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大法:古巴兄弟早就练上了| 循迹晓讲
想看美国骚乱、新冠疫情的系列文章,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点击底部的阅读原文,增长更多知识
在后疫情时代,面对世界经济的总体下行趋势,我们适时的提出了一套应对策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主打内需和科技牌,自力更生做好自己的事。
不要大惊小怪,事实上“内循环”这种“非常时期”的经济策略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就四个字——见得多了。
上世纪下半叶,面对西方世界的围堵,我们的古巴兄弟就修炼过一次“内循环”大法。
01.古巴的“国际”贸易
故事要从上世纪50年代末前讲起。
自从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成功以来,美国对这个直线距离不到300公里的岛国一直放心不下。
不断对古巴进行经济、军事上的封锁和骚扰,妄图在古巴再扶植一个亲美的政府。
古巴的外部环境可谓十分恶劣。
1959年4月,卡斯特罗出访美国,受到了美国民众的极大欢迎
即便如此,古巴依然保留了“宁与友邦不予家奴”传统。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古巴大量援建其他兄弟国家。
据《跨国监督者》杂志的数据,上世纪70年代末,有7900个古巴人在海外建设,占到了古巴所有建筑工人的3%。
1978、79年间,海外援建的建筑工人就猛增了一倍。古巴人为安哥拉盖房子,为埃塞俄比亚修马路,为老挝、几内亚、坦桑尼亚等国建机场学校,此后也门、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利比亚、尼加拉瓜等国也都蒙受古巴恩泽。
在援助亚非拉朋友的同时,古巴持续的外援和本国糟糕的经济情况让其深陷债务危机。
就在古巴革命事业岌岌可危的时刻,苏联老大哥伸出了援手,帮了小老弟古巴一把,从古巴进口了大量蔗糖。
在古巴,勃列日涅夫与卡斯特罗兄弟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当时古巴蔗糖出口总量的78%~85%均流向社会主义阵营。
与此同时,苏联老大哥相当够意思,不仅买糖还把古巴设为出口优惠市场,以极优惠的价格向古巴提供大量食品(约占古巴粮食进口总量的60%)、石油(每年约1300万吨)、机械设备及工业制成品,并向古巴提供大量低息、长期贷款及原材料进出口补贴。
有资料显示,自1960年至1983年,苏联向古巴提供蔗糖价格补贴166亿美元,原油补贴66亿美元,镍矿价格补贴2.2亿美元。
1982年至1987年间,苏联允许古巴将其石油余量(约为每年300万吨)再出口,这一度成为古巴的第二大外汇来源。
上世纪90年代末,卡斯特罗与戈尔巴乔夫拥抱
在此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古巴的经济独树一帜,不仅没有出现大量饿死人的情况,而且人口增长十分喜人。
在1990年前,这样靠老大哥吃软饭的好日子很是让古巴舒服。
但是好日子总会过去,谁也没想到,苏联的解体让古巴不得不从社会主义国际市场中退出。
面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巨变,古巴领导人坚决不屈服于美国的淫威,走上了一条自力更生,经济内循环,配合国际市场的两个循环为一体的,具有古巴特色的对外贸易之路。
当然,“欲练神功”的道路从来不是什么坦途,其中必然充满了坎坷。
02.人民的负担
1991年12月25日晚,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近70年的苏联国旗缓缓降下。苏联宣告解体。
与此同时,前苏联经济圈同古巴的贸易、 经济援助关系也寿终正寝。
失去大老哥输血的古巴,其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70-2010年,古巴GDP变化
自1989至1993年,短短5年时间里,古巴GDP下降了35%,出口骤降79%,进口狂跌75%。财政预算赤字超了三倍,古巴不得不发动印钞机狂印比索,继而又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此时的古巴人实际平均工资只有1989年的25%。
这段经济衰退期,被古巴官方称做“和平时代的特殊时期”——这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给困难时期起名的玄妙。
可就在这“和平年代的特殊时期”,古巴发生了饥荒,其中3万多人逃难出国,其中有数千人葬身于墨西哥湾。
逃离古巴
1993年,国内外的严峻形势终于让卡斯特罗低下了头,古巴终于开始接受美国捐献的食物、药品和现金。值得一提的是,几乎在同一时期北朝鲜也发生了严重的饥荒。
同为社会主义阵营桥头堡的两国可真称得上“难兄难弟”,要多光鲜时有多光鲜,要多落魄时就有多落魄。
卡斯特罗在谈到苏联解体对古巴的影响时,对法国《外交世界》主编拉蒙内特说:
“当那个大国在一天之内崩溃时,我们国家遭受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我们陷于孤立,孤立无援。我们的糖失去了所有市场,我们得不到粮食、燃料,乃至缺乏为死者举行宗教葬礼所需的木材。转眼之间,我们没有了燃料,没有原料,没有食品,没有卫生用品,什么也没有。所有人都认为:‘要完蛋了。’一些愚蠢的家伙到今天还认为古巴会完蛋,认为即使今天不完蛋,以后也会完蛋。”
这位拉美左翼领袖说的没错,古巴在他们兄弟的统治下确实没有完蛋,但1991年至1993年,古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10.7%、-11.6%与-14.9%。石油的断供,导致古巴大规模停电频繁发生。
要想保卫古巴革命的成果,经济内循环势在必行。
03.古巴经济内循环
在面对苏联解体后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卡斯特罗拿出了一套应对方案。
首先,在政治上坚持、改善和加强Party的领导,坚持一Party制,不搞多Party制,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其次,在经济上进行逐步的、适度的改革开放;再次,在社会方面坚持全民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和普遍的社会保障制度。
最后,在外交方面调整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对外关系,推进外交关系多元化,积极改善对华关系。
古巴街头
古巴政府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实行生存战略,维持国家经济的运转和居民的基本食品供应,例如,加大合作社机械化水平,加快建设城市副食供应体系建设,优先保障哈瓦那的粮食供应。
作为镜子的另一面,古巴底层人民连家院里的蜗牛和蜥蜴都吃光了,但卡斯特罗依然拒绝改变祖制。
1997年10月,古巴召开五大,在其通过的中心文件《团结、民主和捍卫人权的党》明确指出:
“坚持···领导,是维护国家独立、主权以及抵抗美国封锁、获得生存的保障;以马列主义、马蒂思想及菲德尔(卡斯特罗)思想为指导的古共,是国家稳定的捍卫者和中流砥柱,···的领导,是古巴的唯一选择。”
而五大通过的《经济决议》指出:
“古巴的经济政策开始了一个新阶段,它应当包括经济结构方面,如多样化、振兴出口、发展食品基地、提高能源、物资和财政部门的经济效益等……提高效益是古巴经济政策的中心目标。”
面对“提高效益”的四个大字,那些因为燃油短缺导致失业的工厂工人,肯定觉得卡斯特罗知道了“用爱发电”的秘密。
古巴制蜜厂的工人
没有了苏联的输血,古巴的工厂开始缺少钢铁,石油的短缺必然导致工厂没足够的电力供应,在没有电的情况下,谈“提高效益”,这无疑是给古巴工人出了一道世界性难题。
事实上,无论你嘴上口号喊的再响,主观的计划再完美,也不能战胜客观经济规律,古巴在经济内循环上从一开始输的一塌糊涂。
03.一个小小的经济学知识
凡研究经济的人都知道,不管是经济全球化还是经济内循环,总得找个经济发动点,这个发动点不是投资就是消费,用行话讲就是“投资拉动”与“消费拉动”。
以美国为例,经济发展经过三个阶段:要素驱动、效益驱动,最后到创新驱动,知识产权成为经济贡献的主要来源。
我国一直想进入后两阶段,没成功,一直就在要素驱动,即通过投资形成各种生产要素。
spacex猎鹰火箭属于创新驱动
当然这个扯远了,但投资需要有投资主体。传统来说投资主体有三:政府、私人、外资投资。
但是古巴长期也停留在了第一阶段,古巴政府投资的效率有多低,全球有目共睹。
此外,长期以来古巴对于商人阶级的态度非常强硬,动辄关押审判,占据社会方方面面的国有部门挤压了私有部门的生存空间与资源。
所以,无论是从投资意愿还是资源投入上,私有资本对于古巴的经济增长显得无能为力。
显然,这些简单的经济学常识,对于毕业于哈瓦那大学法律系的富二代高材生卡斯特罗来说并不算陌生,虽然这位庄园主的儿子声称要推翻资本主义,但是接下来的操作真是让所有人男默女泪。
04.奇葩的外循环
在苏联解体后,古巴逐步而有限度地开放了市场,以缓解食品、日用品和公共设施的严重短缺,并允许一些零售业和轻工业出现私营业者。
古巴政府虽然嘴巴上说着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但是身体还是挺老实的。
据2015年版《世界概况》,古巴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如下:农业占4%,工业占23.5%,服务业占72.7%。
这样的经济结构长得和发达国家很像,但它确实不是发达国家,难道是古巴想弯道超车,半道出车祸了?
古巴私营商店
没错,因为古巴“敏锐”的发现,第一产业没前途,第二产业没外汇买基础原料,做不成原料加工,与其如此,就直接发展第三产业吧。
古巴革命胜利后的30年内,古巴只接待来自苏联和东欧国家少数客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外循环古巴开放了旅游业,斥巨资装修酒店,修缮路面,吸引各国游客。
由于得到高层钦点,第三产业在古巴发展的是蒸蒸日上,如今已成为拉美地区第九大旅游目的地国。
而卡斯特罗也知道“开放旅游业等於让自己老婆跟别人睡觉一样”,他清楚开放旅游等於让资本主义制度侵入古巴,不是出于无奈他是不愿走上这步棋的。
于是,他用配给制与户口制钳制住古巴人民,唯恐古巴蜕变成像苏联解体一样的结局。古巴政府把允许外国人进出的旅游景点与旅馆划为涉外特区,设卡收费,严禁古巴民众进入此类地区。
古巴宣传海报上的希尔顿酒店
比如,在哈瓦那最高建筑是二十几层的涉外希尔顿饭店(公私合资),在古巴给外国游客用的东西总是最好最贵的,宾馆、酒店、商店、海滩都用涉外二字把外国人住的、玩的、吃的、买的与本国人隔离得干干净净,就差一块牌子:“古巴人与狗不得入内”。
虽然旅游业一年给古巴带来了25亿美元的收入,但这依旧养不起古巴政府500万公务员(注:2011年,劳尔裁掉了100万,2017年古巴人口约1122.1万)。
当然,这25亿美元远不能缓解财政的压力,除了高度发达的“对外第三产业”外,古巴还有利润更加丰厚的生财之道。
这个办法连山口组也无法想象——出口医生以及专业人士。
05.赚钱的“白袍军队”
《经济学人》杂志的古巴专家凯勒(Mark Keller)说:“他们(医生)是革命的两大投资。因此古巴人民受过良好教育、医生人数过多。”古巴岛上的预期寿命甚至高于美国,古巴每千人中拥有超过7名医生,超过很多发达国家。
这富余的资源(医生)自然成为了古巴政府最大的出口生意,毕竟对一个不积极进取的国家来说,人就是最大的出口项目。
古巴将约5万名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租赁给67个外国政府,每年带给古巴约110亿美元的收入,使其成为比加勒比海岛屿旅游业更大的收入来源。
约有8000名古巴医生在巴西创造外汇
古巴官方称这些医生为白袍军队,这支军队也不负众望,成功解决了很多古巴经济内循环的问题。
1998年,深受卡斯特罗影响的左翼革命家查韦斯在委内瑞拉成功当选总统。
这位军人出身,性格直率的委内瑞拉领导人在本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很快就与古巴建立了共生关系。
两位拉美地区左翼领袖相继离开了他们最爱的人民
富产石油的委内瑞拉给予古巴现金和补贴石油,以换取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其中不仅包括医生,还包括情报官员和体育教练。
从此,古巴的发电厂有了比水还便宜的石油,至少哈瓦那的灯光可以亮到晚上十点,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除此之外,古巴的“白袍军队”还出现在巴西、玻利维亚、中非共和国等国家。出口医生的项目成功为古巴第二产业提供了燃料和工业原料,实现了内外循环的高效衔接。
当然,这种人力出口项目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因为这些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大部分收入都进入到了古巴政府的官方账户,医生们却所获甚少,说的高尚点是援外医生,说白了就是卡斯特罗的高级奴工。
在国内正宗的朝鲜料理店中,里面的女服务员大部分拥有平壤户口
这与朝鲜出口矿工和服务员的外循环类似,在没有金主大量输血的情况下,“以外养内”的双循环模式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
即便被拿掉大部分薪酬,依然有很多古巴医生愿意奔赴海外。
因为古巴每月最低工资约为25美元,古巴医生充其量每月能赚到90美元左右。一升牛奶在古巴的价格是1.25美元,植物油是2.6美元一升,按照正常工资,也就勉强够一家人糊口。
哪怕古巴政府拿走了医生们大部分薪水,在海外的古巴医生每个月仍然能拿到大约1000美元的薪酬,这对他们背后的家庭来说是一笔足以改变生活的收入。
这也意味着,在消费品短缺的古巴,你的家庭如果能有一个在海外工作的亲人赚取美元,你们在古巴将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结语
根据其官方数据和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古巴人均GDP为6557美元;识字率为99.7%,居世界第三;人均寿命为78.3岁。
在“内外双循环”的作用下,古巴的数据只是看起来很漂亮。
事实上,大多数古巴人的月收入只有20美元左右,贫困也让卫生服务和教育越来越差,中学入学率自90年代以来持续走低。
尽管古巴医疗是免费的,但是你得保证自己永远不得病,因为在古巴看病得自己带药,带床单甚至碘酒,而大多数用品只能在黑市里买到。
更重要的是大量医术过硬的医生出国打工,古巴缺少给古巴人看病的医生。
那些在纸面上漂亮的数字,都是在古巴人勒紧裤腰带的情况下完成的。
古巴博客兼作家Yoani Sanchez在其著作《真实的哈瓦那》中提到一则趣闻,劳尔•卡斯特罗上台后,有一次在电视上发表讲话,称古巴的经济运转良好,人人都能喝到牛奶。
但当演讲内容刊载到官方报纸上后,劳尔的“人人有奶喝”的许诺不见了。
很显然,古巴报纸审核人员意识到,让每个古巴人都喝上牛奶确实困难了些。
参考资料:
古巴最赚钱的出口品——「医生」
克服危机回归成长的古巴经济 郑伟
苏联解体与古巴社会主义的“更新” 徐世澄
委内瑞拉经济衰退 古巴经济面临“特殊时期”?参考消息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即可获得《横扫欧亚:蒙古帝国西征史》音频版
7月31日前,本专辑限时折扣:原价89.9元,现价79.9元,8月1日恢复原价,欲购从速。
(完)