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考研 | 全职妈妈考研记

2017-10-09 林妙真 桑磊在线


全职妈妈考研记


今天是母亲节,给两位妈妈打完问候电话,我突然想起:对哦,我也是妈妈耶!不能指望正咿呀学语的儿子有所表示,所以我决定写这篇文章来纪念这一天。我是个全职妈妈,不久前刚吃了31岁的生日蛋糕。混在90后的妹妹中,我参加了2016年的考研。我问孩子他爹:“我站在这些妹妹中,有违和感吗?”他说:“有点吧。”我缓缓问道:“你说啥?”他赶紧解释:“我是说,你这种有阅历女性自带光环,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知性优雅的光芒,必然显得与众不同。”我瞟了他一眼:“瞎说啥大实话呢!”


我们是广东人,考虑到两个家庭的父母,我报考的是本地的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专业(学硕型)。下面用一串数据描述我考研的概况:用于初试备考的时间总计100天,共300个完整小时+300个碎片小时,初试总分371,专业科目217,英语77,政治77,专业排名第五;复试以及最终排名都是专业第三。


简单介绍我先前的经历:八年前,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先后在银行和财经媒体工作过。四年前,我报读了中山大学的心理学在职研修班,开始剖析自己的心理需求,思索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后来,我明确了自己的兴趣不在所从事的行业,就辞职出来探索。一年后我结了婚,并逐渐确定了自己对儿童领域的热情,然而,我缺乏从事幼儿教育的条件。于是,准孩子他爹鼓励我考研,我考虑了半分钟就说:“好啊。”,肚子里的寄生物立马狠踹了我一脚。这就是我考研的前因。回想考研的历程,可以浓缩成四个关键词:时间,效率,能量,机会。



时间篇——连滚带爬的马拉松


当我决定考研的时候,孩子已经准备面世了。2014年底,他如期而至,于是我们进入了奶爸奶妈的练手期,生活的重心是娃的吃喝拉撒睡。孩子半岁之后我们乔迁异地旅居,又开始忙着布置新家和适应环境。日子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地过去了,直到2015年9月,生活建立正常秩序,我终于有心思认真计划考研的事了。


我优雅地掐指一算,吓得魂飞魄散:啥?只剩四个月了?!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流下来:我书还没买齐呢!喂时间你等等我啊~


由于时间仓促,所以,如果说考研是一场马拉松,那我就是连滚带爬到达终点的。这段时间,我们一家三口生活。平时,我白天的学习只能在家庭杂务之中见缝插针。大部分时候,由于腾不出手和眼,只能靠耳朵:我把考研相关的课程视频转为mp3格式,只要耳朵空得出来,就戴上蓝牙耳机——比如做家务,喂奶,哄孩子睡觉,推婴儿车散步,买菜,刷牙洗脸,如厕洗澡,运动的时候,等等。



举个具体的例子。每天早晨,我会挑孩子情绪比较好的时段,让他自己玩,我就戴着蓝牙耳机做20分钟保健操。几个月大的孩子无法独自玩很久,每隔几分钟就会爬过来抱我的腿,然而,几分钟也是时间,不利用就没了。我把学习资料贴在墙上,做操的时候可以边看边记,当然还得分点注意力留神孩子的安全。孩子睡着的时候,还可以同时用两个蓝牙,一个耳朵听体操音乐,一个耳朵听课。


不过,一心几用的学习质量很低。所以我还是要频繁地跟儿子打游击战,趁他能自己玩时,就偷偷看几眼书或做几道选择题,这也练就了该恶少撕书抢笔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神速。孩子他爹在家的时候,我就抢着做家务,让他带娃,相比照顾万能胶一样粘人的小奶娃,做家务的可操作空间大多了。孩子他爹也支持我,尽量帮我带开孩子。就这样东拼西凑,一天大概能利用起3个小时的这种碎片时间用于学习。


周末的情况和平时没太大差别,白天一个带娃一个就得做家务,家务会有做完的时候,但时间也多数是用于休息,一起带孩子去户外活动,购物逛街等等,在我心中,家庭和孩子毫无疑问还是优先于考研的。


所以重点难点得放在晚上攻克。晚上尽早哄孩子睡觉,运气好的话七点多就自由了,糟糕的话可能折腾到十点钟孩子才睡着,这时我也累得爬不起来了。就通常情况来说,八九点到十一二点之间是我的可利用时间,平摊下来每晚学习时间大约是3小时。


综上,四个月有120天,扣除各种旷工罢工:孩子和我各生病一次,外出游玩,身体太累,情绪太差……充其量只有100天用于备考。粗略计算,我总共投入了300个完整小时和300个碎片小时。作为一个新手妈妈,白天琐事缠身,晚上孩子每两三个小时醒来吃一次奶,还有各种原因的夜醒,凌晨五点半就起床,我能腾出这些时间做自己的事,已经感激涕零了。



效率篇——磨刀才是技术活


由于我的备考时间很不充裕,因此必须设法提高学习效率。从平均标准来看,我的学生时代算是一帆风顺的,不过,和90%的同学一样,我不知道学习除了拼天赋和勤奋,还可以找捷径。从小到大,我所接受的教育并不重视教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只是一致强调勤奋和吃苦。这几年我关注到一些研究如何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书和文章,对“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深有感触。




两个砍柴人,甲一拿到刀就分秒必争地开始干活,干了一天完成任务,乙则花了半个小时磨刀,活半天就干完了。谁更努力?我们常常误以为在一件事情上投入的时间越长代表越努力,如果光看工作量,就以为甲更努力,其实只能称为勤奋,而这种蛮干的价值并不高。甚至还要质疑甲是懒得磨刀,因为或许砍柴对他而言只是一种机械化的简单操作,相比之下,磨出一把锋利的刀才是要求更高的技术活。考研好比砍柴,思考如何借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就像磨刀一样,也是技术活。我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抄在常用的笔记本上警示自己:不要以勤奋的假象来掩饰思维的懒惰。以下是我的几块“磨刀石”:


1、辅导资源:每一学科都有专家,归纳整理,分析轻重点,预测考点,这些事情完全可以交给专家做,我们也不会做得比他们更好,所以找到优质的考研辅导资源是备考的首要一步。资源很多,多加参考比较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获得途径也有多种,很多经验帖都会分享,这些花在找资源上的功夫是一定不能省的。


2、思维导图:即运用关键字制作知识框架,这个工具我主要用于备考初期,帮助掌握学科整体概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记忆技巧:文科学习很依靠记忆,教育学要考五本书,一道题分五六点陈述是极常见的,条目之间不一定都存在逻辑关系,靠死记硬背很难不漏不混。用合适的记忆法虽然要花点时间加工,但是会记得又快又牢。我常用的有首字连词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也就是编顺口溜,编得越古怪越好记),这些方法也会结合使用。


4、时间管理:首先,时间质量有优劣之分,优质的时间做重要的事,劣质的时间做零碎的事。我的优质时间是晚上三小时,通常用它来处理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模块,而不会用来听mp3。其次,利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人对一段时间的头尾记忆特别深刻,所以,开始进入状态和即将结束的时间就要用来学习重中之重,而绝不能用来啃指甲、拔分叉的头发之类。


5、腾出带宽:《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这本书对我有很大启发,它指出人的大脑带宽是基本固定的,类似于电脑的内存,同时启动的程序太多会影响运行速度。我在学习之前,会清除其它可能会占据大脑带宽的事情。譬如,能在2分钟内处理完的事就马上动手,复杂而且可以押后处理的事就记录下来,有必要的话还注明处理的期限。这样,我就能在这段时间内尽量减少杂念,专注于学习。



能量篇——对抗孤单寂寞冷


孩子出生的头一年,大多数妈妈都是睡眠不足的,而我还需要从睡眠里抽取时间学习。每当夜里,浓浓睡意来袭,家中一大一小两个男人正在隔壁房间呼呼大睡,我就满心羡慕嫉妒恨,深感孤单寂寞冷,觉得自己像是在打一场孤军奋战的持久战,能帮我支撑下去的,只有那些内在的精神能量。


1、念想:我用它替代听起来比较宏大的“理想”,念想,就是特别想。从事教育是我的念想,虽然我很清楚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了清贫,虽然别人暗示我年纪这么大才从零起步,恐怕折腾不出什么来,虽然现阶段追求学业意味着我不能全身心履行家庭责任,但我还是特别想,它承载的是我对自己人生的价值追求,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我想象我的念想是一只猫,当我觉得艰难的时候,摸一摸它的脊背,挠一挠它的下巴,感受它的温度和俏皮,如此温存美好,为了怀抱它,再辛苦一点也值得。


2、信心:以客观条件来看,一个全职师奶不应该有太强的信心。大学毕业八年了,虽然中间上过两年的在职研修班,但毕竟只是周末上课,课程难度和强度都很小,因此现在学习的感觉肯定没有应届的同学好;跨专业考研,跟本专业的同学又拉开一段差距;成了家,要打理的人际关系更多;孩子年幼,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还有“一孕傻三年,产后腰酸背痛腿抽筋”的传说……但是,三十岁就使不上劲,往后的人生只能等着埋了?我分析了一下,考研面向的是普通人,虽然我的处境比较不利,但我还可以比普通同学更加努力。有句话说:“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想到这里,我狞笑了:“同学们,比对自己狠,你们还太嫩了点~”终究,我有信心,并不是因为有能力有条件,而是相信我能比很多人努力。


3、价值:如果把考研成功当成备考的唯一动力,患得患失的焦虑和痛苦肯定会不时缠绕。有一个心结反复困扰我:想到考研失利,我就会生出“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懊悔,我原本可以优雅从容地相夫教子,为了一次无功而返的考研把自己折腾成蓬头垢面的绝望主妇是为哪般?更强烈的感受是为付出的时间感到痛惜,这些时间原本可以用来更好地陪伴孩子和经营家庭,失利对我而言不仅仅是挫败感,更意味着我浪费了先生和儿子为我作出的牺牲,意味着下一年他们还要继续为我牺牲。我一再地停下来面对这个心结,思考,写笔记,和先生聊天,直到把心态摆平了,才重新投入学习。


2015年10月,我和先生建了一个“家庭教育交流”微信朋友群,一开始只是20位朋友的小范围交流,我们无意扩大规模,没想到这个群异常活跃,朋友又推荐自己伴侣或者亲友进来,人数逐渐增加到将近80位。我每天至少会花1-2小时在群里交流,除了学习吸收,我也尽力把所学的科学教育理念向别人分享,这个过程无疑也是在强化我的学到的知识。朋友也会向我提出问题求助,我就得思考用什么理论来解释和解决,为了更加严谨,还需要查阅更多资料验证补充,再根据情况整理逻辑和组织语言,才能让别人理解。


或许别人会质疑我投入时间做这些事的性价比,但我从不怀疑这么做的价值。我无法量化做这些事对我考研有多大的直接帮助,但朋友的认可和感谢给我的成就感,使我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学习的动力因此更加强大。同时,我意识到,无论结果如何,备考本身就具有价值:既然我决定了以后要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学习就绝不会浪费,何况已经用到当下了。退一步讲,如果失利,今年备考的价值就是为明年再战做了储备。再退一步讲,即使明年不考了,生活中的每一段经历,仍有它独特的价值。


4、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营养剂。我本来就对教育学感兴趣,所以学习专业学科就是在满足我的兴趣。对英语和政治,我也尽量发掘趣味点。就拿英语来说,自从大学毕业,我就极少有机会再用到,备考初期看到考研真题的长难句,我有些退怯了。幸运的是,后来我也找到了学英语的乐趣,我听了新东方朱伟和李旭两位老师的课程,他们的课讲得很有趣,一边听笑话一边就学起来了。我还下载了百词斩的手机app,在类似游戏通关的心理快感操纵下,我每天超额刷单词,进度比预设快了一倍。就这样边玩边学,有一天突然惊奇地发现,一开始让我生怯的长难句,已经变得面善了。


5、意志力:备考全程都需要意志力,用意志力跟惰性、苦累和寂寞抵抗,借意志力渡过瓶颈期,靠意志力打败绝望,凭意志力坚持到最后。据《意志力》一书解释,意志力是一个常数,在一天当中,我们强制自己坐下来学习,和抵御吃巧克力的诱惑,消耗的意志力是同一个来源。为了将意志力用在学习上,我就要注意减少它在其它事情上的消耗,比如说,饥寒的时候就先解决饱暖问题,这样意志力就不会浪费在抵制饥饿感和寒冷上了,再比如,购物的时候减少比较和选择,也能节省意志力的支出。


6、情绪:我有个癖好,习惯学习的时候吃零食。考研期间不知道吃了多少零食,反正每晚从坐下来就开始吃,吃到收工为止,中间不时登录1号店和天猫去浏览零食,碰到孩子他爹欲言又止的眼神,我的口头禅是“吃颗巧克力抗抑郁~”,“买些零食减压~”。学习毕竟很多时候是苦闷的嘛,吃零食会让我放松和心情愉悦,苦闷会冲淡许多。



机会篇——有爱错无放过


马克思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必然性和偶然性。将这个理论运用到考研中,就是:任何可能提高考研成功机率的机会,不论大小都应该积极争取,没有条件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尤其到了复试阶段,“有爱错无放过”,有些事做了不一定有用,但万一有呢?我不算是特别擅长争取的人,但回顾这次复试准备,还是有几个可圈可点之处的。


1、资源:初试成绩公布之后,我广泛撒网寻人,通过不同的朋友曲折找到了四位直系“师姐”。她们向我分享了很多的经验,当中一位特别热心的小“师姐”花了一晚上时间,帮我回忆她当年的复试真题,其中30分的题目在今年的考卷中一模一样地出现了。


讲一个插曲,我复试完在学院门口等先生儿子过来,有一个女孩走过来和我搭话:“师姐,请问你是参加学前教育学的复试吗?”我和她聊了一会,她说她准备参加2017的考研,在华师官网上看到复试通知,特地等在这里要结识我们。我很惊讶,用我们广东话说,她太“醒目”了!我自己没想到过这么直接有效的勾搭方法。她问我复试的情况,我说:“今年总体情况比去年好些,14个人选10个,个人情况的话,我感觉还可以,但也不好说。”她说:“应该没问题的!我统计过往年的录取人数,开始声称招n个,最后真正录取有m个。”我震惊之下,主动给她留了联系方式,表示愿意给她力所能及的帮助,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她没联系我。我不担心她会缺乏指点,因为我离开的时候她已经又拦住了两位从考场出来的女生。我预感2017年会在这里见到她。


2、仪容:一开始,我以为应届生同学在准备面试的仪容方面可以相互参照,应该都知道按什么标准装扮自己。我则很苦恼,因为我的年龄不适合照搬她们的标准,以免给人扮嫩或幼稚的印象,但合乎我年龄的熟女风格,又不能体现求学身份。考虑了很多,我在心里用美颜效果给自己拍了个定装照:穿一条牛仔蓝排扣连衣长裙,搭平底小白鞋,头发扎成马尾,淡妆,不戴任何饰物。想象中的自己,简直清风扑面,暗香浮动,嗯,就这么定了。面试前一晚,我洗了头,修了指甲,又仔细烫了一遍还没穿过的连衣裙,孩子他爹咕哝说:“孩子他娘,目测你有出轨的迹象。”到了面试当天,我发现十几个女孩中,可能只有两位在仪容上用了心思。


心理学有“光晕效应”之说,仪表有吸引力的人,会让人错觉其能力或品格也相应是优秀的,从而另眼相待。我相信考官理智上不会将外貌作为抉择的标准,然而他们也是人,就难以绕开人的共同心理规律。我不清楚那些仪容随意的同学们,究竟是因为不懂,还是不愿重视,我只是感到惋惜。我绝非时尚达人,平时也是布鞋T恤牛仔裤,素面朝天,但我认为,参加重要的场合,有意为自己收拾一番,言行举止必然会流露出一种重视此行的庄重与诚意,也会因自我感觉良好而增添几分自信,从而牵连到整体的表现,进而影响别人的评价。


3、简历:复试通知没要求带简历,但是我请朋友根据我的创意和要求设计了一份。简历的主体是用迂回的虚线连接一串彩色卡通脚印,脚印旁边列关键词说明不同阶段经历,总共不超过200字,婚前是单个脚印,婚后是两大一小三个脚印,标题用“足迹”二字替代了“简历”。


面试时我把简历递给五位考官每人一份,说:“老师,你们好,我另外做了一份简历,看看是否用得上。”他们接过简历后,小声讨论了一几句,其中一位气质优雅的考官和蔼地笑着对我说:“好漂亮的简历呀。”后来我了解到她的研究方向是艺术。面试结束,考官们将简历还给我,我一一道谢,正中间的考官没有表示,我正想取回,她问:“不介意留一份给我吧?你的简历很有创意。”后来我听说她就是最资深的那位教授。


现在离考研结果公布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一种责任感驱使我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如果有同学因我获益,我将不胜欣喜。借此机会感谢我先生对妻儿的奉献和挚爱:You make me want to be a better woman.


祝福天下所有妈妈健康喜乐,永怀希望。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小传

我的人生是从27岁真正开始的,听从内在的声音,活在当下,反思过去,探索未来。在很多人看来,一个已经为人妻母的31岁女人,才开始在一个领域里起步念研究生,除了当下的“精神可嘉”尚且值得赞许,日后则没什么值得期待的了。然而我却满怀希望感,既想养儿育女,经营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也想继续求学,不放弃作为一个独立人的价值追求。


本文摘自《考研战略战术(2016版)》,桑磊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