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是家好公司
ID | WeLightX
这几天讨论到一个关于毕业生找工作的话题,和大家简单闲聊一下。
▍1. 人均产值
找工作时,在对一个公司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如何一眼评判这是不是家好公司?
有一个参考指标,叫人均产值,或人均营收。
产值和营收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一个是生产,一个是销售,生产出来了不一定能卖掉,但这不是讨论的重点,这里不详细区分。
有一个大致的评估是,如果公司人均年产值或年营收在100万以上,这家公司大概率应该还不错。
人均100万的营收,假如给员工发20万工资,再扣除比如40万成本和其他费用,剩余40万利润,交10万所得税,公司还剩30万净利润。员工能取得还不错的收入,公司也可进一步发展。
来看看大众眼中的好公司。
比如华为,2021年营业收入6368亿,员工总人数19.5万人,人均营收327万;员工的工资奖金1371亿,人均70万。
腾讯,2021年营业收入5601亿,员工总人数6.8万人,人均营收824万;员工的工资奖金611亿,人均90万。
再比如茅台,2021年营业收入1062亿,员工总人数3万人,人均营收354万;员工的工资奖金96亿,人均32万。
大众眼中的好公司,人均营收都还不错。员工工资大致占人均营收的10%~20%。
公司有了收入,才能给员工发工资。如果公司人均营收只有20万,还能指望公司给你发20万工资么?
当然,初创融资阶段的公司除外,因为还有投资人这个金爸爸。但公司未来能否取得好的业绩,需要靠个人的眼光来判断。
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也有类似的指标。
比如高校,可以看教师的人均科研经费。好学校的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大致在100万左右,不过文理有差异,理工科院校一般要多一些。
当然,高校的核心作用,一是培养人才,二是研究前沿技术,科研经费不是追求目标。但较高的科研经费,能对二者起到促进作用。
一家公司、一个单位,人均营收高,就具备了给职工提供优厚待遇的基本条件,可吸纳优秀人才前来工作。
这不是一个绝对的指标,不同行业也有较大差异,也没有考虑公司的成本费用构成,不可一概而论。但通常来讲,大致能对不熟悉的公司起到一眼定胖瘦的初步评估作用。
▍2. 地均产值
说到行业差异,还有一个指标,叫地均产值,或地均营收,即1平方米土地对应的产值或营收。
种植粮食作物,比如水稻,一般亩产1000斤左右,普通稻谷按大约1.3元一斤,每平方米产值约为2元。考虑多季要高一些。
种植经济作物,比如黄瓜,一般至少可亩产6000~8000斤,收购价按1元一斤,每平方米产值约9~12元,比粮食作物要高出不少。
贵州茅台,茅台酒核心产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2021年茅台酒营收935亿,平均每平方米营收6200元。并且,这里的面积是产区总面积,如果只论生产厂房的占地面积,地均营收还要高出不少。
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厂房面积4万平方米,2020年产值78亿元,每平方米厂房对应年产值约20万元。
小米的智能工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无需工人也无需开灯,号称“黑灯工厂”,二期占地5.8万平方米,2022年9月封顶,计划2023年底投产,投产后预计年产值500~600亿,每平方米产值约100万。
第一产业地均产值相对较低,第二产业地均产值相对较高。
而对于第三产业,比如其中的金融、软件、技术服务等行业,就更高了。这些行业不涉及生产制造,占地较少,只需要几间写字楼就行。
一人一个几平米的工位,就可创造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营收。
并且写字楼可以盖高层,几十层的写字楼,如果折合到单位占地面积,对应营收可再上一个数量级,每平米创造上亿营收,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同行业之间,可谓天壤之别。
平均每平米产值如果能达到1万元以上,可以算是土地利用不错的行业。地方政府比较喜欢。
再来看看全国的平均数,2021年全国GDP为114万亿,我国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平均对应每平方米12元。当然,这里涵盖了没有任何经济活动的高原、山地等区域。
▍3. 投资回报
假设你是一家饭店老板,你最关心什么呢?
老板要算总账,用了多少人、占了多大地、投了多少钱,最终取得了多少回报。
然而,人是雇的,地是租的,只有钱是自己投的,收益赚了是自己的。
人均产值不高,多雇几个人就行了;地均产值不高,店面租大点就行了。
投资一笔资金,能取得多少营收,获得多少利润,才是老板关心的事情,也是这家店能持续经营下去的根本。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就个人投资者而言,思考方式和饭店老板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常说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买股票可以只买公司的一部分,利润总额甚至也没那么重要,只要关注利润占投资的比例。类似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是需要关心的指标。
▍4. 区别与联系
可见,三个指标,关心的人群不同。
人均产值,主要是员工关心的指标。
地均产值,主要是政府关心的指标。
资产回报,主要是老板关心的指标,也是投资者关心的指标。
人均产值高,则公司具备给员工支付更高工资的条件,可以吸引人才,这是员工乐意看到的。
地均产值高,可以给政府创造业绩。一个地区的面积是固定的,能在有限的占地面积上创造更高的产值,是当地政府乐意看到的。
资产回报高,可以给老板和企业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这是老板和投资者乐意看到的。
三个指标各有侧重,同时又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人均产值、地均产值高了,对老板来讲,降低了成本费用,提高了投资回报;公司有了效益,可以给员工提收入,给地方创业绩,从而促进人才流入,获得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反过来又可进一步提高人均产值和地均产值。
有一些行业,比如农业,天生地均产值低,但是国家需要保障粮食安全,不能把地均产值低的农业扔掉。
有一个解决办法是用人均产值来弥补。通过机械化与现代化,一个人如果能管上几百亩地,农民就会有不错的收入,大家也愿意干。
行业间的差异也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行业效益好了,大家就会涌进来,结果就是,反过来拉低行业的效益水平,或者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
各行各业的人均产值不至于有数量级上的显著差异,对社会而言是比较理想的结果。这样无论干什么,人们都能生活得不错,各行各业都有人干,大家也愿意干。行业没有尊卑贵贱,因为都是社会运转所需。当然,由于行业对人员的需求不同和社会成员的知识水平结构差异,行业间的差异总归是存在的。
站在公司和投资者的视角,员工不是属于公司的,通常来讲员工也不能算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相反,如果员工持有公司股票,反而公司(的一部分)是员工的。
如果由于某个人的存在显著提升了公司效益,反过来讲少了某个人公司效益就会大幅降低,这不是公司的竞争力,反而是公司的风险。员工只是由于契约关系为公司工作,不属于公司,是可以流动的。
公司形成的技术体系、设计方法、工艺流程、标准规范、有价值的专利,获得的行业许可、文化、品牌、信誉等等,这些才是公司的竞争力。
不过,公司如果能让员工充分发挥其价值、取得较高的工作回报,或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优秀员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员工、政府、公司、投资者,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观点就不同。
员工有收获、政府有业绩、公司有效益、投资者有回报,才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共赢结果。
声明:本人所发文章均仅用于记录个人学习思考,不用于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