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货车39尸案:魂断异乡的寻梦人
编者按:煽风点火者,必被其反噬
BBC新闻
据英国媒体10月24日报道称,在英国埃塞克斯郡一辆货车里发现39具遗体。英国警方表示正在核实遇难者身份,尚无法确定遇难者是中国国籍。
经警方证实,死者中有8名女性,31名男性,警方逮捕了一名涉嫌谋杀的男子(25岁的司机)。
据当地公路运输协会首席执行官理查德•伯内特表示:“冷藏拖车的温度可能低至零下25摄氏度。”
也就是说,这39名死者都是在零下25摄氏度的低温中活活冻死的。
虽然这39名可怜人的身份暂时还没得到进一步确认,但从已经知道的信息,不难推断出这又是一批孤注一掷的“偷渡客”,但是,不论其来自哪个国家,这些魂断异乡的偷渡客依然值得人们同情。
这起让人震惊的事件,让笔者想起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我们同样有大批同胞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正常或非正常的去往异国他乡,谋求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由于正常渠道的限制颇多,想要出国挣钱,很多人往往会选择孤注一掷的方法——偷渡。
通过这种非法手段,很多人到达了梦想中的国度,在那里拼搏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另一部分人则在实现梦想的途中命丧他乡。
比如:著名的永嘉之乱,就直接导致了客家人的诞生
事实上,中国人选择迁徙或出海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的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中叶,自唐代至清代,将近一千年的人口外流已经由现象升级为传统。
这种“偷渡传统”,在我国广州、福建沿海省份尤为突出。
在19世纪中叶以后,我国东南、华南沿海民众为了讨生活或不堪战乱之苦等原因,大规模移民迁徙到东南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下南洋”(在闽南语系中,也称为“过番”)。
为什么会选择下南洋?
首先,由于地缘上离得近,每当进入王朝更替之时,东南亚就成了大批没落的贵族和不堪战争的百姓迁徙、避难首选之地。
比如:明末清初,高、雷、廉三州总兵陈上川等率领兵将家眷3000余人、战船50余艘到达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这批人在此定居下来,生活繁衍。直到今天,这块地方还被称作“明乡”。
其次,到了15世纪初,在葡萄牙、英国、荷兰殖民者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当地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华人聪明且吃苦耐劳的特点被南洋诸国看中。为了吸引华人来当地工作,这些国家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马来西亚联邦中最大的一个州——沙捞越州,在白色拉者(意即国王 )二世执政时期,就颁布过一个特别通告:
“给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种植,政府提供临时住屋安置移民;免费供给大米和食盐一年;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建立警察局保护华人安全,华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捞越等。”
于是,在类似这样的优惠政策吸引下,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就出现了华人聚居区。而到了明朝中后期,虽然朝廷多次禁止海外贸易往来,但是,依然无法阻止用脚投票的沿海民众。
生活在越南“明乡”的华族后裔
而到了19世纪中后期,下南洋经商谋生的华人就已有150万之多;到了20世纪初,西方国家在我国东南沿海招至东南亚的“契约华工”就达到了约200万人;而从1922年至1939年,不到20年的时间,仅从厦门等港口出洋的移民就超过了500万。
据1935年中国太平洋学会调查显示,因“经济压迫”而出洋者占69.95%,由此可见,国内战乱、国外政策、自身贫困是导致下南洋的最主要的三个原因。
这场在我国持续时间最久、人数最多的移民大潮中同样充满了辛酸与艰险。
“下南洋”的风险
首先,下南洋在明清两代都是极为严重的“违法”行为。
雍正帝曾说:“朕思此等贸易外洋者,多不安分之人。”这些移居东南亚的同胞在雍正帝的眼中乃是“不安分之人”,在皇帝看来,这些人是主动“弃绝王化”的“刁民”,而皇帝需要的是“安分”的顺民。
因此,朝廷不仅不给这些人给予任何保护,而且对回国者进行严厉的制裁。
其次,移民途中非常凶险。
早期移民偷渡出洋,除了风云莫测的海情,还要担心官军稽查和神出鬼没的海盗;就算一路顺风,如同奴隶一般的华工也要饱受猪仔头与猪仔馆的虐待。
比如:贩运华工的船只被称为“移动地狱”,这些华工被禁锢在条件恶劣的船舱内,加上长途的颠簸和极差的生存环境,华工的死亡率极高,能活着到达目的地的人可谓“九死一生”。
再次是登陆后,华工同样面临着凶险的环境。
首先,需要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其次,受到当地各种势力的迫害。
据统计,从1860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大约有1500万中国人到东南亚国家寻找机会。这一次移民浪潮对东南亚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量的华人移民的涌入,让殖民者对待华人的态度非常矛盾,一方面,他们需要大量华工参与当地的建设,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华人急速扩张的实力和影响力感到担忧,所以迫害、屠杀华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等到近代,随着西方殖民者退出东南亚地区,当地的土著政权依然延续了限制华人的政策,一旦社会出现动荡,当地华人往往成为替罪羊。比如,上世纪60到90年代,东南亚某国两次血腥屠杀当地华人,就是这种排华政策的典型体现。
后“下南洋”时代的偷渡潮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就已经有人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偷渡至美、日、欧等多个发达国家或地区,这其中以福建长乐县最为严重。
据厦门大学庄国土教授的统计,从1980年到2005年,至少有二十多万人从长乐进入美国,其中很大部分是偷渡客,而这批偷渡客主要目的地非常明确,就是美国最大的都市——纽约。
在长乐偷渡客中流传着一个“金色冒险号”的故事。
1991年6月,他们自长乐出发,经云南到缅甸再入境到泰国,在泰国坐上著名的“金色冒险号”,赴美途中被扣在肯尼亚长达一年多时间,从肯尼亚逃出后,几经周折于1995年2月才到达美国。
金色冒险号偷渡船
此次偷渡历时4年零8个月,期间偷渡客们受尽苦难。就在“金色冒险号”刚到美国,偷渡客们以为终于成功的时候,船停在公海,在没等到快艇接应的情况下,蛇头要求所有人跳海游到对岸。
美国警方迅速出动,营救跳海的两百多位华人,但是最终还是导致10人死亡。而参与组织和资助此次偷渡行动的幕后蛇头,就是有“偷渡皇后”之称的美籍华人郑翠萍,值得一提的是,郑氏因此案被捕后,许多偷渡客的家人希望判郑氏无罪,但是,天不遂人愿,郑翠萍还是于2006年被美国法院判刑35年。
“偷渡皇后”郑翠萍
这是短短二十多年的偷渡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事件,在这二十多年间,长乐当地甚至成了一种“放炮唱戏”的传统。每当某个人偷渡成功后,这家里不仅要放鞭炮,还要请戏班在祠堂里唱戏。
而每当鞭炮声响起,所有人就知道,又有人抵达了目的地。
据福清市侨联1999年统计,该市人口118万人,而国外福清籍人多达62.8万,近十几年间通过正常渠道出去仅有8万多人,至于偷渡的人数根本无法统计。
大多数偷渡客在美国从事着时间长、工资低的工作,不敢看病甚至不敢走出华人社区,日子过的并不好。但在当时,他们在美国的收入也远比在本国收入高很多。
这些偷渡客不论是在纽约还是在洛杉矶,在外边赚够钱的头一件事就是在当地修建豪华楼房,然后花重金修葺祖坟,剩下的钱投进赌场挥霍一空,借此满足“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虚荣心,这背后的原因还是因为长期贫困。
似乎只有在家乡,他们历尽艰辛在海外的成果,才能被充分肯定。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长乐当地多年的偷渡史,如今长乐人的赴美签证通过率极低。
相对于魂断异乡,长乐人在他国打黑工,无法取得合法身份的困苦就显得不那么沉重了。
多佛港事件
2000年6月18日,英国港口城市多佛,海关人员在检查一辆冷藏车厢时,发现了车厢内叠放着60个人,除2人侥幸存活下来以外,其余58人早已因为窒息或脱水死亡。
仅仅1年后,2001年10月6日,装载60名赴偷渡客的泰昌号渔船在赴韩国途中,有25人被活活闷死,蛇头再把生还的35人送走后,返回泰昌号把窒息死亡的25人扔进了大海深处。
在没有确定死者身份的时候,劝某主编做个人吧
如今,虽然这种相似的惨案依旧在不断上演,但是,笔者还是希望未来所有主动或被动赴异乡谋生的人们,都能平安、发财。
最后,谁要为这起惨案的“负责”呢?
这个问题《环球*报》给出了答案
(完)
附一份社会采访报告:
福建 福州市 连江县
幼儿园里,几十个孩子在等待着被家长们接走,随后他们的爷爷奶奶出现了,把他们一个个都带走了,但唯独不见爸爸妈妈的身影。在幼儿园里80%的孩子都是“洋娃娃”也就是所谓的外籍儿童。
他们的父母多数在美国打工,基本都是非法移民,在国外打拼,这些孩子的父母每天工作13小时甚至更多,迫不得已将孩子送回国内,交给国内的亲人抚养。
资料显示,“洋娃娃”分布在福州各个地区,以闽江口一带的各县、乡、村为主。其中长乐市约5000人,马尾区亭江镇约2000人,连江县琯头镇约2200人。
美国是大多数偷渡客选择的国家。小豪是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也是一名偷渡客,他跟我说起他的故事。在他16岁那年,舅舅跟他说“你去外面闯一闯吧,这边看着是没(赚钱)希望了,我帮你联系一个“亲戚(蛇头)”。
随后,小豪先拿到了厄瓜多尔的签证,坐了28小时的飞机到了基多,落地后用蛇头给了小豪一本当地人的护照,因为当地人在拉美这些国家都是免签的,小豪再从厄瓜多尔飞到波哥大,再转机飞到墨西哥,从墨西哥坐车进入美国。
小豪说:“蛇头把我放到纽约唐人街的怡东楼,就消失不见了。”
中餐馆几乎是每一个偷渡客的第一站,小豪顶替了刚走的老周的工作,老周在中餐馆干了一辈子,长期的切墩和颠勺导致了他患上了肩周炎,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老周的血管堵住了,要动手术,但苦于一直没有合法的身份。
在美国看病很贵,舍不得看病的老周,最后带着攒了一辈子的10万美元回家了。小豪跟我说:“老板收他一是因为他是老乡,还有就是雇佣非法移民可以不用交税。”
小豪说,在这里干活一个月正常能挣到2700左右,生意好一点能拿到3000还不用上税。其实,如果在本地能过得下去,谁又愿意出来。他跟我说,他坚信:走得越远,赚得越多。他这次出来的机票也是借着高利贷,他不光要还自己的高利贷,还得帮着爸爸还赌债。
小豪每周雷打不动的会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律师办公楼,一个是教堂。如果想合法的留在美国,这些偷渡客们就必须得上法庭,在法庭上证明自己是受迫害者,不得已才出来的,之后就可以拥有难民身份留在美国了。其实在教堂里也有很多跟小豪一样的人,平时在餐馆或者是华人超市打工,礼拜日再去教堂。
这基本上就是小豪一周的生活,也是大部分偷渡客的生活,不会外语的他们,只能生活在以唐人街为核心的范围内,和外面的世界无法产生接触和交流。
我忍不住问小豪:“现在国内发展的挺好的,可以选择去广州、上海去打工,为什么还要出来呢?”
小豪告诉我:“我们那边人的传统都是这样的,我的亲戚朋友都在外面,国内又没有什么人,不出来就被他们看不起的。出来的人就像是从鳄鱼池到了鲤鱼池,国内的人大多都很狡猾,玩不过他们,国外的人思想相对单纯,一只鳄鱼生活在鲤鱼池就会相对活的滋润一些。”
·近期好文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