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西南政法大学付子堂校长访谈录(下):避免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017-09-08 付子堂 桑磊在线

开学季是一个畅谈人生与梦想的季节,对于法学新生,他们的人生将烙上法学印记,他们的梦想将在“法治天下”的沐浴下萌芽。


来,听一听两位校长带来的法学星火吧——西南政法大学付子堂校长在《法学第一课》一书中劝诫你:避免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中国政法大学黄进校长在2017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希望新生在大学期间,备好理想之马,练就十八般武艺,修行德善之心


付子堂教授与博士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赵震江先生在一起



避免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付子堂

1965年10月生,河南省南阳新野县人。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法学教授、法理学博士生导师。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首批“中国当代法学名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国家级权威期刊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和主研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法学教材、专著、辞书等余40部。出版《法之理在法外》、《法律功能论》等著作20余部,其中主编高等学校法学核心课程教材《法理学初阶》、《法理学进阶》、《法理学高阶》,构成“法理学三部曲”。


桑 磊

200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进入司法部考试中心工作,历任主任科员、综合处副处长、命题处处长。2017年2月辞职,现致力于法律教育及考试图书出版工作。主编《法学第一课》、《风雨考研路》、《考研战略战术》及《旅游圣经》丛书。



桑磊:学习哪些社会科学的知识对学好法律最有帮助?法学专业学生应该怎样拓展学习范围?


付子堂:徒法不能以自行。就像我在一开始就强调的,法学是一门涉猎非常广泛的科学。它和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等社会科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我看来,本科阶段乃至于硕士研究生阶段,都要着力于知识面的拓展。比如经济学,为什么会有经济学?或者说经济学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经济学产生的一个基础或者条件就是“资源的短缺”,而法律为何而产生呢?法律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性的不完美”,进而可以说到基于“世界的不完美”。你看看,这两根学科的共同性不就一目了然了吗?都是应对“不完美”而产生的。再比如说,法律与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我们既可以找见“作为文学的法律”,也可以找见“作为法律的文学”。这样一来,法学和文学就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个体了。顺着这个思路去想,必然得到一个令我们喜悦的答案:各门社会科学是如此广泛地联系着的。


桑磊:近年“阿尔法狗”战胜人类棋王的社会反响非常热烈。像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社会热点问题,法律专业学生有无学习、了解的必要?


付子堂:极有必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时代话题,是人类社会的前沿实践,是法理学必须面对的新兴研究对象。法律专业学生应当随时跟进相关新兴学科的进展,做到胸中有数,眼中有物,心中不慌。



桑磊:很多同学反映,在外语学习上花费了很多时间,近期社会上也有质疑学习外语的价值的不同声音。您觉得对待外语学习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付子堂:第一,外语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经由外语,我们可以和世界其它国家有更广泛的交互往来。他山之石,可以功玉嘛。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了解别人进而认识自己的。因此,学习外语,学好外语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回到我前面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无限的,而精力是有限的。不是鲁迅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因为海绵里的水它是一个给定值,总有挤完挤干净的时候呢。


第三,学习外语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气呵成,之后就万事大吉束之高阁了。因此,我们要合理分配时间,积极利用一些鸡零狗碎的时间碎片来学些外语,并且持之以恒。


第四,学外语用的是一种线性的发散性的思维,和法学“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三段式思维是截然不同的,它真的刻印拓展并深化我们的法律的学习和理解。


桑磊:作为法学本科生,应在什么阶段确定毕业后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如继续深造,应如何选择专业?


付子堂:一般来说,大三下学期可以着手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要深造,也要分两种情况来看。一种是选择法学以外的专业,另一种则是继续留在法学领域。选择法学以外的专业,换一种研究对象换一种研究方法,这个完全没有问题;如果选择留在法学专业继续深造,知识具有了一种深刻的连贯性,基础夯得相对比较扎实,这对于出成果而言是更为有利的。在法学内进行专业的选择,比较妥帖的做法是把兴趣和和志向结合起来考虑。但是既然是法学学习的提高版,我们就不能仍然满足于对现象本身的分析,这时更需要努力建立起理论框架和理论支撑,一言蔽之,不管是选择哪种专业,理论的提高和深化都是不可或缺的。


桑磊:您认为法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素养外,还需要培养哪些素质?学校的通识教育如何来配合法学专业教育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


付子堂:我校一直致力于通过通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中学的文理分科造成的一些弊端,也是我们试图在大学阶段克服甚至是消除的。有鉴于法学涉猎的广泛性,法科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具有相当的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数学等学科的素养。


作为综合性大学,我校设有法学以外的多种其他专业,它们的存在,可以使学生有机会也有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素养。另外,我校有大批优秀的法科专业教师,他们本身的学贯中西、博闻强记、知识面宽广也是学生拓展综合性知识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积硅步,成千里;积小流,成千里。我相信,是可以有所增益的。



桑磊:您认为学校对于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能力培养可以开展哪些有效的措施?


付子堂请进来,走出去。大体而言,法学是一个与人打交道比较频繁的学问。请进来,是指我们聘请了校外导师,他们大多来自于公检法部门、律师事务所、政府各职能部门、知名企业等,都是各行业的行家里手,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手把手教导学生,为他们进入职场上好第一堂课,这方面,虽然不能说战果辉煌,说成绩斐然却一点不夸张;走出去,是指学校下到各学院,定期组织学生校外实习。这方面,我们花费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建立实习基地,畅通校方(院方)与实习生接收单位的互动交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习软环境,真真正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获,受益良多。在挖掘有效措施方面,我们认为还有许多空间去拓展。


桑磊:您认为法学专业学生如何在创新创业领域有所建树?


付子堂要敢想敢做。人不是生而知之的,后天习得是求知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要怕错,经由试错,我们才可能明白什么是正确。年轻人要避免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能锱铢必较,要甘于付出。我认为,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创新是可欲的也是可行的。体验本身具有独立的价值。


桑磊:如何看待大学本科阶段的法学教育与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实务工作的关联?


付子堂:大学本科阶段的法学教育,首先是打基础的阶段,好高骛远不可取。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打基础不仅是打理论知识基础,也是打必要的实务工作基础。法学教育和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务工作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学生在学习阶段要把当下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取向结合起来。假如一位同学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以学校老师为师,四年级以法、检、律师实务部门的资深人士为师,我相信他的收获会非常大。


桑磊:如果能够时光倒流,您重新回到大学本科的校园,您会怎样度过大学四年?


付子堂:好好读书,更加深入阅读经典作品;多听讲座,深入追踪法治前沿,把握改革开放历程。


桑  磊:您能否送给所有的法学本科生一句话?


付子堂:法之理在法外。




本文摘自《法学第一课》,桑磊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