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说这个年代不娶不嫁会怎么样? ”

2017-07-30 孤独成长的 小灶日记

“世界上有一条最孤独的鲸鱼,它叫Alice”



2017年7月30日  星期日  听说要刮台风了 好兴奋是不是不用上班了?


表叔失恋了,被从高中到大学到谈婚论嫁的女生甩了,很惨。

食之无味,彻夜难眠,无欲无求。

“灶啊,怎么办,不相信爱情了。”

“灶啊,你不会懂的,经历越多越难忘记。”

“灶啊,你说这个年代不娶不嫁会怎么样?”

“灶啊,一下班我就感觉自己被孤独包围了。”

“灶啊,我打算请假一个月去狂欢。”

“灶啊,.............. 灶啊,.............. 灶啊,..............”


停!天呐!我脑壳疼!

我也失恋过,所以我知道失恋的那份孤独感真得是无法通过别人的安慰抚平的,就算我们去high去跳舞去用酒精麻痹自己,也只是逃避。只有当自己慢慢地去接受了这份孤独,然后享受这份孤独,最后才能自我解脱。

我们每个人,生来到死去都喜欢陪伴与分享。从我们出生会坐会走路咿呀学语,哪一项不用大人们在一旁鼓励和夸奖,到垂暮之年谁不是盼望着儿孙们承欢膝下,盼望着跟老伴儿回忆往昔。


喜欢热闹同时能享受孤独,做个外向的孤独患者。

我所理解的享受孤独不是选择孤独,而是对自己内心的坚持,是选择独立承担独立思考。我们常说越长大越孤单,小时候我们啥也不懂所以身边的人都围着我们转替我们拿主意做决定,但是长大后我们有了自己的三观,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独立面对生活和自我做主。

我们都喜欢用微信,大家有没有用过微信的一个功能叫做“微信指数”。正好在写这个话题,我就搜索了“孤独”二字,指数是“2218036”,日环比增长21.41%,我又搜索了“享受孤独”,指数是“19301”,日环比下降20.28%,果然茫茫多的人都是孤独的信徒,可选择享受孤独的人却寥寥无几。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我们更能理解什么叫“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键盘侠们仿佛已经默契地成为了一个群体,哪里有八卦哪里就有他们。某某明星出轨离婚啦、某某作家抄袭作假啦......也甭管事情的真与假对与错,上去骂了再说,解气!对于键盘侠这种“组织”的存在,我觉得除了可以打发消磨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间、逃避孤独感外毫无意义。



林肯公园主唱贝宁顿在住宅内上吊的新闻有一段时间沸沸扬扬,大家都在惋惜着这颗巨星的陨落。我虽然不了解林肯公园也不太懂他们的音乐,但是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曾经贝宁顿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从7岁开始就遭遇着一名成年男子的性侵长达6年,他不想让大家觉得自己是同性恋或者是说谎所以从未告诉别人,他的孤独就像全世界只留下了他一个人。这个秘密无法与人述说,他染上了酒精和毒品,最终选择了轻生。他的音乐陪伴安慰了很多人,却最终慰藉不了自己。

至少他曾经嘶吼过挣扎过用自己的音乐对抗过,或许他享受过这份孤独。


贝宁顿的孤独跟我们每天所承受的孤独不太一样,所以他的结局也比较极端。

我们为什么可以享受孤独,就因为坚持自我内心的想法坚守信念而不是随波逐流。

一个叫夏盼的青年从湖北来到深圳,一次机缘巧合下他看了唐辛子的一篇文章《城市的孤独者》,于是他发起一个活动叫“寻找城市的孤独患者”:一个衣着打扮很优雅的白领,会主动在地铁里逗别人的孩子,会与不认识的路人打招呼,却坚持独来独往;一个刚毕业的女生整天参加聚会、混朋友圈,但一触碰孤独感的问题,情绪就低沉下来;一个喜欢英国小说家毛姆的数学老师,博学多才,但却像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内心藏得很深,他们需要集体,也需要这份孤独给他们带来的独特空间。

他们当中没有哪个人因为孤独选择离开这个城市,尽管在这期间,他们孤独着孤独着无数次想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法,但是总会觉得哪里不对劲,最后还是选择留下来承担并享受着。



我们总说,英雄都是孤独的,虽然很鸡汤,但是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丧失了英雄主义那该多可悲。

姜思达在一次辩论中说到:孤独这事能诞生奇妙的能量。古罗马竞技场里,所有人拼刺刀斗野兽,看客们在饮酒作乐,在那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斯巴达克斯出来挑战了奴隶制,他是那个孤独的人;工业革命时期所有的人都迷恋上一个机器大生产的世界,梭罗在瓦尔登湖建了一个自己的木屋,他是孤单的那个人 。只是也正是孤独,才让他们的灵魂得到了独立,驱散了迷茫;一个人经历了太多,才能将事情看得更加透彻,然后,在只有自己的世界中,安静思考,才能获得升华。

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才是成长。


-END-






你的每一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