓄利率必须是正的,使得它的放贷利率也必须是正数。这样整个经济里的钱要想去增长,就要提前增量;要想实现实体经济增长,就要提前投资。这个时间差,就使得通货膨胀成为一个几乎和GDP持续增长伴生的现象。

>> 就我能够观察到的,能够用数据统计来说话的,真正能够在长时间里面可靠、安全地给投资者带来优秀长期回报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投资人群只有一个,就是价值投资。

>> 在当代,巴菲特的业绩是57年,其他还有一些大概在二三十年左右。这些人清一色都是价值投资者。

>> 价值投资的理念只有四个。大家记住,只有四个。前三个都是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概念,最后一个是巴菲特自己的独特贡献。

>> 第一,股票不仅仅是可以买卖的证券,实际上代表的是对公司所有权的证书,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

>> 第二,理解市场是什么。股票一方面是部分所有权,另一方面它确确实实也是一个可以交换的证券,可以随时买卖。

>> 所以市场的存在是为你而服务的。这个市场从来都不能告诉你,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它只能告诉你的只是价格是什么,你不能把市场当作你的老师,你只能把它当作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

>> 第三,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而预测得到的结果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只能是从零到接近一百。那么当我们做判断的时候,就必须要预留很大的空间,叫安全边际。因为你没有办法分辨,所以无论你多有把握的事情都要牢记安全边际,你的买入价格一定要大大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这个概念是价值投资里第三个最重要的观念。

>> 第四,巴菲特经过自己50年的实践增加了一个概念:投资人可以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能够对某些公司、某些行业获得比几乎所有人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够对公司未来长期的表现,做出比所有其他人更准确的判断。在这个圈子里面就是自己的独特能力。

>> 这四个方面合起来就构成了价值投资全部的含义、最根本的理念。价值投资的理念,不仅讲起来很简单、很清晰,而且是一条大道、正道。正道就是可持续的东西。

>> 凡是把圈画得超过自己能力的人,最终一定会在某一个市场环境下把他自己彻底毁掉。市场本身就是发现你身上弱点的一个机制。你身上但凡有一点点不明白的地方,一定会在某一个状态下被无限放大,以至于把你彻底毁了。

>> 我们看到真正3.0文明的主道其实和政治、文化关系不大,而和自由市场经济及现代科技关系极大,这是真正的本质。这是很多投资人,尤其是西方投资人对中国最大的误解。

◆ 价值投资的知行合一 ——2019年11月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演讲

>> 价值投资的基本概念只有四个。第一,股票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而不仅仅是可以买卖的一张纸。第二,安全边际。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而我们对未来无法精确预测,只能得到一个概率,所以需要预留安全边际。第三,市场先生。市场的存在是为了来服务你的,不是来指导你的。第四,能力圈。投资人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力圈,然后在能力圈范围之内去作投资。

>> 对投资者而言,如果投资的公司遇到一个可以累进、持续增长的经济,它的利润和投资回报会持续增长。而对投机者而言,如果只是猜测他人在短期之内的买卖行为,到最后只可能有一种结果:赢和输必须相等,也就是零和的结果——这个市场中所有的投机者买卖股票所获得的利润和亏损加在一起,其净值一定为零。这就是投机和投资最大的区别。

>> 指数投资为什么也可以有长期回报?因为指数投资基本上就是全部投资者和投机者的总和,如果投机者最终的结果归零,那么指数投资的结果实际上就是投资者的净结果。

>> 我一看海报上还写着提供免费午餐,我说好,那去吧。我去了就问午餐在哪?同学说那个演讲的人叫“午餐”。因为自助餐(buffet)和巴菲特(Buffett)的拼写就差一个T,而我刚开始学英语,没弄清这两个字的差别。我心想这个人既然敢叫免费午餐,肚子里肯定得有点东西,所以就坐下来听了。听着听着,我突然觉得他讲的东西比免费午餐好太多了。

>> 以前我只是学习,纸上谈兵,从来没做过投资,总觉得这些公司跟我没直接关系,也就学得不太深。而一旦我买完了一只股票后,就觉得这家公司真的是我的了。

>> 公司的价值不只是资产负债表带来的,更主要是它的盈利能力(earning power)带来的,所以我开始对公司本身特别有兴趣。

>> 个人投资者最忌讳的就是被市场诱惑,像牛顿那样,在市场非常炙热的时候进去,又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出来。不去参与投机是最基本的原则,只要你做到这点,而且只去投资你懂的东西,不懂的东西不做,基本上不会亏钱。有些人立志自己去做投资也很好,但是因为个人投资者时间相对比较有限,所以投资必须要比较集中,一定要投资你确实特别了解的少数几只股票。这个集中度很重要。

>> 投资,尤其是在正道上的价值投资,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熵减的旅程。

>> 别骗自己,因为自己最好骗。你把“卖给别人”做得特别好的时候,常常就把东西卖给自己了,这个是一定的。

>> 一个人最终能够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这件事必须要符合他的兴趣。最容易成功的方向其实就是你既有兴趣又有能力的方向。

>> 芒格先生有一个标准,我觉得还蛮有用的。他说如果我想拥有一个观点,我必须得比我能够找到的最聪明的且反对这种观点的人还能反驳这个观点,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才配拥有这个观点。

>> 但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大多数没有科学理论的依据,因为我们碰到的事情多多少少跟人有关,而跟人有关的事情多多少少是一个几率的分布。

>> 你宁愿要模糊的正确,也不愿意要精确的错误。

>> 但就是因为有安全边际,所以我敢去投。然后在投完之后,进而又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所以说安全边际特别重要,当你对未来的预期不太清楚的时候,一定要去选择那些特别便宜的机会。你在选择不同机会的时候,便宜仍然是硬道理。

>> 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学,自学的同时去和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很远的人有一些交流还是非常有用的。

>> 以前哥伦比亚法学院有一位教授叫路易斯·鲁文斯坦(Louis Lowenstein),他做过一个比较系统的统计,估算到底市场中价值投资人有多少。当时他算出来大概在5%左右,这不是一个很科学的算法,但是我也没有看到其他人在这个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但是不管是5%也好,还是7%、4%或者10%,总之这个比例不太高。

◆ 价值投资的常识与方法 ——2006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讲座

>> 当机会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会查验我的问题列表:价格是否便宜?这是不是一桩好生意?管理层是不是值得信任,这种信任是因为(相信)管理层是好人,还是基于充足的外部验证工作?我还遗漏了什么?为什么这个机会被我发现?假如完成这些检验后依旧觉得可以,那最后一步就是跨过心理的屏障,开始行动。

>> 你们必须训练这些技能,培养一种非常有效的组织、消化信息的能力。

>> 假如你真的把自己看成企业的所有者,就不会用所谓的每股收益这种概念,你要时时刻刻训练自己不去用“每股”这个概念来思考问题,要想着你是企业所有者。市值是多少?

>> 真正做生意的时候会用到什么?就是固定资产和运营资本,就这些。商誉(Good Will)不能算数。

>> 假如你是分析员,我一直告诉我的分析员,我从你这里需要得到两样东西(当然你必须成为一个好的分析员,要不然你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投资者),准确的信息和完整的信息。绝大部分投资者的重大失败都是因为这两点做得不够。

>> 只要我违背价值投资三条原则的任意一条,就会犯错。当我获得的信息不够准确,或不够完整,我就会犯错;当我以为自己获得了洞见但其实压根就不是洞见的时候,就会犯错。

>> 价值投资者和其他投资者不同的地方在于,把自己看成企业的所有人,注重长期,寻求安全边际,其实这三点都源自同一条:就是把自己看成企业的所有人。

>> 股票市场就不是为生意持有人设立的,它是为了交易者设立的,吸引的就是交易者,这就是为什么那95%的人从来不会从这三点出发来思考和买卖。我们假设所有的投资者都是价值投资者(虽然由于人性的原因,现实中是不可能的),那还会有股市的存在吗?当然不会有了,谁会去买IPO?没有了一级市场(IPO)哪来二级市场?如果所有人都需要巨大的安全边际,谁还会卖给你?

>> 我曾经有一个原则,如果在某个价格我不打算买,我就可以卖。现在我觉得自己进化了一些,因为当我对某个领域、某家公司产生洞见的时候,我真觉得自己就是生意的所有人。即使有人说,你该卖了,价格已经很高了,而且这个价格确实我也不愿意再买了,但从长期(譬如10年)来看,我的洞见、对这家公司这个行业的深刻理解都告诉我,赢面还是很大,这个生意会越来越好,好生意就是会越来越好,这些生意的管理人拥有巨大的资本优势,在某些行业里,这是绝对的优势。

◆ 投资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 ——2013年3月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Graham&Doddsville杂志采访精编

>> 投资是对于未来的预测,然而未来在本质上却是无法预测的,所以预测就是概率。因此,你能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唯一方式就是尽可能地掌握所有的事实,并且真正做到知己所知、知己所不知。这就是你的概率优势。没有什么事情是百分之百确定的,但是如果你每次挥杆(出手)时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那么久而久之,你就能做得非常好。

>> 做空的三个特点决定了它会是一个很悲惨的生意:第一,如果做多,你下跌的空间是百分之百,而上涨的空间是无限的。如果做空的话,你上涨的空间只有百分之百,而下跌的空间是无限的。我很不喜欢这种算术。第二,那些最好的做空机会往往有着做假的元素在里面,作假很可能会长期存在。因为做空一定要通过借债(股票),这一点就足够把你拖垮。 最后一点,它会把你的思维都打乱。做空的想法会牢牢地占据你的大脑,分散你做多投资本该有的专注。

>>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最重要的就是对知识的诚实,所谓对知识的诚实包含四个方面:清楚你知道什么,清楚你不知道什么,清楚你不需要知道什么,意识到总有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情况。

>> 克里斯托弗·戴维斯(Christopher Davis)的祖父曾经说过:“在熊市的恐慌中能赚到最多的钱,只是你当时意识不到罢了。”

>> 中国是个矛盾体,一直都是,以后也会是。你想证明任何理论,都能在中国找到论据。

◆ 投资、投机与股市 ——2018年3月在哈佛商学院投资会议上的主旨演讲

>> 无论人类如何标榜自己,我们的天性中都有懒惰、贪婪和投机心理。如果有一种做法能让我们获得比所付价格更多的东西,我们一定会去这样做;如果有一种做法让我们能花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我们一定会去这样做。股票市场的可交易的特征刚好契合人性中的懒惰、贪婪和投机心理。这就是市场机制形成的关键。

>> 事实上,短期内股票价格与经典经济学中的商品价格规律通常刚好相反。比如,在经典经济学中,商品价格上升,大家买得就少些;商品大甩卖,买的人就会多些。但是在股市中,股价上涨,大家反而会去买,上涨越快买的人越多;股价下跌时,大家就会卖出,熊市越厉害,卖得也越厉害。

>> 我们称之为价值投资的基本面投资的要素是什么?它只有四个基本概念。前三个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在100多年前所阐述的,最后一个概念是巴菲特、芒格和伯克希尔·哈撒韦所阐述和例证的。

>> 首先,股票是一张纸,你可以交易它,但这张纸也表示你对公司的所有权;拥有一只股票就是拥有公司生意的一部分。再者,股票代表公司,因此公司的表现将决定股票的价值。然而未来很难预测,因此你需要有安全边际。

>> 在现实世界中,你会发现市场先生是真实的人,也许就是坐在这个教室里的人,你的同学,甚至是今天的讨论嘉宾、演讲嘉宾。他们看起来可不像疯子,他们中还有数学博士呢,他们获得了这项、那项殊荣,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人。这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怀疑自己,这些人真的是市场先生吗?难道99%的人都错了,只有我是对的?这有可能吗?

>> 这时候,价值投资的第四个概念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个概念是巴菲特和芒格阐述的,也就是能力圈。

>> 这可以追溯到格雷厄姆的说法,在短期内股市是一场人气竞赛,但从长期来看,它是一台称重机。基本面的力量终将获胜。

>> 能力圈概念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如何定义它的边界。换句话说,没有边界就没有一个圈。这意味着你必须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你必然对你所声称、所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其实毫无所知

>> 一个真正伟大的价值投资者,他的一生是一段学无止境的旅程。但好处是你学习到的知识不会被浪费。不同的知识会相互累积,产生复利效应,就像你的财富一样。事实上,知识产生复利的速度比财富更快。

◆ 从外国投资人角度看中国经济的未来 ——2019年1月在国际投资人会议上的主旨演讲

>> 作为投资人,我们关注的是对未来大概率正确的预测。我们的分析尽量保持客观理性,摒弃任何意识形态及情感带来的偏见。我们要描述的是“真实”,而不是“理想”或“希望”。

>> 中国是最早发明政治贤能制(Political Meritocracy)的国家,从而得以释放出集体的巨大潜力。这一直也是中华文明的标识。

>> 新一轮的持续经济增长同时引爆了社会思想和自然科学两个领域的剧变,最终导致了启蒙运动和伟大的科学革命。

>> 他们总是从自己的偏见和自身的成功经验出发。例如,西方是因为个体和小集体(公司)的力量而成功的,他们对政府的干预就不免总有深入骨髓的怀疑

>> 现代文明的本质并非政治制度,而是自由市场经济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 在工业化早期,农村的剩余劳动人口不断被吸引到城市工业中,但是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从过剩变到短缺——这个拐点就被称为刘易斯拐点。

>> 进入到后刘易斯拐点的成熟阶段以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消费,处在市场前沿的私人部门企业家更能把握市场瞬息万变的商机。此时依靠财政政策的进一步投资就开始和私营部门的投资互相冲突、互相竞争资源。这一时期,货币政策更能有效地调动私营部门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到了被追赶阶段,因为国内投资环境恶化,投资机会减少,私营部门因海外投资收益更高,而不愿意投资国内。此时政府的财政政策又变得更为重要,它可以弥补国内的私营部门投资不足,居民储蓄过多而消费不足。反而货币政策在这一阶段会常常失灵。

>> 然而,中国政府计划在未来20年内将以每年1%的速度开展城市化进程,这意味着在未来20年内,大约有3亿人成为新的消费者。这正是参与城市化进程的全部意义所在——成为消费者。一旦你真正加入城市生活,有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你就会像身边的所有公民一样开始消费,开始赚钱,开始进入到经济循环中去。结果就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 从注册制改革开始,中国会慢慢调整社会融资结构,将银行债务从80-90%的高比例逐步调低。一个复杂成熟的经济体是不应该有这么高的银行债务比例的。因此,资本市场改革将成为解锁高债务比问题和提高融资效率的关键。

>> 中国在历史上发明了政治上的贤能制,使得中国在农业文明时期的绝大部分时间领先于欧洲。同样,也是地理因素帮助欧洲最先发现了新大陆,并促使西方发明了经济上的贤能制,从而把人类带入了新的现代文明。

◆ 阅读、思考与感悟

>> 在价值投资者看来,投资股市最大的风险其实并不是价格的上下起伏,而是你的投资未来会不会出现永久性的亏损。单纯的股价下跌不仅不是风险,其实还是机会。不然哪里去找便宜的股票呢?

>> 查理思考问题总是从逆向开始。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查理首先是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查理最关心的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他的这种思考方法来源于下面这句农夫谚语中所蕴含的哲理: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

>> 近代很多第一流的专家学者能够在自己狭小的研究领域内做到相对客观,一旦离开自己的领域不远,就开始变得主观、教条、僵化,或者干脆就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所以大都免不了瞎子摸象的局限。

>> 正是这样的“理性”,让查理具有敏锐独到的眼光和洞察力,即使对于完全陌生的领域,他也能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质。巴菲特就把查理的这个特点称作“两分钟效应”——他说查理比世界上任何人更能在最短时间之内把一个复杂商业的本质说清楚。

>>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时机固然重要,但人的内在品质更重要。

>> 中国文明的灵魂其实就是士大夫文明,士大夫的价值观所体现的就是一个如何提高自我修养,自我超越的过程。《大学》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无论顺境、逆境,都保持客观积极的心态——这就是查理。

◆ 附:台湾版《穷查理的普通常识》序言

>> 无论顺境、逆境,都保持客观积极的心态——这就是查理。台湾版的书名定为《穷查理的普通常识》,正是最恰当的诠释!

◆ 获取智慧是人类的道德责任 ——2017年年度书评及感悟

>> 人类的大脑是经过几十亿年生物进化、达尔文式自然选择设计的结果。这种设计的目的不是让人“更幸福”,而是为了让人“更多产”,更能生存繁衍。但是到了现代,人的需求发生变化后,和大脑的这种设计产生了冲突。

>> 自然选择设计的大脑让我们永远处于一种不满足的状态,只有不满足,才能让我们更多产。但这种不满足的状态很难和人在文化进化上的追求相容,比如说对“幸福感”和“意义”的追求。这就是人永久性的不满足、痛苦的来源,人身上“动物性”、“人性”和“神性”三者矛盾的来源。

>> 绝大部分时间,人的大脑是处于一种“自动驾驶”状态,我们对事物的反应其实和条件反射没有太大差别——自然选择设计的大脑就是这么有意思。所谓的思想,其实就是思想自己在想自己,我们的行为归根到底是通过感情来控制的,并不以自己真正的意志为转移。

>>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至少经历了四次尝试引爆工业革命的努力。第一次是洋务运动,第二次是辛亥革命,第三次是毛时代包括大跃进等一系列工业化运动,第四次是邓小平开启的改革开放。前三次均以失败告终,最后一次却意外地引爆了持续40年(到明年正好是40年)的大规模工业革命,获得了巨大成功。

>> 真正驱动投资回报复合增长的正是知识和思考力的复合增长。只有思考力的增长速度超过资金增长速度,投资资金才会安全有效。

◆ 中国经济未来可期 ——2019年年度书评及感悟

>> 辜朝明解释了日本泡沫破裂之后的现象,也就是经济的零增长、货币超发、零利率、大规模政府赤字、债务高砌等经济现象。对于这些现象,西方有着不同的解读,但基本上都认为是日本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败所导致的。但是辜朝明第一次给出了另一个完全相反但又比较令人信服的解读。他提出了一个自己独特的经济学上的新概念——资产负债表衰退。

>> 在资产负债表引起的经济大衰退中,他提出了一个最独特的看法,就是整个私人部门的目标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再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追求负债的最小化。所以这个时候,无论货币的发行量有多大,私人部门和个人拿到了钱第一件事不是去投资和扩张,而是去偿付债务。

>> 我们先介绍一下在发展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刘易斯拐点。在城镇工业化早期,农村的剩余劳动人口不断被吸引到城市工业中,但是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从过剩变到短缺,经济进入全员就业的状态。这个拐点就被称为刘易斯拐点。这一观察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W. Arthur Lewis)在50年代提出。

◆ 见证TED17年 ——写在TED30岁之际

>> 我问他如何看待灵魂,他说“灵魂”就是一堆细胞,我们人体身体上没有一处不是生物的。我成长在中国,且一直自认为是个很注重精神世界的人,这个概念让我深深震惊,之后花了很多年才能真正消化。

◆ 人性与金融危机 ——2016年新年感言

>> 英国人阿克顿(John Emerich Edward Dalberg-Acton)有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化,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化。

◆ 思索我们的时代

>> 赫拉利教授认为,智人为了应对各种挑战,发展出一种创造“故事”的独特能力。所谓“故事”,就是那些真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会强烈影响我们思维的概念。

>> 在我看来,至今为止至少有四个重要的“故事”塑造了我们的文明:政府(其中又包括民族、种族的概念),宗教(包括文化、信仰),科学与技术,以及自由市场经济。前两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后两者是现代化开始后产生的。

◆ 五十述怀

>> 伍迪·艾伦(Woody Ellen)的笑话说:“百分之九十的成功要归功于从不缺席。”

>> 有一次我问诺曼:“你感觉自己多大年龄?”他答:“我永远和与我对话者同龄。”

◆ 后记

>> 往往一个人最大的局限是看不清自己的盲点。通过持续努力,人可以做到对很多问题客观理性,但唯独对自己最难做到。真正的挚友、导师是能够指出你身上盲点的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微光探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